劳拉替尼一线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目的 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评价劳拉替尼对比克唑替尼一线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经济性,为该药在我国除香港以外其他地区的产品定价及相关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CROWN试验数据同时构建Markov模型和分区生存模型(模拟时限为10年,循环周期为4周),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作为效果指标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并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验证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selleck HPLC基于Markov模型的基础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克唑替尼组,劳拉替尼组人均成本增加了17 867 588.63元,人均效用增加了1.76 QALYs,ICER为10 152 038.99元/QALY;基于分区生存模型的基础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克唑替尼组,劳拉替尼组人均成本增加了18 009 592.54元,人均效Mollusk pathology用增加了1.74 QALYs,ICER为10 350 340.54元/QALY。2种模型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进展生存状态效用值、疾病进展状态效用值及劳拉替尼成本等Compound 3体内实验剂量参数对结果影响较大。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以1~3倍202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意愿支付阈值时,劳拉替尼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0。建议劳拉替尼每100 mg的单价为657.10~815.60元。结论 对于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劳拉替尼相对于克唑替尼的疗效更好,但以当前药价而言在我国并不具有经济性;合理降低药价可增加其具有经济性的概率。

EGFR与HER-2在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EGFR和HER-2在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3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资料650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600例,浸润性小叶癌50例)及乳腺纤维腺瘤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EGFR和HER-2蛋白表达检测,采用χ2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GF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阳性率为48.7%,显著高于浸润性小叶癌(24.0%)及纤维腺瘤(16.7%)(P<0.01)。HER-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阳性率为27.8%,显著高于浸润性小叶癌(8.0%)及纤维腺瘤(6.7%)(P=0.00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浸润性小叶癌中,EGFR阳性率与HER-2评分等级呈正相关(r=1.000,P<0.05),且EGFR阳性率与HER-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1.000,P<0.05)。EGFR阳性率在HER-2过表达型与三阴型乳腺癌组织中显著高于Luminal A型和LuminalChronic bioassay B型,且LuminaSmoothened Agonist细胞培养l B中HER-2阳性显著高于HER-2阴性亚型(P<0.001)。结论:EGFR、HER-2阳性率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显著升高,且EGFR阳性率与HER-2的评分等级及阳PD0325901临床试验性表达率均呈正相关,EGFR在HER-2过表达型与三阴型乳腺癌组织中显著升高,为进一步研究HER-2阳性乳腺癌及三阴型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线索及理论依据。

810例周边型肺阴影的人工智能辅助胸部CT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structural and biochemical markers intelligence,AI)辅助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周围型肺阴影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天津大学附属天津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810例周围型肺阴影患者CT影像资料,其中男339例、女471例,中位年龄63岁。将术前AI辅助诊断肺周围型肺阴影的恶性概率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10例周围型肺阴影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分别为肺癌627例(77.4%)、癌前病变30例(3.7%)、肺良性病变153例(18.9%)。上述三组病例术前AI诊断的中位恶性概率分别为86.0%(肺癌)、90.0%(癌前病变)和37.0%(肺良性病变)。对本组病例进行AI恶性概率分布的工作特征曲线分析selleckchem Entinostat,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82,诊断肺癌的恶性概率www.selleck.cn/products/wnt-c59-c59临界值为75.0%,敏感度为0.856,特异性为0.814。本组患者中,AI诊断恶性概率≥75.0%者有571例,其中537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肺癌,阳性预测值为94.0%(537/571)。结论 AI辅助胸部CT诊断系统以恶性概率≥75.0%为诊断阈值,对周围型肺癌诊断有很高的准确率。

胃癌中p-Stat3和Survivin表达的病理学意义及术前指标预后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讨p-Stat3和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例特征以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联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建立患者术后生存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133例行胃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信息并随访。制作石蜡组织芯片,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Stat3和Survivin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来描述多指标联合检测对患者术后生存状态的预测价值;使用R Studio软件中survival和rms程序包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p-Stat3和Survivin3-MA分子量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Stat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呈正相关,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Stat3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MLN4924价格ALT水平越低,患者预后越差;Survivin、ALT和AST为预测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最优组合。结论 p-Stat3和Survivin的表达对胃癌诊断具有辅助作用;p-Stat3、Survivin和ALT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并具有预测价值;Survivin、ALT和AST组合的模型预测胃癌患者术后生存预后的价mito-ribosome biogenesis值较大,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microRNAs参与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的研究进展

目的 总结关于microRNAs(miRNAs)参与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的最新研究,分析miRNAfever of intermediate durations调控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的机制以及靶向调节这些特异表达的miRNAs,调节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中文关键词为“microRNAs,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英文关键词为“microRNAs, small cell lung cancer, chemoresistance”,检索从建库至2021-09-30的相关中英文文献。纳入标准:(1)miRNAs在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2)miRNAs参与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的机制;(3)miRNAs预测小细胞肺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排除标准:(1)研究重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2)概述、研讨会论文、评论、www.selleck.cn/products/nvp-tnks656报告、信函和重复发表的文献等。共检索到英文文献452篇,中文文献25篇,最后纳入分析共70篇文献。结果 目前依托泊苷加顺铂的化疗方案仍是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法。但是,大多数小细胞肺癌患者会很快出现化疗耐药,www.selleck.cn/products/BIBW2992导致预后不良。miRNAs涉及基因表达和生物调节,通过作用于特殊靶标,多途径地在小细胞肺癌化疗中发挥作用,如调节细胞增殖、凋亡、转移、自噬及DNA损伤修复等。结论 目前认为miRNAs与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密切相关,miRNAs具有作为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作用,特异miRNAs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减少或增多,参与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的产生。

低钠血症对老年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钠血症对老年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肺癌患者158例,根据患者血钠水平分为低钠血症组32例、正常血钠组126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并分析低钠血症对老年肺癌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 两组肿瘤类型、卡氏评分(KPS)、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及吸烟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正常血钠组(P<0optical fiber biosensor.05)。正常血钠组生Staurosporine存情况显著优于低钠血症组(P<0.05)。对可能影响肺癌生存的各因素进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低钠血症、小细胞肺癌及高龄(≥80岁)进入回归模型,为影响肺癌患者生DS-3201使用方法存情况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肺癌患者并发低钠血症可影响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同时影响患者生存情况,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患者低血钠症,对于改善患者生存预后可能具有正向作用。

磁共振成像联合64排多层螺旋CT检查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效能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64排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1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高度疑似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我院MRI、64排MSCT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显示1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高度疑似小肝癌患者中有68例确诊为小肝癌患者。分析64排MSCT各期及MRI各序列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高度疑似小肝癌患者的诊出率,对比MRI、64排MSCT联合诊断及单一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64排MSCT CT平扫、静脉期、动脉期、平衡期各期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高度疑似小肝癌患者的诊出率分别为73.5%、85.3%、88.2%、85.3%,其中动脉期检出率最高,CT平扫检出率最低;MRI T_2加权成像(T_2WI)、弥散加权成像(DWI)、梯度回波反向(OUT-PHASE)、梯度回波同期(IN-PHASE)、容积快速三维成像(LA-VA)平扫、门静脉期、动脉期、平衡期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metabolic symbiosis硬化高度疑似小肝癌患者的诊出率分别为86.8%、88.2%、86.8%、88.2%、86.8%、86.8%、91.2%、75.0%,其中动脉期诊出率最高,平衡期检出率最低。64排MSCT检查结果:真阳性59例、假阳性11例、真阴性9例、假阴性21例;MRI检查结果:真阳性62例、假阳性7例、真阴性6例、假阴性25例。MRI联合MSCT检查灵敏度(95.6%)、准确度(88.0%)、阴性预测值(88.5%)均高于64排MSCT(86.8%、83.0%、72.7%)、MRI(91.2%、87.0%、80.6%)单一检查,特异度(71.9%)及阳性预测值(87.8%)低于64排MSCT(75.0%、88.1%)、MRI(78.1%、89.9%)单一检查。结论 MRI、64排MSCT单一检查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虽具有一定的检出率,但准确率并不理想,MRI、64排MSCT联合检查小肝癌能有效避免PF-07321332溶解度这一问题,具有较高BMS-354825分子式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总体诊断效能较高。

仑伐替尼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经治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索仑伐替尼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经治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Roxadustat体内北京地坛医院接受仑伐替尼治疗的76例不可切除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TKI初治组(n=49)和TKI经治组(n=27)。研究观察至入组后1年或调整治疗方案或肿瘤进展或死亡。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TKI初治组和T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stm2457.htmlKI经治组中位PFS(115 d vs 72 d,P=0.148)、ORR(36.7%vs 18.5%,P=0.098)、DCR(65.3%vs 55.6%,P=0.402)、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24.5%vs Two-stage bioprocess18.5%,P=0.5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KI经治不可切除HCC患者可以从仑伐替尼治疗中获益且安全性良好,与TKI初治患者相似。

临床护理路径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以求为今后对该病症的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recyclable immunoassay。方法 对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到我医院治疗的12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为63例,分别以临床护理路径和Docetaxel研究购买常规护理进行不同的干预指导,并对护理效果以后的血压水平、心率指标、生活质量、满意度、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等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改善更好,心率也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P <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花费比对照组更selleckchem Tofacitinib少(P <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改善生活质量,加快患者的恢复,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治疗导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治疗导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该院rectal microbiome采用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69例,观察其心脏毒性发生情况,分为心脏毒性组与非心脏毒性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肿瘤分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联合放疗和蒽环类药物种类等因素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SCH727965析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治疗后乳腺癌患者出现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结果:169例采用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发生心脏毒性患者57例,心脏毒性发生率为33.73%。心脏毒性组与非心脏毒性组患者在高脂血症史、联合放疗和蒽环类药物种类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无高脂血症的患者,高脂血症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风险增加(OR=5.068,95%CI=2.209~11.628);相对于无联合放疗的患者,左胸放疗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风险增加(OR=3.734,95%CI=1.448~9.628);相对于使用表柔比星治疗的患者,使用吡柔比星治疗的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风险更小(OR=0.407,95%CI=0.182~0.911)。结论:采用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发生率较高。表柔比星治疗、高脂PLX3397化学结构血症史和左胸放疗史是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治疗导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