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禹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42例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患者的资料,将其分为建模集(n=228)和验证集(n=114Wnt-C59)。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患者术后骨不愈合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采用验证集数据对模型的区分度进行验证。结果 骨不愈合发生率为11.99%,建模集和验证集中骨不愈合发生率分别为12.28%、11.deep fungal infection40%;年龄、体重指数(BMI)、合并骨质疏松症、合并糖尿病、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术后骨折解剖情况差均是骨不愈合的危险因素(O^R=5.223、5.942、6.726、6.322、6.404、6.560、6.706、7.501, P<0.05),术后负重时间是其保护因素(O^R=0.578, P<0.05);基于以上结果建立骨不愈合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验证显示C-index值为0.852,且校正曲线与标准曲线拟合度良好;列线图模型预测骨不愈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灵敏度为78.22%,特异度为100.00%。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有骨不愈合风险,年龄、BMI、合并骨质疏松症MEK抑制剂、合并糖尿病、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术后骨折解剖情况差和术后负重时间均是其影响因素,基于此建立列线图模型的效能良好。
Author: admin
集束化护理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1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4例)施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6例)在其基础上施以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康复相关指标,并比较干预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病情危重程度和昏迷程度。结ABT-199生产商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更短,意识恢复时间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更早(P均<0.05)。干预1周及2周后,2组的心率均较干预前减慢,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及静脉血氧饱和度均较干预前上升(P均<0.05);2组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Staurosporine纯度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相较于同期对照组,观察genetic swamping组的上述指标和评分均更优(P均<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加快其机体康复进程,减轻其病情危重程度和昏迷程度。
施拉姆双向传播理论为基础的“互联网+健康教育”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施拉姆双向传播理论为基础“互联网+健康教育”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表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采用施拉姆双向传播理论为基础的“互联网+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T0)、干预7d(T1)、干预14d(T2)、干预30d(T3)、干预60d(T4)时点负性情绪、关节功能Ferrostatin-1、舒适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T1~T4时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Medical laboratory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T1~T4时点髋关节功能量表(Harris)、舒获悉更多适状况量表(Kolcaba)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施拉姆双向传播理论为基础的“互联网+健康教育”干预能够缓解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关节功能,提高舒适度,减少并发症。
帕金森病患者伴睡眠障碍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D)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来江西省人民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患者95例和对照组49例,比较两组之间发生睡眠障碍的概率。后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两组:睡眠障碍组(PSQI量表≥7)以及无睡眠障碍组(PSQI量表<7),以便更好地评估两组之间的一般资料、运动症状、焦虑抑郁、认知功能、用药等情况,并分析这些因素对睡眠障碍有何影响,再将存在差异的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1、PD患者中的睡眠障碍发生率68.42%,对照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2.45%,X~2=27.412,P<0.05;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显示PD患者夜间睡眠质量下降,表现为总睡眠时间减低。2.本研究提示holehn-yahr(h-y)分期(z=-2.017,P=0.044)、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t=2.327,P=0.022)、病程(t=2.557,P=0.013)、焦虑(HAMA量表)(z=-3.396,P=0.001)、左旋多巴等效剂量(t=2.374,P=0.020)在SD组和NSD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且HAMA量表评分和病程与睡眠障碍呈正相关。3、将可能发生睡眠障碍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出病程(OR=1.069,P=0.535,95%CI:0.865-1.322)、H-Y分GSKJ4抑制剂期(OR=1.364,P=0.557,95%CI:0.484-3.842)、UPDRSⅢ(OR=1.024,P=0.476,95%CI:0.959-1.093)、HAMA量表(OR=1.303,P=0.002,95%CI:1.101-1.541),左旋多巴等效剂量(OR=1.001,P=0.537,95%CI:0.988-1.005)。4、可能伴RBD组和不伴RBD组的NI期、N3百分比、周期性腿动指数的P值<0.05,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对Biobehavioral sciences照组相比,PD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频率显著增高,且其类型繁多,同一患者可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型。本研究提示运动症状及严重程度、病程、焦虑状态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Decitabine.html、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均与睡眠障碍的发生有关,病程、焦虑和睡眠障碍呈正相关。焦虑为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PCVP治疗4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折愈合时间、伤椎Cobb角确认细节、伤椎高度百分比、疼痛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20~55(31.9±8.0)min,骨水泥注入量5~10(7.49±1.06)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8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3~4个月。术后8例出现骨水泥渗漏,4例发生术后邻椎或隔椎骨折,未发生Experimental Analysis Software伤椎再骨折、神经损伤及肺栓塞等并发症。伤椎高度百分比、伤椎Cobb角术后2 d和术后3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2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2 d和术后3个月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个月较术后2 d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 PCVPselleck化学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维持椎体高度,但应注意骨水泥渗漏和椎体再骨折风险。
18β-甘草次酸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急性肺组织损伤及血气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18β-甘草次酸预处理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急性肺组织损伤及血气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股动脉快速放血制作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将30只SD雄性大鼠(SPF级)随机分成假手术组、HS模型组、18β-Gly低剂量组(50 mg/kg)、18β-Gly中剂量组(100 mg/kg)及18β-Gly高剂量组(200 mg/kg),每组6只。记录各组大鼠动脉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观察各组大鼠的存活率、肺组织湿/干比(W/D)、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血气变化。结果 HS模型组、18β-Gselleck Pexidartinibly低剂量组(50 mg/kg)、18β-Gly中剂量组(100 mg/kg)和18β-Gly高剂量组(200 mg/kg)失血性休克3 h后血压和中心静脉压低于假手术组(P<0.05),但18β-Gly低剂量组(50 mg/kg)、18β-Gly中剂量组(100 mg/kg)和18β-Gly高剂量组(200 mg/kg)大鼠血压与中心静脉压变化与HS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β-Gly低剂量组(50 mg/kggenetic architecture)、18β-Gly中剂量组(100 mg/kg)、18β-Gly高剂量组(200 mg/kg)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torin-1.html和假手术组失血性休克3 h存活率高于HS模型组,肺组织W/D低于HS模型组(P<0.05)。HE染色显示,与HS模型组比较,18β-Gly低剂量组(50 mg/kg)、18β-Gly中剂量组(100 mg/kg)及18β-Gly高剂量组(200 mg/kg)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均减轻,以18β-Gly高剂量组(200 mg/kg)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较明显。18β-Gly低剂量组(50 mg/kg)、18β-Gly中剂量组(100 mg/kg)及18β-Gly高剂量组(200 mg/kg)pH、HCO-3、PaO2高于HS模型组,而PaCO2、K+低于HS模型组(P<0.05)。结论 18β-甘草次酸能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改善动脉血气变化,有效提高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存活率。
L-白雀木醇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骨折愈合
目的 考察L-白雀木醇(L-quebrachitol, L-Q)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DMSO)和白雀木醇组[L-Q,30 mg/(kg·d)白雀木醇],每组20只,给药4周后对大鼠进行安全性评价。构建胫骨骨折大鼠模型,然后将36只胫骨骨折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1%DMSO)、10 mg/(kg·d)L-白雀木醇组(10L-Q组)和30 mg/(kg·d)L-白雀木醇组(30L-Q组),每组12只。给药3周寻找更多后,对各组大鼠进行X线检查和Mirco-CT分析及骨痂组织番红O-固绿染色。通过qRT-PCR或Western blot检测骨痂组织中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Wnt-3a、Wnt-5a、β-catenin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和L-Q组大鼠的外观和行为、体质量和摄食量、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脏器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10L-Q组和30L-Q组大鼠的骨痂内新生骨小梁和成骨分化明显增多,伴随骨痂跨越骨折端和编织骨替代软骨细胞。与模型组相比,10L-Q组和30L-Q组大鼠骨痂组织中OCN、OPNJAK/STAT抑制剂、Runx2、ALP和BMP-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10L-Q组和30L-Q组大鼠骨痂组织中Wnt-3a、WHepatozoon sppnt-5a和β-catenin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GSK-3β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L-白雀木醇可促进胫骨骨折大鼠骨折愈合,其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针刀治疗肩周炎可视化分析
目的:分析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与研究现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有关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相关文献,应用Note Express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归纳,完成数据整理,通过CiteSpace 5.7.R5分析该领域内的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的共现联系和聚类特征,绘制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文献1 033篇,发文量大体呈增长趋势。发文量>3篇的机构有29所,主要研究机构有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等机构。发文数量≥3的核心作者有25位,核心作者为郭长青、刘乃刚、张天民、张强、刘满震、刘福水、陈幼楠、李新洲、丁毅等。在针刀治疗肩周炎领域具有较高频数的关键词为“临床研究”“针刀松解”“手法治疗”等。25个关键词呈现突现,突现时间最近的5个关键词为“超微针刀”“运动功能”“疼痛评分”“超声引导”“研究进展”;突现的集中时间段为2018—2022年。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超声引导、疼痛评分、针刺方法、运动功能等方面。聚类Berzosertib分析显示近年来研究多沿袭以前的聚类研究,并未发展出新的较大聚类和明显的研究方向。时间线图表明大部分高频、高中介性的关键词集中出现在早期,而后期多在关键词基础上进行研究拓展。多个关键词聚类存在明显联系。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相关研究可大致分为起始阶段、发展阶段、深化阶段3个阶段。起始阶段(2000—2007年)特点是节点多、连线密集、中心性强、研究主题较为丰富,且研究成果丰富;发展阶段(2010—2015年)特点是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对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研究更加深入,主题广泛扩展;深化阶段(2018—2022年)研究热点相对较少,但仍受到研究者的注意和关注。结论:2000—2022年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针刀medication error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方面,包括超微针刀、超声引导针刀等。研究内容偏向于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相对匮乏,且存在跨机Decitabine化学结构构、跨团队合作交流较少等问题。超声引导下的针刀治疗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可能成为以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机器人下肢康复训练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机器人下肢康复训练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郑州市中心医院骨科康复科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1例,女性41例;年龄41~72岁,平均60.5岁;Garden分型:Ⅱ型35例,Ⅲ型37例,Ⅳ型40例;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7例,高处坠落伤31例,摔伤23例,重物砸伤2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机器人下肢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HarrisRepSox配制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 HHS)、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评分,统计HHS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疼痛、内固定松动及内固定断裂等)发生率。结果 两组人口学资料及致伤原因Other Automated Syste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6周后,研究组HHS、BBS评分分别为(86.2±5.1)分、(44.7±4.4)分,高于对照组的(80.9±7.3)分、(37.8±3.4)分(P<selleck产品0.001);研究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6%(53/56),高于对照组的76.8%(43/56,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2/56),低于对照组的16.1%(9/56,P<0.05)。结论 机器人下肢康复训练可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平衡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
靶点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靶点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为临床Docetaxel IC50提供参考。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用靶点射频消融治疗)和实验组(用靶点射频消融与臭氧治疗),均47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ODI)评分、颈椎功能障碍(NDI)评分、前列腺素E_2(PEG_2),5-羟色胺(5-HT)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N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Medicine history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EG_2、5-H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健康状态调查表(GQOL-74)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Z-IETD-FMK浓度结论 将靶点射频消融与臭氧用于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能提高疗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功能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