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表示学习的脑功能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

人脑是最复杂的生物信息系统,多个神经元或神经元集群相互连接形成庞杂的脑网络.随着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脑功能网络对于理解大脑认知机制以及为脑疾病早期诊断提供生物标记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构建高质量的脑功能网络已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目前,研究人员提出了很多估计脑功能网络的方法,包括皮尔森相关,偏相关,稀疏表示等.尽管这些方法在脑研究方面获得了成功的应用,但其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为符合生物学上脑区连接的稀疏性,以往的研究通常在皮尔森相关操作的基础上采用取阈值或引入l_1正则化项来获得稀疏的脑功能网络,但其并未考虑脑区之间的邻域结构信息,导致估计的脑网络中可能存在噪声和冗余连接;其次,上述常用的方法均为二阶统计量,仅能通过计算脑区间的成对相关性来模拟低阶关系,加之现有的高阶脑功能网络估计方法缺乏清晰的数学理论支撑,从而判定构造出的脑网络不一定可靠.为此,本文针对上述两类问题展开了重点研究,并NSC 125973价格获得如下研究成果:1)基于邻域结构信息提出了新型的稀疏脑功能网络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空间邻域结构引导重Prosthesis associated infection构皮尔森相关模型,解决了现有相关操作方法仅能实现脑网络稀疏性的缺陷.此外,提出的方法实现网络稀疏性的同时嵌入大脑拓扑结构,从而提高脑功能网络的判别性与稳健性.为了评估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进行了轻度认知障碍的识别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分类性能上明显优于基线方法.2)提出了基于相关保持嵌入方法构建高阶脑功能网络的学习模型.本文提出的相关保持嵌入作为一种图表示学习方法,能够起到压缩数据的作用,通过将脑网络中的节点投影到低维向量空间,去除噪声或冗余信息,获得新的节点特征向量.这些低维特征向量总结了节点在低阶脑网络中的相关性和局部图邻域结构,使得构建的高阶脑功能网络能够提取出更具有判别性PR-171体内实验剂量的特征.在轻度认知障碍的识别任务中,相较于现有的高阶脑网络估计方法,该方法构建的高阶脑功能网络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磁共振灌注成像(MR-P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于我院同时期点击此处接受MR-PWI检查的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MR-PWI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PWI各参数与脑组织微循环的特点,分析MMedial pons infarction (MPI)R-PWI诊断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各血管分段狭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PLX-4720使用方法低于对照组,达峰值时间(TTP)短于对照组,平均通过时间(MTT)长于对照组(P <0.05)。通过MR-PWI各项参数可见AIS患者的rCBF、rCBV、MTT、TTP值均存在不同的异常情况。研究组80例患者中4例患者存在过度灌注情况,另76例患者中缺血期23例,代偿期3例,失代偿期20例,梗死期30例。MR-PWI诊断轻度狭窄、明显狭窄、闭塞准确率分别为89.66%、89.29%、91.30%。结论:通过MR-P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检查中对TTP的准确率较高,可根据不同参数判断患者不同时期的脑损伤程度,对临床治疗有较为精确的指导作用。

合并认知障碍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特点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合并认知障碍的病灶特点。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100例L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头颅MRI检查。评估患者合并认知功能情况,设为认知障碍组以及非认知障碍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病灶数量、是否为多发病灶、病灶分布、位置等MRI特点。结果 100例LI患者合并认知障碍34例,认知障碍组MRI检查发现病灶85处,非认知障碍组114处,认知障碍组平均病灶检出数显著高于非认知障碍组(P<selleckchem VX-6610.05);认知障碍组年龄、病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性别、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多发病灶、左侧病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认知障碍组,右侧病灶检出率低于非认知障碍组(P<0.05),双侧病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丘脑、额叶、基底节病灶检出率高于非认知障碍组,颞叶、丘脑病Etoposide生产商灶检出率低于非认知障碍组(P<0.05),幕下病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porting medium)。结论 LI合并认知障碍率较高,MRI成像显示病灶数目多、左侧大脑病灶、病灶累及丘脑、额叶、基底节等可能更易引起认知障碍。

高盐诱导的高血压小鼠主动脉的单细胞分析揭示细胞异质性及功能变化

主动脉作为人体内最重要的大动脉,按解剖走向可以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以及腹主动脉四段,不同的主动脉疾病在各节段具有区域易感性。而且作为心血管疾病中最凶险的一类,当前针对主动脉疾病的临床干预措施仅限于外科手术治疗,尚无有效的临床药物。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大多数国家,由过量食盐摄入引起的血压升高很常见,并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主动脉病变有关。其中中国人膳食盐的摄入量是推荐量的2.5倍,是全球膳食盐的摄入量最高的国家之一。然而,在高盐饮食引起的高血压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主动脉各段的影响,以及对血管细胞的组成和功能的改变还没有得到系统的描述。本研究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绘制了正常主动脉细胞图谱,以及在高盐饮食下各血管细胞亚群的变化。本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高盐饮食喂养小鼠10周后,会引起血压稳定升高。通过wire myography实验对两组小鼠血管的舒缩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高血压组的主动脉各段的内皮依selleck Z-VAD-FMK赖性舒张功能均受到损伤,其中主动脉弓以及胸主动脉段受损最为严重;而且高血压小鼠主动脉各段的血管收缩功能会增强,其中主动脉弓、胸主动脉以及腹主动脉段均增强明显,此外,在对照组小鼠中,主动脉各段收缩功能也存在差异,其中主动脉弓段收缩能力最强。通过伊文思蓝染色观察两组小鼠主动脉各段的通透性,发现高盐饮食诱导的高血压会增强主动脉弓段的通透性。因此相比于主动脉其他各段,高盐饮食诱导的高血压对于主动脉弓段的损伤最为严重。(2)对正常小鼠主动脉弓组织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确定了19个细胞簇,包括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以及大量的免疫细胞群体。对主动INCB28060纯度脉弓的内皮细胞进行鉴定,确定了3个不同的EC亚群,其在细胞外基质生产和整合素信号,脂质处理和血管生成,以及淋巴功能方面各有优势。在3个平滑肌亚群中,平滑肌亚群1为收缩型平滑肌,亚群2为合成型平滑肌,亚群3为之前未报道亚群,免疫染色实验也验证了这三个平滑肌亚群的存在。在3个成纤维细胞亚群中,亚群1可能与相应外部刺激有关,而亚群2具有多功能的作用,亚群3在产生细胞外基质蛋白中与其他两种成纤维细胞亚群存在差异。(3)对正常组和高盐饮食组小鼠主动脉弓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发现高盐饮食组的血管组织中T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增多,对这3类细胞进行后续分析发现,EC 1和EC 3亚群在高血压状态下有更高的增殖率,而EC 1和EC 2的活性氧相关酶、胶原蛋白、收缩性和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的表达均上调。3个平滑肌亚群数量在高血压发展的过程中均会扩张。平滑肌细胞增多的部分原因是增殖效率增高,另一部分Parasite co-infection原因是部分内皮细胞的内皮-间质转化,这一机制是主动脉重塑的关键原因。此外,高血压状态下平滑肌亚群1的表型会发生转变,由收缩表型转变为合成表型。对于T细胞亚群,Th17和Th2亚群在高血压组织中的趋化因子基因表达明显增加,这些趋化因子能够招募远端T细胞,引起血管炎症的产生。对细胞间通讯分析发现高血压组小鼠主动脉细胞间的细胞交流更加频繁。(4)对单细胞转录组测试数据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发现主动脉中高血压易感性的潜在细胞类型: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这些亚群可能是治疗高血压的潜在细胞亚群靶标。93个与血压特征相关的GWAS基因中,在内皮细胞中高表达的基因数最多,其次是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中优势表达的候选基因最少。将对照组和高血压组三类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与血压性状相关的GWAS基因重叠,确定了21个可能参与高血压产生与发展的基因。其中在各亚群中变化一致的有Cfdp1,Zeb1,Nadk以及Cpeb4基因,它们在高血压主动脉弓每个壁细胞亚群均上调,这些基因可能是治疗高血压的关键靶点。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被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60例,对其分别实施MRA及数字减影NSC 127716血管造影(DSA)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对不同血管狭窄程度的检测结果差异,分析两种检测方式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的差异。结果 MRA检测显示完全无狭窄血管1448支,狭窄血管312支,312支狭窄血管中轻度狭窄135支,中度狭窄108支,重度狭窄54支,完全闭塞15支;DSA检测显示完全无狭窄血管1450支,狭窄血管310支,310支狭窄血管中轻度狭窄137支,中度狭窄106支,重度狭窄52selleck Smoothened Agonist支,完全闭塞15支;以头颅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显示头颅MRA对血管狭窄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与DS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结论 头颅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狭窄诊断价值较高,与DS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Oral medicine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安罗替尼胶囊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对毒副反应发生情况、CTC、Her-2与P-Akt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胶囊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对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循环肿瘤细胞(CTC)、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selleck HPLC照组(AP方案治疗)和观察组(AP方案联合安罗替尼胶囊治疗),各42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点击此处0.Generalizable remediation mechanism05)。两组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及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TC阳性率以及Her-2、P-Akt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ATER)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安罗替尼胶囊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CTC阳性率,下调Her-2、P-Akt表达,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

增强MRI肝胆期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病理分化中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HCC)病理分化程度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4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HCC患者资料,根据病理分级将患者分为低危险组(1LGX818溶解度00例)和高危险组(45例),前者包括高分化(11例)、中-高分化(11例)、中分化(78例)HCC,后者包括低分化(21例)、中structural and biochemical markers-低分化(24例)HCC。所有患者术前2周均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通过分析得出对HCC有影响的临床及传统影像学特征,建立临床-影像模型;利用ITK-SNAP软件在肝胆特异期图像上手动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OIs),利用FAE (点击此处FeAture Explorer V.0.5.5)软件提取特征,使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法对特征降维,通过建立XGBoost二分类模型来预测诊断效能;最终将临床-影像模型与影像组学模型相结合,建立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来评价各模型诊断效能。结果:测试组中临床-影像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以及联合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66、0.70、0.76,准确度分别为63.6%、63.6%、77.3%,灵敏度分别为71.4%、85.7%、57.1%,特异度分别为60.0%、53.3%、86.7%。结论: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影像组学的模型在预测HCC病理分化中有一定的价值。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患者LEEP术后残留及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累及腺体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残留及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Immune-inflammatory parameters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在儋州市人民医院完成LEEP治疗及术后6个月随访的81例CIN累及腺体患者的病例资料,将术后6个月内发生残留及复LGX818体内发的患者纳入发生组(n=17),其他纳入未发生组(n=64)。采用单因素分析CIN累及腺体患者LEEP术后残留及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购买INCB018424归分析CIN累及腺体患者LEEP术后残留及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组CIN分级、术前阴道微环境异常、术前人乳头瘤病毒(HPV)载量、腺体累及深度均高于未发生组,红细胞叶酸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阴道微环境异常、腺体累及深度深是CIN累及腺体患者LEEP术后残留及复发的危险因素(OR>1,P<0.05);红细胞叶酸高是CIN累及腺体患者LEEP术后残留及复发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CIN累及腺体患者术前阴道微环境异常、腺体累及深度深、红细胞叶酸水平低是LEEP术后残留及复发的危险因素。

红景天苷调节miR-26a-5p/JAG1/Notch-1信号轴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SAL)调节微小RNA-26a-5p(miR-26a-5p)/JAG1/神经源性基因Notch同源蛋白1(Notch-1)信号轴对瘢痕疙瘩(KD)成纤维细胞(HKF)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HKF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SAL低浓度组(SAL-L组,50μmol/L SAL)、SAL高浓度组(SAL-H组,100μmol/L SAL)、SAL高浓度+miR-NC组(SAL-H+miR-NC组)、SAL高浓度+miR-26a-5p mimics组(SAL-H+miR-26a-5p mimics组)、SAL高浓度+NC-inhibitor组(SAL-H+NCholestasis intrahepaticC-inhibitor组)、SAL高浓度+miR-26a-5p inhibitor组(SAL-H+miR-26a-5p inhibitor组)。CCK-8法检测细Blebbistatin使用方法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的miR-26a-5p、JAG1和Notch-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JAG1和Notch-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6a-5p与JAG1的关系。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SAL-H组HKAZD2281抑制剂F细胞增殖能力(24 h)、迁移距离、侵袭细胞个数、S期细胞比例、JAG1和Notch-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G0/G1期细胞比例、miR-26a-5p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SAL-H组和SAL-H+miR-NC组相比,SAL-H+miR-26a-5p mimics组相应指标变化与上述变化相同;miR-26a-5p inhibitor减弱了SAL-H对HKF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减弱了HKF细胞凋亡。miR-26a-5p靶向负调控JAG1表达。结论 SAL可能通过上调miR-26a-5p,靶向抑制JAG1/Notch-1信号轴抑制HKF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促进细胞凋亡,改善KD。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半定量指标对卵巢癌鉴别诊断及评估FIGO分期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DCE确认细节-MRI)半定量指标对卵巢癌鉴别诊断及评估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市长安医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200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125例和恶性组75例,恶性组患者根据FIGO分期分为Ⅰ期组12例、Ⅱ期组34例、Ⅲ期组17和Ⅳ期组12例。所有患者病理检查前均行DCE-MRI检查,绘制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并比较TIC曲线类型,检测并比较各组对比剂达峰值时间(TTP)、最大线性上升斜率(MSI)及最大线性下降斜率(MSD);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CE-MRI半定量指标诊断卵巢癌及预测FIGO分期的价值。结果 恶性组TIC曲线流出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而流入型患者比例明显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MSI、MSD明显高于良性组,TTP明显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TTP、MSI、MSD诊断卵巢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5(95%CI:0.700~0.829)、0.802(95%CI:0.734~0.870)、0.731(95%CI:0.645~0.817),三者联合诊断卵巢癌的AUC为0.906(95%Cbiologic propertiesI:0.860~0.95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70%、89.60%。Ⅰ期组患者MSI、MSD<Ⅱ期组<Ⅲ期组<Ⅳ期组(P<0.05),Ⅰ期组患者TTP>Ⅱ期组>Ⅲ期组>Ⅳ期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TTP、MSI、MSD预测卵巢癌晚期的AUC分别为0.825(95%CI:0.756~0.894)、0.716(95%CI:0.642~0.791)、0.715(95%CI:0.631~0.799),三者联合预测卵巢癌晚期的AUC为0.892(95%CI:0.842~0.94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30%、87.20%。结论 DCE-MRI半定量指标可有效评估卵巢病变血流确认细节动力学变化,卵巢癌患者TIC曲线多为流出型、平台型,TTP减少,MSI、MSD升高,且半定量指标变化与FIGO分期有关,故DCE-MRI检查在鉴别卵巢肿瘤性质及预测分期方面具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