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凭借其非侵入性、可控性和选择性,在抗肿瘤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PDT不仅通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促进肿瘤细胞的死亡,还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刺激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抗原的呈递,从而激活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和清除。然而,肿瘤微环境的乏氧特性约束了PDT疗效的发挥,并且氧依赖性PDT会进一步消耗氧气导致乏氧问题加剧,限制PDT在深层Apoptosis抑制剂肿瘤组织中的应用。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中枢,是细胞进行呼吸的场所。研究发现,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代谢途径是细胞呼吸耗氧的主要过程。此外,研究表明,线粒体靶向型光疗可以有效地抑制三磷酸腺苷合成,加速肿瘤细胞的凋亡。并且线粒体氧化应激已被证实参与ICD的产生。因此,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抑制可能是增强PDT缓解肿瘤乏氧的一种策略。阿托伐醌(Atovaquone,ATO)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抗疟疾药物,被证实可通过抑制辅酶Q活性与呼吸链复合体I-III之间的相互作用,对OXPHOS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可以利用ATO对OXPHOS的抑制作用减少内源性氧气消耗,从而缓解肿瘤乏氧,将更多的氧气提供给PDT发挥疗效。本研究以聚酰胺-胺型树状大分子为载体,连接线粒体靶向配体(3–丙羧基)三苯基溴化膦(TPP),并包裹光疗试剂Cy Sulfate-reducing bioreactorI(实验室自制)与氧化磷酸化抑制剂ATO,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节氧功能的纳米系统(Cy I&ATO/TPP-PAMAM,TPCA)。Cy I具有高ROS产率、荧光量子产率和光热转换功能,同时兼具PDT和光热(Photothermal therapy,PTT)特性,并且可以提供精准的荧光成像功能。ATO可以破坏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ETC),限制OXPCI-32765体内PHOS过程,减少内源性氧气的消耗,缓解肿瘤微环境的乏氧,从而协助Cy I光疗抗肿瘤疗效的发挥。在近红外光(Near infrared,NIR)照射下,纳米系统TPCA产生过量的ROS,破坏ETC和OXPHOS过程。而OXPHOS的限制减少了氧气消耗,有助于Cy I产生ROS,增强PDT作用,诱导ICD。此外,通过结合Cy I和ATO,可以实现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以杀灭未受照射的肿瘤,有望抑制肿瘤转移。在体外实验中,利用免疫荧光法和皮尔森相关系数对TPCA的线粒体靶向作用进行考察。通过膜电位检测试剂,溶氧仪检测和免疫荧光法考察TPCA缓解乏氧能力。采用近红外热成像仪、热电偶温度计、单线态氧荧光探针考察TPCA的PTT、PDT特性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对TPCA诱导ICD能力进行研究,检测包括钙网蛋白和树突状细胞在内的ICD重要指标。结果显示,TPCA成功累积在线粒体部位后,可有效地破坏肿瘤细胞呼吸作用,并显著降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免疫荧光表达。此外,TPCA不仅兼具PTT和PDT性质,具有优异的肿瘤细胞杀伤能力和促凋亡能力,并可成功诱导钙网蛋白的表达,刺激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在体内实验中,选择结肠癌荷瘤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考察TPCA的抑瘤效果。在单侧肿瘤小鼠模型中,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近红外热成像仪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PCA在体内的PDT和PTT性质,缓解肿瘤乏氧以及诱导ICD和招募免疫细胞的能力。在双侧肿瘤小鼠模型中,采用病理学组织切片和流式细胞术对远端肿瘤的疗效及组织中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行考察。结果显示TPCA在单侧肿瘤模型中不仅可充分发挥光疗抗肿瘤治疗效果,并且可诱导ICD的发生,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招募众多免疫细胞的浸润,成功刺激机体免疫应答。在双侧肿瘤模型中,无论是光照的肿瘤还是未进行光照的肿瘤,都具有显著的抑瘤效果,并且在远端肿瘤中观察到了大量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浸润,充分发挥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能力。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种PDT节氧型纳米系统。在有效缓解肿瘤乏氧的同时可以促肿瘤细胞的凋亡,诱导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克服乏氧对PDT的限制和免疫抑制,并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这种新型的节氧纳米系统将将为抗肿瘤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与数据支持,为临床的肿瘤光动力学治疗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盐酸小檗碱对PM2.5暴露致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BR)PM2.5暴露诱导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SB203580制。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4组:对照组(超纯水灌胃、生理盐水气管滴注)、BBR组(50 mg/kg BBR灌胃、生理盐水气管滴注)、PM2.5组(超纯水灌胃、8 mg/kg PM2.5混悬液气管滴注)、BBR+PM2.5组(50mg/kg BBR灌胃、8 mg/kg PM2.5混悬液气管滴注),处理45天,最后一次处理结束后,禁食过夜,摘眼球取血并颈椎脱臼处死,立即取出肺组织。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结构变化Accessories。小鼠血液细胞分析仪分析小鼠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Mon)、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ph)的数目和百分比。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三者水平变化。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凋亡分子B淋巴细胞瘤(BCL-2)、天冬氨酸半胱氨酸酶-3(Caspase3)、天冬氨酸半胱氨酸酶-9(Caspase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和BBREmricasan配制组的小鼠肺组织结构正常,肺泡腔清晰可见,无异常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PM2.5组小鼠肺组织结构紊乱,肺泡壁明显变厚,可见肺泡及肺间质有出血和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BBR预处理后,肺组织结构趋于正常,肺泡壁明显变薄,可见少量的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PM2.5组小鼠血液中的Mon、WBC、Lymph的细胞数目和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BBR预处理可。使小鼠血液中的Mon、WBC、Lymph的细胞数目和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PM2.5暴露可使小鼠肺组织T-SOD、GSH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BR预处理后,T-SOD、GSH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PM2.5暴露可导致小鼠肺组织中IL-6、IL-1β、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同时凋亡分子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BR预处理可降低IL-6、IL-1β、TNF-α蛋白表达水平,同时也降低BCL-2、Caspase3、Caspase9蛋白水平,与PM2.5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降低炎症反应,进而缓解PM2.5导致的肺损伤。
基于组学技术探究参芪补气颗粒改善慢性心衰能量代谢的调控作用
研究背景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临床综合征,使人变得极度虚弱,生活能力严重下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我国心衰患病率为1.3%,预计到2030年,CHF患者将增加1倍。心力衰竭时心脏无法充分泵送足够的血液以满足身体对营养和氧气的需求,普遍认为能量代谢改变是心力衰竭的典型特征。心脏能量生产方式的受损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包括线粒体氧化代谢受损、心脏对能量底物偏好的改变以及心脏效率的降低。近几年,CHF的心肌能量代谢紊乱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研究热点,也是心力衰竭极具前景的治疗靶点。中医理论认为在CHF发病过程中,心气虚是发病基础,贯穿于心衰始终,补益心气是其基本治法。而中医理论“气”的功能特点与机体能量代谢非常契合,同时多项研究也证明益气中药对机体能量代谢具有调节作用。此外,近几年肠道微生物对机体代谢水平的影响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变得不可忽视,而中药对于机体肠道内环境的调节作用有目共睹,被认为是中药整体性、系统性调控作用特点的具体体现。参芪补气颗粒是课题组通过临床实践研发出的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证的一个益气复方,经临床实验证明其在改善气虚证候积分、患者生存质量和免疫调节等多方面具有较好疗效,但其对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系统性调节的作用机制还不明确。基于快速发展的基因测序技术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组学”技术实现了对生物样本中大量代谢产物、蛋白质表达及肠道菌群结构等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分析,同时多组学数据可以进行双向验证,提高结论准确性,为生物标志物筛选、疾病病理生理机制以及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因此,本研究拟应用多组学技术对参芪补气颗粒调节慢性心衰心肌能量代谢的作用及其整体性调节机制进行系统研究,阐释中药复方参芪补气颗粒多靶点、多途径、系统性调节作用特点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目的通过药效学系统评价参芪补气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初步探究其对衰竭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应用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进一步发现参芪补气颗粒对CHF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相关内源性代谢物、蛋白及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的调节作用,阐释参芪补气颗粒对CHF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紊乱的关键作用环节和调节机制,揭示中药复方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特点的生物学基础;最后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和质谱定量分析进行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和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及其相关代谢物的检测,观察参芪补气颗粒对心衰大鼠血浆TMAO及其相关代谢物含量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及菌群功能差异,探究参芪补气颗粒对慢性心衰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治疗作用。研究方法一、参芪补气颗粒改善大鼠慢性心力衰竭的药效作用selleck Fulvestrant研究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芪补气颗粒组、人参组、黄芪组及福辛普利钠组。制备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致心梗后心衰模型,术后10天开始灌胃给药4周。应用小动物心脏超声检测大鼠心脏功能和心室结构变化;马松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常规生化测定方法检测血清CK、CK-MB、LDH含量及凝血四项;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cTnT、Pro-BNP和血浆IL-6、TNF-α、NO、SOD及MDA等活性指标含量;化学试剂盒测定心肌组织ATP、ADP、AMP和乙酰COA含量。二、参芪补气颗粒调节慢性心衰大鼠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的代谢组学研究应用LC-MS/MS技术对假手术组、CHF模型组、参芪补气颗粒组、人参组和黄芪组大鼠心肌组织整体代谢物谱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然后进一步对各组大鼠心肌氨基酸类、肉碱类及能量代谢中间体进行靶向代谢组学的定量分析,发现中药干预后发生改变的特异代谢物,阐释参芪补气颗粒对能量代谢相关途径的调节作用。三、参芪补气颗粒调节慢性心衰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蛋白质组和乙酰化修饰蛋白组学研究应用基于非标记4D高分辨质谱分析技术对假手术组、CHF模型组及参芪补气颗粒组大鼠心肌组织的整体蛋白和乙酰化修饰蛋白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与能量代谢通路相关的差异蛋白、差异乙酰化蛋白和位点并进行表达水平的验证,结合代谢组学结果进行双向验证,明确参芪补气颗粒改善CHF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的关键作用环节和蛋白靶点。四、参芪补气颗粒对慢性心衰大鼠血浆TMAO相关代谢物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采用肠道菌群16S测序技术和质谱定量分析技术对假手术组、CHF模型组及参芪补气颗粒组大鼠血浆胆碱、甜菜碱、TMAO等成分和肠道菌群表达谱进行相对定量分析,观察参芪补气颗粒对心衰大鼠血浆TMAO及其相关代谢物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并进行与肉碱类及氨基酸类成分的相关性分析,最后进行菌群基因功能富集的差异分析,阐释参芪补气颗粒通过对血浆TMAO水平和肠道菌群丰度的影响对心衰大鼠整体代谢的可能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一、参芪补气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效作用研究1.小动物心脏超声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衰大鼠模型组的EF、FS、SV、CO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芪补气颗粒组大鼠EF、SV、CO水平均升高(P<0.05,P<0.01);人参组和福辛普利纳组SV、CO水平升高(P<0.05,P<0.01);黄芪组SV、CO水平具有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 LVM、LVIDs、LVIDd、LVEVs、LVEVd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室壁厚度LVAWs、LVAWd显著降低(P<0.05,P<0.01),LVPWd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芪补气颗粒组LVAWd显著升高,LVPWd显著下降(P<0.05);人参组LVAWd和LVPWs显著降低(P<0.05,P<0.01);福辛普利钠组LVPWs和LVPWd均显著降低(P<0.05,P<0.01)。2.心肌组织病理学显示,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有序,肌间隔紧密,心肌细胞形态完整,未见变性、坏死,间质未见显著性改变;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无序,肌间隔增宽,心肌细胞水肿变性、灶性坏死,间质水肿,血管增生,炎细胞大片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分隔心肌纤维呈岛状;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大鼠心肌损伤。3.心肌损伤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CK、CK-MB、cTnT及NT-proBNP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芪补气颗粒组血清CK、CK-MB、LDH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对于cTnT及NT-proBNP具有降低的趋势,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参组能够显著降低cTnT血清水平(P<0.05),黄芪组能使血清CK、CK-MB及cTnT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而福辛普利钠组能够明显降低CK和NT-proBNP血清水平(P<0.05)。4.凝血功能检测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PTT显著降低(P<0.05),FIB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组能够显著降低PT和TT水平(P<0.05,P<0.01),黄芪能够显著降低PT水平(P<0.05),福辛普利钠组能够显著降低血清FIB水平(P<0.01)。5.血浆活性因子测定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NO、SOD、MDA、IL-6、TNF-α、cGMP 及 cAMP 发生显著改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芪补气颗粒组和福辛普利钠组均能够显著改善大鼠血浆SOD、MDA及cAMP水平(P<0.05,P<0.01),人参组能够使SOD、MDA及cAMP血浆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黄芪组能够升高SOD和cAMP血浆水平(P<0.01)。6.心肌能量代谢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ATP、AMP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而ADP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芪补气颗粒组和人参组能够显著改善心肌组织ATP、ADP含量(P<0.05,P<0.01),黄芪组能够显著改善ATP的生成(P<0.05)。二、参芪补气颗粒调节慢性心衰大鼠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的代谢组学研究1.参芪补气颗粒治疗CHF大鼠的心肌代谢组学研究:经多元数据统计分析,CHF大鼠模型组较假手术组中筛选出55种差异代谢物,其中Oxidized glutathione、5-Taurinomethyl-2-thiouridine、Anserine、S-Acetyldihydrolipoamide、Xanthine 等30 个代谢物含量上升(P<0.05,P<0.01),Glucosylsphingosine、Glycerol 3-phosphate、L-Acetylcarnitine、LysoPC(18:1(9Z))、Paraxanthine、Nonadecanoic acid、Guanine、Adenosine等25个代谢物含量下降(P<0.05,P<0.01),主要涉及能量代谢,磷脂酰胆碱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嘌呤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等生物代谢途径;益气中药对其中 Glutathione、Guanine、Adenosine、20-Trihydroxy-leukotriene-B4、Nonadecanoic acid、S-Acetyldihydrolipoamide、Tetradecanoylcarnitine、Anserine、5-Taurinomethyl-2-thiouridine、2-Ketobutyricacid 等 41 种代谢物有干扰(P<0.05,P<0.01),其中参芪补气颗粒组有34个,人参组有25个,黄芪组有28个,共同扰动的代谢物有21个,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有嘌呤代谢、谷胱甘肽代谢、肉碱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同时参芪补气颗粒能够特异性调节脂质代谢。2.参芪补气颗粒调节CHF大鼠心肌肉碱类成分的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大鼠心肌组织经LC-MS分析定量到29个肉碱类成分,经过统计学分析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有21个肉碱成分发生明显改变,其中C0和C6-OH 2个肉碱成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C6、C8、C12、C14、C16、C17 等 19 个酰基肉碱均显著升高(P<0.05,P<Erdafitinib研究购买0.01),而益气中药组均能显著回调的有C6、C7、C8、C14、C15、C18等17个成分(P<0.05,P<0.01)。此外,参芪补气颗粒能够特异性的回调C17和C20:4的含量(P<0.05,P<0.01),参芪补气颗粒和单味人参能够降低C3含量,参芪补气颗粒和单味黄芪显著降低C5:1的含量,尽管C3和C5:1在模型组中未发生显著改变。3.参芪补气颗粒调节CHF大鼠心肌氨基酸类成分的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大鼠心肌组织经LC-MS分析定量到29个氨基酸类成分,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衰大鼠模型组中Ser、Pro、Thr、OH-Pro、Phe、Met、Cit、Kyn、Gly、Arg、HArg、ADMA等22个氨基酸均显著升高(P<0.05,P<0.01);其中益气中药均能降低的有Ala、H-Tau、CreN、Cit、Gly 5个氨基酸(P<0.05,P<0.01);参芪补气颗粒能够同向升高OH-Pro、Pro和ADMA含量(P<0.05,P<0.01);而黄芪组能够特异性回调Val、OH-Pro、Leu/Ile、Orn、Asp、Met、Phe等11个氨基酸水平(P<0.05,P<0.01)。4.参芪补气颗粒调节CHF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物的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本部分一共对40个能量代谢中间体进行了定量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衰大鼠模型组心肌组织中有28个能量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其中15个代谢物含量显著降低,包括 Acetyl-CoA、6-phosphogluconate、D-Fructose1,6-bisphosphate、D-Fructose6-phosphate、D-Glucose 1-phosphate、D-Glucose6-phosphate、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Oxaloacetate、AMP、ATP、NAD、及 NADPH 等(P<0.05,P<0.01),主要涉及糖酵解途径、氧化磷酸化等过程,13个能量代谢物含量显著升高,包括ADP、NADH、Citrate、Fumarate、Succinate、Isocitrate、L-Malate、L-Glutamate、L-Lactate、Phosphoenolpyruvate 及 Trans-Aconitate 等(P<0.05,P<0.01),主要涉及TCA循环,同时ADP/ATP显著升高,而NAD/NADH显著降低(P<0.05,P<0.01);给予参芪补气颗粒治疗后 6-phosphogluconate、ADP、ATP、cAMP、NADH、D-Glucose 6-phosphate、Fumarate、Oxaloacetate、Succinate、L-Lactate等14个能量代谢物发生了显著的逆向回调(P<0.05,P<0.01),而ADP/ATP和NAD/NADH发生显著逆转(P<0.05,P<0.01);给予单味人参后发生逆向回调的有 ADP、ATP、GTP、Fumarate、Thiamine pyrophosphate、Trans-Aconitate、L-Lactate等9个代谢物(P<0.05,P<0.01),能够使ADP/ATP显著降低(P<0.01);给予单味黄芪后发生逆向回调的有6-phosphogluconate、ADP、ATP、cAMP、Citrate、Thiamine pyrophosphate、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等 11个成分(P<0.05,P<0.01),同时亦能够显著降低ADP/ATP(P<0.01)。三、参芪补气颗粒调节慢性心衰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蛋白质组和乙酰化修饰蛋白组学研究1.应用LC-MS/MS对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蛋白进行分析鉴定并相对定量,将FC>1.5,P<0.05的蛋白视为差异蛋白,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共有差异蛋白320个,与模型组比较,参芪补气颗粒组有差异蛋白98个,两个比较组共有差异蛋白55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两个比较组均富集到的通路有代谢途径、肥厚型心肌病、心肌收缩、过氧化物酶体、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及核黄素代谢等;差异蛋白分析及验证结果显示CHF大鼠心肌脂肪酸代谢相关蛋白包括SCP2、ACOX1、ACOT2、DECR1、MECR 和电子呼吸链复合物 Ⅰ 中 NDUFS3、NDUFC2、NDUFA9等10个蛋白表达发生显著改变,其中SCP2表达上调,其余蛋白表达均降低,而参芪补气颗粒能够降低SCP2蛋白表达,升高ACOX1、ACOT2、DECR1、MECR、NDUFS3等其余9个蛋白的表达水平。2.应用LC-MS/MS对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富集的乙酰化修饰蛋白进行分析鉴定并相对定量,将FC>1.5,P<0.05的位点视为差异修饰位点,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有差异修饰位点501个,差异修饰蛋白311个,与模型组比较,参芪补气颗粒组有差异修饰位点182个,差异修饰蛋白142个,平均每个差异蛋白上有1-2个乙酰化修饰位点;两个比较组共有差异修饰位点100个,共有差异蛋白93个,平均每个差异蛋白上有1个乙酰化修饰位点;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两个比较组均富集到的KEGG通路有丙酸盐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氧化磷酸化,TCA循环,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等;经乙酰化蛋白相对定量分析及PRM验证结果显示心衰大鼠心肌组织脂肪酸β氧化关键酶ACADL 和 HADHA,TCA 循环关键蛋白 immediate allergySDHA、OGDH、IDH2、SUCLG2,线粒体复合物相关的NDUFS1、NDUFA2、UQCRC1、COX6b1等蛋白的乙酰化水平显著降低,参芪补气颗粒能够使这些蛋白的乙酰化水平升高。四、参芪补气颗粒对慢性心衰大鼠血浆TMAO相关代谢物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1.应用LC-MS/MS技术对6个血浆TMAO及其相关代谢物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心衰大鼠模型组中TMA、TMAO、Cho、Bet和BBet5个成分均较假手术组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TMA、TMAO和BBet显著升高(P<0.01,P<0.05),而Cho和Bet显著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芪补气颗粒组中TMAO、Cho、Bet和BBet4个成分发生了逆向调节(P<0.01,P<0.05),同时BCho含量显著升高(P<0.01),尽管其在模型组中没有发生显著性改变。2.肠道菌群测序结果显示慢性心衰大鼠模型组肠道内门水平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 ctinobacteria)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丰度显著降低(P<0.05,P<0.0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F/B 比值也显著升高(P<0.05);科分类水平S24-7、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乳酸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消化链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丹毒丝菌科(Erysipelotrichaceae)、消化球菌科(Peptococcaceae)、紫单孢菌科(Porphyromonadaceae>及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菌群丰度显著降低(P<0.05,P<0.01),脱硫弧菌科(Desulfovibrionaceae)、螺杆菌科(Helicobacteraceae)及产碱杆菌科(Alcaligenaceae)等菌群丰度显著升高(P<0.05,P<0.01);属分类水平拟杆菌属(Bacteroide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异杆菌属(Allobaculum)、安德克氏菌属(Adlercreutzia)、脱硫弧菌属(Desufovibrio)、梭菌属(Clostridium)、rc4-4及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等菌群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P<0.01);颤螺菌属(Oscillospira)、螺杆菌属(Helicobacter)、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及罗氏菌属(Roseburia)等菌群丰度显著升高(P<0.05,P<0.01)。而给予参芪补气颗粒干预后,以上差异菌群及F/B 比值均得到显著性回调(P<0.05,P<0.01)。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发现三组样本中的标记基因序列丰度在内分泌系统、信号.转导、能量代谢、类脂物代谢作用、核苷酸代谢、及氨基酸代谢等第二等级代谢通路子功能方面存在明显差别。3.应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MA、TMAO及BBet血浆水平与C14、C16:1、C18:1、C16、C17、C15等酰基肉碱类呈现较强的正相关,与C0、C3、C6-OH等酰基肉碱呈现较强的负相关,而Cho、Bet血浆水平主要与C16:1、C18:1、C18、C17、C14、C18:2、C16:2等酰基肉碱呈现较强的负相关,BCho血浆水平主要与C4、C3-OH、C7、C5等酰基肉碱呈现较强的负相关;TMA、TMAO 及 BBet 血浆水平与g_Roseburia、g_Helicobacter、f_Helicobacteraceae及f_Desulfovibrionaceae等菌群丰度呈现较强的正相关,与f_Peostreptococaceae、f_Erysipelotrichaceae、f_Porphyromonadaceae、g_Allobaculum 等菌群丰度呈现较强的负相关,而 Cho、Bet、BCho 血浆水平与p_Bacteroidetes、g_Allobaculum、g_Bacteroides、f_Porphyromonadaceae、g_Lactobacillus及g_Desulfovibrio 等菌群丰度呈现较强的正相关,与g_Roseburia、g_Helicobacter、F/B 比值、f_Helicobacteraceae、f_Alcaligenacea、f_Desulfovibrionaceae 等菌群丰度呈现较强的负相关;Ala、His、H-Tau、Kyn、Arg、Cit 等氨基酸与 g_Blautia、g_Roseburia、f_Alcaligenacea、g Helicobacter、f_Helicobacteraceae、f_Lachnospiraceae 及f_Desulfovibrionaceae等菌群丰度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同时与p_Bacteroidetes、f Enterobacteriaceae、f_S24-7、f_Peptococcaceae 及 g_Lactobacillus 等菌群丰度呈现较强的负相关。4.应用PICRUSt2进行菌群基因功能预测,对样本中基因丰度富集的功能进行差异聚类,发现三组样本标记基因序列丰度在内分泌系统、信号转导、能量代谢、脂质代谢作用、核苷酸代谢及氨基酸代谢等第二等级代谢通路子功能方面存在明显差别。研究结论1.心梗后心衰大鼠存在心功能下降,胶原沉积,心室重构,凝血功能异常,心肌氧化损伤,炎症反应及心肌能量代谢危机等病理现象,中药复方参芪补气颗粒及单味中药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心衰大鼠心脏功能,降低胶原沉积,抗心肌氧化损伤,提高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能量供应,其中参芪补气颗粒药效更为显著。2.参芪补气颗粒能够升高心衰大鼠心肌MECR、ACOT2、DECR1、ACOX1等脂肪酸合成、氧化过程相关蛋白的表达,升高脂肪酸β氧化关键蛋白ACADL和HADHA乙酰化水平,增加蛋白活性,缓解中、长链酰基肉碱堆积,调节Cit、Gly、Tau、Glu 等氨基酸代谢紊乱,同时缓解 Fumarate、Oxaloacetate、Succinate、Isocitrate等TCA循环中间代谢物的堆积,升高线粒体复合物I NDUFS3、NDUFC2、NDUFA9蛋白表达水平,增加活性,恢复NAD/NADH、ADP/ATP平衡,同时通过升高TCA循环SDHA、OGDH、IDH2、SUCLG2等关键蛋白和线粒体复合物 I 至 IVNDUFS1、NDUFA2、SDHA、UQCRC1、COX6b1 等蛋白乙酰化水平从而抑制TCA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反馈性加快,使TCA循环蛋白活性与底物水平、脂肪酸氧化和TCA循环及氧化磷酸化的速度匹配,最终使能量代谢恢复平衡,提高能量输出效率,改善心肌能量供应,缓解心力衰竭,实现中药复方多靶点、多途径、双向调节的作用。3.参芪补气颗粒能够改善心衰大鼠TMAO及其合成前体血浆含量及与其相关的 Helicobacter、Bacteroides、Lactobacillus、Erysipelotrichaceae、Porphyromonadaceae、Roseburia及Desulfovibrionaceae等菌群丰度,调节肠道微生物内环境紊乱,由于TMAO合成与机体肉碱代谢、差异菌群与氨基酸代谢具有较强相关性,因此,中药复方参芪补气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能量代谢危机的调节作用可能与其对TMAO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有关,从而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发挥整体性、系统性的调节作用。
巨噬细胞极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中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巨噬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其表型及功能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决定作用,其中M1型巨噬细胞通过破坏其线粒体功能,促进糖酵解代谢及活性氧释放,干扰巨噬细胞脂质代谢平衡,维持和扩大炎症反应,降低巨噬细胞清除吞噬坏死细胞能力,加速坏死核心形成和不稳定斑块破裂发生。而M2型巨噬细胞则具有维持线粒体正常呼吸功能,促进氧化Abiotic resistance磷酸化代谢,增强胞内脂质流出,减轻炎症反应,修复受损组织并清理坏死细胞,维持斑块稳定性等方式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目前临床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也表现出调Compound C供应商控巨噬细胞极化的潜力。因此进一步探索并总结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及有效靶点是深入研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效措施的selleck NMR潜在方向。
甲巯丙脯酸功能化金纳米团簇对小鼠皮肤黑色素瘤的体外光热/光动力抗癌活性
目的合成具有Smoothened Agonist光热和光动力治疗效应的金纳米团簇(gold nanoclusters,AuNCs),并研究其对皮肤黑色素瘤的体外抗癌活性。方法以甲巯丙脯酸为功能配体制备AuNCs,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镜(TEM)、光电子能谱(XPS)、电位粒径分析仪对合成的AuNCs进行表征。以808 nm近红外激光照射不同浓度的AuNCs,采用热成像仪监测体系温度变化评价该AuNCs的光热效应,同Salivary microbiome时以SOSG单线态氧探针检测单线态氧(~1O_2)生成情况评估其光动力效应。以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激光照射下AuNCs对黑色素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甲巯丙脯酸功能化的AuNCs平均粒径为(1.6±0.2)nm,分散均匀,zeta电位为(-34.8±4.98)mV。在808nm激光照射下,10 min内AuNCs体系温度可升至60°C以上,并伴随显著的~1O_2生成。在未进行激光照射下,AuNCs在浓度为0~128μg/mL范围内对小PD-0332991分子式鼠黑色素瘤细胞基本无细胞毒性。在808 nm激光处理10 min后,AuNCs处理组细胞温度可达55°C以上,并检测到大量~1O_2生成,细胞存活率降低至(38.8±2.8)%。结论甲巯丙脯酸功能化的AuNCs同时具有近红外激光激发的光热和光动力效应,对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具有卓越的抗癌活性。
多元化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依从性与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对抑郁症患者采取多元化心理护理对其睡眠质量与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Rapamycin分子式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组。观察组给予多元化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护理依从性,同时分析2组护理后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夜间睡眠时间、自我接纳量表(SAQ)、健康调查简表(SF-36)Microscopes。结果:护理前,2组SAS、SDS、SF-36、SAQ、PSQI评分、夜间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PSQI评分更低,SF-36、SAQ评分、夜间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依从性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B-839半抑制浓度<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用多元化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的认可度,较常规护理措施更能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且能够积极配合临床开展护理管理,值得推广应用。
排毒保肾丸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炎症小体NLRP3表达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究排毒保肾丸对糖尿病肾病(DKD)大鼠炎症小体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排毒保肾丸组、阳性对照组(氯沙坦组)。模型组、排毒保肾丸组和氯沙坦组建立DKD大鼠模型,饲以高脂高糖饲料并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排毒保肾丸组、氯沙坦组分别灌胃排毒保肾丸、氯沙坦,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8周。8周后测定尿蛋白、血肌酸酐、血尿素氮含量,处死大鼠并留取肾脏组织。ELISA检测血清IL-6、IL-1β及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纤维化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NLRP3、NF-κB p65、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GSK J4细胞培养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损伤严重,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含量、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NLRP3、NF-κB p65、Caspase-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排毒保肾丸组和氯沙坦组肾脏组织损伤减轻,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含量、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NLRP3、NF-κB p65、Caspase-1Immunization coverage蛋白表达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排毒保肾丸能www.selleck.cn/products/Fulvestrant够有效改善DKD损伤,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小体NLRP3表达和NF-κB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
9050与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作用机制及药效学研究
目的 探讨新型喹唑啉酮类化合物9050对不同亚型GABA_A受体功能的影响,并与其结构类似物甲喹酮(MTQ)比较;评价其对睡眠障碍、癫痫等潜在适应症的影响。方法www.selleck.cn/products/Lapatinib-Ditosylate 在爪蟾卵母细胞上表达不同亚型GABA_A受体,应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评价9050的作用特点;连续3 d sc给予利血平1 mg·kg~(-1)构建小鼠抑郁致睡眠障碍模型,通过脑电/肌电记录评价9050药效;构建小鼠海人藻酸癫痫模型,评价9050的抗惊厥活性。结果 (1)在EC_8GABA存在下,9050对α_1β_2γ_2,α_2β_2γ_2,α_4β_2δ和α_6β_2δ受体有变构调节作用,其中,与突触外受体相比,9050对突触内受体,尤其是对α_1β_2γ_2受体亲和力更强,效价更高,EC_(50)为0.3μmol·L~(-1);与突触内受体相比,9050对突触外受体,尤其是α_6β_2δ受体调节效能更高,最大调节效能可达400%以上;(2)在没有GABA存在下,9050均可直接激动突触内和突触外受体,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流;(3)在抑郁致睡眠障碍模型中,90Apoptosis抑制剂50可提高睡眠稳定性,增加睡眠深度,降低睡眠碎片化;(4)在海人藻酸癫痫模型中,9050可延长阵发性痉挛和强直性痉挛潜伏期,降低惊厥发生次数和平均发作等级。结论 9050兼有对突触内外受体直monitoring: immune接激动作用和变构调节作用,且具有改善抑郁致睡眠障碍和抑制海人藻酸诱导癫痫发作的潜力。
载SCD1抑制剂的金属—多酚纳米粒诱导铁死亡协同声动力疗法在甲状腺未分化癌诊疗中的应用
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具有恶性程度高、临床进展迅速、五年生存率低等特点,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问题。许多科研人员致力于为此寻找有效的诊疗策略,纳米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为AT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基于晚期ATC手术无法完全切除且对于放化疗不敏感等问题,单一的治疗方法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多种治疗方法协同及诊疗一体化成为ATC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迎合ATC诊疗现状,改善治疗方案特异性差、治疗效果难以评估能问题,本研究研制出一种能够靶向ATC肿瘤的载SCD1金属-多酚纳米粒,该纳米粒能够靶向肿瘤并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还能够作为声敏剂在低功率聚焦超声(Low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LIFU)的作用下,激发SDT作用,协同铁死亡和SDT杀伤ATC肿瘤细胞。除此之外,该纳米粒还具有双模态显像功能,有助于肿瘤进展情况及治疗效果的全面评估。目的:制备IR825修饰的载SCD1抑制剂FeⅢ-单宁酸(Tannic Acid,TA)纳米粒,检测其基本理化性质,并通过体内及体外实验对其治疗ATC效果及成像能力进行评估。方法:将六水合氯化铁(FeC13·6H2O)、TA及MF-438混合,采用磁力搅拌的方法合成FTMP纳米粒,并在纳米粒表面修饰IR825。对其基本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包括形态、粒径、电位、稳定性;对其基本性能进行检测,包括包封率、载药率、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释放及双模态成像能力。对其诱导铁死亡和激发Lapatinib价格SDT能力进行检测,包括·OH和1O2等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对于体外实验,采用人ATC肿瘤BHT-101细胞系作为实验组,通过细胞增殖活性检测(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进行纳米粒安全性、吞噬、毒性、LIFU治疗效果、铁死亡诱导能力检测。对于体内实验,采用昆明小鼠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测,并对BALB/c nude ATC荷瘤鼠进行肿瘤治疗效果评估。通过荧光及MRI成像等方式评估纳米粒双模态成像能力。结果:成功制备了载MF-438并修饰了IR825的FTMP-IR纳米粒。该纳米粒粒径均一、电位为负电,分散性及稳定性好,MF-438及IR825包封率满意。FTMP-IR纳米粒在GSH溶液中能够拆解,并释放Fe3+与MF-438,其携带的IR825在LIFU激发下具备极佳的ROS产生能力。体PARP抑制剂内外实验证实该纳米粒具备良好的肿瘤靶向能力,进入到肿瘤细胞后,释放的Fe3+及MF-438能够诱导ATC肿瘤细胞铁死亡。联合LIFU照射后,纳米粒能够产生大量ROS,这种爆发式的ROS增多超过肿瘤细胞自身Immune biomarkers代偿能力,造成肿瘤细胞膜损伤,显示出极佳的肿瘤杀伤效果,能够完全根除肿瘤组织。在双模态成像方面,FTMP-IR纳米粒靶向能力决定了其在肿瘤部位集中并显影,荧光及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双模态成像形式能够弥补单一成像方式的缺点,为肿瘤诊断和治疗评估提供更多宝贵信息。结论:本研究制备出的FTMP-IR纳米粒,能够靶向ATC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并在LIFU作用下激发SDT效果,其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根除肿瘤。同时,该纳米粒具备荧光及MRI双模态成像功能,有助于实现ATC肿瘤诊疗一体化。
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对预防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及子宫复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对预防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 选择永丰县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自然分娩selleck合成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选择缩宫素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选择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治疗,就2组临床疗效、出血治疗指标、凝血功能、子宫复旧指标、不良反应AZD2281 IC50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e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g time,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且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 h、12 h、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宫底高度均低于对照组,止glucose homeostasis biomarkers血时间、住院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宫缩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自然分娩产妇中应用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缩短产后康复时间,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