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24对乳腺癌细胞CXCR4表达及其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及凋亡能力影响

目的:在乳腺癌细胞中探究过表达白介素24(IL-24)对CXCR4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与相关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CXCR4与其配体CXCL12在乳腺癌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应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CXCR4在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及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453和MDA-MB-231中的表达;利用慢病毒稳转技术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过表达IL-24,免疫荧光显微镜、RT-PCR和ELISA实验检测感染效率;按细胞处理方法的不同,将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LV-IL-24组,即感染过表达IL-24慢病毒的细胞;LV-NC组,即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的细胞;AMD3100组,即使用CXCR4/CXCL12轴阻滞剂AMD3100进行培养的细胞;LV-IL-24+AMD3100组,即使用AMD3100进行培养的感染过表达IL-24慢病毒的细胞;另设正常培养的MDA-MB-231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Control);分别应用Transwell、划痕实验和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实验检测上述各组细胞的迁徙、迁移及凋亡;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CXCR4蛋白、AKT与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Bax与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CXCR4与CXCL1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且二者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与MCF-10A细胞相比,CXCR4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453及MDA-MB-231中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以MDA-MB-231最为显著(P<0.01)。转染过表达IL-24的慢病毒后,MDA-MB-231细胞中IL-24的mRNA与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与Control组细胞相比,LV-IL-24组,AMD3100组和LV-IL-24+AMD3100组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率却明显增加(P<0.05),其中以LV-IL-24+AMD3100组变化最为显著(P<0.01);WeSCH772984临床试验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细胞相比,LV-IL-24组,AMDAbortive phage infection3100组和LV-IL-24+AMD3100组肿瘤细胞Dolutegravir半抑制浓度中CXCR4,AKT与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相关蛋白Bax与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以LV-IL-24+AMD3100组乳腺癌细胞的上述蛋白变化尤为显著(P<0.01)。结论:乳腺癌细胞中过表达IL-24能够抑制CXCR4表达,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而促进其发生凋亡,且联合使用CXCR4/CXCL12阻滞剂AMD3100可显著提高IL-24的上述抑癌效应。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进展期右半结肠癌患者血清MACC1、CEA、CA125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右半结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NVP-TNKS656 IC50月-2020年1月佳木斯市肛肠医院收治的64例进展期右半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观RA-mediated pathway察组给予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血清MACC1、CEA、CA125水平,术后1个月并发症及术后1年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Mirdametinib使用方法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清扫淋巴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血清MACC1、CEA、CA125水平较术前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8.13%(P<0.05);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右半结肠癌有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且可进一步降低血清MACC1、CEA、CA125水平,减少肿瘤负荷,降低术后复发、转移风险,改善预后。

Bcl-3与VAS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分析low- and medium-energy ion scatteringBcl-3与VAS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BCIP数据库分析Bcl-3与VAS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选取85对女性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3与VASP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表达相关性以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BCIP数据库与免疫组化结果发现,Bcl-3与VASP在乳腺癌中表达异常升高,且呈正相关;Bcl-3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11)、淋巴结转移(P<0.001)及TNM分期(P<0.001)呈正相关,VASP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01);另外,Bcl-3与VASP共阳性的发生与高级别(P=0.036)、有淋巴结转移(P<0.001)的TNM分期偏晚(P=0.003)的乳腺癌密切相关。结论:Bcl-3与VASP均在乳腺癌中异常高表达,且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两者均可作为乳腺癌临床病理学购买Wnt-C59诊断的Y-27632临床试验潜在参考指标。

晚期肝癌90例TACE联合调强放疗后血清甲胎蛋白-L3、高尔基蛋白73、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晚期肝癌病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调强放疗后血清甲胎蛋白-L3(malignant disease and immunosuppressionAFP-L3)、高尔基蛋白73(GP73)、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90例晚期肝癌行TACE联合调强放疗治疗病人作为病例组,Staurosporine细胞培养根据1年后病人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AFP-L3、GP73及LMR水平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死亡的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对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90例晚期肝癌病人随访1年有26例病人死亡,死亡率为28.9%。治疗后3月、6月死亡组AFP-L3[(212.16±11.57)μg/L、(378.93±19.67)μg/L]、GP73[(179.90±6.37)μg/L、(246.24±14.06)μg/L]水平均高于存活组[(123.63±11.03)μg/L、(126.23±9.33)μg/L;(106.69±8.56)μg/L、(109.30±10.26)μg/L](P<0.05),而LMR[(3.96±0.48)%、(3.72±0.55)%]低于存活组[(4.19±0.41)%、(4.21±0.35)%](P<0.05)。COX回归显示:肿瘤长径、肝脏储备功能分级(Child-Pugh)(B级)、病灶数(多发)、AFP-L3、GP73是晚期肝癌病人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LMR是保护因素MRTX849抑制剂(P<0.05)。ROC分析显示:AFP-L3(治疗前)、GP73(治疗前)、LMR(治疗前)等三指标,均具有较高的对晚期肝癌病人死亡的预测评估价值,AUC均在0.7以上。而该三指标的联合应用:对晚期肝癌病人死亡的预测评估价值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AUC(95%CI)为0.85(0.72~0.97),准确度高达0.84(76/90)。结论晚期肝癌病人TACE联合调强放疗后血清AFP-L3、GP73、LMR水平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AFP-L3、GP73越高,LMR越低的病人死亡风险越高,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预测死亡有较高的价值。

青藤碱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抑制胰腺癌As PC-1细胞侵袭和转移

目的 探讨青藤碱对胰腺癌AsPC-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青藤碱作用胰腺癌AsPC-1细胞后,划痕愈合试验检测细胞愈合能力,Transwell试验检测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Westernblotting检测E-cadherin、N-cadherinselleckchem PF-07321332、Vimentin、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 青藤碱降低AsPC-1细胞相对迁移率、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青藤碱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N-cadherBYL719试剂in、Vimentin蛋白表达。青藤碱降低p-PI3K/PI3K、p-AKT/AKT比值。胰岛素生长genetic disease因子-1逆转青藤碱对E-cadherin蛋白表达的上调和对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TGF-β逆转青藤碱对AsPC-1细胞相对迁移率、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的降低作用。结论 青藤碱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介导的EMT,抑制AsPC-1细胞侵袭和转移。

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疲劳、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疲劳、焦虑抑selleck AZD9291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0例乳腺癌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化疗前、化疗后和化疗结束后6个月接受3种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包括:癌症治疗功能评估疲乏量表(FACT-F)、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及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第4版(FACT-B)。采用描述性和重复测量方差统计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hepatic macrophages化疗前到化疗后,患者疲劳(F=42.0,P<0.001)和焦虑/抑郁(F=26.6,P<0.001)显著增加。化疗结束后6个月上述症状有所改善。疲劳与焦虑/抑郁具有相获悉更多同的变化趋势。生活质量(F=65.2,P<0.001)也表现出与疲劳和焦虑/抑郁相似的变化模式。在化疗后,疲劳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大,而在化疗前和化疗6个月后的随访中,焦虑/抑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大。结论:化疗与乳腺癌患者的疲劳—抑郁—焦虑症候群和生活质量高度相关。

预防性全脑照射及放化疗后疗效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和评估预防性全脑照射(PCI)及放化疗后疗效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闵行分院接受selleck LXH254同步放化疗的95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63例放化疗后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SB203580 molecular weightR)的患者行PCI治疗,32例患者未行PCI治疗。分析比较PCI组及未行PCI组,CR组及PR组的脑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两组在性别、吸烟、TNM分期、放疗分割模式、诱导化疗周期数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PCI组年龄明显低于未行PCI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PCI组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55.4%和39.1%,未行PCI组分别为78.1%、26.2%和19.6%,两组生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PCI组2年脑转移率为6%,明显低于未行PCI组的44.1%(P <0.05)。行PCI治疗的患者中,CR和PR患者分别有23例(36.5%)和40例(63.5%)。CR组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3.9%和46.2%,2例患者发生脑转移(8.7%),PR组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immunoglobulin A72.5%和37.5%,7例发生脑转移(17.5%),两组生存及脑转移率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CI能减少LSSCLC脑转移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放化疗后达CR者行PCI后,其生存率及脑转移率未显著优于PR者。

清晨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及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关系

目的 基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预测研究(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探讨清晨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及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5年1月-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371例,根据是否存在清晨高血压分为清晨高血压组(MHT组,n=214)与非清晨高血压组(NMHT组mediator subunit,n=15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与24 h动态血压(ABPM)监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清晨高血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10年ASCV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MHT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98.30±24.63)比(90.57±19.99)Bucladesine说明书g/m~2,t=3.229,P=0.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94±0.22)比(0.76±0.22)mm,t=7.786,P<0.001]高于NMHT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清晨收缩压与LVMI(r=0.346)、IMT(r=0.471)呈正相关,清晨舒张压与LVMI(r=0.243)、IMT(r=0.431INCB018424使用方法)、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r=0.138)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晨高血压是10年ASCVD发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38,95%CI 1.129~4.438)。结论 基于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清晨高血压是10年ASCVD发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肺岩宁颗粒治疗男性精气两亏型中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肺岩宁颗粒治疗男性精气两亏型中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男性精气两亏型中晚期肺鳞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肺岩宁颗粒,对照组服用肺岩宁颗粒模拟剂,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卡氏(KPS)评分及肿瘤标志物、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80.0%,对照组疾病控制率为56.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Staurosporine较,治疗组疲乏、咳嗽、咯血、疼痛、失眠评分减少(P<selleck JNJ-427564930.05),对照组上述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疲乏、咳嗽、咯血、疼痛、失眠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KPS评分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癌抗原12-5(CA12-5)、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癌相关抗原(SCC)水平降低(P<0.05),microbiota dysbiosis对照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A12-5、CYFRA21-1、SC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各免疫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K细胞、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岩宁颗粒治疗男性精气两亏型中晚期肺鳞癌疗效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肿瘤生长。

凉血解毒方治疗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Histone Demethylase抑制剂 观察凉血解毒方治疗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空军军Adavosertib体内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医科收治的80例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凉血解毒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KPS、SAS、SDS评分、肺功能、TGF-β_1、TNF-α、IL-6、IL-8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KPS、SAS、SDS评分均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EV1、FEV1%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dvanced medical care后,治疗组的TGF-β1、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糖尿病、痤疮、乏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凉血解毒方治疗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