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效果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症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_2(PGE_2)及内皮素-1(ET-1)]水平,围术期指标水平,尿动力学指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IP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PGE_2及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及尿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Qmax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前列腺体积及PEvolution of viral infectionsSA、PV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可改善前列腺症状和Torin 1生产商围术期指标水平,减轻Naporafenib供应商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尿动力学指标水平,效果优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

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目的 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转归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166例ITP患儿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疾病转归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TP患儿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Digital Biomarkers,并构建ITP疾病转归的风险预测模型,Homs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优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118例患儿转归良好,48例转归不良;与转归良好组比较,转归不良组年龄≥1岁比例、初诊ANA阳性比例、BUN水平升高,初诊血小板计数(PLT)≥20×109/L比例、初诊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ALC)、初诊骨髓产板巨核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1岁(95%CI:1.358~83.563)、较高的尿素氮(BUN)水平(95%CI:4.013~32.615)是ITP患儿疾病转归的危险因素,初诊PLT≥20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blebbistatin.html×109/L(95%CI:0.036~0.519)、较高的初诊ALC(95%CI:0.197~0.571)是ITP患儿疾病转归的保护因素;预测模型HomserLemeshow检验χ2=8.486,P>INCB28060采购0.05,预测模型预测ITP患儿疾病转归的AUC为0.963(95%CI:0.934~0.991,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83%、88.98%。结论 年龄≥1岁、较高的BUN水平是ITP患儿疾病转归的危险因素,初诊PLT≥20×109/L、较高的初诊ALC水平是保护因素,且根据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ITP患儿疾病转归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复发性流产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复发性流产是妇产科最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对复发性流产规范性诊治已成为生殖健康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中西医结合为复发性流产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目前尚无复发性流产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该指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要求,按照循证医学原则,通过文献预检索、专家访谈、临床调研和会议共识法确定16个临床问题,采用PICO原则进行证据检索、筛选与综合,对纳入的证据体进行证据质量评价,通过3轮德尔菲法专家问卷调查形成推荐意见及共识建议,召开专家会议定稿,广泛征求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方法学和药学专家意见。指南包含范围、术语和定义、诊断、治疗、中西医结合诊疗流程图5个部分,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的临床问题均有相应的推荐意见及证据概要。该指南以临床问题为导向,辨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lee011.html病与辨证相结合,孕前调治和孕后保胎相结合,突出中西医结合的治INCB018424分子量疗优势,以期进一步规范复发性medical competencies流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促进复发性流产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的提高。

严重营养不良继发全血细胞减少伴骨髓凝胶样改变两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严重营养不良影响淋巴造血系统,可以出现血细quinolone antibiotics胞减少,严重全血细胞减少容易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本文2例患者分别因神经性厌食和焦虑状态、疑病症进食减少,出现体重显著下降。实验室检查提示全血细胞减点击此处少,排除了感染、结缔组织病、淋巴增殖性疾病、化学物质及放射线损伤,因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减少,曾考虑再生障碍性贫血。但结合病史,复核骨髓活检病理,发现骨髓粉染凝胶样物质。修正诊断为严重营养selleck MG132不良继发全血细胞减少伴骨髓凝胶样转化。既往研究发现营养不良通过影响造血细胞的产生和功能导致血细胞减少,体重显著下降,身体质量指数降低是主要危险因素,营养不良继发的全血细胞减少可逆,改善营养状况、恢复体重后可恢复正常,避免不必要的免疫抑制治疗。

乳糜泻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乳糜泻(Celiac disease,CD)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关系,为CD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一:病例组纳入2020年9月1日至2022年9月1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诊断为CD的患者46例,同期按性别、年龄、民族1∶1匹配选择46例因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就诊并经筛查排除CD诊断的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D患者和对照组血清中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Ab)、促甲状腺素(TSH)及甲状腺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的水平。研究二: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中探讨CD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资料提取。Meta分析使用Stata/MP 17.0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软件完成,合并比值比(odds ratio,OR)以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研究一:CD患者血清中anti-TPOAb、anti-TGAb、TSH及FT3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4、FT3、FT4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患者血清中aPLX3397nti-RAD001核磁TPOAb和anti-TGAb的阳性率(14.70%、13.40%)高于对照组(8.70%、8.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患者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阳性率为33.30%,对照组为13.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二:最终纳入13篇文献,结果提示CD患者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风险较对照组增加了3.86倍(OR=3.86,95%CI:3.06-4.87)。此外,CD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较对照组增加了3.81倍(OR=3.81,95%CI:2.83-5.14),但CD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风险未见明显增加。无麸质饮食治疗组与未治疗之间发生甲状腺自身免疫的风险无显著差异(OR=1.09,95%CI:0.74-1.60);CD儿童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关系的风险(OR=5.45,95%CI:3.71-7.99)高于成人乳糜泻患者(OR=3.15,95%CI:2.34-4.23)。结论:研究一:CD患者血清学中的anti-TPOAb和anti-TG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CD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CD患者进行甲状腺自身抗体、促甲状腺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测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研究二:CD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关系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因此有必要对CD患者进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筛查。GFD治疗对CD患者甲状腺自身免疫进展的影响尚有争议,仍需更大样本量的纵向随访研究探讨。

婴儿配方乳粉中食源性致病菌双重ER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为快速多重筛查婴儿配方乳粉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建立克罗诺杆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双重酶促等温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快速检测方法。首先,通过筛选确定了对4种食源性致病菌特异性好、扩增效率高的引物探针。经过优化建立了两组双重ERA检测体系可快速筛查4种食源性致病菌。该方法对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检出限均为10~(-2 )ng/μL;对克罗诺杆菌的最低检出限为1 ng/μL。模拟污染实验显示,污染量为1 CFU/mLCobimetinib的样品增菌培养6 h后,可检出4种致病菌。应用该方法对市售婴儿配方乳粉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行业标准规定的实时荧光PCR法一致,证实了本研究建立的双重ERA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本方法仅需20 mmedical trainingin左右即可一次性检出4种致病菌,相较于传统的“金标准”方法以及实时荧光PCR法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对于推进食源性致MK-4827使用方法病菌的快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外源γ-氨基丁酸对芥蓝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为揭示γ-氨基丁酸(GABA)对芥蓝(Brassica albograbra L.H.Bailtherapeutic mediationsey)生长与品质影响的生理机制,本研究采取盆栽试验的方式,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GABA(0 mmol/L、25 mmol/L、50 mmol/L、75 mmol/L、100 mmol/L、125 mmol/L)对芥蓝生长、营养品质、光合特性及内源激素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GABA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芥蓝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以及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降低非光化学淬Belumosudil体外灭系数(NPQ)。适宜浓度GABA(75 mmol/L)显著增加芥蓝的株高、茎粗、鲜质量和干质量,显著增加叶片中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总硫代葡萄糖苷、总酚及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花茎中可溶性糖、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及总硫代葡萄糖苷含量,显著降低叶片及BIBW2992供应商花茎中硝酸盐含量,显著增加芥蓝叶片中玉米素(ZT)、赤霉素(GA_3)、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等内源激素含量。同时,外源喷施GABA可以显著诱导芥蓝叶片和花茎中内源GABA和谷氨酸的积累,提高谷氨酸脱羧酶(GAD)的活性。本研究结果将为提高芥蓝产量和品质的化控技术运用提供理论参考。

铁超载调控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诱导泡沫细胞促动脉粥样硬化活化的作用

目的 探讨铁超载对泡沫细胞促动脉粥样硬化(AS)活化的影响。方法 RAW264.7和MOVAS细胞株扩增培养,分为正常对照(media)组、oxLDL组、oxLDL+柠檬酸铁铵(oxLDL+FC)组、oxLDL+柠檬酸铁铵+去铁胺(oxLDL+FC+DFO)组,分别以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柠檬酸铁胺(FC)、去铁胺(DFO)刺激。普鲁士蓝和油红O染色检测铁沉积和泡沫细胞生成。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DHE探针观察活性氧自由基(ROS)生成,ELISA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丙二醛(MDA)含量。RT-qPCR检测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和ATP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NN2211 IC5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平滑肌22a(smooth muscle 22 alpha,Proanthocyanidins biosynthesis SM22a)、骨桥蛋白(OPN),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结果 与oxLDL组相比,oxLDL+FC组细胞胆固醇逆向转运分子ABCA1和ABCG1表达降低,细胞泡沫化加重,死亡率上升,且ROS和MDA的表达增加,GPX4表达降低,巨噬细胞M1型标志物及平滑肌细胞合成型标志物升高,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INCB28060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铁超载能促进泡沫细胞生成,使其向促动脉粥样硬化表型转化,加重脂质过氧化及炎症反应。

激活Yes相关蛋白(YAP)抑制铁死亡减轻小鼠急性肝损伤

目的 探索Yes相关蛋白(YAP)可否通过调控铁死亡影响急性肝衰竭的发生发展。方法 将8周龄C57BL/6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肝衰竭模型组、 YAP激动剂XMU-MP-1干预组和YAP抑制剂维替泊芬(verteporfin)干预组。肝组织HE染色、肝脏生化学检测观察小鼠肝损伤表现;试剂盒检测小鼠肝组织中铁(Fe)、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购买SB203580肝细胞线粒体改变;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YAP及铁死亡关键基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 5-脂氧合酶(5-LOX)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组织严重淤血,可见炎细胞浸润伴肝小叶结构破坏,XMU-MP-1干预组肝损伤减轻。随肝衰竭发生,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显著升高,XMU-MP-1干预组肝功能改善。此外,电镜观察到肝衰竭小鼠肝细胞内线粒体GSK126小鼠变小,双层膜密度增高,XMU-MP-1减轻线粒体改变。肝衰竭小鼠肝组织内Fe、 MDA水平增加,及GPX4蛋白表达降低、 5-LOX表immune-epithelial interactions达升高均提示铁死亡参与小鼠急性肝衰竭发生,而活化YAP可抑制铁死亡表现。结论 活化YAP可通过抑制铁死亡减轻急性肝衰竭小鼠肝损伤。

胃肠间质瘤的诊疗进展

胃肠间质瘤(GISTs)是最常见的间叶来源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GISTs的三种主要分子亚型为KIT突变型、血小板衍生生长sexual transmitted infection因子受体α(PDGFRA)突变型及野生型。大多数GISTs存在KIT或PDGFRA的功能获得性突变。特定的GIST突变限制了明确定义的分子亚型,这些亚型必须在诊断时明确进而指导临床管理和治疗决策。手术是治疗局部GIST的有效方法。目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已用于转移性GIST的标准一线治疗,虽然其临床获益率为80%,但多数寻找更多患者接受治疗2~3年后出现疾病进展。二线和三线药物选择分别包括舒尼替尼和瑞戈非尼。HDAC抑制剂近年美国联邦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两种新的TKI用于治疗重度预处理的晚期/不可切除的GIST,包括阿伐替尼(PDGFRA外显子18突变的选择性抑制剂,如D842V突变)和瑞派替尼(c-Kit和PDGFRA的广谱激酶抑制剂)。靶向药物和外科手术的联合应用可改善GISTs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