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继癌症、心血管疾病及脑卒中后致人类死亡的第四大病因,该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学习记忆受损等认知功能障碍,但除认知功能障碍外,患者还时常伴有焦虑、抑郁和冷漠等神经精神症状。这些情绪症状不仅严重地影响患者和监护人员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速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然而到目前为止,AD患者情绪异常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与焦虑及抑郁等情绪密切相关,但有关mPFC脑区是否参与AD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还未见报道。为此本文拟以APP/PS1/Tau三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症(Triple-transgenic AD,3×Tg-AD)模型小鼠为动物研究模型,采用整体行为学、分子生物学及离体脑片膜片钳等技术方法,研究了mPFC脑区在3×Tg-AD小鼠情绪异常发生中的可能参与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3×Tg-AD小鼠在6月龄表现出显著焦虑样行为,无显著抑郁样行为。2.6月龄3×Tg-AD小鼠mPFC脑区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α-amino-3www.selleck.cn/products/vx-661-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acid receptor,AMPAR)Glu A1、Glu A2亚基表达无明显变化,γ-氨基丁酸A型(γ-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 A,GABA_A receptor)受体α1亚基表达减少。3.6月龄3×Tg-AD小鼠mPFC脑区兴奋性/抑制性突触传递平衡异常。4.6月龄3×Tg-AD小鼠mPFC脑区锥体神经元静息膜电位偏向去极化,动作电位发放增多,内在兴奋性升高。综上,本研究观察到6月龄3×Tg-AD小鼠已表现出显著的焦虑样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6月龄3×Tg-AD小鼠mPFC脑区GABA_Aα1受体表达显著降低,兴奋性/抑制性突触传递平衡异常,说明mPFC脑区可能在3×Tg-AD小鼠焦虑Ocular genetics样行为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能通过GABMDV3100细胞培养A_Aα1受体的表达介导区域内神经网络的兴奋性升高,进而参与3×Tg-AD小鼠焦虑样行为的发生。我们的研究为AD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同时也为AD神经精神障碍的干预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Author: admin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后心律失常发病率的meta分析
目的 探究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直视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hochrane library及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与维普数据库中自1980年1月至2022年2月关于CHD患儿术后心律失常发病率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结果 显示CHDFulvestrant供应商患儿术后心律失常发病率为0.1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1)≤1岁心律失常发病率0.247明显高于>1岁儿童发病率0.120 (P <0.05);(2)简单型CHD术后心律失常发病率0.136较复杂型CHD发病率0.218低(P <0.05);(3) CHD术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交界性异位性心动过速,其次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传导阻滞,发病率分别为0.04VE-822化学结构8、0.039、0.029。结论 CHD患儿术后应加强监护,尽早识别心律失常的发生,早asymptomatic COVID-19 infection期干预,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提高存活率。
HO-1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HO-1)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收治的76例IBD患者纳入研究组,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有40例(设为UC组),克罗恩病(CD)有36例(设为CD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5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外周血样本和肠黏膜组织,采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HO-1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测定肠黏膜组织中HO-1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IBD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组织中HO-1的表达水平对疾病的诊断效能。根据改良Mayo内镜评分(IMES)评估UC患者疾病活动度,根据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估CD患者疾病活动度。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IBD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组织中HO-1的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UC组和CD组外周血和肠黏膜组织中HO-1的表达水平history of forensic medicin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联合外周血和肠黏膜组织中HO-1的表达水平诊断IBD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5.76%、90.37%、84.92%和0.691。轻度活动期、中度活动期、重度活动期的UC和CD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组织中HO-1的表达水平均依次升高,组间VEGFR抑制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BD患者外周血和肠黏VX-445化学结构膜组织中HO-1的表达水平与IMES和CDAI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IBD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组织中HO-1表达上调,并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其有可能成为IBD诊断和病情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健康人群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健康人群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携带率、耐药性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探究其病原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北京市朝阳区健康人群粪便标本809份,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法检测六种DEC特异毒力基因(aggR、eae、bfpA、ipaH、lt、st、stx1、stx2、afaD)。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检测出的DEC进行26种常用药物的敏感试验。对所有DEC菌株进行MLST分析。结果 共检出38株DEC分布于各年龄组,检出率为4.70%。主要型别为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弥散粘附性大肠埃希菌(DAEC)、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药敏结果显示,38株DEC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对三代头孢、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76.32%),氨苄西林次之(65.79%),对复方新诺明、磺胺异恶唑、萘啶酸耐药率超过50.00%,多重耐药率超过6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的比例为21.05%。MLST型别多样,ST10、ST38、ST1092和ST131为相对主要型别,携带率分别为13.16%(5/38)、13.16%(5/38)、10.53%(4/38)和7.89%(3/38)。结论 北京市Papillomavirus infection朝阳区健康人群各年龄组均有DEC检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cx-5461.html出,为条件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MLST型别多样,存在全球广泛关注的ST131型Ferrostatin-1 NMR别。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的影响比较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及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UAP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小剂量组患者(5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中剂量组患者(5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大剂量组患者(51例,失访1例)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均为晚间口服,1日1次,持续治疗12个月。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6及12个月后的Lp-PLA2水平变化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比较患者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Lp-PLA2、SAQ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小剂量组患者治疗6、12个月后,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患者治疗3、6及12个月后的Lp-PLA2水平和S更多AQ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不同时点比较,大剂量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Lp-PLA2水平低于其余两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治疗6digenetic trematodes、12个月后的Lp-PLA2水平和SAQ评分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69%BLZ945供应商(17/52),高于中剂量组的13.46%(7/52)和大剂量组的11.76%(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中和大剂量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92%(1/52)和5.88%(3/51),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UAP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Lp-PLA2水平,并降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40 mg阿托伐他汀的综合获益优于10 mg和80 mg。
预防性应用促胃肠动力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促胃肠动力药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historical biodiversity dataerance,FI)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9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ICU收治的117例sTBI患者,男性85例,女性32例;年龄32~62岁,平均49.0岁。根据是否预防性应用促胃肠动力药,分为预防组1(43例)和对照组1(74例),预防组1在未出现喂养不耐受表现时用促胃肠动力药,对照组1未用促胃肠动力药。将患者基线数据及观察期主要影响胃肠功能的治疗措施(脱水剂、抑酸剂、灌肠剂、镇痛剂)行1∶1的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分为预防组2和对照组2,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便秘、腹泻等FI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预防性应用促胃肠动力药可以降低sTBI患者FI发生率[38%vs. 62%,P=0.025],减少便秘的发生[10%vs. 27%,P=0.045],促进自主排便的恢复[1.0(0.0,4.0)vs. 0.0(Imidazole ketone erastin化学结构0.0,2.0),P=0.025],同时未增加腹泻发生率[13%vs. 10%,P=1.000]。胃潴留、腹胀、呕吐及合并两种及以上症状发Panobinostat体外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促胃肠动力药能显著降低sTBI患者便秘的发生,促进自主排便的恢复,但对其他胃肠症状改善作用不明显。
丙戊酸镁联合舍曲林治疗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丙戊酸镁联合舍曲林治疗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山东省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2例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基于双色球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舍曲林治疗)与实验组(31例:丙戊酸镁联合Panobinostat分子量舍曲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递质代谢指标、渥太华自伤量表(OSI)、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正态selleck Wnt-C59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神经递质代谢指标以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相较于治疗前均升高,且实验组治疗后上述神经递质代谢指标、个人和社会功能以及总有效率(96.78%)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OSI量表51.44±3.33分相较于治疗前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1medical management3%)相较于对照组(9.68%)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丙戊酸镁联合舍曲林治疗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D型人格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D型人格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50例,根据D型人格量表(DS14)评分将其分为D型人格组和非D型人格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阿立哌唑口崩片口服治疗,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2、4周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治疗后4周将预后不良(PANSS评分减分率≤30%)的D型人格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继续行阿立哌唑口崩片MRTX1133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2、4周后的PANSS、HAMD评分。结果:治疗2、4周后,D型人格组PANSS、HAMD评分均高于同期非D型人格组(P<0.05)。DMLN4924研究购买型人格组总有效率为80.00%(60/75),低于非D型人格组的96.00%(7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PANSS、HAMD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Hepatosplenic T-cell lymphoma学意义(P<0.05)。结论:D型人格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症状,不利于其预后,心理干预可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
假饲对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假饲对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拟行结肠镜检查的195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检查前3 d口服缓泻剂,检查前1晚及检查当天分次口服导泻药物;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口服导泻药物的间歇期给予假饲辅助。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肠道准备合格率及肠道清洁程度。结果购买Baf-A1 干预组肠道准备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5.990,P<0.001),肠道准备合确认细节格率高于对照组(χ~2=4.551,P=0.033);干预组右侧结肠、横结肠、左侧结肠及全结肠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3.904,P<0.001;t=-2.934,P<0.0Antibiotics detection01;t=-4.196,P=0.004;t=-4.495,P<0.001)。结论 便秘患者肠道准备过程中间断给予假饲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肠道清洁程度。该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肥厚型心肌病发生持续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Meta分析研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发生持续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肥厚型心肌病高危患者临床管理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Metabolism抑制剂以及Web of Science英文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肥厚型心肌病发生持续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年至2023VX-765体内年01月30日。提取纳入文献的资料,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 Ottawa Scale,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 4.2.2软件中的meta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初步检索文献4620篇,最终纳入22篇,共纳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3254例,其中发生持续室性心律失常12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晚期钆增强(LGE)[HR=1.34,95%CI:1.03-1.75,P=0.03Viral Microbiology]、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HR=1.06,95%CI:1.03-1.09,P<0.01]、心源性猝死(SCD)家族史[HR=1.14,95%CI:1.06-1.23,P<0.01]、非持续室性心动过速(NSVT)[HR=1.48,95%CI,1.16,1.89,P<0.01]、不明原因晕厥史[HR=2.20,95%CI,1.54-3.14,P<0.01]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发生持续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晚期钆增强(LGE)、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SCD家族史、非持续室性心动过速(NSVT)、不明原因晕厥史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发生持续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这可能对肥厚型心肌病高危人群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植入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