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列线图术前预测模型构建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探讨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 2019年7月—2022年7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2例,入院后均行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将862例患者根据收治病区分为训练集596例,验证集266例。收集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及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D-二聚体水平,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骨密度,视觉模拟评分等;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筛选训练集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估该模型预测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比较列线图模型与D-二聚体预测验证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能。结果 862例bio-templated synthesis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70例,其中训练集115例,验证集55例。训练集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视觉模拟评分、合并症、药物服用情况、手术史Glutaminase抑制剂、实验室检查结果、Pfirrmann分级等与验证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8岁(OR=18.724,95%CI:5.386~65.080,P<0.001),D-二聚体>0.5 mg/L(OR=1.367,95%CI:1.051~1.992,P<0.001)、体质量指数>30 kg/m~2(OR=2.226,95%CI:1.707~3.829,P=0.004)、总胆固醇>5.2 mmol/L(OR=-1.065,95%CI:-1.649~-1.016,P<0.001)、白细胞计数>10×10~9/L(OR=2.134,95%CI:1.673~3.855,P=0.007)、红细胞计数<4.3×10~(12)/L(OR=-0.474,95%CI:-0.995~0.041,P=0.042)是训练集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最佳截断值为1.729时预测训练集患者发生下肢Canagliflozin体外深静脉血栓的AUC为0.822(95%CI:0.784~0.861,P<0.001),灵敏度为90.1%,特异度为79.6%;列线图预测验证集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AUC(0.807)大于D-二聚体(0.616)(Z=-3.371,P=0.001);列线图在验证集和训练集校准曲线均与理想曲线基本接近,决策曲线均远离横纵坐标,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净收益均高于D-二聚体。结论 年龄>48岁、D-二聚体>0.5 mg/L、体质量指数>30 kg/m~2、总胆固醇>5.2 mmol/L、白细胞计数>10×10~9/L、红细胞计数<4.3×10~(12)/L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术前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