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录组学的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生物标志研究

【目的】利用转录组芯片技术探索抗结核的药物肝损伤(DILI)的生物标志。【方法】对上海市定点医院首次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152例病BIBW2992体内实验剂量例进行6个月的跟踪研究。在第0、2、4、8、12、24周采集血液样本,根据临床生化指标将研究人群分为肝损伤病例(DILI组,更多34例)和对照病例(对照组,118例),对两组间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取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对13对DILI组/对照组病例的RNA样本进行全转录组mRNA芯片测序,通过Hotelling’s T2值排序法和STEM基因趋势分析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medical and biological imagingEGs进行功能富集和通路分析。【结果】在152例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临床病例中,患者体质量是抗结核药物肝毒性发生的危险因素。基于13对DILI组/对照组6个时间点的mRNA芯片分析,Hotelling’s T2值排序法筛选到513个DEGs,富集在基因本体(GO)的32条注释和KEGG基因数据库的10个通路中。STEM基因趋势分析软件筛选到1个差异表达模式,富集在GO的2条生物过程注释。其中关键基因AIM2、CD86、CXCL10和非编码RNA SCARNA10、SNHG10、SNORD105为抗结核药物肝毒性发生的潜在生物标志。【结论】对抗结核DILI人群的生物标志研究,识别了与肝毒性发生相关的生物学途径,并获得一组与DILI相关的关键基因,为DILI发生机制研究及寻找更加早期、敏感的肝毒性发生生物标志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