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我国老年人的高血压和认知功能障碍患病形势不容乐观,且高血压会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因此探讨防治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并在社区进行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 探讨休闲身体活动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2020年8—12月,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在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慢性病管理的≥65岁高血压患者770例。采用问卷调查,获取受试者的一般资料、休闲身体活动情况(包括6项认知活动和11项体育活动)、认知功能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测量]。采用多因luciferase immunoprecipitation systems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采selleckchem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休闲身体活动得分对MMSE各维度得分确认细节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7项休闲身体活动每日参与频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为39.4%(303/770)。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病程、休闲身体活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OR(95%CI)=1.02(1.01,1.03)]、休闲身体活动得分[OR(95%CI)0.98(0.96,0.99)]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休闲身体活动得分是MMSE中注意力与计算力维度得分[b(95%CI)=0.02(0.01,0.03)]、语言能力维度得分[b(95%CI)=0.02(0.01,0.03)]的影响因素。将休闲身体活动方式细化分类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参与写作[b(95%CI)=0.34(0.12,0.95)]、每日参与棋牌游戏[b(95%CI)=0.21(0.06,0.72)]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偶尔/从不参与该项活动者。结论 休闲身体活动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保护性因素,主要影响认知功能的注意力与计算力、语言能力两个维度。每日参与写作、每日参与棋牌游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起积极作用。
PEBP4、CMTM6、HOXD10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4(PEBP4)、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CMTM6)、同源异形盒基因(HOXD10)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活检确诊为脑胶质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瘤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经手术治疗的50例脑外伤患者为对照组,获取2组脑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测定2组脑组织中PEBP4、CMTM6、HOXD10阳性率和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这3项指标之间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项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脑组织中PEBP4、CMTM6阳性率和表达水平升高,HOXD10阳性率和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最大径<3cm、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程度的脑胶质瘤患者脑组织比较,肿瘤最大径≥3cm、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中低分化程度的脑胶质瘤患者脑组织中PEBP4、CMTM6表达水平较高,而HOXD10表达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EBP4表达水平与CMTM6之间呈正相关(r=0.358,P<0.001);PEBP4、CMTM6表达水平与HOXD10之间呈负相关(r=-0.412、-0.4330,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EBP4、CMTM6、HOXD10联合检测诊断脑胶质瘤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高于PEBP4、selleckchem BIBW2992CMTM6、HOXD10单独检测的0.815、0.746、0.870(P<0.001)。结论 在脑胶质瘤组织中PEBPRSL3化学结构4、CMTM6表达水平升高,HOXD10表达水平降低,这3项指标间有一定相关性,其联合检测诊断脑胶质瘤的价值较高。
RNA干扰LncRNA GIHCG表达通过负调控miR-204-5p对肺癌细胞吉非替尼耐药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RNA购买C59干扰长链非编码RNA GIHCG(LncRNA GIHCG)表达通过调控微小RNA-204-5p(miR-204-5p)参与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肺癌吉非替尼耐药细胞株(HCC827 GR),用不同浓度的吉非替尼处理HCC827 GR细胞与肺癌HCC827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及计算吉非替尼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此评估其耐药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HCC827 GR细胞中GIHCG与miR-204-5p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GIHCG与miR-204-5p的靶向关系。分别将si-GIHCG、si-NC、miR-204-5p、miR-NC转染至HCC827 GR细胞,随后使用吉非替尼处理。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B淋巴细胞瘤(Bcl)-2、p21、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量。结果 HCC827 GR细胞中GIHCG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CC827细胞(P<0.05),而miR-204-5p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CC83-Methyladenine化学结构27细胞(P<0.05),与pcDNA组HCC827 GR细胞中miR-204-5p表达水平相比,pcDNA-GIHCG组显著降低(P<0.05);与si-NC组HCC827 GR细胞中miR-204-5p表达水平相比,si-GIHCG组显著升高(P<0.05)。相较于吉非替尼+si-NC组,吉非替尼+si-GIHCG组HCC827 GR细胞中GIHCG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CyclinD1、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21、Bax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相较于吉非替尼+miR-NC组,吉非替尼+miR-204-5p组HCC827 GR细胞中miR-204-5p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增殖抑制率与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CyclinD1、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21、Bax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吉非替尼+si-GIHCG+anti-miR-NC组相比,吉非替尼+si-GIHCG+anti-miR-204-5p组HCC827 GR细胞中miR-204-5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05),细胞增殖抑制率与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CyclinD1、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21、Bax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LncRNA GIHCG通过调控miR-204-5p增强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性。
老年肺癌患者术前衰弱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估
目购买GW4869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术前衰弱风险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估。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27例老年肺癌且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格列宁根衰弱指标量表(GFI)调查患者衰弱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衰弱分为衰弱组与非衰弱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老年肺癌患者术前衰弱风险的危险因素,将筛选出的危险因素纳入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评估模型区分度与准确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度。结果 老年肺癌患者术前衰弱发生率为33.92%(77/2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肺癌分期为Ⅲa期、合并疾病种类≥2种、日常生活中度依赖、抑郁是老年肺癌患者术前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36(95CI:0.775~0.896),列线图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LemBarasertib使用方法eshow拟合优度检验=5.203,P=0.736。结论 基于老年肺癌患者术前衰弱风险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一致性,可为临床医师确定术前衰弱改善措施,从而为预防术后并发症提供一定指导价值。
基于叙事疗法的护理干预在乳腺癌化疗病人复发恐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于叙事疗法的护理干预在乳腺癌化疗病人复发恐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3月—2020年7月收治的90例乳腺癌化疗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叙事疗法的护理干预,干预后采用癌症复发担忧量表(CARS)、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RES-SF)、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分别对病人癌症seed infection复发恐惧水平、生更多活质量及应对方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复发恐惧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CARES-SF量表中心理社会、生理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性功能、婚姻关系、医患关系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MCMQ量表中屈服、回避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叙事疗法的护理干预应用于乳腺癌化疗病人中,可有效改善病人心理状态,降低疾病复发selleckchem恐惧感,增强病人疾病康复信心与应对方式,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血清N-糖组在原发性肺癌中的特征性表达及与中医证型的关联性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N-糖组图谱的特征性表达,探索外周血N-糖组学对原发性肺癌患者中医证型的关联性。方法:分别收集原发性肺癌患者、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基于DNA测序仪的荧光糖电泳(DSA-FACE)技术对血清N-糖组图谱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N-糖组与肺癌分期、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N-糖组图谱检测结果显示,Peak2、Peak3、Peak4、Peak5、Peak6、Peak9、Peak10、Peak11、Peak12及总核心岩藻糖基化水平(SumFuc)在原发Post-mortem toxicology性肺癌患者、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中存在差异性(P<0.05);从健康对照组到良性肺部疾病再到原发性肺癌组,Peak2、Peak5、Peak9呈逐步上升趋势;而Peak3、Peak4、Peak6、SumFuc呈逐步下降趋势。原发性肺癌组N-糖组Peak3、Peak4、Peak6、SumFuc与TNM分期呈负相Compound C抑制剂关,Peak9、Peak12与TNM分期呈正相关。N-糖组在MRTX1133临床试验不同证型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k1、Peak6、SumFuc从气虚痰湿证、阴虚热毒证到气阴两虚证中呈逐步下降趋势。Peak5、Peak11在3种证型中呈逐步上升趋势。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N-糖组存在特征性表达,N-糖组在原发性肺癌筛查和鉴别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外周血N-糖组与原发性肺癌患者TNM分期以及中医证型分布具有相关性。
扶正消瘤颗粒治疗综合介入术后Ⅲa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FGFR4、TGF-β1的影响
目的:观察扶正消瘤颗粒治疗综合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碘125粒子植入)术后Ⅲa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住院及门诊经综合介入治疗术后Ⅲa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bio-based economy,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包括抗病毒、保肝、护胃、补充白蛋白等;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口服扶正消瘤颗粒,1剂/d, 200 ml开水冲化,分两次服用。治疗6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治疗前及治疗后VE-822体内2个月时血清FGFR4、TGF-β1、甲胎蛋白(AF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及卡式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PFS分别为(4.37±0.31)月、(3.32±0.27)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治疗后两组患者AAZD2281价格FP、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41)。结论:综合介入治疗是Ⅲa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联合中药扶正消瘤颗粒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综合介入术后无进展生存期,降低血清中FGFR4、TGF-β1的水平,延缓病情进展,改善肝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慈菇平岩方联合内分泌治疗对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慈菇平岩方联合内分泌治疗对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CD39、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影响,并分析临床预后与CD39、PD-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巢式对照研究法,以确诊为晚期LuminalA型乳腺癌为研究起点,将接受内分泌治疗(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或来曲唑片)的病例EPZ-6438试剂作为内分对照组(35例),将与内分对照组基线资料相匹配的接受内分泌治疗+慈菇平岩方治疗的病例作为慈菇内分组(35例)。观察内分对照组和慈菇内分组临床预后情况(总生存月数)、药物不良反应及血清指标(CD39、PD-1)表达情况,并采用生存时间Kaplan-Meier曲线分析CD39、PD-1表达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endodontic infections慈菇内分组平均总生存时间为(21.71±1.10)个月,长于内分对照组(15.06±0.48)个月(Chi-Square=3.419,P=0.044)。慈菇内分组的骨不良事件率(5.71%)、妇科不良事件率(2.86%)、心血管事件率(5.71%)、胃肠道不良事件率(2.86%)、实验室指标ZD1839抑制剂异常率(5.71%)低于内分对照组(22.86%、17.14%、25.71%、20.00%、22.86%)(P<0.05)。内分对照组和慈菇内分组治疗后的CD39、PD-1表达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下降,但慈菇内分组的下降幅度优于内分对照组(P<0.05)。CD39阴性表达病例的平均总生存时间为(21.60±1.19)个月,长于CD39阳性表达病例(18.79±1.00)个月(Chi-Square=5.681,P=0.017)。PD-1阴性表达病例的平均总生存时间为(20.09±0.92)个月,长于PD-1阳性表达病例(18.49±1.15)个月(Chi-Square=5.828,P=0.016)。结论:与内分泌治疗方案比较,慈菇平岩方+内分泌治疗方案能够使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不良反应降低,其机制可能与慈菇平岩方联合内分泌治疗改善患者免疫相关因子CD39、PD-1表达,恢复机体抗肿瘤免疫力有关。
沉默CDC6基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沉默CDC6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的机制。方法:筛选高表达CDC6结肠癌细胞株,构建CDC6-shRNA慢病毒载体,感染结肠癌细胞,RT-qPCR、Western blotting验证。CCK8法、细胞克隆形成、流式细胞周期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前后结肠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ERK、pERK、AKT、pAKT蛋白水平。结果:CDC6在结肠癌SW620细胞中高表达,shRNA-CDC6慢病毒感染后,CDC6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敲减率达到82.2%(P<0.01)。CDC6表达沉默后,CCK8实验结果显示,结肠癌细胞增殖速率明显下降,72小时抑制率达21.0%(P<0.05);细胞克隆实验也显示,干扰组结肠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下降,相对对照组,干扰组细胞克隆数减少52.1%(P<0.01)。流式细胞周期实验显示,相对对照组,干扰组细胞G_0/G_1期的细胞比例升高,从44.12%增加到55.03%(P<0.0Infectious causes of cancer5)。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CDC6表达下调后,干扰组结肠癌细胞pERK、AKT及pAKT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MAPK抑制剂<0.05)。结Captisol分子量论:沉默CDC6基因表达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可能与抑制ERK及AKT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SC-BPSO:肝癌分类中一种融合过滤器的二进制粒子群算法特征的选择方法
癌症的早期诊断能够显著提高癌症患者的存活率,在肝细胞癌患者中这种情况更加明显。机器学习是癌症分类中的有效工具。如何在复杂和高维的癌症数据集中,选择出低维度、高分类精度的特征子集是癌症分类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二阶段的特征选择方法SC-BPSO:通过组合Spearman相关系数和卡方独立检验作为过滤器的评价函数,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过滤器方法——SC过滤器,再组合SC过滤器方法和基于二进制粒子群算法(BPSO)的包裹器方法,从而实现两阶段的特征选择。并应用在高维数据的癌症分类问题中,区分正常样本和肝细胞癌样Laduviglusib分子量本。首先,对来自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和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的130个肝组织microRNA序列数据(64肝细胞癌,66正常肝组织)进行预处理,使用MiRME算法从原始序列文件中提取microRNA的表达量、编辑水平和编辑后表达量3类特征。然后,调整SC-BPSO算法在肝细胞癌分类场景中的参数,选择出关键特征子集。最后,建立分类模型,预测结果,并与信息增益过滤器、信息增益率过滤器、BPSO包裹器特征选择算法选出previous HBV infection的特征子集,使用相同参数的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决策树、KNN四种分类器分类,对比分类结果。使用SC-BPSO算法选择出的特征子集,分类准确率高达98.4KPT-330配制%。研究结果表明,与另外3个特征选择算法相比,SC-BPSO算法能有效地找到尺寸较小和精度更高的特征子集。这对于少量样本高维数据的癌症分类问题可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