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PD-L1抑制剂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对乳腺癌,尤其是三阴性乳腺Bio-3D printer癌(TNBC)的免疫治疗仍存在某些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确认细节包括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有效率欠佳,目前尚无明确的生物标志物来有效筛查治疗敏感人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发生率高。为了提高疗效和减少irAE的发生,采取以下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探讨PD-1/PD-L1抑制剂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方案;采用纳米技术开发选择性靶向肿瘤细胞的纳米载体,降低抗肿瘤药物毒性并提高疗效;探寻开发可预测免疫治疗反应潜力的生物标志物;早期识别和诊疗irAE并建设多学科ABT-199抑制剂诊疗协作组(MDT)模式。随着这些措施的积极推进和问题的不断解决,PD-1/PD-L1抑制剂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必将呈现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非心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室发生高血压危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非心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室发生高血压危象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行非心脏择期手术,入手术室发生高血压危象(血压超过180/110 mm Hg),导致择期手术延迟的患者为病例组。采用1∶3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同期未发生入手术室高血压危象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手术室发生围Fetal medicine术期高血压危象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BMI、术前高血压分级、高血压危险分层、低密度脂蛋白、脑血管疾病史差异有显著性(P<0.05)。将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selleck抑制剂示术前2级高血压(OR=39.316,P=0.031)、3级高血压(OR=102.Pexidartinib供应商042,P=0.008)、脑血管疾病史(OR=3.482,P=0.015)、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OR=1.504,P=0.007)是入手术室发生高血压危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患者术前较高的高血压分级(2级或3级)、脑血管疾病史、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是非心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发生高血压危象的影响因素。
万州尤力克柠檬果皮精油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抑菌、抗肿瘤活性研究
为研究柠檬精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抗氧化、抑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以尤力克柠檬皮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柠檬精油提取条件并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精油成分进行分析。以抗坏血酸为对照,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运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柠檬精油抑菌活性,通过methyl 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p16 immunohistochemistryg,WB)分析柠檬精油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柠檬精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为12∶1、超声时间29PD-0332991采购 min、蒸馏时间133 min、氯化钠添加量5.20 g/L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2.72%,精油中含有102种化合物,其中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达62.89%。柠檬精油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当精油质量浓度为343 mg/mL时,清除率可高达92.68%。抑菌活性试验表明,柠檬精油对4种受试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维氏气单胞菌抑制效果最佳。通过MTT试验并结合半数抑制浓度(IC50)发现,柠檬精油表现出显著的抗癌活性,其中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尤为明显,对结直肠癌细胞周期和自噬相关蛋白进行WB检测发现,柠檬精油通过周期阻滞及促进自噬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该研究可为万州区柠檬深加工产业以及废渣利用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且为精油活性MCC950试剂成分深度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基于机器学习对乳腺癌超声图像数据分类
目的 探讨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在乳腺癌超声图像数据分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Online Medical Images数据库中的超声数据,整理出727张超声影像数据,其中502张乳腺癌超声数据,225张健康人乳腺超声数据,将其数据维度统一设置为64×64大小。按照类别将60%的数据作为训练集数据,40%的数据作为测试集数据。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方法,选择不同特征向量对训练集进行模型训练,在独立验证集数据中验证模型性能,包括曲寻找更多线下面积(AUC)以及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共找到291个特征向量,将其作为SVM的分类支持向量,将其中的197个特征支持向量作为肿瘤的特征支持向量,将94个特征支持向量作为正常的支持向量。对测试集数据进行分析,曲线下面积(AUC)为0.88,相应的灵敏度为90.31%,特异性为87.25%。结论 Physio-biochemical traits机器学习在乳腺癌超声图像数据分类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具Baf-A1化学结构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适合推广应用。
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帕金森病患者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帕金森病(PD)患者脑小血管病(CSV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203例PD患者为PD组,另选择50例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PD组与对照组受Rapamycin试剂试者血清25-(OH)D_3水平。根据头颅磁共振显像结果,将PD患者分为PD伴CSVD组(n=117)和PD不伴CSVD组(n=86)。比较PD伴CSVD组与PD不伴CSVD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病史比例、高血压病史比例、高脂血症比例、吸烟者比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PLT)计数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25-(OH)D_3、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D伴CSVD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25-(OH)D_3水平对PD伴CSVD的预测价值。结果 PD组患者的血清25-(OH)D_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Z=-9.965,P<0.05)。PD不伴CSVD组和PD伴CSVD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史比例、BMI、WBC、RBC及PLT、TC、HbA1C、UA、TG、Hcy、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伴CSVD组患者的性别、高血压病史比例、高脂血症史比例、吸烟者比例及血清LDL-C、Cys-C水平显著高于PD不伴CSVD组(P<0.05),血清HDL-C、25-(OH)D_3水平显著低于PD不伴CSVD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吸烟、LDL-C、HDL-C、Cys-C、25-(OH)D_3与PD伴发CSVD相关(OR=2.184、2.920、1.928、2.049、1.895、0.346、9.229、0.85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血压病史、吸烟、LDL-C为PD患者伴发CSVD的危险因素(OR=2.290、2.556、2.003、1.667,P<0.05),25-AZD6738 IC50(OH)D_3为PD患者伴发CSVD的保护因素(OR=0.862,P<0.05)。血清25-(OH)D_3预测PD伴发CSV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1(95%置信区间:0.651~0.791,P<0.0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Psychosocial oncology别为59.8%和77.9%。结论 低水平血清25-(OH)D_3是PD患者伴发CSVD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25-(OH)D_3水平对PD患者伴CSV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非小细胞肺癌中Ki-67和Bcl-2、HMGB1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增殖细胞核抗原-67(Ki-67)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蛋白(Bcl-2)、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4例NSCLC患者。采集所有患者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对比不同肺组织Ki-67、Bcl-2及HMGB1表达情况。分析Ki-67、Bcl-2及HMGB1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Ki-67、Bcl-2及HMGB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45.24%、75.00%,相较于癌旁正常组织的9.52%、8.33%、13.10%更高(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和有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中Ki-67阳性率相较于临床分期Ⅰ、Belumosudil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更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Ⅲ级NSCLC患者的Bcl-2阳性率相较于无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Ⅰ、Ⅱ级患者更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Ⅲ级和临床分期GSK2118436作用Ⅲ、Ⅳ期NSCLC患者的HMGB1阳性率相较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Ⅰ、Ⅱ级和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更高(P<0.05)。NSCLC死亡患者Ki-67、Bcl-2、HMGB1阳性率分别为85.71%、68.57%、94.29%,相较于存活组的38.78%、28.57%、61.22%均较高(P<0.05)。结论:NSCLC中Ki-67、Bcl-2及HMGB1均呈异常高表达,且均和预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后密切相关。
2019年湖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及2015—2019年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湖南省肿瘤登记地区2JQ1半抑制浓度019年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情况,以及2015—2019年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9年湖南省36个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资料,按照城市与农村、男性与女性分层计算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粗率、中标率、世标率、年龄别率和0~74岁累积率。中标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计算,世标率采用Segi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计算。[结果] 2019年湖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327.51/10万,中标率为211.19/10万,世标率为205.83/10万,0~74岁累积率为23.19%,男性粗发病率为349.21/10万,女性粗发病率为304.61/10万。城市地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397.56/10万,中标率为277.55/10万,世标率为273.56/10万,0~74岁累积率为30.41%;农村地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300.96/10万,中标率为191.66/10万,世标率为185.67/10万,0~74岁累积率为20.98%。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和口腔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乳腺癌、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和甲状腺癌。2019年湖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68.51/10万,中标率为98.67/10万,世标率为97.90/10购买Decitabine万,0~74岁累积率为11.22%,男性粗死亡率为213.14/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121.44/10万。城市地区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84.89/10万,中标率为121.16/10万,世标率为121.03/10万,0~74岁累积率为13.14%;农村地区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62.30/10万,中标率为92.37/10万,世标率为91.27/10万,0~74岁累积率为10.65%。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肺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和宫颈癌。2015—2019年湖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中标发病率、0~74岁累积发病率、35~64岁截缩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每年上升分别为10.7%、9.6%、11.2%。中标死亡率、0~74岁累积死亡率、35~64岁截缩死亡率较为稳定,趋势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等是湖南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应作为湖南省重点防范的癌种。甲transrectal prostate biopsy状腺癌上升到女性发病率的前5位,应和乳腺癌、宫颈癌一样作为女性重点防范的主要癌种,口腔癌位列男性发病率第5位,死亡率第7位,应作为男性重点防范的癌种之一。
基于SEER数据库倾向评分匹配分析放疗对不同危险因素分组的pT_(1-2)N_1M_0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影响
目的 本研究旨在确定pT_(1-2)N_1M_0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特异性生存(BCSS)的预后危险因素,并讨论可能省略术后放疗的患者的选择,以期提供临床决策。方法 对SEER数据库中2010~2017年诊断的11351例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将7928例匹配患者分为放疗组(n=3964)和未放疗组(n=3964),采用单因素成组x~2检验、t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总生存(OS)及BCSS的预后因素,并使用Kaplan-Meier进行亚组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80个月,PSM后放疗对pT_(1-2)N_1M_0期乳腺癌总人群OS及BCSS均有显著获益,OS放疗组(86.6PLX-4720生产商%)与未放疗组(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OS)<0.001);BCSS放疗组(91.3LEE011核磁%)与未放疗组(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BCSS)=0.007);PSM后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2岁、Grade分级III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比例>7%、三阴型、肿瘤大小2.4~5 cm是BCS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亚组分析中,放疗改善了高风险组患者的BCSS,放疗组与未放疗组(89.5%vs. 86.7%,P_(BCSS)=0.001);在中风险组中,放疗组与未放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4%vs. 96.0%,P_(BCSS)=0.764);在低风险组中,放疗组与未放疗组(94.6%vs. 98.8%,P_(BCSS)=0.031),放疗增加了患者的特异性死亡率。结论 pT_(1-2)N_1M_0期乳腺癌患者的放疗受益明显不同,因此对于该类人群的放疗应个体化建议。对于高风infection risk险组的患者应考虑采用放疗,对于中风险组的患者应谨慎建议,而对于低风险组的患者应不予使用。
第2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
目的:旨在评估第2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second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2)对于治疗第1次allo-HSCT(allo-HSCT1)后复发的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以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21年10月接受allo-HSCT2作为挽救治疗allo-HSCT1后复发的74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allo-HSCT2的中位年龄为11.9(3.0~17.0)岁。allo-HSCT1移植后中位复发时间为8.0(2.0~72.0)个月,其中26例伴有髓外病变。患者在allo-HSCT2前,造血细胞移植合并症指数(HCT-CI)积分54例为0分,11例为1分,9例≥2分;其中37例接受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的治疗;疾病状态:38例完全缓解(CR)/微小残留白血病(MRD)~-,20例CR/MRD~+,16例未缓解(NR)。allo-HSCT2供者类型为同胞全合(MSD)2例,无关供者(MUD)8例,半相合供者(HID)64例,其中72例(97.3%)更换了不同的供者,57例(77.0%)供者HLA有新的错配单倍型。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5.0(6.0~96.0)个月,2年总体生存(OS)率和无白血病生存获悉更多(LFS)率分别为(40.8±6.3)%和(40.8±6.3)%,2年累计复发率(CIR)和治疗相关死亡率(TRM)分别为(33.7±7.5)%和(37.9±6.3)%。在Cox回归中,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allo-HSCT2前疾病状态为CR/MRD~-和HCT-CI积分为0,具有更高的OS率和LFS率,更低的CIR。33例具备2项有利因素的患者(allo-HSCT2移植前疾病状态为CR/MGenomics ToolsRD~-和HCT-CI积分为0),OS和LFS明显优于具有一项或者不具备有利因素的患者[(55.8±9.3)%vs (39.0±10.0)%vs (21.0±12.6)%,P=0.001)],LFS[(55.7±9.3)%vs (38.0±10.1)%vs (21.0±12.6)%,P=0.001)]、CIR明VX-445显降低[(7.9±5.4)%vs (45.3±2.2)%vs100.0%,P=0.001)]。结论:allo-HSCT2是治愈儿童急性白血病allo-HSCT1后复发后的有效方法,allo-HSCT2前疾病状态为CR/MRD~-和HCT-CI积分为0的患者能最大程度从中受益。
五倍子在HPV感染的宫颈癌细胞中作用评价
携带HPV病毒感染的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一种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近70%的宫颈癌与高危型HPV-16和HPV-18相关。目前常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和放化疗,但容易产生耐药性、复发和转移。因此,需要开发高效BMN 673供应商、低副作用的新药来改善宫颈癌的预后。宫颈癌的新治疗药物主要是利用天然来源的生物活性代谢物,已有多种植物药研究显示(紫杉醇等)对宫颈癌细胞有抗肿瘤的作用,包括增强免疫力和逆转多药耐药性。五倍子(Galla chinensis,GA)是由蚜虫(天疱疮科)在漆树科的树枝上物理刺激而形成的虫瘿,富含单宁、酚酸等在体内和体外均可产生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现已证明五倍子在肺癌、乳腺癌等肿瘤中有参与促细胞凋亡、抗增殖作用,而五倍子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尚不明确。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实验初步探究五倍子在HPV-16(SiHa)和HPV-18(HeLa)宫颈癌细胞中的作用,同时探讨五倍子与两种宫颈癌靶向分子标记物E6癌蛋白和p53抑癌蛋白的相关性,为开发出一种有价值的抗宫颈癌治疗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利用CCK-8增殖实验检测五倍子和紫檀芪(阳性对照)在HPV-16(SiHa)和HPV-18(HeLa)宫颈癌细胞中的毒性作用,其中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2)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测定五倍子对宫颈癌细胞的迁移及克隆形成能力影响;(3)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五倍子对宫颈癌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4)采用qRTDinaciclib IC50-PCR、Western blot(WB)及免疫荧光技术(IF)检测肿瘤蛋白E6和p53抑癌蛋白的表达情况。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利用五倍子处理后的宫颈癌细胞通过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细胞生长,并对两种细胞显示出选择性;SiHa和HeLa两种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4.798μg/mL、5.381μg/mL,提示五倍子对SiHa细胞的敏感性比对HeLa细胞高;根据CCK-8结果,我们优选了3μg/mL、6μg/mL和12μg/mL三种浓度作为后续实验的处理浓度(P<0.05);(2)五倍子对两种细胞有明显的抗迁移和抑制克隆形成作用(P<0.05);(3)利用不同浓度下五倍子处理后的细胞周期发生S期阻滞,且浓度越高,周期阻滞越显著(P<0.05);(4)qRT-PCR显示HPV E6 mRNA表达下降;WB和IF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处理后的细胞癌蛋白E6水平下降和p53抑癌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进一步证明了五倍子在HPV-16和HPV-18感染的宫颈癌细胞中PCR Genotyping具有抗肿瘤活性作用。结论:(1)五倍子影响宫颈癌SiHa和HeLa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抑制增殖、迁移和克隆。(2)五倍子在SiHa和HeLa宫颈癌细胞中能够下调癌蛋白E6的表达和上调p53抑癌蛋白的表达,以及影响细胞周期发生S期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