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影像学诊断肺结节后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住院病案首页编码质量,探讨改进思路。方法 以住院病案首页中主www.selleck.cn/products/repsox要手术编码类目32.为检索条件,调取某院胸外科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影像学诊断肺结节后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42份病案,由1名编码质控员、1名病理科质控员和1名临床医师共同完成住院病案首页审核,对手术编码正确情况进行审核。结果 242份住院病案首页中85份出现编码错误,错误率为art and medicine35.12%,错误共103项,其中,疾病分类错误20项,占19.42%,主要集中在病理报告为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结节软骨样错构瘤错误分类至D14.300×001肺良性肿瘤;病理形态学编码错误83项,占比80.58%,错误主要集中在贴壁型为主的浸润性腺癌应分类至M8250/3,笼统分类至M81400/3腺癌NOS;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和硬化性肺泡细胞瘤错误分类于M80000/0良性肿瘤。结论 提高住院病案首页的病理形态学编码及主要诊断编码准确率,需要编码员不断加强ICD专业知识及相关临床知识的学习,通过思维导图整理常见形态学编码、参与病理讨论会,强化有效沟通,使临床、病理、编码三方的知识互相渗透,是提高肺结节胸腔镜FUT-175手术住院病案首页质量的重要途径。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动脉硬化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IP)患者产后动脉硬化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HIP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JAK抑制剂一般资料,分析HIP患者产后动脉硬化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25例HIP患者产后动脉硬化发生共37例(29.60%)。经单因素分析,HIP患者产后动脉硬化发生状况不受BMI、高血脂、收缩压及舒张压影响(P>0.05);但可能受年龄、糖尿病、BMI、hs-CRP水平的影响(P<0.05)。Logisticmedical reversa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糖尿病、BMI≥30kg/m~2及hs-CRP≥10mg/L是HIP患者产后动脉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OR=2.535、3.440、5.923、4.825,P<0.05)。结论 HIP患者产后动脉硬化发生可能与年龄≥35岁、糖尿病、BMTamoxifen分子量I≥30kg/m~2及hs-CRP≥10mg/L有关,临床应根据上述指标积极制定相应诊疗方案,以降低产后动脉硬化的发生。
hsa-miR-200c-3p的靶基因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hsa-miR-200c-3p进行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分析,为进一步研skin biopsy究其在肿瘤中的作用和发生机制提供思路。方法:分析miR-200c-3p在不同物种间的保守性及hsa-miR-200c-3p在不同器官和疾病中的表达情况;miRDB和Target Scan预测hsa-miR-200c-3p靶基因,取其交集,合并已经实验证实的靶基因。采用DAVID 6.8数据库对基selleck Adavosertib因集合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miR-200c-3p序列在物种间高度保守。hsa-miR-200c-3p在膀胱、胃肠道、脑、四肢、肺、前列腺等组织中表达丰度较高;与正常组织相比,在膀胱癌、卵巢癌、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中表达水平较高。包括已点击此处被实验证实的靶基因,共得到79个候选基因,主要参与调控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基因表达、细胞增殖、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涉及前列腺癌、小细胞肺癌、胰腺癌、肾癌等疾病相关通路,以及PI3K-Akt、Ras等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结论:hsa-miR-200c-3p功能广泛,参与人类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价值
目的 探析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山东省高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入选时间均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均接受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左室肥厚、左房增大、主动脉弹性减退、主动脉扩张等情况的检出率;测定两组的左房内径、左房内径/主动脉内径、E/A以及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左室肥厚、左房增大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检查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房内径、左房内径/主动脉内径、E/A相比于对照组更高,观察组的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差Students medical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VP-16化学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Blebbistatin体内较高的临床检出率,可对患者的心脏情况进行准确了解,对于后续诊疗工作开展具有良好指导作用。
过继性T细胞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T细胞是获得性抗肿瘤免疫的重要细胞亚群,但肿瘤组织中的T细胞数量少,且处于免疫抑制甚至耗竭状态,这是导致肿瘤免疫逃逸和免ICI 46474作用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抗肿瘤免疫治疗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过继性T细胞治疗主要包括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influence of mass media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T-cell receptor engineering T cell,TCR-T)治疗,其通过体外筛选扩增富集肿瘤特异性T细胞或通过基因改造赋予T细胞新的抗原特异性(CAR-T、TCR-T),有效克服了肿瘤浸润T细胞不足的缺陷。虽然过继性T细胞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Bemcentinib IC50g cancer,NSCLC)中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已显示治疗的安全可行性和初步抗肿瘤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将对TILs、CART、TCR-T的原理、培养方法、生物学特征以及在NSCL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优化临床研究设计和开展新型NSCLC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基于UHPLC-QE-MS的CCI模型大鼠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JQ1溶解度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E-MS)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观察CCI模型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筛选出慢性坐骨神经痛大鼠血清差异性代谢物,分确认细节析慢性疼痛对差异性代谢物的影响。将12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和坐骨神经慢性压迫provider-to-provider telemedicine损伤(CCI)组,每组6只。CCI组建立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正常组除不结扎坐骨神经,其余步骤一样。14天后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对大鼠血清中的代谢物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利用UHPLC-QE-MS技术并结合PCA(主成分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利用MetabolicAnalyst5.0进行差异代谢物的富集分析。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CI模型大鼠血清有机酸、有机杂环化合物、脂肪酰基、碳水化合物、核酸、有机氮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等9类代谢物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基于UHPLC-QE-MS的血清代谢组学方法能够有效区分正常组和CCI组,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有助于慢性疼痛的机制及药物靶点研究。
NSCLC患者PD-L1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及基因突变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及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情况,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及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肿瘤细胞(P<0.05)。非小细胞Trichostatin A细胞培养肺癌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阳性率≥10%时与肿瘤直径具有相关性(P<0.05),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CP-690550分子量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阳性率≥50%时与吸烟史、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肺腺癌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阳性率≥50%时则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非小细胞肺癌和肺腺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均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非小细胞肺癌和肺腺癌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阳性率≥50%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突变具有相关性(P<0.05)。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阳性率≥10%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突变具有相关性(P<0.05),肺腺癌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阳性率≥10%时与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突变具有相关性animal pathology(P<0.05)。结论 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分别≥50%和≥10%时与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有关,伴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存在获益可能。
一例保留功能的胰腺全切除术后多并发症患者的护理
胰腺癌素有”癌中之王”之称,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诊断和治疗困难,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胰腺癌的最有效手段。很多病人就诊时肿块已侵犯周围神经、血管,手术难度及风险极大,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传统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如肿瘤位于胰头部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如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则需行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虽然与恶Caspase抑制剂性肿瘤的预后截然不同,但由于一同切除了其周围脏器,故对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对局部解剖认识的加深,手selleck抑制剂术技术的进步和手术器械的革新,保留功能的胰腺肿瘤手术被提出并逐步开展。据有关报道,使用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开展保留功能的胰腺肿瘤切除术,随着经验积累,我们发现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微创技术下行保留功能的胰腺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相较于全胰切除术合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远端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步骤增加了胰空肠吻合术增加了胰瘘及出血等风险genetic breeding,现将我科一例腹腔镜下保留功能的全胰腺全切术后多发并发症患者的病例报道如下。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PC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观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PC化疗方案(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顺铂注射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余北湖医院2018年1月至202histones epigenetics1年1月收治的11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PC化疗方案治疗,在此selleck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CCRG 81045体内实验剂量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58.18%高于对照组38.18%,且观察组PFS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个疗程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采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PC化疗方案治疗效果较好,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发生。
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完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的围术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完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的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5月至2018年06月于本院就诊收治的132例Ⅰ,Ⅱ期NSCLC患者的病例资料确认细节,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81例患者采用完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分为实验组,51例患者采用开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放肺叶切除术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一般情况、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存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肺持续漏气、感染、房颤以及低氧血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失访3例,随访率为97.73%,随访时间2~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随访期间实验组、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11.39%(9/79)、12.00%(6/50),经Log-rank检验发现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4,P=0.485)。结论:Ⅰ,Ⅱ期点击此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完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