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产科及新生儿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体分布和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妇科、产科及新生儿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体分布和药敏特点。方法 采用WHONET 5.0软件对2019年妇科、产科及新生儿科送检验科微生物室培养的数据进行导出分析。结果 2019年妇科病区送检标本中病原体阳性227株,检出率最高的标本类型是洁净中段VE-822 NMR尿标本,占74.89%(170/227);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是大肠埃希菌,占64.76%(147/227)。2019年产科病区送检标本中病原体阳性318株,检出率最高的标本类型是宫颈、阴道拭子(29.87%),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是大肠埃希菌(28.30%)。2019年新生儿科病区送检标本中病原体阳性297株,检出率最高的标本类型是痰液(42.09%),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是肺炎克雷伯菌(25.93%)。妇科和产科最主要的流行菌株是大肠埃希菌,新生儿科是肺炎克雷伯菌。产科和新生儿科检出最多的革兰阳性菌分别是无乳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及四环素耐药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Entinostat半抑制浓度100.00%和96.49%。结论 妇科病区送检阳性标本中以中段尿标本最常见,以大肠埃希菌检出为主。产科无乳链球菌的检出率较高。Herbal Medication新生儿科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

第6届晚期乳腺癌国际共识会议对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更新要点及解读

晚期乳腺癌(advanced breast cancer,ABC)国际共识会议是由欧洲肿瘤学院(Europeselleckchem Entinostatan School of Oncology,ESO)联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举办的乳腺癌学术领域重要的国际性会议。会议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为ABC患者的管理制定国际共识指南,旨在影响治疗决策、延长患者生命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根据不同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selleck产品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状态,乳腺癌被分为不同的分子分型,其中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最为常见。随着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新型治疗药物的涌现,如何选择治疗药物、怎样做好治疗策略优化是为晚期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关键。2021年11月,第6届ABC国际共识会议已于线上成功召开,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该文对会议中HR阳性/HER2阴skin biophysical parameters性ABC领域相关内容更新及投票结果进行解读,以期为ABC患者用药提供参考。

Circ-0003910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定位、生物学作用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已成为全球新发病例最多的癌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型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病例数的20%,是一种复发转移率高的分子分型。因此,探索HER2阳性型乳腺癌相关生物标志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circ-0003910在HER2阳性型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定位,阐明circ-0003910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探索高表达circ-0003910对乳腺癌细胞蛋白质组学的影响。方法:通过高通量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芯片筛选在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选择显著高表达的circRNA作为研究目标;RNA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实验检测circ-0003910的亚细胞定位;采用BaseScope实验分析circ-0003910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临床诊断意义;通过体外转染克隆质粒和siRNA构建过表达和敲低circ-0003910的乳腺癌细胞;采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circ-0003910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初步探索circ-0003910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结果:CircRNA芯片分析显示,在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和正常乳腺细胞中共筛选出1 843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fold change≥2,P<0.05),其中上调的circRNA有845个,下调有998个。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相比,circ-0003910在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倍数为24.39。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实验结果显示,circ-0003910在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中表达水平高于其他分子分型乳腺癌细胞;BaseScope实验结果表明,circ-0003910分布于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的细胞质IACS-10759试剂和细胞核,但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过表达circ-0003910促进MDA-MB-Baf-A1细胞培养231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敲低circ-0003910抑制SK-BR-3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蛋白质组学鉴定结果显Prior history of hepatectomy示,过表达circ-0003910后,共有197个蛋白表达发生改变,其中104个蛋白质上调,93个蛋白质下调。GO和KEGG富集分析提示,差异表达蛋白质参与细胞黏附分子合成和癌症中转录失调等重要生物学进程。结论:Circ-0003910在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中表达上调,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可能是HER2阳性乳腺癌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抗肿瘤转移治疗靶点。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肝癌58例

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肝癌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省肿瘤医院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共58Microscopes例。分析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肝癌的疗效和治疗产生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周期疾病控制率(DCR)为89.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8.4个月。39例患selleckchem VX-661者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67.2%,其中轻度irAEs(1~2级)有36例,重度irAEs(3~4级)有3例。只发生1种irAEs有24例,发生2种及以上irAEs有15例。发生irAEs组mPFS较未发生irAEs组延长(9.5个月比6.5个月)。发生2种及以上irAEs组的mPFS较只发生1种irAEs组的mPFS进一步延长(10.5个月比8.4个月)。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肝癌疗效较好,免疫相关selleck LY2157299不良反应可控,且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者预后较好。

香叶醇联合冬凌草甲素对MCF-7细胞协同抗癌作用及其机理

目的:探讨香叶醇(geraniol,GOH)联合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细胞内活性氧(reactiPUN30119供应商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细胞分为对照组、GOH组(102.81μg/mL)、ORI组(4.32μg/mL)和GOH(102.81μg/mL)+ORI(4.32μg/mL)组,噻唑蓝法检测GOH、ORI单独及联合使用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Chou-Talalay中效分析法评价两组分的联合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测定细胞色素c的含量变化,分光光度法测NSC 125973 MWCells & MicroorganismsCaspase-9、Caspase-3活化程度。结果:GOH和ORI单独使用均能显著抑制MCF-7细胞生长,联用作用更强,且所有联合作用指数均小于1;GOH联合ORI能显著提高癌细胞中ROS水平至对照的27.03倍,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促进细胞色素c的释放,并使其表达量达到对照组的3.01倍,活化Caspase-9并激活下游Caspase-3,诱导MCF-7细胞凋亡。结论:GOH和ORI联用可显著促进MCF-7细胞凋亡,其机制为主要通过提高细胞内ROS水平进而引发线粒体功能紊乱,促进细胞色素c的释放并激活相关凋亡蛋白,诱导细胞经由线粒体途径凋亡。

基于joinpoint回归分析浸润性乳腺癌治疗质量变化趋势

目的 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浸润性乳腺癌治疗质量变化趋势,为规范医疗实践行为、制定乳腺癌治疗质量改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数据,基于浸润性乳腺癌治疗质量评价指标计算指标使用率,分母权重法计算综合得分;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医院水平浸润性乳腺癌治疗质量变化趋势。结果 收集2011—2013年6家医院、2 349名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信息;诊断检查与腋窝淋巴结清扫相关指标使用率前3位为术前钼靶或超声检查全身(99.16%)、术后未出现并发症(98.38%)、病理报告记录肿瘤直径(98.28%),而购买Panobinostat全切术后给予放疗的使用率最低(33.33%);综合得分最高的医院为E医院(0.94),最低为FDurable immune responses医院(0.77)。趋势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性乳腺癌治疗质量总趋势缓慢上升(MPC=0.12,P=0.003),不同医院的变化趋势略有不同,其中C医院治疗质量逐月升高(MPC=0.10,P=0.031)、D医院于2012年11月前逐月升高(MPC=0.91,P=0.001)、E医院于20JNJ-42756493体内实验剂量11年10月前逐月下降(MPC=-2.05,P=0.004)。结论 与传统回归方法相比,joinpoint回归可以更详细地评价不同时间段内浸润性乳腺癌治疗质量的趋势特征,发现治疗质量下降的关键节点,结合单指标使用率及医院综合得分,深入剖析治疗质量呈现不良趋势的原因,为规范医疗实践行为,改善治疗质量提供依据。

鸡LncBMP4编码小肽EPC5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多克隆抗体制备

鸡(Gallus gallus)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s)在转基因动物制备和种质资源保护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为了解析鸡PGCs形成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前期鉴定了1个调节鸡PGCs形成的关键长链非编码RNA-骨形成蛋白(long noncoding RNA-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 Lnc BMP4),可编码小肽EPC5 (expression in primordial germ cells chromosome 5)。本研究通过在线预测软件初步分析EPC5小肽的化学结构并进行初步的亚细胞定位此网站。通过化学合成法构建PET-EPC5-His-B2M原核融合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感受态细胞,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beta-Dthiogalactopyranoside, IPTG)诱导后大量表达和纯化EPC5抗Cup medialisation原。利用纯化的抗原进行动物免疫并收集抗血清(G1480, G1481),通过ELISA检测抗血清效价。纯化抗体并通过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结果表明,EPC5主要定位于细胞内并具有RNA聚合酶亚基。成功构建PET-EPC5-His-B2M载体,且诱导表达后重组蛋白大小约为25 k D。ELISA检测发现G1480抗血清效价为1∶5.12×10~5 (OD_(抗血清)/OD_(免前血)≥2.1),G1481抗血清效价为1∶1.024×10~6 (OD_(抗血清)/OD_(免前血)≥2.1)。对G1480抗血清进行纯化,产生的EPC5多克隆抗体浓度为10 mg/m L,ELISA检测显示效价为9.8 ng/m L时(OD_(450)>0.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结合体内外表达的EPC5蛋白。本研究成功地制备EPC5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EPC5在PGCs形成过程中的功能和机制提供CHIR-99021分子量了基础。

2019—2021年北京市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为了解北京市种猪场猪群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9—2021年3个区采集的10 850份血清样品进行PRV感染抗体(g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19—2021年,北京市3个区种猪场群体表观阳性率分别为84.38%、77.78%、64.71%,群体真实阳性率分别为86.10%(95%CI:73.95%~98.24%)、79.37%(95%CI:60.39%~98.34%)、66.03%(95%CI:43.22%~88.83%),下降趋势不显著(P> 0.05);个体表观阳性率分别为53.95%、41.52%、35.59%,个体真实阳性率分Infant gut microbiota别为55.05%(95%CI:53.05%~57.05%)、42.37%(95%CI:40.90%~43.84%)、36.32%(95%CI:34.85%~37.79%),呈显著下降趋势(P <0.05)。育成猪、经产母猪和后备母猪个体阳性率逐年下降,而育肥猪个体阳性率逐年升高Docetaxel试剂,由2019年的38.45%,提高到2CP-456773配制021年的60.79%。结果表明,北京市种猪场PRV感染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感染情况依然严重,尤其是育肥猪,因此应继续加强免疫和监测及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逐步实现种猪场净化和根除PR的目标。

超声引导下肋横突孔阻滞和竖脊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肋横突孔阻滞(CFB)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Chlamydia infectionB)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80例,年龄20~寻找更多75岁,体质指数(BMI) 22~33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CFB组与ESPB组,每组40例。每组在全麻后分别进行超声引导下CFB与ESPB,选择T4横突水平,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0.4 mL/kg。术毕两组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记录在PACU拔管时间和停留时间。记录拔管后即时及术后2、4、12、24 h疼痛VAS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穿刺不良反应与相关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PACU拔管时间CFB组明显短于ESPB组(P <0.05),拔管后即时及术后2、4、12 h CFB组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ESPB组(P <0.05),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ESPB组(P <0.05),补救镇selleck化学痛率CFB组明显低于ESPB组(P <0.05)。结论 与ESPB比较,CFB可以有效缓解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也减少了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符号互动论视角下基于“微信运动”步行锻炼对乳腺癌患者运动依从性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目的:符号互动论视角下探讨“微信运动”步行锻炼对乳腺癌患者运动依从性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乳腺癌术后患者80例,其中2019年7月—12月40例为对照组,2020年1月—6月4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应用“微信运动”计步锻炼并远程随访,对照组通过运动日志报告。采用简明Dinaciclib小鼠疲乏量表(BFI)评估癌因性疲乏程度,运动达标率评价锻炼依从性。结果:运动达标率观察组为(82.13±24.05)%,高于对照组的(43.56±2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BFI评分观察组为7.67±2.19分,对照组为7.52±2.2Medical college students3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FI评分观察组为3.76±1.21分,对照组为5.28±1.94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F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JQ1纯度义(P<0.05)。结论:“微信运动”步行锻炼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运动依从性,改善癌因性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