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 index, PN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对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synchronous liver metastasis, CRSL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02例CRSL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NI、NLR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别购买C59分为高、低水平组。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组间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Kampo medicine OS),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PNI、NLR最佳临界值为50.45、3.80,高PNI组比低PNI组PFS和OS更长(12个月vs 7个月,P<0.01;26个月vs 14个月,P<0.01),低NLR组比高NLR组PFS和OS更长(9个月vs 8个月,P=0.025;22个月vs 15个月,P=0.01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PNI、未行根治手术、高临床危险评分(clinical risk score, CRS)是PFS独立预后不良因素,低PNI、未行根治手术、年龄>60岁、高CRS是OS的独selleckchem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PNI可作为CRSLM患者有效的预后指标,PNI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青蒿素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调节胃癌细胞的生长和炎症因子分泌的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青蒿素是否通过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调节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炎症因子分泌。方法 Panobinostat将胃癌AGS细胞分为对照(NC)组、50μmol/L青蒿素组、100μmol/L青蒿素组、200μmol/L青蒿素组和pcDNA+200μmol/L青蒿素组、pcDNA-TLR4+200μmol/L青蒿素组。给予青蒿素处理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caspasesurgical site infection-3)、TLR4、p-p65、p65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炎症因子的表达,RT-qPCR检测TLR4 mRNA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50μmol/L青蒿素组、100μmol/L青蒿素组、200μmol/L青蒿素组AGS细胞增殖活性、CyclinD1蛋白、TNF-α、IL-6、IL-1β、TLR4 mRNA、TLR4蛋白的表达水平和p-p65/p65比值均降低,凋亡率和Cleaved-caspase-3水平升高,并且不同浓度青蒿素组与N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μmol/L青蒿素组AGS细胞中p-p65/p65比值比N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DNA+200μmol/L青蒿素组比较,pcDNA-TLR4+200μmol/L青蒿素组AGS细胞中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增殖活性、CyclinD1蛋白、TNF-α、IL-6、IL-1β和p-p65/p65比值均升高,凋亡率和Cleaved-caspaseNirmatrelvir临床试验-3水平降低,并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蒿素通过下调TLR4/NF-κ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炎症因子分泌,并促进凋亡。
■痹胶囊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采用尪痹胶囊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的效果。方法 62例RA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A组及B组,每组31例。A组采用艾拉莫德治疗, B组采用艾拉莫德+尪痹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炎性因子、免疫功能指标、体征指标、临床检验指标水平。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高于A组的74.19%,不良反应发生率3.23%低于A组的19.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B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2.41±3.62)pg/ml、白细胞介素-6(IL-6)(1.13±0.59)ng/L、白细胞介素-17(IL-17)(18.52±4.68)μg/L、辅助性T细胞17(Th17)(1.57±0.88)%、Th17/调节性T细胞(Treg)(0.83±0.29)均低于A组的(15.95±3.71)pg/ml、(1.86±0.59)ng/L、(25.68±4.52)μg/L、(2.46±0.67)%、(1.46±0.32), Treg(1.58±0.26)%高于A组的(1.02±0.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B组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握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B组C反应蛋白(22.1CL13900体内实验剂量5±1.5BMS-9073516)mg/L、血沉(14.85±2.31)mm/h、类风湿因子(244.34±21.48)IU/ml、抗环瓜氨酸肽抗体(3.37±1.32)RU/ml均低于A组的(24.83±1.84)mg/L、(18.84±2.54)mm/h、(296.58±25.67)IU/ml、(5subcutaneous immunoglobulin.24±1.79)RU/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患者同时服用尪痹胶囊和艾拉莫德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烙灸疗法通过增加软骨细胞中PI3K和mTOR的表达治疗兔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
目的 探明烙灸疗法对兔膝selleckchem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和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mTOR)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及烙灸组,每组各10只。采用Hulth造模方法制备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烙灸组在造模4周后开始干预public biobanks,在膝关节局部进行烙灸疗法,每天20 min,每天1次,治疗4周;对照组不予干预。各组动物在实验的8周后处死,通过HE染色观察病例变化;采用Western-blot检测PI3K和mTOR蛋白的表达;采用RT-qPCR方法检测PI3K和mTOR mRNA的表达。结果 烙灸组膝关节软骨的Mankin的评分、软骨细胞中PI3K和mTOR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 烙灸疗法可以提高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中软骨细胞PI3K和mTOR的表达,抑制软骨细胞的过度凋亡,AZD6738体内实验剂量从而减少膝骨关节软骨的退变。
EGCG衍生物及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体外抑制Ⅰ型草鱼呼肠孤病毒的研究
【目的】为了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的2种衍生物和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Compound Potassium Peroxymonosulfate Powder, KMPS)运用于体外细胞实验中,以评估这3种药物对I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CRV)的抑制和杀灭效果。【方法】利用 MUSE 法和 CCK-8 法评估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棕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dabrafenib-gsk2118436.html榈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Palmitate, EGCG-P)、乙酰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Peracetylated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AcEGCG)和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3种药物对细胞的安全浓度,利用体外细胞感染病毒模型,使用不同浓度测试物处理病毒或细胞后感染病毒,通过Real-time PCR法分析不同测试物对病毒的抑制和杀灭效果。使用不同浓度测试物处理细胞后,利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宿主免疫相关基因变化情况。【结果】 EGCG-P和 AcEGCG 对 GCRV-JX01 感染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 EGCG-P 的抑制效果优于 AcEGCG,EGCG-P 浓度为 10 μg/mL 和 40 μgut-originated microbiotag/mL 时病毒量相对于对照组上清中病毒的滴度分别降低了 10~(2 )和 10~(3) copies/μL,而AcEGCG浓度为 60 μg/mL 和 120 μg/mL 时才能达到相同抑制效果。杀灭实验结果表明,EGCG-P、AcEGCG和KMPS对GCRV-I毒株均有杀灭效果,最低有效杀灭剂量 KMPS(5 μg/mL)< EGCG-P(120 μg/mL)< AcEGCG(180 μg/mL)。草鱼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Captisol纯度子α(TNFα)和髓样分化因子(MyD88)相对于对照组在测试物中均有不同程度上调,其中 EGCG-P(50 μg/mL)和AcEGCG(10 μg/mL)处理组分别在 8 h 和 24 h 上调较为显著。【结论】 EGCG-P、AcEGCG 和 KMPS 对 GCRV-I 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和杀灭效果,其中 EGCG-P 和 KMPS 能够在 40 μg/mL 较低浓度下对 GCRV 发挥显著性的抑制和杀灭效果,且在 24 h 后不会引起机体产生炎症反应。本研究为拮抗草鱼呼肠孤病毒环境友好型消毒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针刺对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系统分析针刺合谷、内关、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三阴交促进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malignant disease and immunosuppression效,为针刺治疗腹腔镜胃肠癌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胃肠道肿瘤患者83例,对照组40例采用普外科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针刺治疗,取穴:双侧合谷、内关、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三阴交。留针30min,并用红外线理疗灯热烘穴位30min/次。观察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腹痛、腹胀程度。分别以腹痛VAS评分、腹胀评分进行量化。记录治疗前后患者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检测结果及临床有效率。E7080结果:通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首次排气、排便、经口进食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后3个时间点内VAS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显著降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腹胀评分均显著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86.05%,对照组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降钙素原和IL-6的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合谷、内关、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三阴交,可以缩短术后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及经口进食时间,改善患者腹胀腹痛程度及全身炎症反应,缩短住院时间,能够对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表明Emricasan抑制剂针刺可以成为促进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并且在临床上推广。
基于中药金汁苦寒药性研究粪菌移植干预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
目的 探究基于中药金汁苦寒药性粪菌移植(FMT)干预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Tamoxifen生产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湿热型模型组、湿热型FMT组和湿热型5-氨基水杨酸(5-ASA)组,各10只,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结肠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及结肠黏膜病理形态学差异,并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m RNA表达情况。结果 湿热型FMT组、湿热型5-ASA组体质量、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以及Iporous mediaL-4、IL-10和TGF-β m RNA表达高于湿热型模型组(P <0.05),结肠长度长于湿热型模型组(P <0.05),结肠质量、结肠质量指数、DAI评分、病理评分、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以及INF-γ、IL-2和IL-17 m RNA表达低于湿热型模型组(P <0.05)。结论 中药金PR-171分子量汁FMT对湿热型UC有一定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平衡来发挥作用。
冠状动脉CTA、超声心动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A、超声心动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从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接受检查的疑似CHDBLZ945试剂患者中选出10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超声心动图检查(TTE),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金标准”做对比,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心肌缺血诊断情况。结果 100例疑似CHD患者中,发现118支血管病变,分析影像学资料中血管病变特征,冠脉CTA检查狭窄程度>50%共89支显著少于冠脉CTA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狭窄程度>50%共101支(75.42%VS 85.59%;P<0.05);CAG检查FFRCT≤0.8血管4urine liquid biopsy9支,诊断为心肌缺血患者46例,冠状动脉CTA检查FFRCT≤0.8血管44支,诊断为心肌缺血患PCI-32765价格者40例,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缺血准确率为84.00%,敏感度76.09%,特异性90.74%,阳性预测值87.50%,阴性预测值81.67%,Kappa值为0.675;CTA联合TTE检查诊断为心肌缺血患者42例,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缺血准确率为90.00%,敏感度84.78%,特异性94.44%,阳性预测值92.86%,阴性预测值87.93%,Kappa值为0.797。结论 CTA联合TTE检查诊断CHD患者心肌缺血的效率明显高于单纯的冠脉CTA检查,且对重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也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连续化疗焦虑状态评估及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连续化疗焦虑状态评估及心理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21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术后连续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比较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前焦虑抑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29.52±2.14)分,抑郁评分(27.46±2.5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2.26±2.68)分、(29.48±2.67)分;免疫功能指标中,观察组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CD4~+/CD8~+高于Dentin infection对照组;参照对照组,观察组化疗依从性、健康饮食依从性、纠正不当行为依从性评分更高;以生Bemcentinib理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均以观察组评分较高;比较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1.67%,观察组的95.00%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连续化疗阶段心理健康状况可受到影响,加强焦虑与抑郁状态评估并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获悉更多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CD56、CK19、TPO、HBME-1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中CD56、CK19、TPO、HBME-1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的40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为A组,4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为B组,4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为C组。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及比较3组CD56、CK19、TPO及HBME-1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CD56、CK19、TPORotator cuff pathology及HBME-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A组及B组CK19及HBME-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组,CD56及TPO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B组的CD56、CK19、TPO及HBME-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BI 10773小鼠意义(P> 0.05MDV3100);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CD56、CK19、TPO及HBME-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 0.05)。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CD56、CK19、TPO及HBME-1的表达显著异常,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有一定的检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