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肺癌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危险因素;分析合并VTE对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9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肿瘤科住院治疗且符合入组标准的肺癌患者资料。根据VT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VTE组和非VTE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静脉超声检查和(或)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时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患者合并VTE的危险因素。定期对入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抗肿瘤治疗情况、血栓发生与治疗情况和总生存期,用单因素COX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VTE事件对肺癌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76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肺癌患者,130例患者发生VTE,VTE的累积发生率为16.9%。其中113例(86.9%)为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7.7%)为上肢深静脉血栓,3例(2.3%)为肺栓塞,4例(3.1%)为不同部位的混合血栓。2.大多数VTE事件发生在确诊肺癌后的180天内。确诊肿瘤后30天、90天和180天内VTE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1.1%、13.7%和15.RepSox体内实验剂量8%。3.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126,95%CI:1.182-3.824,P=0.012)、NSCLC(OR=3.815,95%CI:1.697-8.577,P=0.001)、Ⅳ期(OR=1.994Lapatinib化学结构,95%CI:1.109-3.584,P=0.021)、D-二聚体升高(OR=2.859,95%CI:1.114-7.334,P=0.029)、FDP升高(OR=5.747,95%CI:3.128-1Fluorescent bioassay0.558,P<0.001)和 MII≥1520(OR=1.971,95%CI:1.082-3.591,P=0.027)是肺癌患者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4.VTE组患者的中位OS为22.5个月(95%CI:15.1-29.9个月),非VTE组患者的中位OS为27.9个月(95%CI:25.3-30.4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手术和放疗后,合并VTE是肺癌患者较短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365,95%CI:1.065-1.751,P=0.014)。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合并VTE的NSCLC...
补肾健脾活血利水方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对补肾健脾活血利水方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进一步验证补肾健脾活血利水方治疗PNS水肿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旨为临床治疗PNS水肿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的诊治思路。材料与方法:患者来源于2021年9月1日-2022年9月1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病房,符合PNS水肿(脾肾亏虚兼血瘀证)患者56例,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获得治疗组31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为口服中药汤剂组(西医基础治疗加补肾健脾活血利水方),对照组为西医基础治疗组,疗程为2周。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水肿等级、双下肢周径、体重、日尿量、中医各证候积分、相关实验室指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红细胞计数),监测安全性指标,使用SPSS26.0数据库,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计算,评价效果。结果:1.水肿等级改善情况: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比较(P<0.05),两组均有疗效;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中药治疗组更具优势。2.双下肢周径、体重、日尿量比较:三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两组均有疗效;治疗后双下肢周径、日尿量组间比较(P<0.05),联合中药治疗组疗效更佳。治疗后组间体重比较(P>0.05),两组作用相当。3.中医证候改善疗效分析:治疗后两组在浮肿、腰膝酸痛、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肌肤甲错证候积分评价比较中(P<0.05),中药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食少纳呆、脘腹胀满证候积分比较中(P>0.05),两组疗效相当。综合分析,利Emricasan水方在改善患者大部分中医临床证候中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中医证候总疗效分析: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对照组为72%,证明加用利水方的治疗组更具疗效。5.实验室指标改善分析:组内比较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红细胞计数(P<0.05),两组均具疗效;组间比较24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红细胞计数(P<0.05),证明利水方治疗组更优;改善血浆白蛋白比较(P>0.05),两组无明显Microbiological active zones差距,疗效相当。6.水肿疗效分析:治疗组治愈5例,好转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治愈1例,好转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2%。同时两组比较P<0.05,证明中药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PNS水肿为本虚标实之患,脾肾亏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治疗应脾肾同治,兼以活血利水,中医治疗优势显著。西医基础治疗联合利水方补肾健脾、活FUT-175血利水,可以…
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抑制JAK2/STAT1/3信号通路诱导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目的 Repeat hepatectomy基于JAK2/STAT1/3信号通路探讨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HFLS-RA)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W此网站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雷公藤多苷组(9.45 mg·kg-1)及当归补血汤高、中、低剂量组(15、7.5、3.75 g·kg-1),连续灌胃给药7 d,制备大鼠空白血清及含药血清。将HFLS-RA细胞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10%空白组大鼠血清培养基)、模型组(20 ng·mL-1TNF-α+10%空白组大鼠血清培养基)、雷公藤多苷组(20 ng·mL-1TNF-α+10%雷公藤多苷组大鼠血清培养基),以及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20 ng·mL-1TNF-α+10%当归补血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培养基);按照分组设DNA Damage/DNA Repair抑制剂置加入终质量浓度为20 ng·mL-1的TNF-α,1 h后加入相应含药(或空白)血清处理24 h。采用CCK-8法检测HFLS-RA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HFLS-RA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细胞中Bax、Bcl-2、caspase-3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Bax、Bcl-2、caspase-3、p-JAK2、p-STAT3、p-STA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FLS-RA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IL-6、IL-15水平显著升高(P<0.01);Bax、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Bax/Bcl-2比值显著降低(P<0.01);细胞p-JAK2、p-STAT1、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多苷组及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各剂量组HFLS-RA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P<0.01),IL-6、IL-15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Ba...
依帕司他胶囊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帕司他胶Social cognitive remediation囊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丰城市中医院AZD1152-HQPA核磁收治的DPN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硫辛酸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2例。硫辛酸组予以硫辛酸注射液,联合治疗组在硫辛酸组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V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selleck LGX818、神经功能缺损实施量表(ND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NVC快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快于硫辛酸组(P<0.01);2组FBG、2 hPG、HbA_(1c)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硫辛酸组(P<0.01);2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硫辛酸组(P<0.01);联合治疗组踝反射、温度感觉、针刺感觉、大拇指振动感觉的NDS评分低于硫辛酸组(P<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50%)与硫辛酸组(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0,P=0.689)。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DPN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糖,减轻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基于WGCNA筛选骨关节炎的生物标志物
目的 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探索骨关节炎(OA)发生发展中潜在的分子机制及其关键基因,寻找具有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GSE114007、GSE57218和GSE169077数据集。利用R语言软件对GSE114007进行差异分析,将差异分析结果得到的差异基因(DEGs)再进行WGCNA构建表达模式不同的基因模块,对与骨关节炎最相关的基因模块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利用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并用cytoHubba插件的degree算法筛选关键基因。结果 GSE114007共筛选出骨关节炎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DEGs1752个,其中上调基因927个,下调基因825个;通过WGCNA构建了6个不同的基因模块,其中棕色基因模块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最高,共有281个基因;Docetaxel说明书棕色基因模块的GO显著富集在T细胞活化、脂肪代谢、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KEGG显著富集在MAPK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途径、mTOR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从PPI网络筛选出DDIT3和BCL6为关键基因,相对于正常对照组,DDIT3和BCL6的表达量在骨关节medical philosophy炎组显著下调。在GSE57218和GSE169077两个数据集中也验证了DDIT3和BCL6在骨关节炎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结论 DDIT3和BCL6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关联,其可能通www.selleck.cn/products/kpt-330过MAPK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参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因此DDIT3和BCL6可作为新的骨关节炎候选生物标志物。
低HMGB1含量的肿瘤细胞裂解物增强树突状细胞的抗肺癌作用
目的 探讨低含量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肿瘤细胞裂解物(TCL)对树突状细胞抗肺癌作用的影响。方法 反复冻融的方法制备Lewis肺癌细胞TCL。Western blot检测TCL中HMGB1蛋白的表达情况。用30 nmol/L甘草酸(GA)抑制Lewis肺癌细胞中HMGB1的表达,进而制备低含量HMGB1的TCL(LH-TCL)。用未处理的Lewis肺癌细胞制备正常含量HMGB1的TCL(NH-TCL)。分为不同剂量NH-TCL负载DC组、LH-TCL负载DC组及PBS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诱导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表面CD11b、CD11c、CD86表达或细胞凋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DC细胞IL-12分泌情况。分为NH-TCL刺激DC活化的脾细胞组、LH-TCL刺激DC活化的脾细胞组及PBS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表面CD69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脾细胞TNF-β的分泌。分为NH-TCL刺激DC活化的脾细胞组、LH-TCL刺激DC活化的脾细胞组及PBS对照组,并设5∶1、10∶1、20∶1三个效靶比进行体外杀伤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小鼠脾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分为未活化DC组、NH-TCL活化的DC组、LH-TCL活化的DC组及PBS对照组,通过体内抑瘤实验,评估DC过继免疫细胞疗法抑制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效果。结果 GA作用后的Lewis肺癌细胞制备的TCL中,HMGB1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NH-TCL相比,LH-TCL具有更好的减少DC凋亡的能力(P<0.001),并促进DC表面CD86的表达RSL3作用和IL-12的分泌,而负载LH-TCL的DC也能更好地激活脾淋巴细胞并诱导更强的抗肿瘤免疫作用(P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0.01)。在体外,负载LH-TCL的DC激活脾淋巴细胞对Lewis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显Baf-A1抑制剂著提高(P<0.01);在实验动物体内,免疫负载LH-TCL的DC可明显抑制肿瘤组织生长(P<0.05)。结论 用LH-TCL负载DC,可以增强DC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提高DC过继免疫细胞治疗的疗效,为该免疫治疗方法的改进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血管超声在诊断下肢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及准确率分析
目的:分析血管超声在诊断下肢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及准确率。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0月~2022年12月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36例prognostic biomarker,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体检的136例健康人群Z-VAD-FMK分子式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管超声检查,分析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检出准确率,并对比两组人群的血管超声相关静脉直径的差异,selleckchem具体的静脉直径有股浅静脉(SFV)、内侧腓肠静脉(MGV)、胫周围静脉近端(PTV)。结果:对136例怀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血管超声诊断,其中,周边型下肢血栓70例,中心型静脉血栓30例,混合型静脉血栓30例,共130例。136例中,其中1例误诊,5例为漏诊,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为95.59%。对照组体检人群中,有4例检出周边型下肢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下肢静脉直径对比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股浅静脉(SFV)、内侧腓肠静脉(MGV)、胫周围静脉近端(PTV)均高于对照组股浅静脉(SFV)、内侧腓肠静脉(MGV)、胫周围静脉近端(PTV),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管超声在诊断下肢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准确诊断下肢静脉血栓,且可显示出不同的影像学特点,有利于判断疾病的状况,为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
MRI扫描对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的判断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对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diabetTimed Up-and-Go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的判断。方法:选取石河子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T2DM分为对照组(脑卒中未合并T2DM患者)与研究组(脑卒中合并T2DM患者),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MRI分型、血管总面积(total vascular area,TVA)、管壁面积(wall area,WA)和管壁标准化指数(tube wall standardization index,NWI)、颈动脉狭窄程度、纤维蛋白原(Fib)。结果:研究组患者颈动脉斑块MRI分型Ⅲ型构成比(16.67%)低于对照组(50.0JNJ-42756493纯度0%);Ⅳ~Ⅴ型(31.67%)构成比高于对照组(8.33%),Ⅵ型构成比(23.33%)高于对照组(8Dolutegravir说明书.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MRI参数TVA、WA和NWI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颈动脉轻度狭窄率(25.00%)低于对照组(53.33%),中度狭窄率(51.67%)高于对照组(21.67%),重度狭窄率(23.33%)高于对照组(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RI在斑块成分分析、颈动脉血管壁定量测量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适用于脑卒中合并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
驱动压导向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驱动压导向的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通气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BMI18.5~30、ASA分级Ⅱ~Ш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驱动压导向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C组给予5 cm H_2O的PEEP,P组采用驱动压导向的PEEP(即机械通气后由低到高逐步增加PEEP值并计算驱动压,选择驱动压最低时对应的PEEP值),术毕记录术中补液量和血管活性药使用次数。两组患者在气腹-Trendelenburg体位建立后即刻(T_0)、PEEP滴定完成后30min(T_1)、1h(T_2)、2h(T_3)、术后30min(T_4)时记录MAP、HR并进行血气分析,计算OI。记录T_0-_3时的Ppeak、Pplat、Cdyn等呼吸力学指标并计算驱动压;分别于PCI-32765细胞培养术前1d(T_5)、术后1d(T_6)、术后3d(T_7)、术后7d(T_8)测定FEV_1、FVC、FEV_1/FVC、PEF;术后1d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术后7d内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metaphysics of biology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气腹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C组相比,P组术中补液量增加、血管活性药使用次数增多(P<0.05);与C组比较,P组在T_(1-4)时OI、Pa O_(2、)T_(1-3)时Pa CO_2、Ppeak、Pplat、Cdyn均升高(P<0.05),而T_(1-3)时驱动压降低(P<0.05);T_0-_4时两组HR、MAP差异不显著(P>0.05);T_(6-7)时P组FEV_1、FVC、FEV_1/FVC、PEF均较C组升高(P<0.05);与C组比较,P组术后CPIS评分以及PPCs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驱动压导向的个体化PEEPLEE011浓度通气能够改善老年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功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但PEEP滴定过程会造成一定的血流动力学波动。
中高危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高危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为中高危APTE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符合标准的住院中高PacBio and ONT危APTE患者55例,根据是否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n=27)和非溶栓组(n=28),比较溶栓组和非溶栓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溶栓组溶栓治疗的selleck NMR原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高危APTE患者溶栓治疗的相关因素,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预后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溶栓组中急诊首诊、双侧APTE、中央型APTE比例高于非溶栓组,但右心室增大/收缩功能障碍的比例低于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性别、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基础疾病(包括慢性肺部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史、恶性肿瘤)对是否溶栓治疗无明显影响。溶栓组患者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非溶栓组,外周血氧饱和度(peripheral oxygen saturation,SpO2)显著降低(P <0.05),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有下降趋势。高敏肌钙蛋白T、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溶栓组呈升高GSK126采购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SpO2为溶栓治疗重要因素(P <0.05),其最佳临界值为91.5%。两组患者的院内病死率均为0,但全身溶栓的出血发生率高于导管直接溶栓或单纯抗凝治疗(P <0.05)。结论:中高危APTE患者行溶栓治疗的原因包括SpO2低、临床症状严重、血栓负荷重、心脏负荷重。相比导管直接溶栓和单纯抗凝治疗,全身溶栓治疗的中高危APTE患者出血风险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