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热敏灸与温和灸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27例,脱落2例)。两组均予基础西药治疗,对照组于患侧率谷、风池、阳陵泉行温和灸;观察组于患侧敏感度较高的穴位处(风池、率谷、太阳、太Hepatitis Delta Virus冲、阳陵泉等)进行探查,每次选择3个热敏感最强的腧穴行温和灸。两组均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偏头痛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定问卷(MSQ)评分,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偏头INCB28060体内实验剂量痛症状积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MSQ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偏头痛症状积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S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23/25),高于对照组的72.0%(1Fer-18/25,P<0.05)。结论:热敏灸和温和灸均可有效缓解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头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热敏灸疗效优于温和灸。
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临床结局分析及血清尿素氮与肌酐比值、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SP)患者病原菌分布和临床结局并探讨血清尿素氮与肌酐比值(UCR)、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UAR)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三六三医院收治的107例SP患者,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SP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患selleck抑制剂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更多曲线分析血清UCR、UAR水平对SP患者临床结局的评估价值。结果:107例SP患者痰液标本中培养出12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61.48%),革兰阳性菌39株(31.97%),真菌8株(6.56%)。107例SP患者院内死亡率为40.19%(43/1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PTGS Predictive Toxicogenomics Space示,年龄增加、肺外并发症≥2个和UCR、UAR升高为SP患者临床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氧合指数增加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UCR、UAR联合评估SP患者临床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各指标单独评估。结论:SP患者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清UCR、UAR升高为SP患者临床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SP患者临床结局的辅助评估指标,且二者联合评估SP患者临床结局的价值较高。
王浆酸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网络药理学分析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王浆酸(10-HDA)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阐明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MSCP)数据库和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以关键词“蜂王浆”进行检索得到10-HDA等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小分子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以关键词“Colon Cancer”获得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分析,筛选特有成分10-HDA进行体外活性实验。将生长状态良好的人结肠癌SW620细胞分为对selleckchem Taurine照组和不同剂量(1、5、10、15和20 mmol·L~(-1))10-HDA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并计算细胞存活率。SW620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5 mmol·L~(-1))10-HDA组、中剂量(10 mmol·L~(-1)) 10-HDA组和高剂量(15 mmol·L~(-1)) 10-HDA组,Hoechst33342染色法Infectious risk观察各组细胞形态表现,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划痕愈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不同细胞周期细胞百分率,生化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 (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 (Caspase-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VE-822蛋白水解酶9(Caspase-9)、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CMSP数据库筛选得到蜂王浆6种活性成分,10-HDA治疗结肠癌核心靶点28个。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涉及细胞周期、前列腺癌、细胞衰老和p53等信号通路,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与细胞周期有密切关联。与对照组比较,5、10、15和20 mmol·L~(-1) 10-HDA组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1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母婴阻断效果与及时性和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阻Captisol分子量断效果,分析及时性和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9年1月继续妊娠HIV感染孕产妇240例,调查母婴阻断干预效果、及时性及依从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及时性、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死亡婴幼儿2例,死亡校正婴幼儿HIV感染率为1.23%,失访婴幼儿5例,死亡与失访校正婴幼儿HIV感染率为1.2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妊娠意愿、配偶支持及焦虑抑郁是母婴阻断及时性的影响因素(OR=0.733、0.694、0.739、1.525,均P<0.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城镇、有妊娠意愿、配偶支持及焦虑抑郁是母婴阻断依从性的影响因素(OR=0.740、0.784、0.689、0.732、1.667,均PFulvestrant体外<0.05)。结论 HIV母婴阻断效果较MED12 mutation好,母婴阻断及时性和依从性受产妇学历、居住地、妊娠意愿、配偶及焦虑抑郁等影响。
血清4型禽腺病毒和禽戊型肝炎病毒共感染对SPF鸡胚及SPF鸡的致病性分析
此前有报道曾从不同肝脏损伤病AZD2281体内实验剂量例中鉴定到禽戊型肝炎病毒(aHEV)与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的共感染,为进一步观察FAdV和aHEV在鸡体内共感染的致病情况,本研究分别将aHEV-YT和FAdV-4 GY单独或共同感染SPOptical biosensorF鸡胚和雏鸡,观察不同感染情况对SPF鸡胚孵化率、雏鸡排毒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FAdV-4单感染、aHEV单感染和先后共感染鸡胚后,鸡胚出壳率分别为0、73.30%和40.00%;雏鸡感染实验则显示aHEV-YT单感染1日龄SPF鸡不致死,100selleck激酶抑制剂 TCID_(50 )FAdV-4 GY单感染对28日龄SPF鸡的死亡率为100.00%,而1日龄先感染aHEV-YT后再感染同等剂量FAdV-4 GY死亡率仅为25.00%。综上,SPF鸡胚和SPF雏鸡的共感染实验一致表明,aHEV与FAdV-4的共感染相比FAdV-4 GY单独感染均降低了致死率,这为进一步了解两者共感染致病特点与机制提供了一定参考。
拉莫三嗪分散片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分析拉莫三嗪分散片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对患儿行为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儿童抗癫痫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 选取201Immediate access8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南部战区海军第Naporafenib浓度一医院就医的43例癫痫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23例)及对照组(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2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行为异常及认知能力[根据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及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测定]评分。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网站(P>0.05)。治疗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儿的Rutter儿童行为问卷阳性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LOT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效果显著,其不良反应少,且对患儿的行为认知有改善作用。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肺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肺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对预后Low grade prostate biopsy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就诊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肺炎患者,随访截至2021年7月31日,以全因死亡为随访终点。根据随访预后分为存活组75例和死亡组16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死亡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和D-二聚体(D-D)值均高于存活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值低于存活组(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用MLN4924临床试验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模型进行调整,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D>3MDV3100.8μg/ml、PT>13.7 s和INR>1.2是aSAH术后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D-D、PT和INR增高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肺炎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性更大。
原发性肺结核患者痰液和血清中miR-144、miR-618水平及血清IFN-γ、IL-8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结核患者痰液和血清中miR-144、miR-61Medicolegal autopsy8水平及血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8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2MG132月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二门诊部收治的105例肺结核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痰菌阳性伴空洞患者(A组)、痰菌阴性伴空洞患者(B组)、单纯痰菌阴性患者(C组),每组35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105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均给予常规的抗结核治疗,检测所有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和痰液中miR-144、miR-618及血清IFN-γ、IL-8水平。比较观察组、对照组以及A、B、C三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和痰液中miR-144、miRPUN30119-618、血清IFN-γ、IL-8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和痰液中miR-144及血清IFN-γ、IL-8水平较高,血清和痰液中miR-618水平较低(P<0.05);治疗前A、B、C三组血清和痰液中miR-144、miR-61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和C组比较,A组血清和痰液miR-144水平较高,血清和痰液miR-618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A、B、C三组血清和痰液miR-144水平均有所下降,miR-618水平均提高(P<0.05);治疗前三组血清IFN-γ、IL-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血清IFN-γ、IL-8水平均高于B组和C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血清IFN-γ、IL-8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 原发性肺结核患者痰液和血清中miR-144及血清IFN-γ、IL-8水平较高,痰液和血清中miR-618水平较低,且治疗后性肺结核患者痰液和血清中miR-144、IFN-γ、IL-8水水平下降,痰液和血清中miR-618水平升高,血清及痰液miR-144、miR-618和血清IFN-γ、IL-8水平可作作为肺结核患者治疗后评价病情转归水平的重要标志物。
靶向敲降Linc00673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靶向敲降长链非编码RNA 00673(Linc00673)基因,观察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等生物学行为变化,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重组慢病毒表达质粒Linc00673-sh1和对照空载体质粒PSIH1转染胃癌MGC-803细胞,建立Linc00673敲降的细胞系,MTT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的生长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qPCR方法检测增殖相关基因及部分micro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Biogenesis of secondary tumor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结果 建立了Linc00673敲降的MGC-803细胞系,靶向敲降Linc00673可抑制MGC-803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促进细胞凋亡、G2M期细胞比例增加(P<0.0Z-IETD-FMK研究购买5,P<0.01);Linc00673敲降可对MGC-803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MMP)7、p19及miR1254、miR 4491表达产生影响;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靶向Laduviglusib半抑制浓度敲降Linc00673不仅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pAKT、核因子(NF)-κB和B细胞淋巴瘤(Bcl)-2的表达,而且降低肿瘤相关β-catenin和Zeste增强子同源物(EZH)2蛋白表达。结论 Linc00673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
FKBP51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生物学行为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
研究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s,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克隆性造血系统疾病,约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80%,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恶性髓系疾病。AML特征是骨髓中未成熟、异常的髓系母细胞增殖失控,正常血细胞的生成分化受阻;血液组织的破坏导致严重的全血细胞减少、出Belumosudil核磁血和感染。而在FAB分型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是成年人常见的亚型,其特征是骨髓、血液和髓外组织中存在大量髓系来源的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根据原始单核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的相对比例,AML-M5分为M5a或M5b。临床上,AML-M5常表现为高白细胞血症、髓外浸润倾向和凝血异常,与其他AML亚型相比预后较差。AML病因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和药物有关,同时也可继发于先前的血液疾病。AML的发病机制涉及骨髓干细胞克隆群的异常增殖和分化。一些细胞信号通路在白血病细胞生存、增殖和自我更新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在白血病细胞中异常激活,例如NF-κB、PI3K/AKT通路,这些通路的抑制剂被认为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新的抗AML药物。AML标准化疗方案是由DNA靶向药物阿糖胞苷(cytarabinegenetic drift,Ara-C)和柔红霉素构成的“7+3”方案,且近50年来基本保持不变。然而AML-M5患者对化疗的反应差异很大。三分之一的AML患者在标准化疗后没有完全缓解,即使完全缓解,约70%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迫切需要阐明AML细胞异常增殖及耐药的机制,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以提高化疗疗效。FK506结合蛋白51(FKBP51)是一种51 kDa的蛋白,属于亲免素家族,在肾脏、骨骼肌、肝脏、胎盘、心脏和外周血等人体组织中广泛表达。结构上,FKBP51包含两个N端FKBP样结构域1和2(FK1和FK2)和一个C端肽重复结构域(TPR)。FK1结构域具有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PIase)活性及与免疫抑制剂结合的能力,因此可参与免疫调节、蛋白质折叠和运输。FK2域无PPIase活性,仅保留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能力。C末端TPR结构域可以结合热休克蛋白90(Hsp90),并可与类固醇受体形成复合物,调节类固R428醇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包括受体成熟、激素结合及核移位。同时,FKBP51的表达受到类固醇激素(糖皮质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的诱导,此过程受到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