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5例大肠癌高危人群结肠镜伺机性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就诊人群的结肠镜伺机性筛查结果,为大肠癌筛查提供依据。方法:对1 435例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患者进行DS-3201大肠癌SCH727965核磁及癌前病变危IGZO Thin-film transistor biosensor险因素调查,高危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分析高危患者大肠癌、息肉(腺瘤)的检出情况。结果:1 435例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息肉整体检出例数为583例(40.63%),男性息肉检出率高于女性(χ~2=10.59,P<0.05),随着年龄增大,息肉检出率呈逐步升高趋势(χ~2=41.94,P<0.05)。检出息肉最大直径约35 mm,≥10 mm息肉106例(18.18%)。419例结直肠息肉送组织病理学检查,检出腺瘤353例(84.25%),增生/炎性息肉66例(15.75%),>40岁以上各组年龄段腺瘤检出率均大于<40岁组(χ~2=52.96,P<0.05;χ~2=30.61,P<0.05;χ~2=26.56,P<0.05)。结直肠癌整体检出例数为68例(4.74%),其中早期癌10例(占比14.71%),进展期癌58例(占比85.29%),以老年人、左半结肠/直肠、便血/黑便者、男性多见。结论:结直肠癌、癌前病变(腺瘤)检出率随年龄增长有升高趋势,结肠镜是筛查结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工具,应对40岁以上尤其是男性大肠癌高危人群积极开展结肠镜筛查。

十堰市2004—2020年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和掌握十堰市2004—2020年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4—2020年十堰市丙型肝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20十堰市累计报告丙型肝炎病例3ICI 46474供应商 323例、死亡病例3例,年均发病率为5.8/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567.090,P<0.0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685.657,P<0.01)。主城区(茅箭区、张湾区)丙型肝炎平均报告发购买Telaglenastat病率高于其他县市区(χ~2=776.717,P<0.01)。发病年龄以35~<70岁为主,占丙型肝炎发病总数的76.3%。职业人群以农民和家务/待业人员为主,占丙型肝炎发病总数的56.3%。男性报告发病率略高于女性(χ~2=6.468,P<0.05),男女性别比为1.2∶1。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无明显季节变化。结论 十堰市2004—20Vancomycin intermediate-resistance20年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地区差异较大,35~<70岁、农民和家务/待业群体是重点人群。应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积极开展丙型肝炎防治工作,以有效降低其发病率。

BCL9在阿立哌唑抑制结肠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背景与目的:结肠癌(Colon cancer),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居于高位。目前,由于大多数抗肿Empagliflozin NMR瘤药物存在化疗毒性和耐药性威胁,安全有效治疗结肠癌的药物缺乏。近年来,诸多抗精神病药物被证实有抗肿瘤应用价值。阿立哌唑(Aripiprazole,Ari)作为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也表现出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已有研究发现,WNT-β-catenin通路的过度激活是结肠癌发生的主要原因。BCL9(B-cell lymphoma 9)作为β-catenin的转录因子,是WNT-β-cateMedical carenin通路激活的关键因子,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本课题旨在探究阿立哌唑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寻BCL9在其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结肠癌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新思路。方法与结果:1.阿立哌唑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周期与成瘤能力的影响(1)用0μM、6μM、12μM、24μM的Ari分别处理A549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ep G2肝癌细胞、SK-N-SH神经母细胞瘤细胞、FHC正常肠细胞、HCT116和HT29结肠癌细胞,作用24 h、48 h和72 h后进行MTT检测,结果显示,Ari对HT29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最显著(P<0.001),但对FHC正常肠细胞没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2)构建BALB/c裸鼠肩胛异种移植瘤模型,分别给予14天10 mg/kg和3GSK1349572试剂0mg/kg剂量的Ari处理,比较不同剂量给药组与对照组的荷瘤变化。结果显示,两个剂量给药组荷瘤重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2.BCL9参与阿立哌唑阻滞结肠癌细胞周期(1)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TCGA-COAD相关转录谱数据以及荷瘤转录组数据,成功富集到了与WNT通路激活密切相关的基因BCL9。利用GO分析和KEGG分析,富集到了细胞周期和线粒体相关通路。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Ari干预后结肠癌细胞周期在G0/G1期阻滞(P<0.05)。(2)q PCR和WB检测荷瘤组织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Ari处理后BCL9m 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CL9、β-catenin及Cyc D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Ari处理HT29细胞24 h后,q PCR和WB实验结果显示,给药组BCL9m 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CL9、β-catenin及Cyc...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医学科普类文本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在国际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不断深入和拓宽,在医学领域的交流也日益增加。医学科普类文本作为国内外医学研究交流和传播的重要载体,人们对其的翻译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因此对医学科普类文本的翻译研究在当今时代也显得尤为重要。同时,2020年以来,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传播,全世界都在寻找应对本次新冠疫情传播及其有效的控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了解本次疫情的国际发展趋势和最新的国际医学成果。医学科普文本作为医学信息的重要载体,可以有效促进国际交流、共同抗击疫情。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学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而高质量、高效率则成为翻译医学科普文本的必要条件。本篇翻译实践报告的原文本节选自美国的医学科普类图书Fight Back:Beat the Coronavirus,笔者以这一极具医学科普价值的图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英汉翻译,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DS-3201译理论为指导,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selleck抑制剂研究,包括翻译任务描述、翻译过程描述、翻译理论概述、案例分析和翻译实践总结。在第四章中结合功能对等理论进行案例分析,分别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词汇层面主要分析了术语、缩略语和名词化结构的翻译,句法层面主要探讨了文本中的一些被动句和长难句的翻Dendritic pathology译实例,语篇层面从句子间的衔接和连贯、段落间的衔接和连贯这两方面来研究。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笔者得出结论,功能对等理论对于医学科普类文本的英汉翻译的确具有普遍适用性,在翻译专业术语、名词化结构和缩略语时可以使用词性转换和零翻译等方法,实现词汇层面的功能对等。采取语态转换的方法来翻译被动语态,在翻译长难句时进行适当的切分,从而实现句法层面的对等。语篇层面则需考虑句子和段落间的衔接和连贯,实现语篇层面的对等。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总结了其中的翻译方法,希望能为后续的医学科普类文本的英汉翻译提供参考依据和研究素材。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大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9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分离患儿外周血白细胞,用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测序法进行MTHFR基因分型;观察大剂量MTX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同时监测MTX血药浓度,分析MTHFR基因多态性对治疗不良反应及MTX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中高危ALL患儿中,与野生组(CC基因型)比较,MTHFR C677T突变组(CT+TT基因型)患儿发生白细胞减少(OR=2.38)、中性粒细胞减少(OR=2.2)、血红蛋白减少(OR=1.83)、肝功能损害的风险高(OR=1.98)。然而,MTHFR C677T突变组与野生组在24、48及72 h的MTX血药浓度无明显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TX血药浓度(48 h)、ALL临床危险度分级、MTHFR Coccupational & industrial medicine677T基www.selleck.cn/products/Decitabine因多态性是影响大剂量MTX治疗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MTHFR C677T基因突变与ALL患儿Berzosertib使用方法大剂量MTX治疗后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存在相关性。

康复前移模式对大肠癌行造口术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复前移模式对大肠癌行造口术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护理能力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大Biolistic delivery肠癌行造口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康复前移模式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生存质量、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较干预前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得分均较干预前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疲倦、疼痛、恶心呕吐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造口并selleck Liraglutide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常规护理,康复前移模式能更好改善大肠癌行造口术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selleck HPLC存质量。

胃镜活检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效果及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胃镜活检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中心的50例早期胃癌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行胃镜活检,分析胃镜检查诊断效能、对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诊断符合率。结果Tamoxifen 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50例疑似患者中,33例为确诊患者,17例正常者;胃镜活检对早期胃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3.94%,特异度为94.12%,准确性为94.00%,阳性预测值为96.88%,阴性预测值为88.89%;胃镜活检显示:11例患者病灶位于胃窦,10例位于胃体,7例位于胃角,4selleckchem DS-3201例位于胃底和贲门;病灶直径<1 cm为18例,病灶直径≥1 cm为14例,13例浅表型,14例隆起型,5例凹陷型;胃镜活检中胃窦处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91.67%(11/12),直径<1 cm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94.74%(18/19),浅表型胃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2.86%(13/14),对管状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7.50%(7/8),分化不良型的诊断符合率为90.00%(9/10),胃one-step immunoassay体、胃角、胃底和贲门处病灶、直径≥1 cm病灶、隆起型和凹陷型病灶、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和分化型胃癌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0%。结论 胃镜活检可准确诊断早期胃癌,也可用于病理类型和组织分化的评估,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补肾解毒方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激活介导的大肠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selleck产品补肾解毒方(BSJDR)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极化对大肠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分别使用PBS、白细胞介素(IL)-4、IL-4+BSJDR低剂量(-L)、IL-4+BSJDR中剂量(-M)以及IL-4+BSJDR高剂量(-H)刺激RAW264.7 48 h。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AMs分群比及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M2型巨噬细胞精氨酸酶(Arg1)、甘露糖受体(Cd206)、Cd163 mRNA表达。收集条件培养基(CM)构建微环境培养体系,应用Transwell与划痕实验观察BSJDRLY2157299浓度对MC38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显示,IL-4组M2巨噬细胞分群比为77.7%,显著高于Control组的1.01%、IL-4+BSJDR-L组的40.1%、IL-4+BSJDR-Liver biomarkersM组的31.4%以及IL-4+BSJDR-H组的29.8%(P<0.01)。qPCR结果显示,IL-4组Arg1、Cd206、Cd163 mRNA表达较Control组显著升高(P<0.01),IL-4+BSJDR组Arg1、Cd206、Cd163 mRNA表达均较IL-4组显著降低(P<0.01,P<0.05)。Transwell及划痕实验显示,IL-4-CM组中MC38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增强(P<0.05,P<0.01);(IL-4+BSJDR)-CM组MC38细胞侵袭迁移能力较IL-4-CM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BSJDR可通过抑制TAMs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抑制大肠癌转移。

优化保温策略的集束化护理在老年胃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在老年胃癌手术中实施优化保温策略的集束化护理,观察患者术中体Dolutegravir温及术后康复情况。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92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9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46例。对照组术中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优化保温策略的集束化护理。动态观察两组入室即刻(T_1)、气腹后(T_2)、术中2 h(T_3)、术毕(T_4)、麻醉苏醒时(T_5)体温;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围手术期低体温、寒战、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中均有患者发生出血事件,需中转开腹,经剔除后,以研究组44例、对照组45例为实际研究对象。自T_2时点开始,两组体温即发生动态变化,研究组不同时点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selleck合成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无压力性损伤testicular biopsy事件发生,两组患者低体温、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保温策略的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老年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中,能够减少术中体温变化幅度,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miR-891a-5p对结肠癌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血管生成潜能的作用

目的:探索miR-891a-5p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凋亡及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CR技术筛选miR-891a-5p在FHC,SW480,HCT116,HCT8,和SW620各细胞系中表达最高的细胞SW480,将miR-891a-5p模拟物(miR-891a-5p mimic),miR-891a-5p抑制剂(miR-891a-5p inhibitor)及其相应对照转染至SW480细胞;将SW480分为OE-NC组和OE-Nselleckchem MC3LRP7,CCK-8法测定SW480的增殖能力,Transwell试验测定SW480的侵袭能力,划痕试验测定SW480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分析VEGF和MMP-9的蛋白表达情况;HUVEC血管形成实验检查血管生成能力。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891a-5p及NLRP7间的靶向关系;RNA免疫沉淀分析miR-891a-5p及NLRP7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miR-891a-5p在结肠癌细胞中表达显著高于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LRP7在结肠癌细胞的表达Pathologic response明显低于正常干细Baricitinib使用方法胞,抑制miR-891a-5p使得SW480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血管生成能力明显下降(P<0.01),VEGF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靶向关系结果显示,miR-891a-5p和NLRP7之间存在靶向作用关系;NLRP7过表达可以降低SW480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能力(P<0.01)。结论:miR-891a-5p可以调控NLRP7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血管生成能力加速结肠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