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在2020年1月3日~2022年2月5日期间,涉及的患者共计120例,对于上述患者实施分组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此网站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利用个性化心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阳性与阴性症状、睡眠质量、治疗依从性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分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干预后,观察组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阳性与阴性症状方面,治疗前,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不存在统ABT-263纯度计学意Biomass allocation义(P>0.05),但是在治疗后,患者的相关数据均降低,然而观察组患者的数据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睡眠质量中,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数据低于对照组;在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依从性方面,干预后的观察组数据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极大程度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缓解其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自我护理能力,切实保证患者健康。
生肌玉红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活性成分、核心作用靶点基因的筛选及靶向结合关系预测验证
目的 基于数据库数据筛选生肌玉红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活性成分及其核心作用靶点基因,并进一步验证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活性成分及其核心作用靶点基因的靶向结合关系。方法 (1)收集生肌玉红膏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基因:从TCMSP、BATMAN-TCM和SuperPred数据库中检索数据,收集生肌玉红膏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基因。Ecotoxicological effects(2)收集DFU发病的靶selleck LXH254点基因:在GeneCards、OMIM、PharmGkb、TTD数据库中检索并收集DFU发病的靶点基因。(3)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作用靶点基因筛选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析:将生肌玉红膏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基因、DFU发病的靶点基因取交集,使用Cytoscape3.8. 0软件筛选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作用靶点基因。生肌玉红膏治疗DFU作用靶点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分析:运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生肌玉红膏治疗DFU作用靶点基因的生物学功能。(4)生肌玉红膏治疗DFU核心作用靶点基因筛选及其与生肌玉红膏活性成分靶向结合关系预测及验证:通过GOSemSim包筛选生肌玉红膏治疗DFU核心作用靶点基因,预测与其有靶向结合关系的生肌玉红膏活性成分,使用AutoDock和PyMOL软件对生肌玉红膏活性成分和DFU核心作用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分析生肌玉红膏活性成分和DFU核心作用靶点基因的靶向结合能力。结果 (1)槲皮素、熊果酸、甘草查尔酮A、1-甲基-2-十二烷基-4-喹诺酮等371个成分为生肌玉红膏的活性成分,与生肌玉红膏活性成分有靶向结合关系的作用靶点基因有1 762个,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此网站GFR)、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RC原癌基因(SRC)、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2)DFU发病的靶点基因有EGFR、STAT3、TGF-β1、SRC、AKT1等2 690个。(3)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作用靶点基因有EGFR、STAT3、AKT1等39个。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作用靶点基因主要涉及调控上皮细胞增殖、肌细胞增殖、微小核糖核酸(miRNA)转录等生物学过程,靶点基因主要参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糖尿病并发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4)EGFR、STAT3、TGF-β1、SRC、AKT1是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核心作用靶点基因,有靶向结合关系的生肌玉红膏活性成分主要来源于甘草、当归及白芷。槲皮素与EGFR的对接得分为-7.9 kcal/moL,1-甲基-2-十二烷基-4-喹诺酮与EGFR对接得分为-5.9 kcal/moL,熊果酸、甘草查尔酮A与STAT3对接得分分别为-8.0、-6.3 kcal/moL。结论 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活性成分主要有槲皮素、熊果酸及甘草查尔酮A等。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核心作用靶点基因主要有EGFR、STAT3及AKT1等。生肌玉红膏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作用靶点基因的靶向结合能力较好。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关键作用靶点基因可通过影响PI3K/AKT、AGE-RAGE及HIF-1等信号通路,参与促进上皮细胞增殖、抑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生成等过程,发挥DFU治疗作用。
胫骨中段及近端皮质横向搬移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胫骨中段皮质横向搬移(MTCTT)和胫骨近端皮质横向搬移(PTCTT)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接受MTCTT治疗的100例DFU患者为MTCTT组,同期接受PTCTT治疗且一般资料与MTCTT组均衡可比的90例DFU患者为PTCTT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足部溃疡愈合率、愈合时间、截肢率、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点击此处平均5.2个月。MTCTT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长/多于PTCT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足部溃疡愈合率、愈合时间、截肢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lasma biochemical indicators均P>0.05)。MTCTT组术后骨折、截骨块区域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PTCT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TCTT和PTCTT均能selleckchem有效地促进糖尿病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及截肢率,是治疗DFU的有效方法。但PTCTT创伤更小,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是更理想和安全的手术方式。
利用断点回归分析COVID-19疫情防控政策对济南地区儿童传染病发病及就诊趋势的影响
背景:2020年,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截至2021年11月8日,中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97885例,死亡病例为4636例;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250015789例,死亡病例为5052148例,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医疗服务体系面临巨大挑战。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因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也可能会影响其他法定传染病的发生;儿童免疫力低,免疫系统训练少,疫苗接种覆盖率降低,因此,儿童是传染病发生的高危人群,存在流行的可能。本研究旨在从发病和就诊两个层面上,深入探究疫情防控政策对儿童传染病发病及就诊趋势的影响,为同类传染病的一体化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登记系统和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选取2018-01-01至2021-12-31期间济南市发生百日咳、流感、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手足口病、水痘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等8种传染病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描述发病和就诊的时间趋势及分布特征,进而采用断点回归,分析疫情防控政策对儿童传染病发病和就诊趋势的影响,并用安慰剂断点检验结果的稳健性。结果:本研究纳入95909例传染病儿童,其中64230(66.970%)例在防控政策实施前发病,31679(33.030%)例在防控政策实施后发病,防控政策实施后传染病总体发病人数明显减少。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传染病儿童共有29768例,占其门诊量的13.483%,其中防控政策实施前传染病总就诊量为21419(15.507%)例,防控政策实施后传染病总就诊量为8349(10.101%)例,在防控政策实施后传染病总体就诊人数及其构成比明显减少。传染病总体情况:初步流行病学分析表明,防控政策的实施影响了传染病的分布。在发病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不同年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7.848,P<0.001);散居儿童、幼托、学生等分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8.874,P<0.001);主城区和非主城区(χ2=12.627,P<0.001)、城乡分布(χ2=154.069,P<0.001)、季节分布(χ2=3381.623,P<0.001)和传染病分类(χ2=99.693,P<0.001)等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传染病总体发病人数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处出现明显向下的跳跃,瞬时减少1760 人(95%CI:-2868.831,-652.942),Navitocl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同样,在就诊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不同年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77,P<0.001);散居儿童、幼托、学生等分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538,P<0.001);主城区和非主城区(χ2=38.772,P<0.001)、城乡分布(χ2=61.658,P<0.001)、季节分布(χ2=2502.708,P<0.001)和传染病分类(χ2=24.624,P<0.001)等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传染病就诊构成比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处出现明显向下的跳跃,瞬时降低5.937%(95%CI:-10.295,-1.5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呼吸道传染病:初步流行病学分析表明,防控政策的实施影响了呼吸道传染病的分布。在发病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不同年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6.445,P<0.001);散居儿童、幼托、学生等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4.604,P<0.001);季节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9.811,P<0.001);不同呼吸道传染病种类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4.164,P<0.001);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人数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处出现明显向下的跳跃,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人数瞬时减少1093人(95%CI:-1560.398,-626.9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就诊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不同年龄分布(χ2=86.218,P<0.001)、主城区和非主城区分布(χ2=6.293,P=0.012)、城乡分布(χ2=12.878,P<0.001)、季节分布(χ2=29.419,P<0.001)和不同呼吸道传染病种类(χ2=549.356,P<0.001)等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呼吸道传染病就诊构成比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处出现明显向下的跳跃,瞬时降低3.750%(95%CI:-5.581,-1.9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防控政策的实施也影响了百日咳、流感、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分布,具体结果如下:(1)百日咳:在发病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散居儿童、幼托、学生等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32,P=0.022);主城区和非主城区分布(χ2=10.049,P=0.002)、城乡分布(χ2=15.280,P<0.001)和季节分布(χ2=123.346,P<0.001)等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百日咳发病人数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处出现明显向下的跳跃,瞬时减少57人(95%CI:-99.477,-14.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9)。在就诊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不同年龄分布差异具有统CSF-1R抑制剂计学意义(χ2=14.235,P=0.003);散居儿童、幼托、学生等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62,P=0.025);季节分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040,P<0.001);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百日咳就诊构成比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处出现明显向下的跳跃,瞬时降低0.501%(95%CI:-0.971,-0.1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2)流感:在发病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不同年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995,P<0.001);散居儿童、幼托、学生等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城区和非主城区分布(χ2=87.609,P<0.001)、城乡分布(χ2=195.744,P<0.001)和季节分布(χ2=1462.522,P<0.001)等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流感发病人数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处出现明显向下的跳跃,瞬时减少618人(95%CI:-999.556,-238.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就诊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不同年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993,P<0.001);散居儿童、幼托、学生等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3.908,P<0.001);季节分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流感就诊构成比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处出现明显向下的跳跃,瞬时下降4.470%(95%CI:-7.715,-1.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3)猩红热:在发病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不同年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48,P=0.019);散居儿童、幼托、学生等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787,P=0.002);城乡分布(χ2=22.620,P<0.001)和季节分布(χ2=213.473,P<0.001)等因素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猩红热发病人数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处,出现明显向下的跳跃,瞬时减少266人(95%CI:-371.772,-160.5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就诊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季节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9,P=0.016);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猩红热就诊构成比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处出现明显向下的跳跃,瞬时降低1.557%(95%CI:-2.320,-0.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水痘:在发病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不同年龄分布(χ2=8.889,P=0.012)、主城区和非主城区分布(χ2=4.066,P=0.044)、城乡分布(χ2=59.577,P<0.001)和季节分布(χ2=35.695,P<0.001)等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水痘发病人数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处,出现明显向下的跳跃,瞬时减少146人(95%CI:-284.053,-8.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在就诊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城乡分布(χ2=8.481,P=0.004)和季节分布(χ2=13.246,P=0.0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水痘就诊构成比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处出现向上的跳跃,瞬时增加了 0.445%(95%CI:0.096,0.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5)麻疹:在发病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散居urogenital tract infection儿童、幼托、学生等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季节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麻疹发病人数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处未出现明显的跳跃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8)。在就诊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性别、人群分类及季节等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麻疹就诊构成比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处亦未出现明显的跳跃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6)流行性腮腺炎:在发病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不同年龄分布(χ2=15.997,P<0.001)、主城区和非主城区分布(χ2=5.494,P=0.019)、季节分布(χ2=116.384,P<0.001)等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数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处未出现明显的跳跃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5)。在就诊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散居儿童、幼托、学生等分布(χ2=13.439,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流行性腮腺炎就诊构成比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处出现向上的跳跃,瞬时增加0.189%(95%CI:0.067,0.3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肠道传染病:初步流行病学分析表明,防控政策的实施也影响了肠道传染病的分布。在发病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不同性别(χ2=4.969,P=0.026)、年龄分布(χ2=789.728,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散居儿童、幼托、学生等分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9.408,P<0.001);主城区和非主城区分布(χ2=20.695,P<0.001)、城乡分布(χ2=230.573,P<0.001)、季节分布(χ2=3645.467,P<0.001)和不同肠道传染病种类(χ2=2833.664,P<0.001)等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肠道传染病发病人数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处未出现明显的跳跃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在就诊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不同年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089,P<0.001);散居儿童、幼托、学生等分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641,P<0.001);主城区和非主城区分布(χ2=32.592,P<0.001)、城乡分布(χ2=50.406,P<0.001)、季节分布(χ2=2912.983,P<0.001)和不同肠道传染病种类(χ2=503.377,P<0.001)等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肠道传染病就诊构成比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处未出现明显的跳跃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8)。防控政策的实施对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下:(1)手足口病:在发病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不同年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936,P<0.001);散居儿童、幼托、学生等分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城区和非主城区分布(χ2=37.176,P<0.001)、城乡分布(χ2=69.133,P<0.001)和季节分布(χ2=5746.781,P<0.001)等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手足口病发病人数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处未出现明显的跳跃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在就诊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不同年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7.823,P<0.001);散居儿童、幼托、学生等分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2.739,P<0.001);主城区和非主城区分布(χ2=82.500,P<0.001)、城乡分布(χ2=43.333,P<0.001)和季节分布(χ2=3322.713,P<0.001)等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手足口病就诊构成比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处未出现明显的跳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2)其它感染性腹泻:在发病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不同性别(χ2=9.952,P=0.002)和年龄分布(χ2=620.904,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散居儿童、幼托、学生等分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3.674,P<0.001);主城区和非主城区分布(χ2=72.974,P<0.001)、城乡分布(χ2=224.059,P<0.001)和季节分布(χ2=380.382,P<0.001)等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其它感染性腹泻发病人数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未出现明显的跳跃性,政策实施后其它感染性腹泻发病人数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9)。在就诊层面,防控政策实施前后,不同年龄分布(χ2=62.615,P<0.001)、主城区和非主城区分布(χ2=6.432,P=0.011)、城乡分布(χ2=28.269,P<0.001)和季节分布(χ2=21.174,P<0.001)等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季节后,断点回归结果提示,其它感染性腹泻就诊构成比在防控政策实施节点未出现明显的跳跃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结论:1.本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不仅影响了新冠疫情也影响了儿童传染病的整体发病趋势,并对其就诊趋势也有一定影响。2.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能够明显影响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其中百日咳、流感、猩红热和水痘等儿童呼吸道传染病在防控政策实施后出现明显的下降。同时,百日咳、流感和猩红热的就诊趋势也出现了明显下降。3.本研究未发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对儿童肠道传染病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君溃宁灌肠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阻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君溃宁灌肠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12月-2022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肛肠科门诊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阻证)的患者,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轻中度活动期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纳入临床观察计划,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自拟方君溃宁灌肠液,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灌肠液,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症状评分以及行结肠镜检查进行黏膜评分,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均有所改善(P<0.001),对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进行组间比较,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的总积分减少的更显著,治疗组在中医证候改善上优于对照组。2.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肠黏膜均有所改善(P<0.001),对治疗后的肠黏膜评分进行组间比较,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的评分减少的更显著,治疗组在肠biomaterial systems黏膜改善上优于对照组。3.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均有所改善(P<0.001),对治疗后的改良Mayo评分进行组间比较,P=0.005<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的改良Mayo评分减少的更显著,治疗组在病情程度改善上优于对照组。4.治疗结束后,Belnacasan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86.21%,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2.76%,对PLX3397照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73.33%。结论:1.君溃宁灌肠液在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这些中医证候以及肠黏膜上均有改善。2.君溃宁灌肠液在中医证候疗效以及临床疗效上均优于美沙拉嗪灌肠液,可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索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键基因及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精神分裂症SAHA小鼠发病的可能分子机制,并分析诊断精神分裂症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选择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的GSE48072数据集,对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5名健康对照者的mRNA表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筛选得到的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差异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通过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基因。关键基因的诊断价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82个差异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immediate effect主要集中在炎症、免疫调节和不饱和脂肪酸代谢中。筛选后获得PLX3397供应商CD244、GZMH、GZMA、KLRD1、GZMK 5个关键基因,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725、0.724、0.717、0.693。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炎症通路、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维生素代谢异常,CD244等5个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可作为精神分裂症发病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有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有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5例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有H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红蓝球分组法Viral infection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2),对照组予以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予以氨氯地平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用药前后血压点击此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不良反应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www.selleck.cn/products/MLN8237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与用药前比较,两组SBP、DBP及Hcy水平用药后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有H型高血压患者可有效降低血压,调节Hcy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不同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屏障指标变化的比较
目的:探讨罗马Ⅳ标准下不同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其与IBS亚型的关联。方法:纳入IBS患者77selleck CP-456773例及同时期体检的正常对照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Bristol粪便性状,将IBS患者分为三个亚组,腹泻型(IBS-D)31例,便秘型(IBS-C)20例、混合型(IBS-M)26例。比较患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Vastus medialis obliquus细菌内毒素水平的差异及其与不同亚型IBS的关联,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预测IBS-D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IBS患者血清DAO、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在3种不同的IBS亚型中,IBS-D组血清DAO、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较IBS-C组显著增高(P<0.05),而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较IBS-M组也显著增高(P<0.05);ROC曲线示DAO、D-乳酸、细菌内毒素的Laduviglusib供应商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0.834、0.865,而当三项指标作为联合预测因子时,AUC为0.898,大于使用单项指标作为预测因子。结论:IBS患者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其中肠屏损伤在IBS-D的发病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且DAO、D-乳酸及细菌内毒素对于临床上预测IBS-D发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人参皂苷Rg1对抑郁症大鼠抑郁行为和海马神经元损伤、PKA、PKC的影响
目的:探讨与分析人参皂苷Rg1对抑郁症大鼠抑郁行为和海马神经元损伤、蛋白激酶A(PKA)与蛋白激酶C(PKC)的影响。方法:抑郁症大鼠48只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实验1组、microfluidic biochips实验2组,每组16只大鼠。实验1组、实验2组每天2次灌胃给药(1 mg/m L、4 mg/m L人参皂苷Rg1),给药体积为10 m L;模型组以相同方式按体重给予双蒸水。观察与记录鼠抑郁行为和海马神经元损伤、PKA、PKC表达变BAY 73-4506半抑制浓度化情况。结果:实验1组、实验2组治疗第7 d、第14 d的逃避潜伏期都显著低于模型组,实验2组与实验1组相比也显著缩短(P<0.05)。实验1组、实验2组治疗第7 d、第14 d的糖水偏好率高于模型组,实验2组与实验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ch-223191.html1组相比也显著升高(P<0.05)。实验1组、实验2组治疗第7 d、第14 d的血清5-羟色胺较模型组高,血清皮质酮含量较模型组低,实验2组与实验1组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1组、实验2组治疗第7 d、第14 d的海马神经元组织的PKA、PK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实验2组与实验1组相比也显著缩短(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在抑郁症大鼠的应用能改善抑郁行为,增加糖水偏好率,降低逃避潜伏期,还可提高大鼠的血清5-羟色胺含量,降低血清皮质酮含量,降低海马神经元组织的PKA、PKC蛋白表达水平。
家庭参与记忆重组干预联合家庭沙盘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心理弹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参与记忆重组干预plant bioactivity联合家庭沙盘对青少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LEE011采购20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40)与联合组selleck NMR(n=40),常规组予以家庭沙盘干预,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家庭参与记忆重组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8周末家庭功能量表(FAD)、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评分。结果 两组干预前FAD及FACES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常规组FAD、FACES得分均高于联合组,CD-RISC得分均低于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采取家庭参与记忆重组干预联合家庭沙盘干预可促进家庭亲密度,提升心理弹性水平,提高其家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