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参七冠心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SAG临床试验患者的Neural-immune-endocrine interactions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该病的中西医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云南省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12月-2022年12月的住院部患者。将72名患者随机分到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名,前者服用常规药物,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加服参七冠心方,观察时间4周。比较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的改善、硝酸甘油停减率、心电图疗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安全性指标等。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胸闷、心悸气短以及神疲乏力等症状明显好转(P<www.selleck.cn/products/gefitinib-based-protac-30.01),胸痛症状缓解(P<0.05),以上积分均降低,治疗组降低的程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面色紫暗的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2.心绞痛发作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情况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更高(P<0.05)。3.硝酸甘油停减率:两组硝酸甘油使用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停减率高于对照组(P<0.05)。4.心电图疗效:两组治疗后对心电图的改善均有效,治疗组疗效更优(P<0.05)。5.血脂水平:两组均能改善血脂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P<0.05)。6.超敏C反应蛋白:两组在治疗后均降低,治疗组降幅更大(P<0.05)。7.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治疗后量表积分均有增加,治疗组增加更明显(P<0.05)。8.安全性指标:未见异常,无不良事件出现。结论参七冠心方联用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在减轻中医症状、缓解心绞痛、减少硝酸酯类药物用量、调节血脂、控制炎性因子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更有优势,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佳。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于江西省荣军优抚医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及相关功能性问卷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社会功能情况AM-2282供应商,找出影响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WHOQOL-BREF评分为23~76分,平均(46.95±microbial remediation5.48)分;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用药依从性、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家庭关怀度指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用药依从性差、精神症状严重、家庭功能中重度障碍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缓解期精神分裂此网站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较差,可能受患者家庭经济水平、用药依从性、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家庭功能影响。
217例运城市中心医院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目的:本文将比较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ticemia,EOS)和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ticemia,LOS)在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数据、预后及病原学方面的差异,以便为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根据发病时间将患儿分为两组,EOS指的是患儿在出生后3天内发生败血症;LOS则指的是婴儿在出生后3天后发生败血症。收集运城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收治的217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例资料,并根据患儿发病日期分组对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相关实验室检查数据、转归结局及病原学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收集病例资料217例,本研究纳入了71例EOS患儿和146例LOS患儿。男性和剖宫产婴儿较多,两组患儿在性别和生产方式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早产儿在LOS组中较多,EOS组中足月儿较多,差异在两组中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32.97,P<0.05)。EOS的中位数2900g(2300,3300),LOS的中位数1885g(1307.5,2752.5),出生体重(Birth weight,BW)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831,P<0.001);各围产因素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诊疗操作中LOS组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经外周的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脐动/静脉置管(Umbilical Artery/Umbilical Vein Catheterization,UAC/UVC)、腰椎穿刺、胸腔穿刺各项操作数量均大于EOS组,除胸腔穿刺(5例,2.3%)外,各项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20.578、32.444、14.352、30.722、-、6.749,P<0.05);2.临床表现中,两组患儿在纳差,反应差、嗜睡,水肿、硬肿,发热、血糖异常的病例数统计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8.682、8.404、5.849、12.115、5.206,P<0.05);LOS组中并发症的数量显著高于EOS组,其中贫血、RDS、新生儿肺炎、BPD、内环境紊乱、低蛋白血症、器官出血病疾病、凝血障碍和毛细血管渗漏9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0.348、7.594、4.524、41.151、28.787、21.344、29.219、5.9IACS-010759说明书43、4.524,P<0.05);3.LOS组中出现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异常、高降钙素原(Proc alcitonin,PCT)值、高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值的病例比EOS组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4.825、87.220、4.523,P<0.05)。这些实验室指标可以作为判断两组患儿是否患病的辅助参考依据,辅助诊断异常阳性率不高;4.两组患儿的转归情况比较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代患儿各结局变化幅度不明显。LOS组住院时长更长,且具有统计学差异(Z=-3.004,P<0.05);5.在收集到的217例有效病例数据中,培养出的阳性病例共52例,阳性率约为24.0%。其中EOS组阳性32例(45.1%)多于LOS组20例(13.7%),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024,P<0.05);共找到病原菌共62株,G+34例(54.8%),G-23例(37.1%),真菌5例(8.1%),LOS组共培养出32例(51.6%)病原菌,大于EOS组30例(48.0%),两组数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6.868,P<0.05),部分样本培养出2种或2种以上菌株,且LOS多种病原菌感染可能性更大;LOS组及EOS组均以革兰氏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G+)为主,革兰氏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G-)EOS组数量大于LOS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组LOS发生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3.676,P<0.05);研究各菌种数量特点,LOS组中G+表皮葡萄球菌(10例,47.6%)、G-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例,27.3%),未发现真菌Navitoclax NMR;EOS组G-肺炎克雷伯(4例,33.3%)、G+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23.1%)多见,真菌白念珠菌(2例,40.0%)最常见;采集标本位置不同对两种类型患儿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血液中培养出病原菌数量最多;5.1前3年共培养出7例病原菌(11.3%),明显少于后4年55例(88.7%),按年代分组未见统计学意义;G+、G-、真菌组,2016年-2021年的时间中分布数量大体呈上升趋势;5.2在G+组中,B组溶血链球菌中有1例(占33.3%)多重耐药菌。在G-组中,2例大肠埃希菌全部为多重耐药菌。光滑念珠菌、白念珠菌和白假丝酵母菌中,未发现耐药性的存在。结论:1.在过去7年中,我院NS主要表现为LOS;EOS多见于足月正常BW儿,LOS多见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母婴围产期并未发现对本院新生儿败血症不同类型的影响,而住院期间的诊疗措施则对疾病的发生及预后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次研究中病死率较低、治愈率较高;2.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症状和并发症方面没有明显的特征,种类多样且复杂,但在EOS组及LOS组中部分发生率略有区别。WBC计数、PCT值和CRP值可作为辅助诊断参考指标,参考价值不高;3.病原菌检测阳性率低,采集位置对结果无影响。G+被检出数量最多,部分患儿存在多种菌同时感染,多见于LOS组。各类型菌种被检测数近年大体均呈上升趋势;4.抗生素Pathologic complete remission选择应结合当地病原菌谱及耐药特点。
不同频率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间收治的107例TR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单纯药物组(35例)、1 Hz治疗组(36例)与10 Hz治疗组(36例)。单纯药物组给予奥氮平治疗,1 Hz治疗组与10 Hz治疗组在奥氮平治疗基础上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治疗,频率分别为1 Hz与10 Hz。比较三组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量表(PANSS)评分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一般症状、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PANSS总评分比较差Bucladesine溶解度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10 Hz治疗组与1 Hz治疗组治疗后上述相关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与单纯药物组,10 Hz治疗组上述相关评分均低于1 Hz治疗组BMS-354825使用方法(P<0.05);10 Hz治疗组总有效率(97.2genetic profiling8%)与1 Hz治疗组(9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单纯药物组(77.14%)(P<0.05)。结论:高频、低频经颅磁刺激均是治疗TRS的有效方法,相较而言,高频反复颅磁刺激在改善TRS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的优势更明显。
基于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水平探讨疏肝调神针法对轻度抑郁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疏肝调神针法对轻度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及大脑皮层兴奋性的影响,结合其外周血清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共同探讨疏肝调神针法治疗抑郁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轻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用疏肝调神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假针刺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脑皮层静息运动阈值(rMT)、皮质静息期(CSP)、外周血清GLU以及GAB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17评分、SCL-90总分和抑郁因子评分、大脑皮层rMTGefitinib-based PROTAC 3试剂水平及外周血清GLU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Pre-operative antibiotics大脑CSP水平、外周血清GAB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更多有效率[90.91%(30/33)]显著高于对照组[63.64%(21/33)](P<0.01);两组HAMD-17评分与大脑皮层rMT(r=0.395,P=0.001)和血清GLU(r=0.263,P=0.033)水平呈正相关,与大脑CSP(r=-0.270,P=0.028)和血清GABA水平(r=-0.327,P=0.007)呈负相关,且大脑CSP和血清GABA水平(r=0.291,P=0.018)呈正相关。结论:疏肝调神针法可有效改善轻度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降低其大脑皮层rMT和血清GLU水平,并提高其大脑CSP和血清GABA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重塑中枢与外周GLU、GABA水平的新平衡有关。
黄柏对湿疹小鼠颗粒蛋白前体的影响
目的 分析黄柏对湿疹小鼠颗粒蛋白前体(PGRN)的影响。方法 将3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Puromycin、湿疹模型组、黄柏治疗组,每组各10只。湿疹模型组与黄柏治疗组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溶液建立小鼠湿疹模型。评估小鼠皮肤损伤状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鼠皮肤损伤处PGRN基因相对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PGRN蛋白表达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alunisertib临床试验湿疹模型组有明显红肿、角化结痂、渗出等皮肤损伤,小鼠皮肤损伤程度评分、皮肤PGRN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外周血PGRN蛋白表达水平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湿疹模型组比较,黄柏治疗组红肿、角化结痂、渗出等皮肤损伤减轻,小鼠皮肤损伤程度评分、皮肤PGRN基因相对表达水平、medication history外周血PGRN蛋白表达水平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疹小鼠PGRN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异常,且黄柏可通过抑制PGRN,抑制炎症反应,有效治疗湿疹。
基于图卷积的脑网络特征增强方法研究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的脑网络是一个包含大脑感兴趣区域(Regions of Interest,ROIs)和脑区之间拓扑结构的无向图,它能够通过充分利用脑区特征和各个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来探索脑疾病的发病机制。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GCN)由于其强大的非欧几里得图数据建模能力,在学习脑功能连接表示方面显示出优越性。然而,鉴于大脑的复杂性,我们发现GCN在脑网络上的应用依然面临很多挑INCB018424生产商战。例如,如何在考虑脑网络的低阶性、高阶性、动态性以及不同层次网络间的信息互补性的基础上,通过GCN实现对脑网络的特征增强进而提高脑疾病的诊断性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从脑网络的这些特性出发,基于GCN开展了如下工作:(1)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池化的GCN架构,实现对低、高阶静态脑网络的特征增强。首先,通过“滑动窗口”策略将整个rs-f MRI时间序Liraglutide分子式列划分为多个子窗口进而增加样本量。其次,对于每个子窗口,分别构建低阶静态脑网络和高阶静态脑网络。最后,将这两个静态脑网络送进具有自注意力池化的图卷积模型中实现特征增强。由于低阶静态脑网络和高阶静态脑网络能够从不同的层次反映不同的静态脑网络信息,因此,我们从多视角出发,将低、高阶静态脑网络的特征融合以进一步增强脑网络的特征。该方法的亮点在于:1)采用“滑动窗口”方法能有效缓解“高维小样本”问题,避免过拟合现象发生,还可以避asymbiotic seed germination免从多个数据源收集实验数据可能会导致的参数不一致问题,有利于提高GCN性能。2)能够同时考虑脑网络的节点特征和边信息,有效实现特征增强。除此之外,低阶和高阶静态脑网络融合有助于增强鉴别性特征的表达能力,提高脑疾病分类准确率。(2)提出了一种基于GCN实现低阶动态脑网络和高阶动态脑网络联合学习的特征增强方法。首先,利用“滑动窗口”方法将整个rs-f MRI时间序列划分为多个子窗口,对于每个子窗口,分别构建低阶动态脑网络和高阶动态脑网络。其次,通过保持低阶动态脑网络的邻接矩阵和高阶动态脑网络的节点特征矩阵的一致性实现它们的联合学习。最后,结合自注意力机制同时考虑脑网络中节点和边的特征。该方法的亮点在于:1)能够实现对高阶动态脑网络的特征增强。2)实现了低、高阶动态脑网络的联合学习,同时将脑网络的动态性以及不同层次脑网络的信息互补性考虑在内。3)结合自注意力机制不仅考虑了低、高阶动态脑网络节点特征还考虑了边上权重对节点特征的影响,有利于捕获更全面的、与脑疾病相关的、更具鉴别性的特征信息。本文将提出的两种方法应用于正常受试者和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的二分类实验中,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对照方法,这两种方法取得的结果更佳,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此外,我们提出的方法也可以扩展到脑电数据以实现对高度异质性神经发育障碍的诊断,并且,我们将在未来的工作中关注这一主题。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及缓解期面部表情识别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躁狂发作期、抑郁发作期及缓解期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准确率、反应时间及归类错误差异,Mirdametinib供应商了解不同时期的双相障碍患者面部表情识别功能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包含四组,分别为双相躁狂组、双相抑郁组、双相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23人,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衡可比。其中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符合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的诊断标准。所有被试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杨氏躁狂量表评估。面部表情刺激材料从《中国情绪面孔系统》中的负、中、正性面部表情图片中选取,实验范式为经典的学习-再认任务,使用自行设计的面部表情识别软件呈现实验范式并记录行为学数据;使用SPSS 2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研究结果:1.BD患者面部表情识别反应时间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均P>0.05)。与BD抑郁发作期患者相比,BD缓解期患者面部表情总识别反应时间(P<0.05)和恐惧表情(P<0.05)识别反应时间明显延长,BD躁狂发作期患者愤怒表情识别反应时间(P<0.05)和恐惧表情识别反应时间(P<0.05)也明显延长。2.BD躁狂发作期患者恐惧表情识别准确率低于健康对照人群(P<0.05);BD躁狂发作期患者面部表情识别总准确率和愉快表情识别准确率均低于BD缓解期患者(均P<0.05)。四组被试对愤怒、悲伤和厌恶表情的识别准确率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3.四组被试对中性、悲伤、厌恶和愤怒表情的归类困难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相比于健康对照和BD缓解期患者,BD躁狂发作期患者更易将愉快(P>0.05)和恐惧(P>0.05)表情识别成中性表情。4.相关性分析显示,面部表情总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识别反应时间与HAMD评分(r=-0.246,P=0.018)和轻躁狂发作次数(r=-0.257,P=0.033)呈负相关,与年龄(r=0.296,P=0.004)、首次出现症状年龄(r=0.350,P=0.003)、首次就诊年龄(r=0.337,P=0.005)和躁狂发作次数(r=0.299,P=0.012)呈正相关;愉快表情识别反应时间与首次就诊年龄(r=0.259,P=0.032)和躁狂发作次数(r=0.243,P=0.044)呈正相关;中性表情识别反应时间与YMRS评分呈正相关(r=0.249,P=0.017);悲伤表情识别反应时间与轻躁狂发作次数呈负相关(r=-0.270,P=0.025),与躁狂发作次数呈正相关(r=0.439,P<0.001);愤怒表情识别反应时间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207,P=0.047),与年龄(r=0.445,P<0.001)、首次出现症状年龄(r=0.393,P=0.001PI3K/Akt/mTOR抑制剂)、首次就诊年龄(r=0.354,P=0.003)和病程(r=0.263,P=0.029)呈正相关;恐惧表情识别反应时间与YMRS(r=0.207,P=0.048)和HAMD评分(r=0.301,P=0.004)呈正相关。面部表情识别总准确率与YMRS评分呈负相关(r=-0.351,P=0.001);愉快表情准确率与YMRS评分(r=-0.265,P=0.011)和住院次数(r=-0.247,P=0.040)呈负相关;中性表情准确率与YMRS评分呈负相关(r=-0.259,P=0.013);悲伤表情准确率与躁狂发作次数呈负相关(r=-0.286,P=0.017);愤怒表情准确率与YMRS评分呈负相关(r=-0.308,P=0.003);厌恶表情准确率与YMRS评分呈负相关(r=-0.226,P=0.030);恐惧表情准确率与YMRS评分(r=-0.277,P=0.007)、自杀次数(r=-0.382,P=0.020)和住院次数(r=-0.239,P=0.048)呈负相关。厌恶表情反应时间与临床特征、YMRS和HAMD评分均无相关性(r=-0.221~0.205,均P>0.05)。研究结论:1.BD躁狂发作期患者恐惧表情识别准确率显著低于健康人群,且面部表情识别总准确率和愉快表情识别准确率显著低于BD缓解期患者;2.BD患者面部表情识别反应时间与健康人群相比无显著差异,但与BD抑郁发作期患者相比,BD缓解期患者总识别反应时间和恐惧表情识别反应时间与BD躁狂发作期患者的愤怒和恐惧表情识别反应时间均明显延长;3.相比于健康对照和BD缓解期患者,BD躁狂发作期患者更易将愉快和恐惧表情识别成中性表情。
舒适护理在老年中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 对老年中风患者进行舒适度护理,观察该护理方式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咸宁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AM-228202例老年中风患者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血压变化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6.58±3.26)分,高于对照组(89.67±5.79)分(P<0.05);观察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PLX5622说明书DBP)值低于medial geniculate对照组(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中风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可以有效稳定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2021—2022年成都市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2021—2022年成都市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监测结果,总结肠道病毒流行规律,为肠道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成华区、金牛区、金JNJ-42756493 NMR堂县和彭州市各选择2所医院作为监测哨点,各哨点自2021年4月起采集24 h排便3次及以上并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等),或24 h呕吐2次及以上的患者标本并开展病原学监测,监测病毒包括诺如病毒(NV)GⅠ、GⅡ型、轮状病毒(RV)A、B和C组、人星状FG-4592病毒(AstV)、肠道腺病毒(AdV)、札如病毒(SaV)。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荧光PCR、多病原检测和普通PCR检测。整理分析2021—2022年肠道病毒病原学监测数据。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描述采用频数和率,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双侧检验。结果 2021—2022年成都市腹泻/呕吐病人标本检测病毒总阳性率为29.84%,其中RVA、NVGⅡ和AdV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1.90%、9.26%和8.73%。检出1种病毒型别的占比77.41%,同时检出2种病毒型别的占比16.90%,同时检出3种病毒型别的占比4.52%,同时检出4种病毒型别的占比1.18%。不同月份的腹泻病毒的检出率不同,总体阳性检出率最高在2月,为54.32%,之后呈逐月下降趋势。男性病毒检出阳性率为27.75%,女性病毒检出阳性率为3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42)。5岁及以下病毒检出阳性率为37.12%,其他年龄组病毒检出阳性率为2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8,P<0.001)。不同职业病毒检出阳性率排前3位的是幼托儿童(41.46%)、散居儿童(36.32%)和学生(34.20%)。结论 近两年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mediator complex是成都市病毒性腹泻的优势病原体,建议今后尤其应加强对这三类病毒的监测,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