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前房深度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角膜内皮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前房深度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不同前房深度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收集白内障患者40例(40只眼),按前房深度分为观察组(前房深度≥2.8 mm)和对照组(<2.8 mm),两组晶状体核分级3级(按Emery分级标准),两组患者均是同一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仪由同一术者实施手术。观察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六角形细胞比率及角膜水肿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六角形细胞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超声能量的释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Etoposide molecular weight05)。两组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采用均数±标准差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 483.55±278.10)个/mm~2,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 133.50±221.28)个/mm~2,差异PR-171化学结构有统计学意义(t=3.902,P=0.000)。两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六角形细胞比率(43.12±2.27),对照组六角形细胞比率(40.67±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1,P=0.000)。两组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白literature and medicine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前房深度≥2.8 mm,增大了操作空间及距离,降低白内障手术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及术后早期角膜水肿率。

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冠脉病变程度差异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冠脉病变程度差异。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5月~2022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74例,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4种中医证型,分析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病变SB203580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血脂代谢水平的差异。结果:174例冠心病患者中以心血瘀阻证为主,共57例,占比32.76%;其次为心肾阴虚证52例,占比29.89%;第三和第四分别为痰浊闭阻证和心气虚弱证,对应43例(24.71%)和22例(12.64%)。病变支数方面发现单支和双支病变多以心血瘀阻证为主,而多支病变主要以心气虚弱证为主,其次是心肾阴虚和痰浊闭阻证。病变血管方面发现右冠状动脉(RCA)病变以心肾阴虚证和心气虚弱证为主,左前降支(LAD)病变以痰浊闭阻证和心血瘀阻证为主,左回旋支(LCX)病变以心血瘀阻证和心气虚弱证为主,左主干(LM)病变在不获悉更多同证型冠心病患者均分布较少。冠脉病变程度方面发现Gensini评分在21~32分范围内以心血瘀阻证和心气虚弱证为主,Gensini评分在>32分范围上则以痰浊闭阻证为主。血脂代谢方面发现痰浊闭阻证患者总胆固醇(Sulfonamide antibiotic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载脂蛋白水平高于其他三种证型,而心气虚弱证患者甘油三酯(TG)水平高于其他三种证型,4组不同证型患者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冠脉病变程度、病变支数及病变血管有助于中医证型的辨别,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依达拉奉右莰醇通过铁死亡-脂质过氧化通路对脑出血大鼠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血肿周围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将1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依达拉奉组和依达拉奉右莰醇组,每组3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大鼠构建急性VX-445供应商脑出血模型,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右莰醇组于造模后分别腹腔注射依达拉奉6 mg/kg、依达拉奉右莰醇7.5 mg/kg,每12 h注射1次,假手术组和脑出血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 d、3 d、7 d和14 d按Garci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病理变化,化学荧光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活性氧(ROS)含量,微量酶标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和磷脂胆碱酰基转移酶点击此处3(LPCAT3)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血肿周围脑组织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神经细胞变性,ROS含量、ACSL4和LPCAT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GSH含量、GPX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Hepatic lipase(P<0.05);与脑出血组比较,依达拉奉组和依达拉奉右莰醇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血肿周围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ROS含量、ACSL4和LPCAT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GSH含量、GPX4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依达拉奉右莰醇组干预效果优于依达拉奉组(P<0.05);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在术后3 d时变化最明显,术后7 d、14 d逐渐恢复(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可能通过调节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铁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抑制神经细胞铁死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FAR与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与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因胸痛就诊并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患者(男性<55岁,女性<65岁)的相关信息。共261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CAG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非冠心病组和PCAD组。收集2组患者相关指标及资料并计算FAR,根据Gensini评分(GS)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各组纤维蛋白原(Fib)、白蛋白(ALB)及FAR水平的差异,探讨三者水平与GS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非冠心病组相比,PCAD组中Fib及FAR水平升高,而ALB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needle biopsy sample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ib、FAR水平与GS呈正相关,白蛋白呈负相关,其中FAR的相关性最强。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Fibselleckchem Galunisertib和FAR的增高是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增高的危险因素(OR>1),相反,ALB水平的增高为保护因素(O此网站R<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Fib曲线下面积(AUC)为0.800,灵敏度为73.90%,特异度为83.20%;ALB的AUC为0.925,灵敏度为95.70%,特异度为85.30%;FAR的AUC为0.991,灵敏度为97.80%,特异度为93.70%;FAR对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大于Fib、ALB。结论 FAR与GS评分呈正相关,与P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密切。FAR预测P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优于Fib、ALB。

基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血红蛋白治疗前后最大差值变化评价罗沙司他在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应用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基于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白介细胞素-6(interle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 biosynthesisukin 6,IL-6水平及血红蛋白治疗后实测值与基线值的最大差(△Hbmax)值变化评价罗沙司他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肾性贫血患者的应用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进行诊治的HD肾性贫血患者共计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简单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给予对照组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给予观察组罗沙司他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贫血指标、炎症因子指标、△Hbmax值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EPO均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diABZI STING agonist两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Fulvestrant核磁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均低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0 g/L<△Hbmax≤10 g/L的占比低于对照组,△Hbmax值>30 g/L的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2.5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肾性贫血患者应用罗沙司他治疗可有效改善机体贫血症状,同时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基于心脏磁共振成像评估无症状艾滋病感染者心肌损伤

目的:通过心脏磁共振(CMR)成像评估无症状艾滋病(HIV)感染者的medicines reconciliation亚临床心肌损伤,并探索亚临床心肌损伤与HIV相关临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mrtx1133.html床特征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本研究包括80名无症状HIV感染者(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53岁[47-56岁];90%为男性)和50名根据HIV感染者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年龄:52岁[36-58岁],78%为男性)。3.0-T CMR扫描协议包括左心室电影、原始T1mapping、T2 mapping和T2*mapping。CMR参数和HIV相关的临床特征(包括白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和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无症状HIV感染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略低于健康对照组(60.6±3.4%vs.62.6±3.0%,p=0.001),但仍在正常范围内。HIV感染者的心肌原始T1值(1241±29 ms vs.1189±21 ms,p<0.001),T2值(40.7±1.5 ms vs.37.9±1.4 ms,p<0.001)明显增高,但T2*值无明显差异(17.3 ms[16.3-19.1ms]vs.18.3 ms[16.5-19.3ms],p=0.2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有亚临床心肌损伤的HIV感染者的心肌原始T1增量与最低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316,p=0.023)。在多变量分析中Naporafenib,在调整弗雷明汉风险评分(10年风险)的混杂因素后,最低CD4细胞计数小于500 cell/mm3的HIV感染者发生亚临床心肌损伤的概率是最低CD4细胞计数大于500 cell/mm3的HIV感染者的6.12倍(OR,6.12[95%CI,1.07-34.91];p=0.041)结论:无症状HIV感染者存在亚临床心肌炎。较低的最低CD4+T细胞计数是HIV感染者亚临床心肌损伤的一个危险因素,它或许可以作为HIV感染者检测亚临床心肌损伤的一个生物标记物。

中医疗法干预冠心病合并抑郁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系统梳理近20年中医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CHIR-99021生产商与趋势,并为今后的研究寻找方向和奠定基础。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与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02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疗法干预冠心病合并抑郁的文献,将纳入的中英文文献分别导入Microsoft Excel 2019、VOSviewer1.6.17和CiteSpace5.8.R1中进行国家/地区、作者、期刊分布、共被引情况及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近20年国内外有关中医疗法干预冠心病合www.selleck.cn/products/kd025-(slx-2119)并抑郁的文献量逐年上升,中国是该领域研究的领先国家,且与其他国家交流合作较多。国际WEN-Muscle biopsiesRU WANG团队发文量较高,国内赵海滨团发文量较高。国内外收录该领域研究的期刊影响力较低,现有的文章大多引用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杂志。心肌梗死、心绞痛、死亡率、Meta分析是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中医疗法干预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研究热点多集中在中药防治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研究与该病的发病机制。结论:近年来中医疗法干预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研究愈发受到学者的重视,该领域未来具有广阔前景。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背selleck Liraglutide景及目的结肠镜检查是发现结肠病变最直接的方法,肠道准备质量是评估肠镜检查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关于肠道准备差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各分段肠道清洁质量评分的影响差异仍无明确结论。本课题目的:探究肠道准备质量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及其对各肠段肠道准备质量评分是否存在影响差异。二、方法按入排标准纳入从2021年11月份至2022年11月份在深圳市某三甲医院394名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前瞻性地收集患者和结肠镜相关检查数据,用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oston Bowel Preparation Scale,BBPS)评估肠道准备质量,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将其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肠道准备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趋势卡方检验探究各危险因素对分段肠道准备质量评分是否存在影响差异。三、结果1、肠道准备不充分比率20.8%,息肉或腺瘤检出率为20.3%。右半结肠、横结肠、左半结肠的BBPS评分分别为2.17±0.036,2.40±0.034,2.41±0.032。2、肠道质量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未服用西甲硅油(OR=2.236)、摄入清肠剂总量<75%(OR=3.337)、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量表1型及2型(the Bristol stool form scale)(OR=3.359)、末次大便有渣(OR=6.664)、检查时间间隔>6小时(OR=2.483)(P 值均<0.05)。3、各危险因素对肠道分段及全肠道准备质量评分的影响差异:其中服用西甲硅油组横结肠、右半结肠、全肠道准备评分比未服用西甲硅油组要高(P<0.05),肠道准备评分在左半结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摄FUT-175体外入清肠剂总量≥75%组左半结肠、全结肠肠道准备评分比摄入清肠剂总量<75%组高(P<0.05),右半结肠及横结肠肠道准备评分在剂量不足组和剂量充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istol 3-7型组左半结肠、横结肠、全结肠肠道准备评分比Bristol 1型及2型组要高(P<0.0medical birth registry5),在右半结肠中,肠道准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大便无渣组的肠道准备评分左半结肠、全结肠肠道准备评分比末次大便有渣组要高(P<0.05),肠道准备质量评分在右半结肠、横结肠无明显差异;检查间隔时间≤6小时组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横结肠、全肠道准备评分比检查间隔时间>6小时组要高(P<0.05)。四、结论与肠道准备质量欠佳的独立危险有未服用西甲硅油、摄入清肠剂总量<75%、Bristol 1型及2型、末次大便有渣、检查时间间隔>6小时,检查前识别危险因素并干预,特别是右半结肠相关的危险因素,将提高肠道准备质量,减少腺瘤/息肉的漏诊率,避免患者再次检查的痛苦,减轻医疗负担。

精神分裂症伴强迫思维与行为的暴力风险比较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患Recurrent ENT infections者伴强迫思维与伴强迫行为的暴力风险与治疗。方法 门诊收集46例伴强迫思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6例伴强迫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进行暴力风险评定;患者用抗精神病药联合抗强迫药治疗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定强迫症状、改进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定暴力风险。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强迫思维、精神病性症状不稳定、男性是暴力风险高的危险因素(OR=13.811,P=0.001;OR=34.183,P=0.002;OR=4.644,P=0.034)。治疗12周后,两组组内各时间点PANSS、Y-BOCS、MOAS总分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间比较,PANS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2,P=0.221),Y-BOCS、MOAMirdametinib浓度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79,P=0.0PR-171纯度09;F=6.067,P=0.016)。两组PANSS、Y-BOCS、MOAS总分存在时间主效应(P均<0.001)和交互效应(P<0.05)。伴强迫思维组Y-BOCS、MOAS总分减少较伴强迫行为组明显。两组8、12周末比较,伴强迫行为组Y-BOCS总分高(P<0.01);两组治疗前、4周末比较,伴强迫思维组MOAS总分高(P<0.01)。结论 伴强迫思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风险明显高于伴强迫行为者;抗精神病药联合抗强迫药治疗能降低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风险。

结直肠息肉患者的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Belumosudil配制本研究旨在调查焦虑和抑郁症状在结直肠息肉患者中的发生状况,并探索可能影响结直肠息肉患者心理状况的因素,为促进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和线索。方法vertical infections disease transmission:1.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家三级医院就诊行肠镜检查并发现结直肠息肉的患者507例。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7(GAD-7)筛查焦虑症状、患者健康问卷-8(PHQ-8)筛查抑郁症状,一般情况调查表用于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2.通过问卷星平台收集病例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连续型变量(非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比较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类变量用n(%)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有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507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中焦虑症状检出率为21.50%,其中轻度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5.78%,中度焦虑症状检出率为2.96%,中重度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97%,重度焦虑症状检出率为0.79%。结直肠息肉患者焦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MI、婚姻、疾病认知、息肉检出次数、息肉大小、息肉数量、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消化道症状种数、消化道症状出现时间可能是患者焦虑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87,95%CI:2.30-6.51)、息肉大小(OR=1.74,95%CI:1.14-2.67)、认为息肉是癌的认知(OR=13.96,95%CI:1.48-132.07)、息肉检出后出现消化道症状(OR=5.43,95%CI:1.74-16.92)是焦虑症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息肉不了解(OR=0.49,95%CI:0.28-0.86)是焦虑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2.507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中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9.33%,其中轻度、中度、中重度和重度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13.81%、3.75%、0.79%和0.99%。抑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MI、胃肠肿瘤家族史、疾病认知、息肉检出次数、息肉数量、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消化道症状种数、消化道症状出现时间可能是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42,95%CI:1.47-4.00)、息肉数目(OR=1.07,95%CI:1.01-1.13)、消化道症状种数(OR=2.04,95%CI:1.34-3.10)是抑郁症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项多中心研究首次报告了本地区内结直肠息肉患者中焦虑、抑郁症状的检出率较高。需重点关注并早期识别女性、息肉较大、息肉数量较多AY-22989分子量、对息肉认知错误、息肉检出后有新发消化道症状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负性心理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