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WMR)、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白蛋白比值(NPAR)以及两者联合对冠状动脉性疾病(CAD)患者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因胸痛或胸闷入院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的1 620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AG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CAD组(n=913)和非CAD组(n=707)。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基线、临床资料以及CAG结果,计算Gensini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WMR、NPAR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WMR、NPARBI 10773小鼠及两者联合对CAD的诊断及预测价值。结果 CAD组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肌酐、尿酸、血小板分布宽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以及WMR、NPAR较非CAD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MR、NPAR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324,0.326,P<0.001)。WMR、NPAR以及两者联Cell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1(95%CI:0.676~0.726)、0.685(95Navitoclax抑制剂%CI:0.660~0.711)和0.742(95%CI:0.718~0.76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WMR、NPAR均为CA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91,95%CI:1.294~1.494,P<0.001;OR=1.515,95%CI:1.372~1.672,P<0.001)。结论 WMR、NPAR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呈正相关,WMR、NPAR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WMR、NPAR两者联合具有更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产科高级模拟教学在妊娠期心脏骤停复苏培训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产科高级模拟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进行妊娠期心脏骤停复苏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2018年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妇产科基地轮转的第3年住院医师,共70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2015级住院医师,使用高级孕妇模拟人3 Gsimmom,结合复合式情景进行授课。对照组为2014级住院医师,采用传统理论授课方法,用复苏安妮模拟人,气管插管模型,除颤仪进行分项操作训练并考核。对两组培训前后单项技能操作和医疗行为关键能力水平进行评价,同时住院医师填写反馈表评价该课程效果。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理论知识、气道管理,静脉药物使用单项成绩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团队协作、人文关怀、医患沟通、临床识PEG300试剂别能力、工作态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过94%住院医师对课程评价高于90分。结论 产科高级模拟教学能够让住院医师获得真实临床场景的Baricitinib使用方法体验,相对于传统的实践教学,对住院医师在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临床技能,提升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且住院医师对该课程有medicinal mushrooms较高满意度,值得在住培中推广。
不同频率电针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两种Bucladesine NMR不同频率电针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5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100 Hz组(25例,脱落1例)和2 Hz组(25例)。两组均在口服普瑞巴林基础上行针刺治疗。2/100 Hz组于夹脊穴和阿是穴行疏密波2/100 Hz电针治疗,2 Hz组在相同穴位处行连续波2 Hz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失眠严重指数量表和简明疼痛量表的评分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Baf-A1 IC50周和治疗4周后各项评分均降低(P<0.05)。2/100 Hz组治疗4周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和焦虑评分均低于2 Hz组(P<0.05)。结论 在口服普瑞巴Biomaterials based scaffolds林治疗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能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睡眠质量,且疏密波2/100 Hz的电针治疗在镇痛和改善焦虑情绪方面优于连续波2 Hz电针。
靶免联合局部治疗在中晚期肝癌中的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观察
背景及目的:基于目前肝细胞癌在全球高发下的背景,通过回顾性分析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190例中晚期不适合手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讨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治疗+局部治疗在中晚期肝癌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总结我院在用药过程中的相关经验,为临床大夫在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管理方面、更好的实现对肝细胞癌患者的精准化和个体化综合治疗、最大限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方法:通过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被确诊为中晚期不适合手术的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的个人信息、既往病史、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脏肿瘤标志物、常规免疫等血生化指标,腹部CT、腹部彩超、腹部MR及PET-CT等影像学检查、个人的治疗史(包括用药情况及局部治疗情况)。对入组患者通过电话及查阅医院影像资料等方式进行随访,整理汇总开始治疗后复查的影像学检查(腹部CT、腹部MR等)、用药后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及生存时间等信息。再将纳入该研究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A组:未使用过任何局部治疗如TACE、RFA等以及未接受任何靶向或免疫治疗;B组:单独使用靶向治疗联合局部治疗(TACE、RFA)的患者,C组:单独使用免疫治疗联合局部治疗(TACE、RFA)的患者,D组:使用靶免联合局部治疗(TACE、RFA)的患者。本研究需监测及观察的指标为: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中位总生存期(m 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 PFS)、不良反应(AE)。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及各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selleck CX-5461,最后将统计到的数据汇入SPSS 2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算出各组患者生存曲线,各组之间生存曲线的差异性使用Log-rank检验,P<0.05被认为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最后得到各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情况、总生存期曲线、无进展生存期曲线及治疗期间出现的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再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该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1.根据RECIST v1.1疗效评价标准得出:在B组62例患者中,PR比例为19.4%Medial pivot(12/62),SD的比例为51.6%(32/62),PD的比例为29.0%(18/62);在C组28例患者中,PR的比例为10.7%(3/28),SD的比例为46.4%(13/28),PD的比例为42.9%(12/28);在D组60例患者中,PR占比为53.3%(32/60),SD占比为40.0%(24/60),PD的比例为6.7%(4/60)。B、C、D组ORR比例为19.4%vs10.7%vs53.3%,通过卡方检验得到P=0.000<0.05,各组之间的OR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之间的DCR比例为71.0%vs57.1%vs93.3%,通过卡方检验得到P分别为0.001和0.000,均<0.05,各组的DC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通过K-M统计分析法得出三组的生存曲线可以看出,A、B、C、D组的m OS分别为6.3个月、12.9个月、9.5个月和18.5个月,P<0.001<0.05,各组患者的m 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和D组的m PFS分别为3.3个月、5.7个月、4.9个月和6.9个月,P<0.001<0.05,各组患者的m PF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通过检验B、C、D三组患者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AE)发生率得到P>0.05,三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C组出现一例V级消化道出血、1例V级免疫相关性心肌炎及1例IV级多发性肌炎外,其余各组大多数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均小于III级,处于可耐受范围内。结论:1.靶向及免GSK J4价格疫单药联合局部治疗、靶免联合局部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二联和三联治疗都可以提高患者的ORR、DCR,而且都可以延长患者的m OS和m PFS,且大多数无严重的不良反应。2.靶免联合局部治疗(三联)方案与单独靶向或单独免疫联合局部治疗(二联)方案相比,三联方案的ORR、DCR、OS及PFS方面均展现出明显优势,在提高ORR、DCR比例,延长m OS及m PFS的同时,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可以为中晚期肝细胞患者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老年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Y)对老年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 纳入择期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65岁)患者9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正常范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控制在35~45 mmHg]组(N组)和轻度PHY[p(CO_2)控制在46~55 mmHg]组(H组),各46例。记录2组患者清醒时(T_0)、插管后(T_1)、气胸0.5 h(T_2)、气胸1 h(T_3)、放气10 min(T_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氧饱和度(rSO_2);记录2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尿量、出血量、麻黄素用量;术后连续3 d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谵妄诊断量表(CAM)评IACS-010759体外估是否发生POD。结果 与T_0比较,N组和H组患者的MAP、HR及r SO_2在T_1~T_4时均下降(P<0.05);与N组比较,H组患者的MAP和rSO_2在T_2~T_4时较高(P<0.05)。2组患者T_2~T_4时rSO_2与p(CO_2)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38、0.646、0.554,均P<0.01)。2组患者术中的输液量、尿量及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H组患者术中的麻黄素用量减少[NASH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5.8±3.2)mg vs.(4.0±2.5)mg,t=3.014,P<0.01]。2组患者术后3 d VASTGF-beta/Smad抑制剂评分均逐步降低(P<0.05),2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患者的POD发生率低于N组(8.7%vs.23.9%,χ~2=3.903,P<0.05)。结论 老年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PHY通气策略有助于优化脑氧供需平衡,提升rSO_2,降低POD的发生率。
黄藤合剂经验方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黄藤合剂经验方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放射性肠炎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E-616452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黄藤合剂加减配合中药灌肠和肚脐贴敷治疗;对照组予曲美布汀,腹泻明显加洛哌丁胺胶囊,康复新液每晚保留灌肠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CD4~+/CD8~+、KPS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主要症状积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高于对照组的50.00%(χ~2=4.593,P=0.032)。治Medial tenderness疗8周后,观察组SOD水平和CD4~+/CD8~+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SOD水平和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KP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腹痛、腹泻、便血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黄藤合剂结合中药灌肠和肚脐贴敷治疗放射性肠炎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可减轻患者腹泻、PI3K抑制剂腹痛、便血等不适症状,改善免疫功能,提高KPS评分,降低VAS积分。
肺炎支原体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对单核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ARDS)毒素对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制备重组CARDS毒素。32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6只。模型组每只小鼠气管注射40μL含有50μg CARDS毒素的PBS,正常对照组气管注射同等剂量的PBS。造模后24 h腹主动脉采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CD11b+Ly6G-Ly6C+)比例变化;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肺组织损伤评分;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IL-1β和IL-18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单核细胞CD11b+Ly6G-Ly6C+比例升高(P<0.05Tibiofemoral joint);HE染色可见模型组肺泡壁增厚、炎性细胞浸润增加NN2211溶解度,病理评分显著增高(P<0.01);肺组织及血清炎性因子PCI-32765价格IL-1β和IL-18表达水平均增高(P<0.01)。结论 CARDS毒素诱导的小鼠中Ly6C+单核细胞占比升高,其可能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密切相关。
萨提亚模式干预对抑郁伴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青少年的短程康复作用
目的:研究萨提亚模式心理咨询对抑郁伴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青少年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咨询的抑郁伴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且SCL-90总分大于206分的青少年案例纳入研究对象,其中应用萨提亚模式连续系统咨询者为研究组35例,未进行萨提亚模式咨询者为对照组16例。研究组以抑郁症状减轻或消失、自杀意念和行为消失、SCL-90总分低于160分,或者来访者自身原因终止咨询为观察终点。对照组没有给予萨提亚模式心理咨询的抑郁伴自杀意念或自AZD1152-HQPA使用方法杀行为的青少年,以两次SCL-90量表评估(间隔至少2周以上)为观察的起点和终点。比较两组案例抑郁症状和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的减轻或消失情况,并统计SCL-90总分低于206分为咨询有效改善的案例数及百分率,比较两组SCL-90总分在160分~206分之间和低于160分的案例数及百分率,比较两组自杀意念和自EPZ-6438 molecular weight杀行为消失的人数,比较两组SCL-90量表的总分和各因子分,统计研究组SCL-90总分降低到160以下案例的平均咨询次数和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消失案例的平均咨询次数。结果:研究组有31例抑郁症状消失或改善,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消失,SCL-90总分低于206分,有效率为88.57%;其中25例(71.43%)SCL-90总分低于160分,达到健康水平;其余4例症状有改善,SCL-90总分大于206分,没有达到有效改善的标准;对照组有2例(12.50%)抑郁症状改善,SCL-90总分在160~206分之间,作为有效改善统计,其余14例(87.50%)青少年抑郁自杀症状没有明显改善,两组青少年抑郁自杀状况的统计结果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83,P<0.001)。研究组自杀意念消失27例(77.14%),对照组自杀意念消失2例(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06,P<0.001)。两组干预后SCL-90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91~-3.242,P<0.001~0.01)。干预前后研究组SCL-90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99~11.011,P<0.001)。研究组干预后抑郁伴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消失,SCL-90总分降低到160分以下共计25人(71.43%),平均咨询次数4.24±2.80次。研究组咨询后sequential immunohistochemistry,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消失,没有“想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的人数共计27人(77.14%),平均咨询次数3.52±1.89次。结论:1.萨提亚模式心理咨询对抑郁伴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青少年有很好的干预效果。2.萨提亚模式咨询能短程快速消除抑郁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提升其心理健康状况。
甘麦大枣汤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抑郁症使用甘麦大枣汤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效果。PLX4032说明书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2年4月~2023年2月收治的86例被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甘麦大枣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神经递质水平、睡眠质量、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主神经功能。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治疗后组间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且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CH772984浓度。观察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均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交感反应(SSR)起始波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更短,波幅较对照组显著更大(P<0.05)。结论 患有抑郁症的患者使用甘麦大枣汤、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后,临床效果提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biomimctic materials理状态和临床生理指标,改善其睡眠质量、认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无缝隙护理在吲哚布芬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无缝隙护理措施在吲哚布芬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8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使用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予吲哚布芬治疗及常规综合护理,观察组加用无缝隙护理,持续至患者出院。对比2组在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后的西雅图心绞痛BMN 673核磁量表(SAQ)和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变化,比较其心绞痛发作频次及发作持续时间变化,并记录2组的临床疗效MS-275。结果 2组在干预2个月后的SAQ各项目评分和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心绞痛发作频次较干预前降低,发作持续时间较干预前缩短;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变化均更为显著(P均<0.05Medical exile),组间和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在干预2个月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接受吲哚布芬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而言,无缝隙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其心绞痛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频次、缩短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并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