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丁螺环酮联合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92例巩固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心理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哌罗匹隆片,观察组患者口服盐酸哌罗匹隆片和盐酸丁螺环酮片,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2组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2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分别于治疗前Imidazole ketone erastin抑制剂、治疗3Adavosertib研究购买个月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5-羟色胺(5-HT)水平。采用治疗伴发症状量表(TESS)评估患者不良反应程度,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2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MoCA、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2组患者的MoC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S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BDNF、GDNF、5-H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2组患者血清中BDNF、GDNF、5-HT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BDNF、GDNF、5-H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0%(4/46)、13.04%(6/46),2组患者mesoporous bioactive glass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2,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TESS评分分别为2.58±0.12、2.62±0.16,2组患者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螺环酮联合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可进一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焦虑程度,改善认知功能,还可改善患者血清中神经递质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自发性先天性白内障大鼠遗传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自发性先天性白内障(TSC)大鼠的遗传状况,评价遗传质量分析方法。方法 对TSC大鼠、BN大鼠、F344大鼠下颌骨11项变量进行测量,使用SPSSurfactant-enhanced remediation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选取近交系大鼠常用的6个微卫星位点,通过PCR扩增和琼脂糖电泳鉴定,进行遗传质量检测。结果 TSC大鼠与BN大鼠相比较,下颌骨参数有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C大鼠与F344大鼠相比较,下颌骨参数有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C大鼠不同个体在6个微卫星位点上的selleck NMR扩增产物均只出现一个条带,4个位点可以将TSC大鼠与BN大鼠区别,4个位点可以将TSCColforsin大鼠与F344大鼠区别,1个位点可以将3种近交系大鼠区分。结论 TSC大鼠下颌骨变量与BN大鼠和F344大鼠有明显的差异;TSC大鼠符合近交系要求,包含6个微卫星位点组合,可用于TSC大鼠与常用近交系大鼠品系BN和F344的遗传背景监测。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中抗FcεRI自身抗体、C5a和D-二聚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抗FcεRI自身抗体、C5a和D-二聚体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及健康人群外周血中的含量,初步探究这三种因子含量间的相关关系,观察抗FcεRI自身抗体、C5a和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活跃程度及疾病控制情况的相关性,评估抗FcεRI自身抗体、C5a和D-二聚体作为诊断指标的价值。方法: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收集82例慢性CSU患者、80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清、人口学特征及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UAS7、UCT量表的评分,统一对血清样本采用ELISA测定血清抗FcεRI自身抗体、C5a含量。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抗FcεRI自身抗体、C5a和D-二聚体含量差异;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分析抗FcεRI自身抗体、C5a和D-二聚体含量与病情活跃程度和疾病控制情况的相关性;利用ROC评价抗FcεRI自身抗体、C5a和D-二聚体作为诊断指标的价值。结果:CSU患者血清抗FcεRI抗体、C5a和D-二聚体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0.05);CSU患者组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低Zinc-based biomaterials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0.0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CSU患者血清抗FcεRI抗体、C5a和D-二聚体含量与年龄、性别、病程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CSU患者血清抗FcεRI抗体、C5a和D-二聚体含量三者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值<0.01)。CSU患者血清抗FcεRI自身抗体、C5a、GDC-0068分子式D-二聚体、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与UAS7、UCT量表的评分无相关性(P值>0.05)。抗FcεRI抗体以浓度为86.595ng/ml,C5a浓度为49.26ng/ml,D-二聚体的浓度为0.49mg/L时对CSU诊断效能最大。结论:CSU患者体内抗FcεRI自身抗体、C5a和D-二聚体含量升高,且三者的含量互为正相关关系,提示抗FcεRI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反应、C5a活化的补体反应和外源性凝血级联反应与CSU相关且三条通路间可能存在协同促进的作用。血清抗FcεRI自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liproxstatin-1.html身抗体、C5a和D-二聚体含量与疾病活跃程度及控制情况无相关性,血清抗FcεRI自身抗体、C5a和D-二聚体含量及三者联合预测因子有可能成为CSU诊断的参考指标。
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肌红蛋白、D-二聚体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心室重构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红蛋白(Myo)、D-二聚bone marrow biopsy体(D-D)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心室重构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CHD患者102例为CHD组,另选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NT-proBNP、Myo、D-D水平,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Pearson法检验各指标的关系。根据观察期内(随访6个月)是否发生MACE将CHD组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Myo、D-D水平。采用受试更多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T-proBNP、Myo、D-D水平检测对CHD患者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selleckchem LY-188011果:与对照组比较,CHD组NT-proBNP、Myo、D-D水平升高,LVEDD、LVM、LVMI增加,LVEF显著降低(均P<0.05)。CHD患者血清NT-proBNP、Myo、D-D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LVM、LVMI呈正相关(均P<0.05)。CHD组患者观察期内31例发生MACE,71例未发生MACE,MACE发生率为30.39%。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血清NT-proBNP、Myo、D-D水平更高(均P<0.05)。NT-proBNP、Myo、D-D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CHD患者发生MAC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8,且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NT-proBNP、Myo、D-D水平与心室重构密切相关,通过监测上述指标能够预测MACE发生。
近20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精神疾病及社会歧视的态度变化
目的:比较2019年较1999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精神疾病态度及社会歧视看法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北京地区的精神专科医院,选取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999年入组225例,2019年入组selleckchem216例,用精神病态度调查问卷及精神病患者社会歧视问卷调查患者本人对精神病的态度及社会歧视的看法。结果:2019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精神疾病态度的量表得分整体较1999年调查的量表得分有降低,在“患者无社会价值”及“患者常有暴力与攻击行为”两项分量表得分明显降低,与1999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01immune diseases9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社会歧视问题的看法量表得分均低于1999年(P均<0.0Decitabine纯度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总住院时间、受教育年限以及年龄是患者对精神疾病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而社会歧视问题量表得分主要受总住院时间、受教育年限的影响(P<0.05或P<0.01)。结论:2019年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感受到社会的歧视以及歧视对生活的影响较1999年改善。患者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住院时间长,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更为悲观,感受到社会歧视对其的影响更大。
张家口市中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张家口市中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选择张家口市1所省属三甲医院和1所市属三甲医院收治的中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设为脑出血组,将同期收治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设为高血压组。对2组基础资料、高血压情况、生化指标及情绪状态等信息进行比较,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年龄、血清Hcy、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高于高血压组(均P<0.01),且吸烟、从不运动锻炼、伴有糖尿病、伴有高血脂症、高血压分级为3级及近3个月遇到负性生活事件比例均较高(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吸烟(OR=2.897)、伴随糖尿病(OR=3.537)、伴随高血Nutrient addition bioassay脂症(OR=3.079)、高血压3级(O更多R=2.579)、近3个月遇到负性生活事件(OR=3.016)、高血清Hcy水平(OR=2.414)为中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经常运动锻炼(OR=0.573)为中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张家口市中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生与吸烟、伴随糖尿病、伴随高血脂症、高血压selleck产品3级、近3个月遇到负性生活事件、血清Hcy高表达有关。
小脑与帕金森病痴呆相关性影像学研究
目的:痴呆是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之一,其特征是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包括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和工作记忆损害。目前帕金森病痴呆(PD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大量研究表明大脑皮层(包括额顶颞枕叶)与PDD相关。近期一些研究表明,小脑除参与运动协调外,还参与语言、执行Blebbistatin使用方法、视空间、工作记忆、注意力高级认知功能。但是小脑与帕金森病痴呆的研究较少。由于小脑皮层与大脑皮层相互联系,我们考虑小脑可能与帕金森病痴呆有关。本研究旨在运用影像学方法研究小脑与帕金森病痴呆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021年中华医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的PDD诊断标准,我们将43名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帕金森病痴呆组(PDD组)和帕金森病认知正常组(PD-NC组),对所selleck合成有受试者进行临床评估和头部MRI T1成像、FDG-PET/CT检查,通过SPM12分析比较两组小脑灰质体积以及糖代谢的差异。结果:(1)PD-D组与PD-NC组脑灰质体积无明Hepatitis C显差异(p<0.001)。(2)与PD-NC组相比,PD-D组右侧小脑VII小叶糖代谢减低(p<0.005)。结论:小脑可能与帕金森病痴呆相关。小脑VII小叶糖代谢减低可能与帕金森病痴呆相关。
自拟涩肠止泻汤联合姜石颗粒治疗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自拟涩肠止泻汤联合姜石颗粒治疗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26例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combined remediation组和常规组,每组63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姜石颗粒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涩肠止泻汤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肠黏膜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中AZD6738试剂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更低(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三叶因子3(TFF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EGFR、TFF3水平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EGFR、TFF3水平更高(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涩肠止泻汤联合姜石颗粒治疗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肠黏膜指标,且安全可靠,Cytoskeletal Signaling抑制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新课标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针对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新课标指明将健康教育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以健康教育模块为抓手,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但鉴于目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处于持续下滑态势以及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等现实问题,体育教师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学生健康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引领者,则针对性地加强体育教师健康素养的培养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因此本研究通过中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发挥selleck LEE011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以评促改,以评促培,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中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的提升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以中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研究对象,充分参考国内外健康素养的相关研究,对照国家政策文件中关于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结合“KA-P”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等,运用文献法、德尔菲法、秩和运算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内涵探讨和具体的构建操作,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本研究将中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定义为:中学体育教师在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所获取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形成的健康理念、掌握的体育与健康技能并在“健康第一”的思想引导下,运用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做出正确决策和行动以维持和促进自身及学生身心健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2)基于对政策文件及文献资料的全面梳理,初步拟定了中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德尔菲法三轮专家咨询对初拟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确定的中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健康知识、理念、行为、技能和健康教育教学能力5项一级指标,日常健康行为、饮食健康行为、生理健康行为、心理健康行为等24项二级指标,了selleck激酶抑制剂解健康的含义、了解影响健康的生活因素、了解常用的健康评判标准、理解健康对个人生命的重要意义等92项三级指标。(3)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确定了中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相契合的评价主体,并采用秩和运算法,对各评价主体的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并采用分等赋值的形式,设计出多评价主体参与的中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评价标准。(4)本研究结合实际评价活动的需要,为评价者提供了收集和处理评价信息的方法。使用加权求和法来处理评价信息,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使用一致性检验法,检验不同评价者评分意见的一致性;使用分数解释法来呈现评价结果,为评价活Translation动的具体操作提供相应的建议。
西红花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律失常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 观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察西红花对阿霉素诱导的心律失常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西红花抗阿霉素心脏毒性提供依据。方法 用阿霉素诱导心律失常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模型组(DOX)、阳性对照药组(BFT)、西红花组(T-SE)。通过一般表现(状态、体重)、心脏损伤生物指标(CK-MB、BNP、NT-ProBNP、cTni)、心脏功能指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脏病理指标等,综合考察西红花对DOX诱导的心律失常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 DOX诱导的心律失常模型大鼠经西红花治疗一周后,心电图显示:与DOX组相比,T-SE组大鼠的QTC间期缩短,ST段时段减少,Q波幅度减少;超声心动图显示:与DOSBE-β-CD采购X组相比,T-SE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质量(LV Mass)等心功能指标显著增高(P <0.05),收缩末期左心室前壁厚度(LVAW;s)、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收缩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s)、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的室间隔厚度(IVS;d,IVS;s)均显著增高(P <0.05),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s)、收缩期容积(LV Vol;s)显著降低(P <0.05);心损生物标志物显示:与DO寻找更多X组相比,T-SE组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大鼠心肌肌钙蛋白I(c Tni)、脑钠素/脑钠尿肽(BNP)、N端前脑钠素(NT-proBNP)显著降低(P <0.01)。结论 西红花能有效缓解DOX诱导的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