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生发汤对脂溢性脱发(血热风燥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本研究结合导师闫景东教授的多年临床经验,采用随机对照法观察凉血生发汤对脂溢性脱发(血热风燥证)的临床疗效,为脂溢性脱发的治疗提供新T-cell mediated immunity的中医诊疗思路。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且确诊为脂溢性脱发(血热风selleck Ceralasertib燥证)的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予以凉血生发汤汤药口服,对照组予以丹参酮胶囊(希力)口服。以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并于记录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分别记录总结患者的皮损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指数(DLQI)的积分,运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及治疗前皮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DLQ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皮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DLQI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均可以改善皮损评selleck分、中医证候评分和DLQI量表评分。3.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同一时期的皮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DLQI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80.56%,对照组为6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凉血生发汤能明显减轻脂溢性脱发(血热风燥证)患者瘙痒、鳞屑、油脂溢出等症状体征,改善患者的相关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且效果优于丹参酮胶囊(希力)。2.凉血生发汤治疗脂溢性脱发(血热风燥证)具有明显中医优势,且应用安全,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香芹酚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香芹酚(Carvacrol,Car),具有抑菌、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但是香芹酚在水中溶解度极差,这严重限制了香芹酚的应用。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是一种可以提高活性成分的在水中分散性的新型递送体系,制备NLC的方法中熔融乳化超声法不使用有机溶剂,符合大健康的趋势。本研究采用熔融乳化超声法,以香芹酚、硬脂酸、油酸、羊毛脂等为原料,制备香芹酚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对香芹酚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包封率、粒径、电位、透射电镜、稳定性、免疫调节活性、体内和体外抑菌活性进行考察。研究结果如下:1.香芹酚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最优制备Gender medicine工艺条件为:香芹酚用量为0.35 g、羊毛脂用量为3.1 g、硬脂酸与油酸(质量比1:1)用量为1.89 g、超声时间为8 min。得到的香芹酚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包封率为89.92%,平均电位为-38.26m V,平均粒径为276 nm,在透射电镜(TEM)观察下,香芹酚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呈现球状,分散性良好。2.贮藏温度大于40℃可以显著降低香芹酚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稳定性,其最适贮藏温度为4℃。K~+、Ca~(2+)、Na~+对稳定性影响非常有限,影响效果依次递减。3.GDC-0068 NMR香芹酚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与游离香芹酚相比,香芹酚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显著降低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泌量和TNF-α和IL-6 m RNA表达量以及MDA的含量,并显著提高了SOD的活性。4.香芹酚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体内和体外抑菌实验均表明,与游离香芹酚相比,香芹酚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此网站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均显著提高。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不同细胞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感染人喉表皮样癌细胞(human larynx epidermoid carcinoma cells, HEp-2)与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normal lung epithelial cell, BEAS-2B)后均具有表达差异的基因,为了解宿主与RSV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线索。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中下载RSV感染HEp-2与BEAS-2B细胞的转录组数据,运用R软件进行转录组数据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利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网站构建蛋白共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Analysis, PPI),并运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ytoHubba插件寻找差异表达基因中的关键基因。最后,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bone and joint infectionsCR,qRT-PCR)对RSV感染HEp-2与BEAS-2B细胞后均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135个RSV感染HEp-2与BEAS-2B细胞后均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有132个上调基因,3个下调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炎症反应和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CytoHubba评分确定2个关键基因CTGF和IL-11,qRT-PCR结果显示,2种细胞被RSV感染后,CTGF与IL-11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强。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基因转录组数据的分析以及实验验证,发现CTGF和IL-11基因在RSV感染的购买LGX818HEp-2与BEAS-2B细胞中均表达显著增强,与转录组数据差异表达分析结果一致,提示2个基因参与了RSV感染过程,CTGF和IL-11是影响RSV复制的宿GSK2118436主基因,该发现有助于找到防治RSV的新靶点,为RSV防治策略提供新思路。

二甲双胍对卵巢癌患者生存的影响:一项荟萃分析

MRTX849目的 分析二甲双胍对卵巢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为降低癌症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参考。方法 搜索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10-25的相关文献。搜索医学主题词和文本词包括metformin、biguanides、diabetic medications、ovarian、ovary、cancer、neoplasms、tumor、carcinoma、survival、mortality、prognosis、deathIn Vivo Testing Services,提取每项研究的数据和特征,并计算95%CI和HR值以评估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最终纳入10篇文献。结果 二甲双胍对卵巢癌患者生存率有显著益处,HR=0.59,95%CI:0.49~0.72。亚组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可以改善糖尿病卵巢癌患者OS,HR=0.65,95%CI:0.53~0.81。但二甲双胍与糖尿病卵巢癌患者的PFS无关联,HR=0.48,95%CI:0.22~1.05。与无糖尿病卵巢癌患者相比,二甲双胍与糖尿病卵巢癌患者OS和PFS有关联,合并HR值分别为0.Taurine化学结构39(95%CI:0.20~0.76)和0.39(95%CI:0.26~0.57)。二甲双胍使用时间>720 d可以改善糖尿病卵巢癌患者的OS,HR=0.31,95%CI:0.16~0.57。二甲双胍与糖尿病卵巢癌患者的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无关,HR=0.59,95%CI:0.31~1.12。结论 目前的研究初步证实二甲双胍可能与卵巢癌患者的生存获益相关,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针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情况的影响

目的 探究针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2021年1月~2022年10月纳入的5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7),其中对照组采用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不良反应SCH727965体内。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selleck HPLC组的70.37%(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Medical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VAS、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 <0.05)。结论 针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相对较高,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羊肚菌“白霉病”病原真菌的分类地位及其致病因子鉴定

羊肚菌被誉为世界第五大名贵珍稀食用菌,具有重要的营养和经济价值;随着人工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已成为食用菌产业的新宠,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侵染子实体为显著特征的”白霉病”是羊肚菌种植过程的最重要的真菌病害。Diplo?spora longispora (长孢单隔孢)和Paecilomyces penicillatus(蟹爪拟青霉)都被认为是”白霉病”的病原。”白霉病”的真正病原菌是哪个?其致病因子是什么?侵染对羊肚菌的品质的影响如何?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然而,这两个真菌分类地位存在争议,限制了对其溯源、流行及致病机理的系统认知。因此,我们结合形态学、分子系统及演化时间研究了Diplo?spora longispora和Paecilomyces penVX-661icillatus及Hypocreales(肉座菌目)中的代表类群,建立了Pseudodiplo?spora (假单隔孢属)和Zelopaecilomyces(类拟青霉属) 2个新属及5个真菌新组合,同时将Diplo?spora longispora和Paecilomyces penicillatus更名为Pseudodiplo?spora longispora (长孢假单隔孢)和Zelopaecilomyces Roxadustat生产商pehuman cancer biopsiesnicillatus(蟹爪类拟青霉)。基于以上研究,作者提议在肉座菌目建立一个新科Pseudodiplo?sporeaceae(假单隔孢科)用于表征这些真菌的科水平分类地位。进而,我们利用液质联用串联质谱(LC-MS/MS)比较了未被P.longispora侵染的羊肚菌,被P.longispora侵染的羊肚菌,及P.longispora提取物的差异;结合系统发育关系及二级质谱产生的离子片段所推出的序列结构在数据库”Peptaibol Database”中进行了比对,初步确定它们的结构为peptaibols类抗菌肽物质。综合运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和波谱学技术,分离鉴定了其中4种含量较高的的peptaibols,分别为Longisporin A、Septocylindrin B、polysporin B、Alamethicin F-50。实验室测试表明,它们都明显的抑制羊肚菌菌丝生长。对比未受Peptaibols处理的羊肚菌组织和细胞特征,Peptaibols处理过的羊肚菌的子实体出现组织坏死症状,细胞壁疏松,细胞膜破裂。此外,我们还发现这些物质也可以破坏其它食用菌的子实体,并具有一定的溶血性。因此,对P.longispora的有效防控及其对羊肚菌安全性评价是后续需要深入关注的问题。

天蚕素抗菌肽对肉鸡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保护作用

为研究抗Acetaminophen-induced hepatotoxicity菌肽对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肉鸡的保护作用,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天蚕素抗菌肽对感染肉鸡生长性能、病理变化、血清和肠道免疫指标的影响MDV3100。试验将240只1日龄红玉380肉仔鸡(公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 g/t、1 000 g/t和1 500 g/t天蚕素抗菌肽,试验鸡10日龄时各组灌服1 mL 1×108cfu/mL鼠伤寒沙门氏菌,试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8日龄肉鸡血清IgM、IgG、IgA、IL-6、IL-10含量和肠道组织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紧密连接蛋白(ZO-1)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天蚕素抗菌肽能改善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肉鸡的生长性能,提高免疫力,对感染肉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试验条SBE-β-CD溶解度件下,适宜添加量为1 500 g/t。

天蚕素抗菌肽对肉鸡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保护作用

为研究抗Acetaminophen-induced hepatotoxicity菌肽对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肉鸡的保护作用,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天蚕素抗菌肽对感染肉鸡生长性能、病理变化、血清和肠道免疫指标的影响MDV3100。试验将240只1日龄红玉380肉仔鸡(公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 g/t、1 000 g/t和1 500 g/t天蚕素抗菌肽,试验鸡10日龄时各组灌服1 mL 1×108cfu/mL鼠伤寒沙门氏菌,试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8日龄肉鸡血清IgM、IgG、IgA、IL-6、IL-10含量和肠道组织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紧密连接蛋白(ZO-1)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天蚕素抗菌肽能改善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肉鸡的生长性能,提高免疫力,对感染肉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试验条SBE-β-CD溶解度件下,适宜添加量为1 500 g/t。

MG53蛋白对创伤性脑损伤小鼠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神经炎症的调控作用

目的:研究MG53蛋白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神VE-822 NMR经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改良式自由落体法建立中度TBI小鼠模型,随机分为TBI组和MG53组,每组3只;免疫荧光检测脑组织中CD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D86、CD206和巢蛋白(Nestin)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TNF-α、IL-4和IL-10水平INCB28060;qRT-PCR检测脑组织中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D206、精氨酸酶1(ARG1)、Nestin、双皮质醇(DCX)、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Cleaved-Caspasenerve biopsy-1和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与TBI组相比,MG53组小鼠脑组织中CD3、GFAP的表达减少,血清中促炎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而抗炎因子IL-4和IL-10水平升高(P<0.05)。此外,与TBI组相比,MG53组小鼠脑组织中CD86和iNOS mRNA表达降低,而CD206、Nestin、DCX、BDNF和NGF mRNA表达增加(P<0.05)。与TBI组相比,MG53组小鼠NLRP3、Cleaved-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MG53蛋白可能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神经炎症,进而对TBI小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不同超声弹性技术评价慢性肾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和超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ufPWV)技术评价慢性肾病(CKD)患者早期动脉硬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EUS-FNB EUS-guided fine-needle biopsy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确诊CKD患者135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肾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按年龄MG132将病例组和对照组各分为3组(<45岁、45~60岁、>60岁),病例组患者按肾小球滤过率分期分为G1期组、G2期组、G3a期组和G3b期组。应用SWE技术测量各组研究对象颈总动脉前壁平均弹性杨氏模量值(a-MEmean)和后壁平均弹性杨氏模量值(p-MEmean),应用ufPWV技术测量各组研究对象颈总动脉收缩期开始时脉搏波速度(PWV-BS)和收缩期结束时脉搏波速度(PWV-ES),分别得到颈总动脉管壁纵向及环向血管壁硬度。结果 病例组患者颈总动脉管壁a-MEmean、p-MEmean、PWV-BS、PWV-ES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患者颈总动脉管壁a-MEmean、p-MEmean、PWV-BS、PWV-ES均与年龄呈正相关(r=0.352、0.390、0.236、0.218,P<0.05),均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517、-0.585、-0.515、-0.430,P<0.05)。结论 SWE和ufPWV技术均可准确评价CKD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壁早期纵向及环向硬度改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信Pexidartinib分子式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