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K/ERK及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乙醛在人肺上皮细胞和肝星状细胞中诱导的毒性效应

目的人群中烟酒共依赖的现象较为常见,乙醛既是Colforsin酒精的代谢物,也是卷烟烟气中含量最高的羰基化合物,可分别导致肝和肺损伤。为探讨乙醛对肝和肺的同时空毒性风险效应及机制的差异,本研究开展了相同剂量梯度下乙醛作用于正常肺细胞和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相关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研究。材料和方法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 cells)和人肝星状细胞(human hepatic stellate cells,HHSteCs)分别暴露于乙醛(0.5~20 mmol·L-1)中24 h后,检测乙醛造成的细胞毒性及遗传毒性,即毒性效应终点为细胞活性、DNA加合物水平、DNA单/双链断裂和染色体损伤。并测定了MAPK/ERK及PI3K/AKT通路中关键信号蛋白p38MAPK、ERK、PI3K和AKT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分别使用这四种信号蛋白的抑制剂与乙醛共同作用后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 (1)在乙醛暴露结束后BEAS-2B细胞和HHSteCs活性显著下降,DNA-蛋白质交联率、γH2AX水平、彗星时刻及双核微核率呈剂量依赖性上升,两种细胞在相同剂量范围下表现出相似的细胞损伤效应。表明乙醛在BEAS-2B细胞和HHSteCs中诱导了相似的细胞毒性上趋势及DNA加合物的形成、DNA单/双链断裂、染色体损伤即遗传毒性上升趋势。(2)关键信号蛋白p38MAPK、ERK、PI3K和AKT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均在乙醛暴露后的BEAS-2B细胞上显著上调;但在HHSteCs中仅ERK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显著上升,其他三个信号的蛋白水平和磷酸化水平均下降。表明MAPK/ERK及PI3K/AKT通路在Social cognitive remediation乙醛暴露后的BEAS-2B细胞中均被激活;而在HHSteCs中,只有ERK信号被激活,PI3K/AKT通路和MAPK信号均被抑制。(3)当四种关键蛋白的任一抑制剂与乙醛共同处理BEAS-2B细胞和HHSteCs时,细胞活性相比于乙醛单独作用时显著恢复,购买Talazoparib表明抑制了PI3K/AKT或MAPK/ERK信号通路后,乙醛引起的细胞毒性作用被抑制。结论本研究发现乙醛在BEAS-2B细胞和HHSteCs中引起相似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效应,以及PI3K/AKT和MAPK/ERK信号通路参与毒性的诱导,但两种信号通路在两种细胞中的激活状态存在差异,即关键信号蛋白上游可能通过不同的调控体系发挥作用,为吸烟或饮酒相关的肺和肝损伤提供了机制性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