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32与p-AK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变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间隙连接蛋白32(Cx32)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了从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间在本院因子宫内膜癌进行子宫切除术的40例患者标本,且术前均未经过放化疗及免疫治疗。在此基础上,选取同一时期因子宫肌瘤/子宫脱垂行子宫切除手术,且术后病理确诊为正常增生期子宫内Cell Biology膜的20例患者标本。所有患者及其相应的组织样本均已确诊。记录临床变量,包括年龄、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临床分期。根据EdmondsonSteiner(ES)标准进行组织学分级,显示有33例(82.5%)高、中分化肿瘤,7例(17.5%)低分化肿瘤。依据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2014年)进行手术病理分期,显示Ⅲ期、ABT-263小鼠Ⅲ-Ⅳ期肿瘤分别为24例(60.0%)、16例(40.0%)。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以及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Cx32和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水平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Cx32表现为明显的胞膜定位;在子宫内膜癌组织,Cx32表现为胞质定位,且其表达量比较少。p-AKT阳性信号位于胞质与胞核,且在癌组织中表达增加。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x32的阳性表达率为62.50%(25/40),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20/2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AKT的阳性表达率为85.00%(34/40),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00%(7/2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Cx32与p-AK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325,P<0.05)。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Cx32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瘤组织浸润子宫肌层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有无脉管浸润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AKT的表达与瘤组织浸润子宫肌层深度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脉管浸润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1.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相比较,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Cx32表达降低、p-AKT表达增高,且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在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中可能发挥相反的作用。Cx32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抑癌因Imidazole ketone erastin配制子和潜在分子标志物,可能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2.Cx3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与组织分化程度、瘤组织浸润子宫肌层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癌的新的分子靶点,成为靶向治疗潜在的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