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miR-26a在裸鼠体内对食管癌发生发展及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验证miR-26a在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干扰miR-26a慢病毒转染食管癌细胞实验的分组:lv-miR-26a inhibitor组、空载体组(lv-NC组)、对照组。过表达miR-26a慢病毒转染实验的分组:lv-miR-26a组、lv-NC组、对照组。进行裸鼠荷瘤实MK-4827验。检测各组裸鼠肿瘤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cyclinD1、c-myc和β-catenin)和mDevice-associated infectionsiR-26a的表达量。结果:转染miR-26a干扰和过表达慢病毒后的细胞裸鼠皮下注射后,lv-miR-26a组的瘤体体积明显小于lv-CN组(21 d:P=0.021;28 d:P=0.027)和对照组(21 d:P=0.002;28 d:P=0.003)。lv-miR-26a-inhibitor组的瘤体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14 d:P=0.042;21 d:P=0.039)。lv-miR-26a inhibitor组miR-26a呈阴性表达,miR-26a组miR-26a呈阳性表达。lv-miR-26a组细胞周期蛋白D1(cNaporafenib核磁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cmyc和β-链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也下调。结论:miR-26a抑制食管癌发生发展,miR-26a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转导抑制食管癌的进展。
Author: admin
抗菌肽merecidin通过ERK/mTOR信号通路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菌肽merecidin通过ERK/mTOR信号通路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抗菌肽Merecidin干预组和雷帕霉素Rapamycin干预组。通过CCK-8法检测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凋亡和周期,通Trichostatin A配制过平板划痕试验和Transwell检测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Western selleckchem LGX818blot法检测A549细胞中MAPK1、MEK2、mTOR、PRAS40、EIF4EBInterface bioreactorP1磷酸化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抗菌肽merecidin能够明显抑制A549的增殖能力,处理24 h后的IC50值为10.01μmol/L(P<0.05)。与control组比较,抗菌肽merecidin处理后促进细胞凋亡(P<0.05),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P<0.05),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均降低(P<0.05)。同时抗菌肽merecidin可抑制p-MAPK1和p-MEK2蛋白的表达,并且降低了mTOR、PRAS40和EIF4EBP1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 抗菌肽merecidin可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ERK/mTOR通路有关。
缝隙连接蛋白26在肝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蛋白26(Cx26)在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及定位,探讨该基因在HC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59份肝脏石蜡包埋组织中Cx26蛋白的表达和定位,其中正常肝组织20份selleckchem GDC-0068、肝炎30份、肝硬化33份,HCC 76份。另在体外使用人正常肝细胞株LO2和肝癌细胞株SMMC-7721,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Cx26蛋白表达Infectivity in incubation period和定位,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检测缝隙连接功能。结果:与正常肝组织比较,肝炎、肝硬化和HCC组织中Cx26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均P<0.05)。Cx26蛋白表达强度在HCC中明显高于非癌肝组织(均P<0.05)。非癌肝组织Cx26多呈轻中度表达,主要定位于www.selleck.cn/products/dibutyryl-camp-bucladesine相邻细胞间相互接触的细胞膜上,偶见于细胞质;而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的Cx26染色多较强,且多数定位于细胞质,偶见于细胞膜。Cx26蛋白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病理分级、TNM分期、伴肝炎肝硬化、淋巴结转移及脉管癌栓无明显相关(均P>0.05)。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与LO2细胞比较,SMMC-7721肝癌细胞存在Cx26蛋白表达降低及分布异常,并且功能性缝隙连接明显下调。结论:Cx26蛋白的表达及定位异常可能与HCC的发生有关,HCC中残存的缝隙连接可能成为抗肝癌治疗新靶点。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例
患者女, 76岁, 因”发现肺部恶性肿瘤伴多发转移7个月余, 反复发热4个月余”于2021年11月29日入院。既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长期服用拜阿司匹林。2021年4月起出现下腹隐痛, 2021年4月26日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示左上肺肺癌术后化学治疗后, 左肺上叶支气管残端管壁稍厚、氟代脱氧葡萄糖(flmedial ball and socketurodeoxyglucose, FDG)高代谢、复发可能, 左侧胸膜累及不除外, 纵隔、两侧肺门淋巴结增大;左侧附件区实性占位累及左侧输尿管下段、膀胱肿瘤可能、FDG高代谢, 卵巢来源肿瘤可能, 肝胃间隙、腹膜后、双侧髂血管旁小淋巴结部分FDG代谢轻度增高, 肿瘤不除外。2021年6月23日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接受腹腔镜下左附件切除+肠黏连松解术, 膀胱镜检查+(左侧)肾旷置术, 病理见左侧附件鳞状分化的差分化恶性肿瘤, 考虑转移性肺鳞状细胞癌可能大;部分左侧输尿管鳞状分化的差分化恶性肿瘤, 考虑转移性肺鳞状细胞癌可能大;输尿管切缘均见癌累及;盆底病灶见差分化癌组织。2021年7月20日静脉滴注化学治疗药物吉西他滨;2021年8月11日、8月19日静脉滴注化学治疗药物顺铂(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812);2021年9月17日、10月11日静脉滴注化学治疗药物顺铂+替雷丽珠单抗注射液(百泽安, 上海百济神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190045);2021年11月9日静脉滴注化学治疗药物百泽安;2021年11月23日静脉滴注化学治疗药物替雷丽珠单抗/百泽安+维迪西妥单抗(爱PF-07321332地希, 烟台荣昌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210017)。患者自2021年9月29日晚间发热, 最高体温约39.0℃, 伴有畏寒寒战, 静脉滴注美罗培南(深圳海滨制药, 国药准字H20010250)、头孢他啶(海南海灵化学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23802)抗感染治疗, 每日仍有反复发热, 体温38.0℃~40.0℃MRTX1133。自2021年11月26日起出现腹泻, 每日5、6次, 为黄色稀便。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治疗, 于2021年11月29日收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入院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0 g/L, 白细胞计数6.60×109/L, 血小板计数187×109/L, C反应蛋白196.1 mg/L, 红细胞沉降率71 mm/h, 降钙素原0.66 μg/L。肝肾功能均正常, 尿培养大肠埃希菌, 粪XPERT艰难梭菌产B毒素艰难梭菌阳性, 核糖体O27型阴性。
纵隔神经母细胞瘤伴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及肠道功能异常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纵隔神经母细胞瘤伴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opsoclonus-myoclonus syndrome , OMS )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20年10月收治的1例年龄为2岁10个月的纵隔神经母细胞瘤伴OMS及肠道功能异常女童的临床资料。以”神经母细胞瘤”、”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儿童”和”婴幼儿”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 以”Neuroblastoma”、”opsoclonus-myoclonus syndrome”、”Children”、”Infant”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截止至2020年11月收录的病例, 总结胸腔/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相关病例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结果肿物切除术后1个月OMS症状有所缓解, 且无需苯巴比妥片控制, 但仍需开塞露协助通便。钡剂灌肠结肠未见明显异water disinfection常, 24 h随访见钡剂排selleck HPLC空延迟。术后45 d患儿开始恢复自行排便, 查血清Anti-Ri抗体阳性。出院后随访至术后6个月, 患儿OMS症状较前有显著缓解, 肿瘤未见复发。文献检索收集到28例纵隔神经母细胞瘤伴OMS患儿资料, 包括本例在内共29例, 手术完全切除肿瘤62.1%(18/29), 部分切除肿瘤17.2%(5/29), 仅活检6.9% (2/29 ), Dolutegravir体外未手术13.8%(4/29);OMS症状未缓解6.9 % (2/29 ), 症状部分缓解62.1%(18/29), 症状完全消失27.6%(8/29), 未手术失访3.4%(1/29)。结论纵隔神经母细胞瘤合并OMS病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治疗后OMS症状多数也能缓解。Anti-Ri抗体可能参与神经母细胞瘤患儿OMS的发生。
肺癌相关的基因共表达网络构建研究
如今世界发病率与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肺癌,为了更好地了解肺癌的分子机制,提出了肺癌相关的基因共表达网络的构建方法。首先使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Pexidartinib溶解度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方法分析在肺癌组织和邻近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然后将差异表达的基因转化为模块和枢轴基因(Hub基因)鉴定,共获得8个模块。计算每个模块特征向量基因(模块特异性基因)和样本特征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最终得到与肺癌高度相关的模块(蓝色模块)。蓝色模块的基因被确定为碳酸酐4photodynamic immunotherapy,该枢转基因在模块中起重要作用。使用在线工具DAVID(注释,可视化和集成搜索数据库)在蓝色模块中执行基因功能分类(gene ontology,GO)增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PD0325901供应商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途径分析。GO分析表明该蓝色模块具有调节Rho蛋白信号传导,生物黏附和糖结合等生物学功能。KEGG分析表明该蓝色模块参与了轴突的诱导和O-聚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分析表明,文章中识别高度相关的模块和关键基因在肺癌的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CXC趋化因子配体5通过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信号通路抑制肺癌肿瘤免疫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CXC趋化因子配体5(CXCL5)对肺癌肿瘤免疫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肺癌患者、20例感染性肺部疾病患者和同期20名健康人,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CXCL5水平, 采用免疫组化(IHC)染色检测肺癌患者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XCL5、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肺癌患者肿瘤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XCL5与PD-1的相关性。分别用稳定过表达CXCL5和转染空载质粒的Lewis细胞建立C57BL/6J小鼠肺癌模型, 并进一步分为未治疗组和PD-1抗体治疗组, 每组10只小鼠。记录各组小鼠的移植瘤成瘤情况和小鼠的存活情况, IHC染色检测各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CXCL5和PD-1的表达水平、CD8+T和Treg细胞比例。结果肺癌组的血清CXCL5水平为(351.7±51.5)ng/L, 高于感染性肺部疾病组[(211.6±29.1)ng/L]和健康组[(124.7±23.4)ng/L, P0.001]。肺癌组织中的CXCL5、CXCR2、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36±0.034、0.255±0.050、0.054±0.012和0.350±0.084, 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0.074±0.022、0.112±0.023、0.041±0.007和0.27GW4869分子式0±0.043, 均P0.001]。肺癌组织中CXCL5与PD-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43, P0.001), 癌旁正常组织中CXCL5与PD-1的表达水平无相关关系(r=0.088, P=0.496)。空载对照组、CXCL5过表达组、空载对照+PD-1抗体治疗组和CXCL5过表达+PD-1抗体治疗组小鼠均成瘤, 但CXCL5过表达组小鼠的移植瘤增长比空载对照组快(P0.01), 使用PD-1抗体治疗后CXCL5过表达的这种作用消失。CXCL5过表达组小鼠的生存时间短于空载对照组(P0.01), 使用PD-1抗体治疗后CXCL5过表达的这种作用也消失。CXCL5过表达组移植瘤组织中的CD8+ T细胞比例为(10.40±2.00)%, 低于空载对照组[(21.20±3.30)%, P=0.002];CD4+ Foxp3+ Treg细胞比例为(38.40±3.70)%, 高于空载对照组[(23.30±2.25)%, P0.001]。使用PD-1抗体治疗后, CXCLRP56976试剂5过表达+PD-1抗体治疗组和空载对照+PD-1抗体治疗组移植瘤组织中的CD8+ T细胞比例[分别为(34.10±5.00)%和(33.40±4.00deep genetic divergences)%]和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14.70±3.50)%和(14.50±3.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XCL5和PD-1/PD-L1表达增高, CXCL5可能通过激活PD-1/PD-L1信号通路抑制肿瘤免疫进而促进肺癌的发生发展。
伴恶性高血压IgA肾病临床、病理及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背景IgA肾病(IgAN)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同时也是引起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既往研究认为伴恶性高血压的IgAN临床病情和肾脏病变程度均比无恶性高血压的IgAN严重,但尚不清楚IgAN患者发生恶性高血压的中医危险因素。目的 分析IgAN患者发生恶性高血压的中西医相关因素,探索其中医病机。方法 纳入2013年12月至2021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158例原发性IgAN患者为研seed infection究对象,应用PASS 15.0软件中的变量相关性检验进行样本量估算,最终纳入IgAN伴恶性高血压(MHT)患者17例作为IgAN-MHT组,按照1:5比例随机抽取同时期85例无恶性高血压的IgAN患者作为IgAN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及中医证候的差异。采用Lasso回归对93个中医证候信息进行筛选降维,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伴恶性高血压IgAN的中医证候相关因素。结果 IgAN-MHT组首发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或恶心呕吐比例、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比例、入院时平均动脉压、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无机磷、血镁、24h尿蛋白定量Baf-A1价格水平、CKD3期~5期的比例、血瘀证比例,气虚证中神疲乏力、四肢倦怠、胫酸腿软、头目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症状的比例,阴虚证中视物模糊、飞蚊症症状的比例,血瘀证中爪甲青紫、舌色紫暗症状的比例,肾内动脉硬化比例高于IgAN组;而首发临床表现为尿检异常比例、高血压病史比例、临床诊断为慢性肾炎综合征的比例、血IgM、血IgG水平、eGFR水平低于IgAN组(P<0.05)。两组伴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病变(T病变)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N-MHT的常见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IgAN-MHT和血瘀证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IgAN-MHT患者男性比例、24h尿蛋白定量和气虚证相关(P<0.05),无机磷、血钾和阴虚证相关(P<0.05),IgAN-MHT患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血瘀证相关(P=0.040)。多因素LogistiEZH1/2抑制剂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痛[OR=7.895,95%CI(1.643,37.935),P=0.010]、视物模糊[OR=5.499,95%CI(1.207,25.053),P=0.028]、口干喜饮[OR=10.079,95%CI(2.289,44.373),P=0.002]、爪甲青紫[OR=18.312,95%CI(2.179,153.884),P=0.007]是伴恶性高血压IgAN的影响因素。结论 (1)IgAN-MHT肾功能更差,肾脏病理损伤更重。(2)IgAN-MHT的常见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3)IgAN-MHT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与中医气虚证、阴虚证和血瘀证具有一定相关性。(4)中医证候中头痛、视物模糊、口干喜饮、爪甲青紫是伴恶性高血压IgAN的相关因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关注并改善患者的气虚、阴虚、血瘀相关症状,有可能减少IgAN患者伴恶性高血压的发生。
肿瘤坏死因子-α在慢性炎症与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炎症与肿瘤关系密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参与炎症的主要炎性细胞因子之一,在各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及肿瘤环境中高表达。TNF-α可诱导其他炎性因子释放放大炎症反应,还可通过释放氧氮介质直接诱导上皮细胞癌变促进肿瘤发生。此外TNF-α还可以通过激活NF-κB等炎BMS-354825说明书症通路促进肿瘤细Dorsomorphin molecular weight胞增殖,TNF-αiCCA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促进肿瘤组织微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发展。TNF-α可通过激活NF-κBp52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且可抑制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基于TNF-α在慢性炎症相关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免疫逃逸等多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TNF-α可成为抗慢性炎症相关性肿瘤精准医疗的潜力靶点,从多个环节、多条途径来发挥抗肿瘤的作用,目前有多个具有TNF-α抑制药作用的天然产物化合物处于试验阶段。本文重点探讨慢性炎症与肿瘤发生中TNF-α的作用,以期为临床上常见的TNF-α相关慢性炎症所致肿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三磷酸腺苷黏合转运体B1基因在乳腺癌中表达及生物功能信息分析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黏合转运体B1(ABCB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生物功能信息。方法 检索癌症基因组分析数据库中ABCB1基因在乳腺癌肿瘤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模块探索乳腺癌ABCB1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相关性,通过突变模块分析乳腺癌ABCB1基因突变与mRNNN2211作用A表达相关性。通过癌症细胞系敏感性数据库分析ABCB1基因表达与药物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ABCB1基因在乳腺癌肿瘤组织中存在表达情况,但低于正常乳腺组织[错误发现率(FDR)<0.05];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不同Entinostat采购分期和不paediatric thoracic medicine同分子分型及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有关。ABCB1 mRNA与滤泡辅助性T细胞浸润评分呈正相关(r=0.63,FDR<0.05),与单核细胞浸润评分呈负相关(r=-0.55,FDR<0.05)。ABCB1基因在乳腺癌有效单核苷酸变异共10个,基因拷贝数变异与ABCB1基因表达存在负相关性(FDR<0.05)。Rac GTPase抑制剂NCS23766是ABCB1基因相关的最敏感药物。结论 ABCB1基因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低表达,并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针对ABCB1基因免疫浸润和基因突变的研究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