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与老年冠心病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M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Y-27632试剂2021年3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接受择期PCI的老年冠心病病人200例,收集病人年龄、既往病史等临床基线资料,常规检查术前Lp(a)、血脂、肾功能、HbA1c等生化指标及术前、术后肌钙蛋白T(cTnT)。根据术后cTnT是否升高分为观察组(cTnT升高,n=106)和对照组(cTnT正常,n=94),并比较2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根据冠状动脉病变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状动脉研究(SYNTAX)评分评价靶病变严重程度Histochemistry,分为低评分(0~22分)、中评分(23~32分)、高评分(≥33分)3组,分析各组间Lp(a)水平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既往PCI手术史、他汀类药物服药史、HDL-C、LDL-C、血清肌酐、UA、HbA1c、S获悉更多YNTAX评分、冠脉多支病变、冠脉分叉病变、冠脉长病变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Lp(a)水平、植入支架数、植入支架总长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YNTAX评分分组,其中低评分组73例,中评分组81例,高评分组46例,3组Lp(a)值分别为(168.29±28.97)mg/L、(294.72±28.25)mg/L、(465.29±48.62)m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冠心病病人PMI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年龄(OR=1.106,95%CI:1.044~1.171)、Lp(a)(OR=2.291,95%CI:1.150~4.562)、植入支架总长度(OR=1.015,95%CI:1.004~1.027)是PMI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高水平Lp(a)是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PMI发生的危险因素;Lp(a)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Author: admin
2012—2020年重庆城市居民肝癌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2012—2020年重庆城市居民肝癌筛查结果,为肝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动员重庆市40~74岁城市户籍居民自愿参加肝癌危险因素调查和肝癌风险评估,并对评估出的肝癌高危人群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腹部超声检查,分析城市居民肝癌高危率、筛查参与率和肝病变检出率。[结果]本研究期间共完成问卷调查和高危人群评估352 005人,评估出肝癌高危人群41 800人(高危率11.87%),完成肝癌筛查19 957人(筛查参与率47.74%),检出疑似肝癌8例(检出率0.04%)、肝占位性病变199例(1.00%)、肝硬化92例(0.46Telaglenastat化学结构%)、AFP阳性286例(1.43%)、脂肪肝5 267例(26.39%)。男性肝占位性病变(1.18%)、肝硬化(0.71%)和脂肪肝(30.92%)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0.86%、0.28%和23.07%);70~74岁组疑似肝癌检出率最高(0.41%)。[结论]采用AFP检测结合腹部超声检查的筛查手段,有助于此网站及时了解居民肝脏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病变。此外,应努力提高居民肝癌筛查参与Desiccation biology率,提升项目点县(市、区)的组织、宣传和服务能力,以提高筛查效益。
鹿茸多肽对训练创伤致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鹿茸多肽(VAP)对训练创伤致脊髓损伤(SCI)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Control)组、模型(SCI)组、阳性对照(MSI-1436)组及VAP低、中、高剂量组(20,40,60 mg/kg),各8只。适应性饲养2 d后,结扎坐骨神经复制SCI模型,MSI-1436组大鼠术后14 d鞘内注射4μg MSI-1selleck HPLC436(溶于20μL生理盐水)1次(单次给药),并于术后14,15,16 d各给药1次(连续给药);VAP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术后14 d分别腹腔注射20,40,60 mg/kg VAP 1次(单次给药),并于术后15,16,17,18 d各给药1次(连续给药);Control组和SCI组大鼠均给予等量生理RP56976价格盐水。使用Von Frey纤维丝测量大鼠的机械痛觉阈值和热痛觉潜伏期;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脊髓中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PTB)、磷酸化c-Jun氨基端蛋白激酶(p-JNK)、磷酸化p38(p-p38)、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脊髓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CI组比较,VAP中、高剂量组大鼠单次给药2.0,4.0,8.0 h时同侧足的机械痛觉阈值均显著升高,热痛觉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 <0.05);VAP中剂量组大鼠连续给药5 d时同侧足的机械痛觉阈值均显著升高,热痛觉潜Medical officer伏期均显著延长(P <0.05);VAP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脊髓中p-p38,p-JNK,PTB,IL-1β,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VAP中、高剂量组大鼠脊髓中NSE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结论 VAP可能通过抑制PTB的表达发挥对SCI模型大鼠的神经性疼痛和神经炎症的治疗作用,并促进神经修复。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TG、TC、LDL-C水平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应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30)、试验组(n=30),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加曲美他嗪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TG、TC、LDL-C水平变化、心功能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参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TG、TC、LDL-C水平Colforsin说明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TG、TEus-guided biopsyC、LDL-C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左室后Talazoparib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参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血脂,减少心绞痛的次数和发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LINC00342/miR-505-3p/PGK1基因在乳腺癌患者肿瘤转移中的表达以及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42已被证实在多种癌症中参与重要生物学功能。然而,LINC00342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在该研究中,选取28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乳腺癌细胞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用qRT-PCR检测LINC00342、miR-505-3p和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GK1蛋白的表达情况。将乳腺癌细胞MCF-7分为NC组(空白)、si-LINC00342组(转染si-LINC00342)、si-NC组(转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blebbistatin.html染si-NC)、miR-505-3p组(转染miR-505-3p模拟物)、miR-NC组(转染miR-NC)、si-PGK1组(转染si-PGK1)、si-NC组(转染si-NC)、si-LINC00342+PD0325901临床试验pcDNA-PGK1组(同时转染si-LINC00342与pcDNA-PGK1)和siLINC00342+pcDNA组(同时转染si-LINC00342与pcDNA)。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GK1、迁移侵袭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 MTT法检测antibiotic expectations细胞增殖能力, 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量。双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检测miR-505-3p与LINC00342、PGK1之间的靶向结合。结果显示, LINC00342、PGK1 mRNA和PGK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显著上调, miR-505-3p显著下调。干扰LINC00342、过表达miR-505-3p或干扰PGK1均能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MMP2和MMP9蛋白表达。此外, LINC00342可直接靶向miR-505-3p调控PGK1表达,高表达PGK1可逆转LINC00342低表达对MCF-7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效果。该研究提示,干扰LINC00342表达可能通过靶向miR-505-3p调控PGK1的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长链非编码RNA在致脑膜炎大肠杆菌入侵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它是由周围脑膜组织感染细菌所引起的。细菌性脑膜炎在养殖业多引发经济损失,也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造成威胁;在人类,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世界范围内特别在儿童中,是造成死亡或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是最常见的引起细菌性脑膜炎的革兰氏阴性菌,它也是研究细菌性脑膜炎的常见模式菌株。通常情况下,为了引起脑膜炎,E.coli必须首先在血液中生存,随后接触并穿透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引起炎症反应。尽管细菌性脑膜炎的抗生素疗法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但由于人们对于细菌穿透BBB,破坏BBB完整性以及引起中枢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其综合死亡率仍然较高,且伴有神经后遗症。在以往selleck AZD9291,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通常被认为是转录过程中的垃圾而不发挥作用。但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lnc RNA是许多感染性疾病中的重要的调控因子,其调控方式也多种多样。然而,在细菌性脑膜炎尤其是大肠杆菌性脑膜炎中,关于lnc RNA的功能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感染致脑膜炎大肠杆菌(Meningitic E.coli,MNEC)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Regorafenib临床试验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 BMECs)中差异表达lnc RNA的测序结果,寻找在MNEC突破BBB的各个环节中具有调控功能的lnc RNA并解析其分子机制。根据调控机制的不同,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LReproductive Biologync C11orf54-1通过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调控中枢炎症。本研究首先在lnc RNA测序结果中鉴定到一条显著下调表达的lnc RNA lnc C11orf54-1,通过Northern blot证实该lnc RNA在MNEC感染过程中被降解产生mg U2-30和mg U2-19,且该降解过程是由易位的RNA酶Coilin蛋白介导的。在功能上,lnc C11orf54-1来源的非编码RNA mg U2-30可以与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1,IRAK1)相互作用,诱导其寡聚化和自我磷酸化,从而促进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进一步过表达/敲除mg U2-30证实mg U2-30能够在MNEC感染的h BMECs中促进细胞因子的表达,加剧中枢炎症反应。2、Lnc RSPH9-4通过mi R-17-5p/MMP3轴破坏BBB的完整性。本研究发现lnc RSPH9-4在MNEC感染后的h BMECs中显著上调,通过在h BMECs中过表达/敲低lnc RSPH9-4发现它能够介导BBB完整性的破坏。进一步对过表达lnc RSPH9-4的h BMECs进行测序分析,发现总共有639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 RNA和299个显著差异表达的小RNA(micro RNA,mi RNA)。对这些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验证,证实lnc RSPH9-4可以通过一种常见的lnc RNA调控方式,即作为分子海绵竞争性结合mi R-17-5p从而上调MMP3表达,而MMP3可以靶向性地降解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Tight junctions,TJs),进而破坏h BMECs单层细胞的完整性。证明MNEC所诱导的lnc RSPH9-4可以通过mi R-17-5p/MMP3轴加剧h BMECs中TJs的破坏。3、Lnc MOB3A-2编码的细菌入侵调节小肽(Small regulatory polypeptide of bacterial invasion,SPBI)促进MNEC侵入BBB。此外,本研究首次在感染性疾病中研究了宿主lnc RNA的编码潜能,并在细菌性脑膜炎模型中证实了lnc RNA lnc MOB3A-2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能够编码分子量为9.5 k Da的多肽SPBI,该结果也被我们所制备的抗SPBI抗体所验证。通过黏附侵入试验进一步证实SPBI能够促进MNEC侵入h BMECs,而该效应是由SPBI所促进的h BMECs细胞骨架重排所介导的。由此可以认为,lnc MOB3A-2能够编码多肽SPBI,该多肽促进MNEC侵入BBB。本研究通过lnc RNA作为分子支架结合蛋白,lnc RNA作为分子海绵结合mi RNA以及lnc RNA编码多肽这三个维度解析了lnc RNA调控真核表达的分子机制,阐明了lnc C11orf54-1、lnc RSPH9-4和lnc MOB3A-2这三个lnc RNA在调控MNEC突破BBB并最终引起细菌性脑膜炎的各个关键环节中的作用,为未来开发针对细菌性脑膜炎及其神经后遗症的药物提供新的研究视野与治疗靶点。
两种血糖调控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术后肠外营养支持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两种血糖调控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术后肠外营养支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115例Epigenetics抑制剂病人术后使用肠外营养支持的相关临床资料,按病人血糖调控方式分为胰岛素组(将胰岛素按比例加入肠外营养液中)52例和胰岛素泵组(胰岛素静脉微量泵入法)63例。比较两组病人全部血糖中位数、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高血糖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血糖达标率以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胰岛素泵组病人全部血糖中位数低于胰岛素组(P<0.05)。胰岛素泵组病人术后使用肠外burn infection营养支持第1天、第2天、第3天LAGE均低于胰岛素组(P<0.05)。胰selleck Talazoparib岛素泵组病人高血糖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均低于胰岛素组(P<0.01)。胰岛素泵组病人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胰岛素组(P<0.05)。两组病人血糖达标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期间应用胰岛素静脉微量泵入法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切口感染率,效果优于将胰岛素按比例加入肠外营养液中。
Nutric评分表评估的营养支持对原发性肝癌术后营养状况指导价值分析
目的 Nutric评分表评估的营养支持对原发性肝癌术后营养状况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7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4),对照组实施经验性MLN8237细胞培养营养支持,研究组实施Nutric评分表评估的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预设周期内接受不同营养支持模式后营养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指标分别为(66.64±10.91)g/L、(40.59±5.84)g/L、(292.23±29.61)mg/L、(2.91±0.68)g/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距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NR2002营养风险评分、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营养相关费用分别为(1.23±0.34)分、(2.34±0.64)d、(3.04±0.79)d、(1984.67±140.67)元,显著低于对照组epigenetic mechanism,差距Naporafenib显著(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术后应用Nutric评分表评估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案,可有效保持稳定营养状态,降低营养风险发生风险,促进疾病转归,具有临床推广和研究价值。
赋能教育模式健康教育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及自护能力改善效果研究
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赋能教育模式健康教育应用于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点击此处T)化疗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实施分组,其中参照组48例,行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48例,予以赋能教育模式健康教育。观察并对比两种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问卷(SUPPH)、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指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PORT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赋能教育模式健康教Crizotinib育可促进乳腺癌PORT化疗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的显著提高,且有利于改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减少PORTNucleic Acid Electrophoresis Gels相关不良事件。
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孕妇IgG抗体亚型在评估新生儿溶血症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人IgG抗体亚型在评估新生儿溶血症(HDN)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3月本院行母体cancer biology抗体效价检测的孕妇50例,O型孕妇42例、Rh阴性孕妇8例,采用自主研发的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对其IgG抗体亚型进行检测,根据孕妇总IgG抗体效价分组,效价<256纳入低效价组(n=19),≥256纳入高效价组(n=31)。检测各组孕妇血清中致敏抗体IgG亚型种类和含量,分析其与HDN的相关性。结果:50例中总IgG抗体效价>64有40例占80.0%,以256居多占30.0%。50例中有27例发生HDN(54.0%),且总IgG抗体效价越高HDN发病率越selleck VE-822高(P<0.05)。高效价组IgG1含量高于低效价组,IgG3含量低于低效价组(P<0.05);高效价组和低效价组的IgG2、IgG4含量比较无差异(P>0.05);HDN患儿产后3d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42.68±11.65)μmol/L,母体IgG1含量为(6.25±0.63)g/L,IgG3含量为(0.34±0.12)g/L。IgG1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r=Galunisertib0.603,P<0.001),IgG3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r=-0.675,P<0.001)。结论:对有溶血风险的孕妇早期行IgG抗体检测有利于HDN的早期诊断,IgG1、IgG3是HDN的主要致敏抗体,其含量与HDN的发病有关。本研究制备的微柱凝胶免疫检测卡可同时检测IgG1与IgG3含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