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后的血常规变化及其临床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后的血常规变化,并调查其临床用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于宝鸡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4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血常规的变化。将感染组患儿分为学龄前组(n=60)和学龄期组(n=45),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用药情况。结果 感染组患儿的血清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D-D)水平分别为(151.22±38.78)×10~9/L、0.58±0.09和(2.15±0.33) 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4.17±46.35)×10~9MK-1775试剂/L、0.67±0.16和(2.37±0.48) mg/L,血清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为(9.09±1.71)×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8.45±1.54)×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患儿的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使用率分别为66.67%、43.33%,明显低于学龄期患儿的86.87%、6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和学龄期组患儿的口服、静脉滴注、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给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患儿雾化Quantitative Assays吸入比例为43.33%,明显低于学龄期患儿的6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常规JQ1采购水平与健康儿童有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用药率与患儿年龄相关,临床检测血常规有助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诊断。

肿瘤组织Ki67的表达与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Ki67的表达与肝移植(LT)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78例接受原位肝移植治疗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NN2211和免疫组化结果,按照患者肿瘤组织Ki67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Ki67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LT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178例研究对象中,Ki67高表达组85例,低表达组93例。Ki6Endocrinology & Hormones抑制剂7高表达组患者术后1、3、5年总segmental arterial mediolysis体生存率(78.7%、52.6%、39.5%)与无复发生存率(47.9%、34.7%、32.0%)明显低于Ki67低表达组(86.5%、76.3%、76.3%;84.4%、77.5%、72.4%,Log-rankχ2分别为9.016和28.467,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Ki67高表达是影响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3.653,95%CI:1.997~6.683,均P<0.01)。Ki67高表达患者术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微血管侵犯以及肿瘤低分化的发生率高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 HCC组织中Ki67的表达与患者LT术后的预后有关,Ki67可作为预测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预后的一个潜在指标。

新疆乌鲁木齐市妇女常见病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2016—202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妇女常见病筛查现状及效果,为今后乌鲁木齐市妇女常见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0年乌鲁木齐市妇幼卫生年报中妇女常见病筛查情况BYL719体外报表,分析全市妇女常见病筛查情况、患病变化趋势及城乡差异。结果 2016—2020年乌鲁木齐市妇女常见病年平均筛查率为56.84%;筛查率逐年提高,城市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71,P <0.05)。2016—2020年乌鲁木齐市妇女常见病总患病率为45.49%;妇女常见病中的阴道炎、宫颈炎、子宫肌瘤患病率高于全自治区及全国水平;不同年份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 520.12、19 934.45、5 801.25,均P <0.001)。乌鲁木齐市宫颈癌、乳腺癌、卵巢癌检出率均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间宫颈癌、乳腺癌、卵巢癌检出率比较差异IACS-10759有统计学意义(χ~2=160.21、649.46、519.00,均P <0.001)。结论 2016—2020年乌鲁木齐市妇女常见病筛查率不断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妇女常见病患病率、恶性肿瘤检出率显著下降。为保障筛查质量,需加强筛查数据质量lung viral infection控制工作和信息上报人员的指导培训,并确保对筛查结果异常的妇女采取追踪随访。

珠海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病房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珠海市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病房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珠海地区3家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328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其病房分布特点,分析其耐药菌谱、喹诺酮类与其他抗INCB28060配制菌药物同时耐药的发生率。结果 珠海市部分医院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病房来源以呼吸科18.29%(60/328)和重症医学科39.63%(130/328)为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11.2%)、妥布霉素(6.6%)、环丙沙星(11.4%)耐药率最低,对阿莫西林(96.0%)、头孢曲松(80.7%)、头孢克洛耐药率(78.8%)高,喹诺酮类与其他抗菌药物同时耐药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此次抽选的珠海市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于呼吸科及重症医学科检出,多重耐药铜Microbiome therapeutics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度较高,对头孢、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敏感度较低,喹诺酮MCC950价格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合并其余抗生素耐药的发生率并无明显临床特征。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ER表达状态与高频超声及SWE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2,HER2)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状态与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图像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就诊、有明确病理学检查结果,且HER2表达阳性患者136例。77例ER阴性为Ⅰ组,59例ER阳性为Ⅱ组。对上述病灶行高频超声及SWE检查,获得相应变量。分别比较各变量表达情况与分子分型间的差异,最后将上述有差异的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各变量诊断价值。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比较各项指标。结果:高频超声结果显示Ⅰ组较Ⅱ组更易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P<0.05)。SWE显示Ⅰ组implant-related infections与Ⅱ组相比杨氏模量的最大值(E_(max))、平均值(E_Panobinostat(mean))、最小值(E_(min))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OR=0.553,P=0.004)、E_(max)(OR=0.877,P=0.000)均是影响免疫组化结果的独立影响selleckchem Empagliflozin因素。淋巴结转移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602,P=0.042,95%CI0.506~0.698,诊断灵敏度为59.3%,特异度为61.0%。E_(max)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910,P=0.000,95%CI 0.861~0.959,诊断灵敏度为96.6%,特异度为79.2%,阈值为124.335 kPa。结论:乳腺癌患者HER2表达阳性时,ER不同表达状态其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及杨氏模量值存在明显不同,淋巴结是否转移和E_(max)值均为独立影响因素,其中E_(max)值诊断效能最佳,这将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南海红树林底泥海洋放线菌抗菌/抗群体感应活性菌株的筛选及次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使其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但因抗生素的滥用伴随而来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在寻找新型的抗生素这一途径的同时,有研究表明群体感应抑制剂也可以通过介导致病菌的群体感应系统控制细菌的致病效应,而且不会使其产生抗性突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南海红树林底泥微生物天然产物中寻找新型天然抗生素或群体感应抑制剂,对解决微生物耐药获悉更多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10株南海红树林底泥样品来源的放线菌为实验菌株,并以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ATCC 12472)、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 ATCC 51299)、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 ATCC 35667)、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ATCC 19659)和三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SA2,SA3,SA4(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33591、ATCC 25923、ATCC 29213)为报告菌株,采用滤纸片法、色素抑制法和生物膜抑制法进行了活性筛选,从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较强抗菌活性和群体感应抑制活性的菌株HN1-131,对其进行了 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综合形态学特征,将其鉴定为田无链霉菌Streptomyces tanashiensis HN1-13 1。对 HN1-131 进行了培养时间(3 d,5d,7d,9d,11 d,14d)、pH(4,5.5,7,8.5,10)和培养基种类(高氏一号培养基,A1培养基,N4培养基,AM6-1培养基,YMS培养基,优化高氏培养基)三个条件的优化。根据各条件培养时所得的菌株生长量、代Etoposide体内实验剂量谢物产量和活性,选择了 14 d为最佳培养时间,8.5为最佳培养pH条件,高氏一号培养基为HN1-131的最佳培养基。对活性差异较大的由不同培养基发酵所得的粗提物进行了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初步判定了活性组分在HPLC谱图中的可能位置。对HN1-131进行了大规模发酵并制备其粗提物,使用正相减压色谱硅胶柱,ODS反相减压柱以及HPLC对菌株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从该菌株得粗提物中分离得到了 E70-1A、E70-9A、E70-9B、E80DA、E80DB、F6A、F6B 七个单体化合物和一个包含两个化合物的混合物F10。对这7个组分进行活性测试,发现其中E80DA、E80DB和F10对紫色杆菌和SA4都有较好的抑制活性;F6B对SA4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但对紫色杆菌没有抑制活性;F6A对紫色杆菌和SA4的活性较为微弱。最后对6个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化合物E7androgen biosynthesis0-1A结构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化合物E70-9A、E70-9B为E70-1A的同系物;化合物F6A结构推测为含有脯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肌氨酸和N-甲基缬氨酸的五肽;化合物E80DA、E80DB和F6B推测为放线菌素类化合物。

多参数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TIC-Ⅱ型病变良、恶性的鉴别价值

目的 探究联合应用单指数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DWI, IVIM-DWI)及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所获各参数对乳腺动态增强MRIⅡ型平台型时间-信号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 TIC)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乳腺TIC-Ⅱ型病变患者病例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103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25例(25个病灶)和恶性组78例(78个病灶),测量其病变的DWI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IVIM参数[真实扩散系数(tru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perfusion-rela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 D*)和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 f)]及DKI参数[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on, MD)、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 MK)]。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各参数的差异,进一步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析各单一参数或不同扩散模型联合应用(DWI+IVIM、DWI+DKI、DWI+IVIM+DKI)对乳腺TIC-Ⅱ型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ADC值、D值、f值、MD值、MK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PR-171分子式归分析示D值及MK值为两组鉴别诊断的独立影响因素,以MK值优势比最大,对应AUC为0.871,特异度为88.0%,敏感度为80.8%,准确度为78.6%。各联合模型之间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三模型联合的诊断效能最大,对应AUC为0.915,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84.0%,准确度为86.4%。三模型联合的AUC高于DWI序列(AUC为0.816),差异具PF-02341066细胞培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联合IVIM及DKI对乳腺TIC-Ⅱ型良、恶性病变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miR-1307-3p通过靶向ISM1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目的 探讨miR-1307-3p通过靶向ISM1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1)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miR-1307-3p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2)利用qPCR、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或沉默miR-1307-3p后乳腺癌MCF-7细胞miR-1307-3p表达、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水平变化。(3)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miR-1307-3p的靶基因,同时采用双荧光素酶实验进行验证。结果miR-1307-3p在乳腺癌细胞及乳腺癌组织中均显著上调。miR-1307-3p过表达可促进MCVX-765 molecular weightF-7细胞增殖和迁移;而miR-1307-3p inhibitor则抑制细胞迁移,并诱导凋亡。ISHepatocellular adenomaM1EPZ-6438作用可能是miR-1307-3p的靶基因。乳腺癌组织中ISM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且与临床病理分期有关。结论 miR-1307-3p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可能通过调控ISM1基因而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基于个案管理的综合康复护理在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基于个案管理的综合康复护理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medical level院收治的11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5例。2组患者均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基于个案管理模式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出院后3个月复诊时,2组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和内收角度均较护理前增大(P均<0.0selleck产品5),且观察组的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复诊时,2组的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癌症患者心理压力评价量表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均<0.05);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45%)低于对照组(18.18%,P<0.05)。结论 基于个案管理的综EPZ-6438浓度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其心理压力、改善其肩关节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病人重返工作后社会功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中青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重返工作后社GSI-IX会功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0月山西省汾阳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310例已重返工作岗位的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RRTW)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病人SDSS总分为(3.57±1.29)分,224例(72.26%)病人存在社会功能缺陷。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病人重返工作准备度中不确定更多维持维度均分为(3.42±0.46)分,略高于主动维持维度均分[(3.08±0.59)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RRTW中已重返工作人群部分总分为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病人重返工作后社immediate consultation会功能亟待改善。文化程度影响病人社会功能的发挥,重返工作准备度较高的病人社会功能较好,医务工作者可根据影响因素给予病人针对性干预,改善其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