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2009—2019年贵州省农村地区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筛查项目筛查结果。[方法] 2009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在贵州省的福泉市、榕江县、从江县、黄平县、玉屏县、仁怀市、西秀区、赤水市8个项目点,以乡/村为单位整群抽取40~69岁、符合纳入项目标准的村民作为初筛人群,经消化道的内镜检查,对发现的可疑病变辅以碘染色,然后进行病理学检查,按照不同年份、不同项目点对筛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开展项目10年间,完成初次筛查17 666人次,检出癌症共计29例,检出率为0.16%,早期癌症13例,早诊率为44.83%。卡方检验显示各年度病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60,P<0.00Immune adjuvants1),癌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HIF抑制剂2=13.638,P=0.136)。各项目点病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81,P<0.001),癌症检Nirogacestat体外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84,P=0.153)。[结论]贵州省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中,各项目点均可发现各级病变和早期癌症患者,但癌症检出率、早诊率、治疗率均未达到技术方案要求,无随访发现病例,故在以后项目工作中,需进一步提高筛查质量和随访水平。
Author: admin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出院1个月内继发加重再入院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出院1个月内继发加重再入院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genetic phenomena年7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43例。根据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因病情继发加重再入院情况分为再S63845试剂入院组和对照组(未再入院)。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以及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情况;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LR)、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NSC 125973临床试验,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143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患出院1个月内继发加重再入院21例(再入院组),将122例未再入院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再入院组患者年龄、有吸烟史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合并冠心病比例、CAT评分以及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PLR、NL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AGR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CAT评分、C反应蛋白、PLR、NLR是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出院1个月内继发加重再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出院1个月内继发加重再入院率较高,应对合并糖尿病以及CAT评分、C反应蛋白、PLR、NLR水平偏高患者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淫羊藿素与焦脱镁叶绿酸-a自组装纳米药物通过诱导细胞自噬促进肿瘤光动力疗效的研究
自噬 (autophagy) 经常发生在细胞遭受氧化应激 (oxidative stress) 后, 通过吞噬受损结构并降解成营养物质, 从而降低氧化损伤, 促进癌细胞存活并降低光动力治疗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的治疗效果。然而过度激活自噬能促进细胞发生凋亡, 本研究使用光敏剂焦脱镁叶绿酸-a (pyropheophorbide-a, Ppa) 产生大量的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ROS) 达到杀伤癌细胞的效果, 同时通过联用自噬诱导剂淫羊藿素 (icaritin, Ica) 过度激活自噬, 使其对Community paramedicine癌细胞的保护转变为促进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进而达到提高PDT的效果。本研究利用Ica与Ppa间的相互作用力, 成功构建了具有稳定性好、载药量高等特点的自组装纳米药物IP。其中, 该纳米药物合成方法简单, 通过药物自身作为载体, 将Ic确认细节a与Ppa的载药量 (loading capacity, LA) 分别提升至83.53%和16.45%, 且不引入纳米载体潜在的生物安全性隐患。与游离Ppa相比, 自组装纳米药物IP在细胞摄取和ROS产生等方面展现出优越性能。此外, 自组装纳米药物IP能通过激活肿瘤细胞发生此网站自噬, 进而逆转PDT诱发的保护性自噬并促进细胞凋亡和抗肿瘤协同, 显著提高PDT的抗肿瘤活性。
十二指肠结扎对大鼠胃食管反流及博莱霉素肺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结扎对大鼠胃食管反流及博莱霉素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trl)组、十二指肠结扎(GER)组、博莱霉素(BLM)组和十二指肠结扎+博莱霉素(BLM+GER)组。于d0,GER组和BLM+GER组开腹后在幽门下方1.0 cm处将十二指肠结扎30%;Ctrl组和BLM组行假手术。于d14,BLM组和BLM+GER组经气管滴入BLM 5 mg/kg,Ctrl组和GER组滴入生理盐水。d28和d42处死动物,肺组织行HE、Masson和TUNEL染色,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BIBW2992YP)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检测BALF细胞因子和胃蛋白酶原含量,蛋白印迹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肺组织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GER组肺组织轻度炎性细胞浸润。BLM组表现为明显的肺泡炎和纤维化,而BLM+GER组肺泡炎和纤维化较之更为严重。Ctrl组、GER组、BLM组和BLM+GER组d28平均每个200倍视野下肺组织凋亡细胞数分别为(5.6±3.0)、(6.4±5.3)、(15.4±5.3)、(18.4±9.1)(P=0.008)。d42时肺组织Masson蓝染区域比例(%)分别为(21.5±2.selleck产品8)、(23.4±2.5)、(34.0±5.8)、(41.3±2.9) (P0.05),HYP(μg/ml)分别为(0.77±0.01)、(1.26±0.01)、(2.02±0.01)、(2.39±0.01) (P0.01),MDA(μmol/L)分别为(0.51±0.09)、(0.87±0.12)、(1.40±0.31)、(1.71±0.12) (F=23.448,P0.01),Ctrl或GER组与BLM组或BLM+GER组相比,d42这三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trl组相比,GER组d28 和d42时胃蛋白酶、pH、白细胞介素(IL)-1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DA、HY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BLM组相比,BLM+Structured electronic medical systemGER组d42时BALF的胃蛋白酶及pH值以及d28和d42时TGF-β1、HYP、磷酸化细胞信号转导分子3(p-Smad3)、波形蛋白、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1/2)、活化caspase-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LM与Ctrl组相比、BLM+GER组与GER组相比,d28和d42时胃蛋白酶和pH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扎十二指肠引起胃食管反流,活化肺部炎症和纤维化信号,显著加重BLM肺损伤和纤维化。同时,肺纤维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反流。
不同粒度饲料对意大利蜜蜂消化率及饲喂效果的影响
动物饲料的粒度影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及动物机体的生理机能。养蜂业中对代花粉饲料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代花粉饲料的加工粒度也影响蜜蜂的消化率及生理机能。而饲料粒度对蜜蜂采食、消化率和生理机能的影响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意大利蜜蜂为研究对象,通过饲喂100目、200目和300目的代花粉饲料,探索饲料粒度对蜜蜂蛋白质消化率、采食量、蜂群群势、封盖子量、初生重、体成分、血淋巴生理生化指标、中肠形态、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的影响。为养蜂生产中的饲料加工粒度的选择提供参考。试验一:不同粒度饲料对离群工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蜂群中刚羽化出房的1日龄工蜂1000只,随机分成4组,其中1个为对照组,其余3个为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于饲养盒内进行室内离群饲养,试验期9天。试验期间,对照组与试验组均饲喂水和蔗糖:水(质量比)为1:1的蔗糖溶液。同时,试验组用100目、200目和300目的粉状饲料与72%的糖浆溶液调制成粉饼状的饲粮供蜜蜂自由采食至第6天,饲粮每隔一天更换一次。第6天,取出剩余粉饼料,继续用水和蔗糖溶液饲养至第9天。第9天,取各组蜜蜂解剖出后肠,测定其中的蛋白质含量。测定饲粮中的蛋白质含量。计算出各组工蜂蛋白质消化率。结果表明:蜜蜂采食100目、200目和300目的饲料后,其蛋白质消化率分别84.00%、84.64%和86.96%。蜜蜂的蛋白质消化率随着饲料粒度的减小而增大。300目饲料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试验组(P<0.05),100目饲料组与200目饲料组间的蛋白质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PUN30119试验二:不同粒度饲料对蜂群饲喂效果的影响选取群势相近的意大利蜜蜂蜂群15群,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群蜂。分别用100目、200目和300目的粉状饲料与72%的糖浆溶液调制Median sternotomy成粉饼状的饲粮进行饲喂,为期75天,预饲期15天,正式试验60天。试验期间每3天更换一次饲粮,记录每群蜂的饲料采食量,保证蜜蜂自由饮水。在试验的第12天、第24天和第36天对蜂群群势和封盖子量进行测定。试验的第21天时标记刚羽化出房的1日龄新蜂(记为1日龄工蜂),同时采集20只未被标记的新蜂测其出生重。采取标记的7、14和21日龄的工蜂样本,测定其体成分、中肠酶活、血淋巴生理生化指标、抗氧化和免疫能力。采取标记的7和14日龄的工蜂样本,对其中肠形态进行观察。经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饲喂300目饲料试验组的蜂群采食量显著高于100目试验组和200目试验组(P<0.05),并且300目饲料显著增加了蜂群的群势(P<0.05)。2)300目饲料显著增加了工蜂初生重(P<0.05);3)300目饲料显著增加了7日龄工蜂蜂体干物质含量(P<0.05),并增加了工蜂蜂体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4)300目饲料显著增加工蜂血淋巴中总蛋白、白蛋白的含量(P<0.05)。5)200目饲料和300目饲料显著增加了工蜂中肠肠壁厚度(P<0.05),300目饲料显著增加了工蜂中肠淀粉酶的活性(P<0.05),3个试验组间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6)200目和300目饲料显著降低7日龄工蜂体内丙二醛的含量(P>0.05)。7)300目饲料显著增加了工蜂Cu Zn SOD及Mn S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本研究结果显示:饲料粒度影响蜜蜂肠道蛋白质消化率,饲喂300目饲料可以提高蜜蜂的蛋白质消化率;同时增加了蜂群采食量、群势;提高蜂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以及工蜂初生重;促进蜜蜂中肠肠道的发育,增加了中肠肠壁厚度。提高了工蜂血淋巴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促进selleckchem NSC125066了营养物质的吸收;饲喂100目饲料增加了7日龄工蜂酚氧化酶活性,提高了免疫力;饲喂300目饲料抑制了21日龄工蜂体内ROS和MDA含量,提高了21日龄Cu Zn SOD、Mn S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提高了抗氧化能力。说明与100目和200目的饲料相比,300目饲料更适合养蜂生产。
基于术前脾脏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胃癌的浆膜浸润
目的:联合临床检验指标及影像学特征构建一种能够术前识别胃癌浆膜浸润的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656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3selleck Dibutyryl-cAMP94例)和验证组(262例)。收集建模组患者的脾脏影像学资料,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套索回归并选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来构建浆膜浸润预测模型。在最大约登指数下取肿瘤浸润风险评分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238例)和低危组(418例),然后与其他浸润相关因素如BMI、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显著的独立影响因素共同建立可视化的浆膜浸润预测列线图。结果:将患者以肿瘤浸润评分≤-0.335分为低危组,>-0.335为高危组,经验证genetic counseling组验证LBH589体外,建模组和验证组的诊断准确性较为一致(P<0.001)。经浸润影响因素的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像组学肿瘤浸润评分(OR=2.9,95%CI=2.1~4.2,P<0.001)、术前低白蛋白(OR=1.3,95%CI=1.2~3.1,P=0.003)、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OR=1.8,95%CI=1.2~2.7,P=0.004)、肿瘤分化程度(OR=2.6,95%CI=1.8~3.7,P<0.001)是浆膜浸润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这4个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浆膜浸润风险,其AUC值为0.733。结论:基于脾脏影像的肿瘤浸润评分联合其他临床因素可准确预测胃癌浆膜浸润与否,提高诊断精度。
重型或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46例高分辨率CT征象分析
目的 探讨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和胸部CT特征,进一步明确胸部CT在区分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能力。方法 回顾分析46例COVStructured electronic medical systemID-19患者在重症期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资料。结果 46例重型/危重型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大于60岁者30例,占比65.22%,中位数年龄为63岁。患者大多伴有基础疾病,有33例,Pexidartinib配制占比7GSK1349572价格1.74%。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39例,占比84.78%,其次是发热,38例,占比82.61%,再者是咳嗽、乏力、胸闷、咽痛、寒战、肌肉酸痛等。绝大部分患者CT肺损伤达中、重度,有44例,占比达95.65%,仅2例患者肺损伤为轻度,占比4.35%。肺部病灶以实变及磨玻璃密度阴影为主,可伴有网格状或细网格状改变、结节灶、血管增粗、胸膜下曲线影、支气管扩张、肺动脉分支栓塞等;病灶分布为双肺、外周+中央分布;胸部肺外受累包括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以及心包积液相对少见。结论 CT在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关键作用,典型的胸部CT表现为肺部病灶以实变及磨玻璃密度阴影为主,可伴有网格状或细网格状改变、结节灶、血管增粗、胸膜下曲线影、支气管扩张、肺动脉分支栓塞等;双肺、外周加中央分布;肺损伤达中、重度。
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iR-33a-5p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iR-33a-5p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78例结肠癌手术患者癌组织标本与癌旁组织www.selleck.cn/products/r428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MiR-33a-5p表达情况,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癌组织的MiR-33a-5p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癌组织的MiR-33a-5p表达程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病理类型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浆膜浸润程度、分化程度等有明显的差异(P<0.05)。相关性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浆膜Fluoroquinolones antibiotics浸润是影响MiR-33a-5p表达程度的主要因素(P<0.05)。癌组织中MiR-33a-5p高表达63例,高表达率为80.77%(63/78);癌旁组织MiR-33a-5p高表达13例,高表达率为16.67%(13/78)。癌组织MiSCH772984化学结构R-33a-5p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患者总体3年存活率为29.5%,MiR-33a-5p高表达患者、MiR-33a-5p低表达患者3年存活率分别为20.6%(13/63)、66.7%(10/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MiR-33a-5p呈现高表达,且与患者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浆膜浸润、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MiR-33a-5p有望成为结肠癌诊断和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嵌合RNA在肿瘤中的生物学意义
嵌合RNA(chimeric RNA)是来自不同基因的外显子片段通过一定的染色体重排或转录剪接机制形成的融合转录本,具有编码新RNA和/或蛋白质的潜能。嵌合RNA广泛存在于肿瘤和正常组织中,但不同的组织、细胞甚至分化的不同时间点都可能有其独特的嵌合RNA表达谱。目前,对嵌合RNA的研selleck Dibutyryl-cAMP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相关定义和术语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将对其进行统一规范。此外,为了从多维度认识“嵌合RNA”,本文将对嵌合RNA的形成机制和分类,以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不同肿瘤中的功能和应用进行详细论述。研究表明,嵌合bionic robotic fishRNA可编码一定的基因产物,在调控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肿瘤中,嵌合RNA可编码特异性蛋白质,通过改变细胞表型,或者直接以非编码嵌合RNA的形式影响基因的表达或调控通路,导致癌症的发生。基于此使得嵌合RNA及其编码产物有望成为诊断癌症的重要标志物和药物治疗的有效靶点。近年来,已在不同肿瘤中发现了多种特异性嵌合RNA,它们在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NSC 125973小鼠已有嵌合RNA及其产物作为分子靶标成功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或者评估疾病的预后。本文将着重阐述嵌合RNA在不同肿瘤中的功能和应用,旨在为肿瘤嵌合RNA的研究提供新的参考,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抑制剂、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慢性鼻-鼻窦炎组织重塑的机制研究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常以鼻塞、流黏或脓涕、头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响日常生活质量,且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常需进行反复或多种方法联合治疗,这造成了较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组织重塑理论是国内外均已认可的慢性鼻-鼻窦炎发病的主要机理,其中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生成和降解发生失衡是组织重塑的重要特点之一,而CRS不同亚型的组织重塑机理也并不相同,这是由于不同亚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及确认细节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TIMPs)表达并不相同。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除单独影响ECM来参与CRS组织重塑,还通过其摩尔比值来影响ECMcancer-immunity cycle代谢以此参与CRS组织重塑。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除直接刺激各种通路及细胞因子来影响组织重塑,还可通过TGF-β1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z-vad-fmk.html/Smad通路来影响ECM代谢,以此参与CRS组织重塑。本文对MMPs、TIMPs、TGF-β1结构及对CRS组织重塑的机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