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分析联合冠状动脉CTA对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血脂指标检测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D)的临床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搜集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360例,平均年龄为(57.3±11.2)岁。在CAG检查后,根据SYNTAX评分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级,分为轻度、中度与重度。所有患者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影像科医师独立阅片评估图像。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比较合并CAD与非合并CAD的T2DM患者,以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T2DM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差异。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和对比血脂指标、冠状动脉CTA检查以及两者联合分析对T2DM合并CAD的诊断效能。结果 CAG检查结果显示,合并CAD的患者有200例(T2DM-CAD组),不合并CAD的患者有160例(T2DM组)。selleckchem PuromycinT2DM-CAD组患者中,轻度病变患者有70例,中度有110例,重度有20例。T2DM-CAD组患者的平均TC、TG和LDL-C均显著高于T2DM组患者(P<0.05),HDL-C显著低于T2DM组患者(P<0.05)。TC、TG和LDL-C水平随病变程度加重selleck HPLC而呈增高趋势(P<0.05),HDL-C则呈下降趋势(P<0.05)。血脂指标分析和冠状动脉CTA检查诊断糖尿病合并冠multimolecular crowding biosystems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为97.5%,特异度为93.75%,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血脂指标分析或冠状动脉CTA检查。结论 血脂分析联合冠状动脉CTA对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上海市松江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基于队列的横断面研究

【目的】描述上海市松江区社区人群高血压流行现状,为防治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2016—2017年,在松江区4个街镇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招募20~74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压、血糖、血脂检测,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因素分析PS-341浓度。【结果】纳入调查的35 759名社区居民年龄中位数为58岁,男性占40.67%,高血压粗患病率为54.24%(19 395/35 759),标化患病率为31.69%。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为61.09%,其中男性患者知晓率为63.67%,女性患者知晓率为59.10%。高血压治疗率为49.00%,其中男性患者治疗率为50.91%,女性患者治疗率为47.51%。采取治疗措施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治疗控制率为40.50%,其中男性患者治疗控制率为44.46%,女性患者治疗控制率为37.21%。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1.272)、大年龄组(40~59岁组的OR=4.353,60~74岁组的OR=9.802)、超重Bemcentinib(OR=1.823)、肥胖(OR=3.070)、中心性肥胖(OR=1.380vaginal infection)、并发糖尿病(OR=1.923)、血脂异常(OR=1.452)、饮酒(OR=1.338)是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上海市松江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治疗率、治疗控制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高血压综合防治。

血流限制的低强度有氧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和睡眠时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流限制结合低强度有氧训练(LI-BFRT)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调节及睡眠时长的影响。方法:36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低强度有氧训练组(LI组,n=18)和血流限制的低强度有氧训练组(LI-BFR组,n=18),两组均进行40%储备心率(HRR)间歇踏车训练,5 min/次,休息1 min,重复6组;LI-BFR组在LI组基础上,在骑行时以压力带施加50%动脉闭塞压(AOP)的压力实现血流限制。两组训练均3次/w,共12 w。训练前后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FPG增加值、入睡时间、起床时间、在床时长、睡眠时长、睡眠效率、在床时长增加值和睡眠时长增加值。结果:(1)干预结束后,与干预前相比,LI组仅FPG显著降低(P<0.01);LI-BFR组FINS降低(P<0.0Bio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5),FPG、HbA1c和HOMA-IR显著降低(P<0.01);同时,LI-BFR组QUICKI显著增加(P<0.01)。与LI组相比,LI-BFR组FPG、HbA1c和Lapatinib价格HOMA-IR下降更加显著(P<0.05)。(2)干预结束后,与干预前相比,LI组睡眠时长显著增加(P<0.01),在床时长和睡眠效率增加(P<0.05);LI-BFR组在床时长增加(P<0.05),睡眠时长和睡眠效率显著增加(P<0.01)。与LI组相比,LI-BFR组睡眠效率增加更加明显(P<0.05)。(3)LI组睡眠指标和糖代谢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LI-BFR组FPG增加值和睡眠效率(r=-0.566),FPG增加值和睡眠时长(r=-0.485),FINS和在床时长增加值(r=-0.512),FINS和睡眠时长增加值(r=-0.502),HOMA-IR和在床时长增加值(r=-0.536),HOMA-IR和睡眠时长增加值(r=LEE011核磁-0.570)均呈负相关;QUICKI和睡眠时长增加值(r=0.597)、在床时长增加值(r=0.554)呈正相关。其他指标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1)两种训练方式均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LI-BFRT效果更明显;(2)LI-BFRT可以显著增加患者睡眠时长、提升睡眠效率;(3)在LI-BFRT的改善下,睡眠时长和糖代谢之间存在正相关,可以相互影响。

大黄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大黄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进行适应性饲养,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RNA Immunoprecipitation (RIP)白对照组,其余40只大鼠建立糖尿病肾脏纤维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组、低剂量大黄酸组(62.5μg/ml)、中剂量大黄酸组(125μg/ml)、高剂量大黄酸组(250μg/ml)。干预结束后,检测、对比各组大鼠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24 hU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与Toll样受体4(TLR4)、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TLR4抗体、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结果 干预后,相较于空白对照组,4组糖尿病模型大鼠24 hUP、BUN、SCr、TLR4、TGF-β、CTGF各指标水平均较高,且上述各指标水平在大黄酸高剂量组、大黄酸中剂量组、大黄酸低剂量组、模型组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GW4869半抑制浓度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显示大鼠肾间质无异常改变以及无纤维组织增生,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组显示大鼠肾小球均有不同程度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增生。病变程度依次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组<模型组。结论 大黄酸能够通过改善糖尿病大鼠的BIBW2992临床试验肾功能各指标水平,来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改善肾脏纤维化,其中高剂量的大黄酸效果更明显。

血清凝血指标表达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the oncology genome atlas project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参数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0例为高血压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小板参数及血清凝血功能指标并分析与妊娠高血压病情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FIB、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血清PT、APTT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PLT)无差异(P>0.05)。MPV、PDW、FIB、D-二聚体与妊娠高血压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529、0.478、0.554、0.551,P<0.05),PT及APTT与妊娠高血压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0.574、-0.625,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IB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妊娠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诊断妊娠高血压的曲线下面积(AUC)FIB为0.Caspase抑制剂824、临界值为3.85g/L,D-二聚体AU寻找更多C为0.821、临界值为0.27mg/L。结论:孕妇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与妊娠高血压病情程度有密切关联,FIB及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妊娠高血压早期诊断的血清标志物。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血肿彻底清除率、近全清除率、部分清除率和再出血率,比较2组患者皮层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Canagliflozin IC50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monogenic immune defects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LGK-974配制近全清除率、部分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彻底清除率、GCS及GOS评分高于对照组[(54.17%vs 22.92%)、(13.69±1.03)分vs (10.11±2.39)分、(4.02±0.53)分vs (3.25±0.49)分],再出血率、皮层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血肿彻底清除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且安全性高。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的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失败后的耐药状况。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行抗病毒治疗失败的156例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Adezmapimod试剂cy virus,HIV)-1耐药采用HIV-1 ViroSeq?基因型检测法,与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http:∥hivdb.stanford.edu/)比对检测结果。结果 156例抗病毒治疗失败的艾滋病患者中,有122例(78.21%)发生了耐药。106例(6寻找更多7.95%)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其中对拉米夫定、恩曲他滨、阿巴卡韦3种药物同时耐药的患者104例(66.67%); 118例(75.64%)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对依非韦伦和奈韦拉平同时耐药118例(75.64%); 7例(4.49%)对蛋白酶抑制剂耐药。122例耐药患者中,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位点为16个,M184V/I位点突变次数最高,为87次(71.31%);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位点13个,K103N/R位点突变49次(40.16%);蛋白酶抑制剂耐药位点11个,A71V/T位点突变49次(40.16%)。对拉米夫定、恩曲他滨中高度耐药者102例(83.61%),对依非韦伦、奈韦拉平中高度耐药者117例(95.90%),这些药物一旦发生耐药即呈现中度或高度耐药。对齐多夫定、替诺福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中高度耐药者分别为29例(23.77%)、48例(39.34%)、5例(4.10%),这些药物耐药屏障相对较高。probiotic Lactobacillus结论抗病毒治疗失败的艾滋病患者的耐药发生率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且耐药位点存在多样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小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并肝细胞癌门静脉转移模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_9)在小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并肝癌细胞门静脉转移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并肝癌细胞门静脉转移模型。建模后Fulvestrant分子量14天观察各组肝脏肿瘤生长情况。生化法、明胶酶谱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肝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等的表达情况。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2 h后,缺血45 min组和缺血30 min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缺血45 min组ALT和AST水平显著高于缺血30 min组(P<0.05)。假手术组术后ALT和AST均一过性轻度升高。再灌注8 h时,缺血45 min组和缺血30 min组ALT和AST水平高于2 h时(P<0.05);术后7天缺血45 min组左肝叶肿瘤负荷bio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selleck HPLC缺血30 min组和假手术组高(P=0.013,P=0.007),但假手术组右肝叶(无缺血肝叶)肿瘤负荷与缺血30 min组右肝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缺血30 min组生存时间少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缺血30 min组与缺血45 min组两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缺血45 min组MMP-9水平高于缺血30 min组(P<0.001),相应基因表达水平亦呈相似变化。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可促进肝癌细胞门静脉转移,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MMP_9的表达实现的。

血压节律变化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帕anatomopathological findings金森病患者血压节律变化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8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的68例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所得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分为反杓型组(17例)、非杓型组(30例)、正常型组(17例)和超杓型组(4例),以及夜间高血压组(37例)和非夜间高血压组(31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GSK126 molecular weight(MoCA)评估总体认知功能,逻辑记忆测验(LMT)、听觉词汇学习测验(AVLT)和数字广度测验(DST)评估记忆功能。结果 不同血压节律组患者病程(χ~2=8.599,P=0.035)、AVLT瞬时记忆3(F=3.100,P=0.033)和AVLT延迟回忆(χ~2=7.828,P=0.050)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反杓型组(Z=4.224,P=0.043)和正常型组(Z=4.821,P=0.028)病程均长于超杓型组,反杓型组AVLT瞬时记忆3评分低于正GW-572016半抑制浓度常型组(t=-2.028,P=0.048)和超杓型组(t=-2.673,P=0.010),非杓型组AVLT瞬时记忆3评分低于超杓型组(t=2.554,P=0.013)。与非夜间高血压组相比,夜间高血压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更高(χ~2=6.399,P=0.011)、病程更长(Z=-2.008,P=0.045);但两组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反杓型血压节律可能影响其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功能;临床应加强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糖尿病足溃疡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新型炎症指标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糖尿病足溃疡(DFU)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糖尿病40例,DFU 80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年龄、病程、体质量、血压、血常规、糖脂代谢、肝肾功能、CRP等指标,以及Biomphalaria alexandrina足溃疡感染严重程度。分析MHR与DFU之间的关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FU的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价MHR预测DFU的最佳截断值及其特异ZD1839化学结构性和敏感性。结果 DFU组年龄较大,BMI、TG、ALB、淋巴细胞、Hb较低,CRP、单核细胞、MHR均较高;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HR与年龄、WBC、中性粒细胞、血肌酐、CRP正相关,与Hb、TC、LDL、ALB负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HR是DFU重要的危险因素[OR=10.191(95%CI:2.023,51.349),P=0.005]。对DFU的预测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MHR最佳截断值为0.613 9, MHR的曲线下面积为0.663(95%CI:0.560,获悉更多0.766),预测的敏感性为53.7%、特异性为86.1%。CRP最佳截断值为3.580 0,CRP的曲线下面积为0.791(95%CI:0.706,0.876),预测的敏感性为68.7%,特异性为83.3%。结论 MHR与DFU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上关注MHR对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