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归因疾病负担研究

目的 了解2017年浙江省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归因疾病负担,为制定慢性病防控策略、降低疾病负担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7)数据,计算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疾病负担指标,评价2017年浙江省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归因于环境、代谢和行为等主要危险因素的慢性病疾病负担,并与1990年数据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7年浙江省慢性病归因于使用烟草、不合理膳食和高血压的DALY率较高,分别为2 807.08/10万、2 724.72/10万和1 878.69/10万;男性归因于使用烟草、不合理膳食和高血压的DALY率较高,分别为4 764.77/10万、3 297.00/10万和2 076.92/10万;女性归因于不合理膳食、高血压和高血糖的DALY率较高,分别为2 117.16/10万、1 668.24/10万和1 100.53/10万。15~<50岁人群慢性病归因于不合理膳食、药物滥用和使用烟草的DALY率较高,分别为759.29/10万、611.71/10万和60Genetic studies5.37/10万;50~<70岁人群慢性病归因于使用烟草、不合理膳食和高血压的DALY率较高,分别为5 528.37/10万、4 628.18/10万和2 757.78/10万。≥70岁人群慢性病归因于不合理膳食、使用烟草和高血压的DALY率较高,分别为16 370.09/10万、15 551.40selleck激酶抑制剂/10万和14 408.63/10万。与1990年比较,2017年高体质指数、饮酒、高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药物滥用的DALY率上升,增幅分别为108.23%、48.59%、23.17%、17.64%和6.06%;空气污染、职业风险、不合理膳食和肾功能受损的DALY率下降,降幅分别为51.11%、44.81%、22.49%和19.83%;使用烟草和高血压的DALY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2017年浙江省归因于使用烟草、不合理膳食和高血压Q-VD-Oph细胞培养的慢性病疾病负担较重;高体质指数、饮酒和高血糖等行为和代谢相关危险因素的归因疾病负担较1990年升高。

和解剂联合西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肝胆湿热型晚期胆囊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和解剂联合西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肝胆湿热型晚期胆囊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53例晚期胆囊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51例,3组患者均给予吉西他滨+Pexidartinib研究购买奥沙利铂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在此基础上,西妥昔单抗组患者给予西妥昔单抗注射液,和解剂组患者给予和解剂治疗,联合组患者给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予和解剂联合西妥昔单抗注射液。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1个和2个周期后中医证候积分、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T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微小RNA-187(miR-187)、微小RNA-143(miR-143)、毒副反应。结果:联合组、西妥昔单抗组患者疾病控制率(78.43%、76.47%)高于和解剂组(52.94%)(P <0.05);联合组患者治疗1个、2个周期后胁肋胀痛、腹胀厌食、灼热、口苦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妥昔单抗组、和解剂组(P <0.05);联合组患者治疗1个、2个周期后CA19-9、CA242、CEA、CA125低于西妥昔单抗组、和解剂组,且西妥昔单抗组低于和解剂组(P <0.05);联合组、和解剂组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CD3+、CD4+/CD8+、Ig A、Ig M、Ig G、KPS评分高于西妥昔单抗组(P <0.05);联合组患者治疗1个、2个周期后miR-143高于西妥昔单抗组、和解剂组,且西妥昔单抗组高于和解剂组(P <0.05);联合组患者治疗1个、2个周期后miR-187低于西妥昔单抗组、和解剂组,且西妥昔单抗组低于和解剂组(P <0.05);联合组患者白细胞下降(7.84%)、血小板下降发生率(7.84%)与和解剂组白细胞下降(5.88%)、血小板下降发生率(5.88%)低于西妥昔单抗组(27.45%、25.49%)(P <0.05)。结论:和解剂联合西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肝胆湿热型MRTX1133体外晚期胆囊癌,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增强疗效,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促进病情好转,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

降钙素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小儿颅内感染中的改变及其价值探讨

目的 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降钙素原(PC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脑(膜)炎患儿73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患儿22例(化脑组),病毒性脑炎患儿51例(病脑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非感染性无热惊厥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于入院后24 h内,在无菌条件下行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2.0 mL,同时采取静脉血4mL,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脑脊液MMP-9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脑脊液PCI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应用SNK-q检验,阳性率显著性比较用四格表x~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结果化脑组患儿血清、脑脊液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病脑组,PF-02341066供应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病脑组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脑组患儿血清、脑脊液MMP-9水平CP-456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病脑组,病脑组较对照组亦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化脑组患儿血清、脑脊液PCT异常升高率明显高于病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血清、脑脊液MMP-9异常Biometal trace analysis升高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化脑组PCI和MMP-9血清水平呈正相关(r=0.694.,P<0.01),脑脊液PCT和MMP-9水平也呈正相关(r=0.498,P<0.01),而病脑组血清、脑脊液PCT含量基本正常,与MMP-9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脑脊液PCT、MMP-9水平对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ADAM-10在糖尿病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糖尿病创面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探寻其病理机制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是创面中的重要效应细胞。现发现ADAM-10调控细胞粘附、生长、迁移等过程。但ADAM-10在糖尿病创面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究ADAM-10在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合药物治疗创面,验证研究结果。研究方法1.临床上筛选慢性难愈合创面,随机分组: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MM)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rb-b FGF)组。在治疗第3、10天,取肉芽及少量上皮组织,免疫荧光(IF)染色ADAM-10、MMP-12,观察蛋白变化特点。2.对sh ADAM-10 RAW264.7细胞进行蛋白组学分析,筛选差异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3.对RAW264.7和J774a.1细胞,进行sh ADAM-10(sh)或EX ADAM-10(EX)干预,随后给予脂多糖(LPS)或MMP-12抑制剂+LPS(MMP-12inh+LPS)刺激,检测细胞活力、基因转录、蛋白表达等情况Staurosporine生产商。4.对L929成纤维细胞进行EX干预,随后LPS刺激,观察细胞活力、ADAM-10以及其它蛋白表达水平。5.正常、糖尿病大鼠分别制备创面,分组为急性(Acute)组、模型(Model)组、MM组以及rb-b FGF组。观察第3、7、10、14天的创面情况;创面率;病理结构;亚细胞结构;ADAM-10转录水平;蛋白表达及定位情况。结果1.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第3天,MM组内ADAM-10、MMP-12表达均低于rb-b FGF组。相较于治疗第3天,第10天ADAM-10表达增加;MMP-12降低;MM增加ADAM-10作用低于rb-b FGF;rb-b FGF降低MMP-12作用明显。2.sh RAW264.7细胞蛋白组学检测结果显示:干扰ADAM-10影响创面愈合相关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并导致MMP-12和AKT降低。3.巨噬细胞中(1)对较于CON组,1000ng/ml的LPS作用9 h~24 h增加细胞活力(P<0.05);1.5μmol/L的MMP-12inh作用12 h~36 h对细胞活力无影响(P>0.05)。LPS作用12 h显著降低ADAM-10、增加MMP-12基因转录水平(P<0.01);LPS增加MMP-12、i NOS、TNF-α转录水平以及ADAM-10分泌(P<0.05或0.01);促进ADAM-10、MMP-12、i NOS、IL-10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P<0.05)。MMP-12inh增加pro-ADAM-10、IL-10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P<0.05)。(2)细胞活力在sh细胞各组均低于CON组(P<0.01),在sh细胞含LPS的组别均低于LPS组(P<0.01)。J774a.1与RAW264.7两细胞受干预后细胞活力变化相似。对比CON组,LPS组、MMP-12inh+LPS组以及sh细胞所有组别ADAM-10转录均降低(P<0.01);MMP-12转录水平在所有含LPS的组别中均增加,在sh组降低(均为P<0.01)。对比LPS组,其它含LPS的组别MMP-12转录均降低(P<0.0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CP-690550.html1)。(3)对比EX阴性转染组,EX各组细胞活力均高于EX阴性组(P<0.01);EX细胞内含LPS的组别其活力高于EX阴性+LPS组(P<0.01)。对比EX阴性或EX阴性+LPS组,含MMP-12inh的组中TNF-α分泌量均降低(P<0.05)。EX组内ADAM-10、MMP-12、炎性因子的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均增加(vs EX阴性组,P<0.05)。sh组内则反之。EX阴性+LPS组MMP-12、i NOS、TNF-α、Arg1、TGF-β1、cyclin D1以及CD206的转Genetically-encoded calcium indicators录水平增加(vs EX阴性组,P<0.01);且这一增加作用在EX+LPS组被进一步提高(vs EX阴性+LPS组,P<0.01)。在EX细胞含LPS的组别内ADAM-10分泌量增加(vs EX阴性组,P<0.05)。EX与EX+LPS组内ADAM-10、MMP-12、IL-6以及IL-10的蛋白表达量增加(vs EX阴性,P<0.05)。IF染色ADAM-10、Arg1和i NOS显示出与Western Blot相近的实验结果。4.对比L929细胞的EX阴性组,EX组细胞活力增加(P<0.01);且EX+LPS组细胞ADAM-10分泌量增加(P<0.05);LPS及EX增加ADAM-10、p-AKT、AKT、TNF-α蛋白表达(P<0.05)。在EX+LPS组中LPS的促蛋白表达作用进一步增加(vs EX阴性+LPS,P<0.05)。5.糖尿病大鼠创面各时间点,Model组创面率高于Acute组(P<0.05);MM组和rb-b FGF组创面率低于Model组(P<0.05)。MM和rb-b FGF两种治疗能减轻创面中炎性细胞的浸润;促进胶原生成;改善细胞内内质网和线粒体的结构;降低创面组织TNF-α蛋白量,而增加TGF-β1、ADAM-10、IL-10、Arg1、p-AKT蛋白表达,降低MMP-12、i NOS、IL-6的表达(vs Model,P<0.05);IF显示:给药组创面第10天ADAM-10、第7天创面巨噬细胞的Arg1表达均高于Model组;Model组第10天的i NOS表达量始终高于其它组;此外,ADAM-10主要定位于肌成纤维细胞中。结论1.巨噬细胞中,ADAM-10通过调控MMP-12促进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参与LPS诱导的巨噬细胞活化。2.成纤维细胞中,ADAM-10通过增加AKT及其磷酸化,增加TNF-α,促进细胞增殖。3.在体实验中,ADAM-10增加可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具体机制是成纤维细胞ADAM-10增加促进细胞增殖;巨噬细胞中MMP-12降低减轻创面炎症反应。且该分子机制在MM和rb-b FGF治疗糖尿病创面中得到了验证。

加工条件及体外消化对大米低聚肽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通过酶解大米蛋白粉制备大米低聚肽,以分子质量分布、二级结构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Canagliflozin使用方法RAC)为指标,研究不同温度、pH值和体外消化方式对大米低聚肽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显著降低大米低聚肽在2 000~3 000u、3 000~5 000 u和>5 000 u范围内的分子质量(P<0.05),显著提高<150 u的分子质量(P<0.05),然而对重均分子质量、二级结构无显著影响(P>0.05)。40℃下大米低聚肽的ORAC值显著高于其它温度(P<0.05)。pH值对大米低聚肽的重均分子质量、α-螺旋和平行式β-折叠无显著影响(P>0.05)。在pH 6下大米低聚肽的ORA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pH 2和pH 4的ORAC值显著下降(P<0.05)。体外模拟消化显著降低大米低聚肽在1 metastasis biology000~2 000 u,2 000~3 000 u,3 000~5 000 u,>5 000 u范围内的分子质量及重均分子质量(P<0.05),而<150 u所占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二级结构无显Nirmatrelvir IC50著变化(P>0.05)。先胃蛋白酶后胰蛋白酶消化,可显著提高大米低聚肽的ORAC值(P<0.05)。研究结果表明,大米低聚肽具有一定的结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为研发抗氧化功能性饮料奠定理论依据。

血尿酸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人群血尿酸与血压的关系,为双重危险因素防治提供科学依据selleck NSC125066。方法 采用年龄分层(20~79岁)、随机抽选连续5年(2015—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体检中心600名体检者,男女各半。采集该人群的病史、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液生化指标,其中资料完整且符合纳入标准者524人(87.3%),体检项目与相关参数均采用统一标准化方法。研究对象根据血尿酸水平的四分位数分组:第一分位组(血尿酸141.0~<260.5μmol/L,n=131)、第二分位组(血尿酸260.5~<315.0μmol/L,n=132)、第三分位组(血尿酸315.0~<375.0μmol/L,n=131)、第四分位组(血尿酸375.0~683.0μmol/L,n=130)。分析高血压与血尿酸关联的密切程度。结果 在血尿酸四分位数selleck NMR分组中存在性别分布差异,高血尿酸值区(第四分位组)男性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而女性主要集中于低血尿酸值区(第一分位组);研究人群的血尿酸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存在线性关系(P值分别为0.0Biofouling layer018和0.0005),这种差异仅表现在女性。结论 血尿酸与高血压显著相关,青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多关注自身的血尿酸水平。

miR-195-5p靶向VEGFA抑制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研究

目的 探究miR-195-5p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对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生长和运动的影响。方法 检测胶质瘤细胞中miR-195-5p和VEGFA表达量的变化;miR-195-5p mimiNucleic Acid Detectionc和pcDNA-VEGFA单独或共转染U-251细胞后,qRT-PCR检测miR-195b-5p和VEGFA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确定miR-195b-5p和VEGFA的靶向关系;克隆Tezacaftor体内实验剂量形成实验、Transwell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U-25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胶质瘤细胞中miR-195-5p的表达量下调,VEGFA蛋白表达量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选择miR-195-5p和VEDolutegravirGFA表达量变化最为显著的U-251细胞继续研究。与对照组比较,miR-195-5p mimic和pcDNA-VEGFA转染U-251细胞后,miR-195-5p和VEGF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R-195-5p mimic降低VEGF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A是miR-195-5p的直接靶点。过表达VEGFA可增加U-251细胞的集落形成,侵袭迁移及增殖细胞相关的核抗原Ki67、生存素(Surviv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降低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miR-195-5p mimic可逆转过表达VEGFA的促癌作用。结论 miR-195-5p可通过靶向调控VEGFA的表达抑制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目的:分析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金属蛋白酶的影响。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学门诊接诊的63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接诊过程中,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28例分到对照组,35例分到研究组selleck产品,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LCAM-1)等细胞黏附分子水平、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金属蛋白酶水平、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VCAM-1、SLCAM-1等细胞黏附分子水平、PAGM、MMP2、MMP9等金属蛋白酶水平对比均无显著Bone infection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SVCAM-1、SLCAM-1等细胞黏附分子水平、PAGM、MMP2、MMP9等金属蛋白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Bucladesine临床试验硬化的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细胞黏附分子、金属蛋白酶水平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还能提升其治疗效果,且产生的毒副作用较少,因此,其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硒化壳寡糖对雏鸡生长性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试验旨在研究硒化壳寡糖对雏鸡生长与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海兰褐蛋雏鸡selleck激酶抑制剂160只,预饲7 d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壳寡糖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7 mg/kg壳寡糖,亚硒酸钠组在基础日粮中以亚硒酸钠形式添加0.15 mg/kg硒,硒化壳寡糖组在基础日粮中以硒化壳寡糖形式添加0.15 mg/kg硒和57 mg/kg壳寡糖,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硒化壳寡糖组21 d时Subclinic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鸡平均日增重、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白细胞介素(IL)-2、IL-10、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禽流感病毒抗体(AIV-Ab)、新城疫病毒抗体(NDV-Ab)、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抗体(IBV-Ab)、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体(IBDV-Ab)水平和42 d时鸡体重、平均日增重、sIgA、IgA、IgM、IL-4、IFN-γ、TNF-α、IBD-Ab、ND-Ab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壳寡糖组(P<0.05)。硒化壳寡糖组21 d时IgG、sIgA、IL-10、IFN-γ、AI-获悉更多Ab水平和42 d时sIgA、IgA、IL-4、IFN-γ、TNF-α水平高于亚硒酸钠组(P<0.05)。由此可见,硒化壳寡糖能促进蛋雏鸡的生长,改善免疫功能,其效果优于壳寡糖和亚硒酸钠。

中国上海市与美国纽约市新型冠状病毒流行趋势对比分析

【目的】通过与纽约市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上海市在2022年3月至5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采取的防疫措施对疫情发展的影响,并对上海市此次的防疫措施进行评价。【方法】收集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美国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官方网站公布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每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每日新增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结果】上海市在3月1日至5月17日,每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最多达到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的58倍,上海市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基本低于纽约市同期。在疫情高峰期,上海市每日罹患率增长速度显著低于纽约市(P<0.05),每日新增死亡人数明显低于纽约市。此外,上海市老龄人口(年Immunosandwich assay龄≥60岁)疫苗接种率明显低于纽约市(年龄≥65岁)。【结论】本次上海市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与纽约市在2021年12月之后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都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与Delta变异株相比,病毒的复制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为上海与纽约这类人口密集的超大型城市的防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上海市在采取了严格的Navitoclax临床试验隔离防疫策略后,疫情得到了快速有效的控制,而纽约市因为没有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疫情依然非常严峻。随着病毒的不断进JNJ-42756493 MW化,以及外部输入压力的不断增大,今后我国的防疫策略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