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对VaD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影响及机制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72只SD雄性老年大鼠(>20周龄)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磷酸肌酸钠低(20 mg/kg)、高剂量(40 mg/kg)组,后3组建立VaD大鼠模型,造模后两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相应浓度的磷酸肌酸钠,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给药28 d;实验期间观察大鼠体质量和生长趋势,造模第24天时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活动时间;实验结束时,取各组大鼠海马组织,检测三磷酸腺苷(AT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结构。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磷酸肌酸钠组大鼠的体质量和生长趋势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磷酸肌酸钠高剂量组大鼠的逃逸ICI 46474抑制剂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的次数和平台象限活动时间增加,所在目标象限轨迹更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磷酸肌酸钠高剂量组大鼠海马区ATP水平以及SOD、GSH-PX活力升高(P<0.05),MDA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磷酸肌酸钠高剂量组大鼠IL-1β、IL-6、TNF-α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biodiesel wasteP<0.05);与模型组比较,磷酸肌酸钠低剂量组大鼠HE染色的海马区细胞形态较为完整、规则,磷酸肌酸钠高剂量组神经元染色均匀,细胞形态规则,边界清晰且数量增多。结论 磷酸肌酸钠腹腔注射,可改善老年V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大鼠海马区ATP的产生,保护VaD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减少病理损更多伤有关。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Generic medicine 评价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AA)合并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08年12月至2021年10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EVAR的51例AAA合并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围术期及随访情况等。观察随访期间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腹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显示,瘤体最大直径(54.24±12.48)mm,瘤体长度(95.14±20.89)mm,合并附壁血栓21例(41.18%);同台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单支血管病变19例(37.25%),两支血管病变11例(21.57%),三支血管病变21例(41.18%);合并左主干病变7例(13.73%)。51例患者均成功植入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共14例(27.45%)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例同期PCI,13例分期PCI。平均植入冠状动脉支架(1.50±0.65)枚;37例(72.55%)冠心病药物治疗,无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患者。30天随访结果:全因死亡2例(3VE-822试剂.92%),其中1例(1.96%)主动脉源性死亡,1例(1.96%)因出血性脑卒中死亡;新发肾功能衰竭1例(1.96%)。远期平均随访(47.00±33.03)个月,随访率100%(49/49),全因死亡11例(22.45%),其他原因死亡4例(8.16%);新发脑卒中2例(4.08Fulvestrant采购%),新发心力衰竭2例(4.08%),再次行EVAR 4例(8.16%),冠状动脉新发病变血运重建5例(10.20%)。结论 EVAR联合PCI或药物治疗AAA合并CHD安全有效。

甲氨蝶呤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患者接受甲氨蝶呤+仙灵骨葆胶囊联合用药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治疗的92例骨质疏松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患者为EPZ-6438供应商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甲组rehabilitation medicine和乙组,各46例。甲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乙组给予甲氨蝶呤+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候状况、骨密度情况、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乙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甲组的8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7,P<0.05)。乙组症候评分关节压痛(0.13±0.05)分、活动受限(1.02±0.03)分、晨僵时间(16.17±1.45)min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骨密度情况股骨颈(0.84±0.01)g/cm~3、腰椎(0.75±0.23)g/cm~3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肢体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仙selleck灵骨葆胶囊联合用药方案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病情,提升治疗效果,提高其肢体活动能力,优化患者生活质量。

结直肠癌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elleck产品s,T2DM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特征分析。方法 将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外科2017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4例纳入本研究中,根据患者是否合并T2DM分为观察组(结直肠癌合并T2DM)与对照组selleck Vorinostat(单纯结直肠癌者)。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癌结节、肿瘤部位、大体分型、组织学分型)]。比较两组患者的高血压、肝转移、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脉管癌栓的发生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肠癌的TNM分期Bio-based biodegradable plastics(r=1.000,P <0.05)与T2DM发病率呈现正相关性,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r=-0.035,P=0.000)、肺脉管癌栓(r=-0.046,P=0.000)与T2DM发病风险呈负相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4例患者,高血压者34例,肝转移者8例,术后肺部感染者21例;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为28.85%,略低于对照组36.5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肝转移发生率为13.46%、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8.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2%、11.5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2DM容易造成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进一步增加了患者肝转移、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

益气解毒化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解毒化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JAK2/STAT3信号通路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法复制U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益气解毒化瘀方低、中、高剂量组,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予相应药物,连续2周。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3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组织IL-6、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p-STAT3、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t(RORγt)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可见明显炎性浸润及溃疡,血清IL-6selleckchem、IL-17、IL-23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结肠组织IL-6、JAK2、STAT3、p-STAT3、RORγt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NASH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5,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解毒化瘀方中、高剂量组S63845体外和柳氮磺吡啶组结肠组织炎性浸润减轻,血清IL-6、IL-17含量显著减少(P<0.05,P<0.01),结肠组织IL-6、STAT3、p-STAT3、RORγ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益气解毒化瘀方可能通过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减轻UC肠黏膜损伤,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环磷酰胺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克罗恩病的探索性研究

目的 探索环磷酰胺脉冲式静脉滴注联合沙利度胺口服治疗难治性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在本中心采用环磷酰胺脉冲式静脉滴注联合沙利度胺口服治疗的16例难治性CD患者的临床资料,用药方案为环磷酰胺(750 mg, 1次/月)静脉滴注联合沙利度胺口服(75~100 mg/晚,依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静脉滴注环磷酰胺当日给予水化,谷胱甘肽、美司钠静脉滴注预防肝功能损伤及出血性膀胱炎等不良反应。记录治疗前、第3次治疗后及停药前患者血常规、ESR、CRP、粪便钙卫蛋白(faecal calprotectin,selleckchem Nirmatrelvir FC)、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CDAI)、简要克罗恩病内镜评分(simple endoscopic score for Crohn′s disease, SES-CD)并观察不良反应。治疗时间不短于3个月,最终可以进行临床及内镜疗效评价患者12例。结果 纳入研究的12例患者,治疗时间为3~12个月,3例达到黏膜愈合(临床症状消失,内镜复查见黏膜愈合),5例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内镜复查明显Eastern Mediterranean好转),4例无效(临床症状及内镜复查均无改善,其中2例患者转外科手术),总有效率为66.67%(8/12)。2例出现轻度手足麻木,1例出现少量脱发,1例出现轻度消化道反应(恶心),未见出血性膀胱炎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环磷酰胺脉冲式静脉滴注联合沙利度胺口服治疗难治性CD短期内安全有效,但仍需更大样本的对照selleck抑制剂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基于XGBoost算法构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风险初筛模型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人群的临床指标特征,筛选CAS的最佳预测指标,建立简便有效的CAS患病风险预测模型,为普通人群CAS的早期识别及拟定筛查指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wrist biomechanics性分析2017年~2018年福建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9405份体检数据,选取其中行颈部血管彩超等检查的870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为CAS组和非CSAGAS组,分析两组人群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特异性、selleck化学灵敏度、F1值、曲线下面积、查准率-查全率曲线下面积作为评价指标,对比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和XGBoost算法预测模型评估CAS患病风险的优劣。结果:(1) XGBoost模型在测试集上的评价指标均最高。(2)对于识别CAS,临床特征中贡献度最大的是年龄,其次是收缩压、肌酐。结论:基于XGBoost模型识别CAS的患病风险效果最佳,该模型能较好的CAS患病风险并对普通人群进行CAS患病风险的初筛。

纳米炭结合术中触诊用于T1~T2期cN0单灶甲状腺乳头状癌选择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在T1~T2期cN0单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PTC)手术中应用纳米炭结合触诊行中央区淋巴结冰冻活检,依据活检结果选择性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初治的T1~selleck HPLCT2期cN0单灶PTC患者217例。术中将颈中央区纳米炭黑染淋巴结、触诊到的未黑染但质硬淋巴结分别送冰冻病理,剩余清扫组织送石蜡病理,分析三种标本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为纳米炭黑染淋巴结组,试验组为纳米炭黑染淋巴结结合触诊组,主要比较两组的检出率、假阴性率以及试验组中剩余清扫组织出现淋巴MS-275抑制剂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照组术中冰冻淋巴结的检出率、准确度、假阴性率分别为96.8%、95.2%、11.6%,试验组为97.7%、98.6%、3.4%。两组的准确度、假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8、4.250,P<0.05)。对试验组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冰冻淋巴结出现转移和术中冰冻淋巴结的阴性个数是中央区剩余清扫组织出现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14.195、0.652,P<0.01)。结论 在处理T1~T2期cN0单灶PTC颈中央区时,将纳米炭黑染淋巴结及未黑染质硬淋巴结均送术中冰冻可以获得高的检出率、准确度以及低Durable immune responses的假阴性率。当术中冰冻淋巴结有转移时应行中央区清扫。冰冻淋巴结阴性个数越少,越要警惕剩余中央区存在淋巴结转移。

基于中性粒细胞调节探讨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与机制

目的:从调节中性粒细胞角度研究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与机制。方法:1.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采用每日新鲜配制的3%DSS溶液予以小鼠自由饮用,连续七天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模成功后,根据预实验结果选择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治疗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小鼠每kg体重用药80mg、40mg、20mg配制治疗药物进行灌胃处理。2.观察小鼠每日进食量、体质量、大便形状、便血情况及各组死亡率情况,并进行DAI评分;小鼠结肠组织经HE染色后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通过口服管饲法给予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萄糖(FITC-dextran),观察小鼠结肠黏膜通透性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结肠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及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3.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对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的影响:ELISA法检测血清、结肠组织中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XCL1、CXCL2及粪便中MPO、ELANE、MMP-8、MMP-9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中MPO、ELANE、MMP-8、MMP-9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PAD4、Cit H3、MPO的表达变化。4.所有数据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用x~—±s表示,各组数据间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最小显著差异(LSD)方法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能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损伤程度,改善结肠黏膜通透性,降低DAI、CMDI及组织病理学评分,恢复体重,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有明显治疗效果。2.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治疗组高、中剂量组IL-1β、IL-6、TNF-α水平均降低明显(P<0.05,P<0.01),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无差别。Mes组效果介于BAEB中、低剂量组之间。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各治疗组及Mes组小鼠结肠组织中抗炎细胞因子IL-4水平均上升,其中BAEB高剂量组效果明显(P<0.05),Mes组与BAEB中、低剂量组效果相当,且与正常组水平无差异。BAEB高剂量组IL-10水平上升(P<0.01)且明显高于正常组水平(P<0.01)。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能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血清、结肠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恢复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3.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各治疗组小鼠结肠组织中CXCL1、CXCL2水平均LXH254下降,其中以高、中剂量组下降明显(P<0.05、P<0.01),低剂量组、模型组与Mes组差异不明显。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可以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血清、结肠组织中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肠道组织内浸润数量发挥抑制炎作用。4.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高、中剂量治疗组小鼠结肠组织中MPO、ELANE、MMP-8和MMP-9阳性表达下降(P<0.05)。结肠组织中PAD4、Cit H3、MPO的表达水平下降,以高剂量组明显Canagliflozin浓度(P<0.01)。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高、中剂量治疗组均明显降低粪便中MPO、ELANE、MMP-8、MMP-9的含量下降(P<0.05、P<0.01)。BAEB低剂量治疗组及Mes组差异不明显。结论:经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治疗后,可明显改善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疾病表现,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恢复抗炎细胞因子表达,抑制炎症。减少PMN趋化因子表达,调节PMN浸润。减少结肠组织中NET形成的关键蛋白表达,减少结肠组织及粪便中NET颗bioorthogonal catalysis粒蛋白的含量。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对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在结肠组织中的活动及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的释放有关。

膝关节神经支选择性切断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兔关节软骨病理变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选择性切断膝关节神经支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兔关节软骨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Hulth法复制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通过外科显微镜下选择性切断兔膝关节神经支。利用”测定双足平衡设备”检测和评价兔膝关节功能变化,肉眼观察兔膝关节大体结构。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关节软骨组织结构,应用显微电脑测量软件测量关节软骨厚度。运用TUNEL法检测软medical biotechnology骨细胞的凋亡。结果:模型组右侧(患侧)膝关节蜷缩、无力,检测显示以左侧后足承重为主。治疗组右侧(患侧)后Dolutegravir小鼠足承重分布情况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模型组兔膝关节软骨出现退变的表现,软骨细胞过度凋亡,其凋亡指数VE-822明显高于正常组,而治疗组兔膝关节软骨退变有明显改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和治疗组膝关节软骨厚度均较正常组有明显减小,但治疗组软骨厚度较模型组有明显增厚。结论;选择性切断膝关节神经支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兔关节软骨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并能改善病变关节软骨的结构,加强关节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