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过敏煎作为常用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药,具有祛风固表之功,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对于过敏煎在缓解变应性鼻炎症状同时,是否能够对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平衡产生影响,国内外鲜少报道。本实验为探讨过敏煎对鼻黏膜局部免疫环境的影响,制备了变应性鼻炎(AR,Allergic rhinitis)小鼠模型进行研究,以期为过敏性疾病常用方过敏煎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方法:购买64只6-8周龄BALB/c雌雄各半小鼠,随机分为4BAY 73-4506体内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枸地氯雷他定)对照组及中药(过敏煎)组,毎组16只。造模:采用卵清蛋白加氢氧化铝致敏法建立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分别在第0、7、14天进行基础致敏(腹腔注射),在第21-28天局部激发(OVA滴鼻),在每次局部激发后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相关行为学,连续治疗7天后,取小鼠鼻黏膜组织,分别使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鼻黏膜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和观察肥大细胞数目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鼻黏膜中IFN-γ、IL-4、T-bet、GATA-3蛋白表达;同时采用RT-PCR法检测IFN-γ、IL-4、T-betHuman Immuno Deficiency Virus、GATA-3 m RVX-661细胞培养NA表达量。结果:1.各组小鼠AR相关行为学评分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模型组相比,枸地氯雷他定组和过敏煎组评分都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2.各组小鼠鼻黏膜组织HE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鼻黏膜上皮细胞不连续,纤毛排列杂乱,甚至脱落,血管扩张,出现较多嗜酸性粒细胞,黏膜下腺体增生及组织水肿明显。与模型组相比,枸地氯雷他定组和过敏煎组炎症反应较轻。3.Western blot分析AR小鼠鼻黏膜组织蛋白表达情况:相比于正常组,在AR小鼠模型中,鼻黏膜IFN-γ、T-bet表达显著降低(P<0.01),IL-4、GATA-3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5)。AR小鼠模型经枸地氯雷他定和过敏煎治疗后,IFN-γ、T-bet表达显著升高,GATA-3表达显著降低,而IL-4表达有升高趋势,但过敏煎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RT-PCR分析小鼠鼻黏膜组织基因表达情况:与正常组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IFN-γ、T-bet m RNA的表达有降低(…
Author: admin
针刺与艾灸对哮喘大鼠肺功能及气道炎症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刺与艾灸改善哮喘大鼠肺功能及气道炎症的作用,并比较疗效差异。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艾灸selleck Cobimetinib组,每组12只。采用卵清白蛋白致敏和雾化激发制备哮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针刺组和艾灸组大鼠分别给予双侧“肺俞”穴针刺与艾灸干预30 min,每天1次,连续14天。干预结束后,使用肺功能测定仪测定大鼠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量(PEF)、肺阻力(RL)、动态肺顺应性(Cdyn)、呼出2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FEF 25%)、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FEV/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分别经HE和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及胶原沉积程度;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半胱氨酸白三烯(LT)、白介素(IL)-17、IL-4、IL-13、IL-33、IL-5、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前列腺素D2(PGD2)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EF、Cdyn、FEF 25%、FEV/FVC、MMEF下降,RL、胶原纤维沉积、肺组织中LT、IL-17、IL-4、IL-13、TSLP、IL-33、PGD2、IL-5表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FEF 25%、FEV/FVC增加,胶原纤维沉积、肺组织LFor submission to toxicology in vitroT、IL-17、IL-4、IL-13、TSLP、IL-33、PGD2、IL-5表达降低(P<0.05,P<0.01);艾灸组大鼠Cdyn、FEF 25%、MMEF增加,胶原纤维沉积、肺组织IL-17、IL-4、IL-13、TSLP、IL-33、IL-5表达降低(P<0.05,P<0.01)。与艾灸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肺组织中LT、IL-13、PGD2、IL-5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 针刺与艾灸“肺俞”穴ZD1839均能改善哮喘模型大鼠的肺组织损伤、肺功能及气道炎症;且两者在改善肺功能和气道炎症的相关指标上存在一定差异性。
循证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 为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分析小儿哮喘中开展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筛选2021年5月—2022年8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小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epigenomics and epigenetics规护理结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哮鸣音、Compound C咳嗽、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哮喘控制情况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哮鸣音消失、咳嗽消失、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GSK1120212<0.05)。干预前,两组哮喘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哮喘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总满意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5)。结论 小儿哮喘中开展循证护理,可缩短治疗时间,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为患儿提供满意的服务。
Penicilazaphilone C抑制NETosis诱导哮喘炎症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Penicilazaphilone C (PAC)对哮喘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NETosis)介导哮喘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体外,采用佛波醇12-十四酸酯13-乙酸酯(PMA)诱导健康小鼠的中性粒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诱网(NETs)。设置四组PAC的不同剂量组及对照组,通过测定dsDNA的产生了解抑制效果。在体内,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将3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DNaseⅠ组及PAC组。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和炎性细胞水平;对肺组织采用HE染色、PAS染色及免疫荧光;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的瓜氨酸化组蛋白;通过荧光镜检验证哮喘小鼠是否产生了NETs。结果 在体外,1.2 mg/mLPrecision immunotherapy的PAC可以显著抑制NETsNVP-TNKS656分子量的形成[0.3 mg/mL、0.6 mg/mL、0.9 mg/mL、1.2 mg/mL PAC组结果分别为(0.72±0.17) RFU、(0.35±0.09) RFU、(0.16±0.02) RFU、(0.11±0.03) RF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内实验中,小鼠BALF中的dsDNA与对照组(165.40±6.99) ng/mL相比,哮喘组(300.00±8.27) ng/mL的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有大量细胞因子及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约占62%,肺组织明显受损。PAC组小鼠的中性粒细胞水平为(235.50±21.03)×10~4cells/mL,明显低于哮喘组的(796.50±12.47)×10~4cell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较哮喘组明显减少,PAC组小鼠的炎症评分为(1.17±0.41)分,明显低于哮喘组的(3.17±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哮喘组对比,PAC组Western blot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chir-99021-ct99021-hcl.htmlting检测出的瓜氨酸化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利用LPS成功建立中性粒细胞型哮喘小鼠模型;PAC可以显著缓解哮喘小鼠炎症,其机制与抑制瓜氨酸化组蛋白和NETosis有关。
iNKT细胞水平与HIV感染病程及HAART疗效的关系
目的 探究恒定性自然杀伤T细胞(iNKT)水平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病程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AIDS)患者153例为研究组,包括无症状期78例(无症状期组)和艾滋病期75例(艾滋病Trichostatin A配制期组),并招募健康人群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_4~+、CD_8~+T淋巴细胞、iNKT细胞及其亚群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IV RNA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CD_4~+/CD_8~+、iNKT细胞及CD_4~-iNKT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CD_8~+T淋巴细胞、CD_4~+iNKT细胞和CD_4~+iNKT/CD_4~-iNK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艾滋病期组患者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CD_4~+/CD_8~+、iNKT细胞及CD_4~-iNKT细胞水平低于无症状期组,CD_8~+T淋巴细胞、CD_4~+iNKT细胞和CD_4~+iNKT/CD_4~-iNKT水平高于无症状期组(P<0.05);无效组患者外周血CD_4~+/CD_8~+和iNKT细胞水平低于有效组,CD_4~+iNKT/CD_4~-Institutes of MedicineiNKT水平高于有效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iNKT细胞和Cselleck激酶抑制剂D_4~+iNKT/CD_4~-iNKT水平对患者HAART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9、0.756。结论 AIDS患者外周血iNKT较健康人群降低,且随着病程进展CD_4~+iNKT/CD_4~-iNKT水平升高,iNKT细胞和CD_4~+iNKT/CD_4~-iNKT水平对患者HAART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基于改进樽海鞘算法与异质集成学习的基因表达数据分类研究
由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所以癌症诊断与治疗问题是现代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精准的诊断有助于探索基因与癌症的关系,对癌症的预防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癌症基因表达数据集的内部关系使得癌症诊断充满PUN30119说明书了挑战,因为基因表达数据的样本量和维度比例巨大,且由于数据中噪声、冗余等信息的干扰,使得以基因表达数据为基础进行癌症分类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挑战的工作,也使得在对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分类之前先进行特征选择越来越重要。本文以乳腺癌、白血病和肺癌三个基因表达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特征选择和分类。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在特征选择部分,针对高维基因表达数据的样本量小,维度大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过滤式、嵌入式和包装式相结合的两阶段特征选择框架。提出的框架在第一阶段使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随机森林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并对三种方法的结果进行组合;在第二阶段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改进的樽海鞘算法的二进制基因选择方法,该方法结合机器学习方法(Light GBM、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XGBoost、多层感知机和K-近邻这六种常见的分类方法)自适应的选取适合分类算法的特征子集,并与其他五种智能优化算法在收敛性、特征数量以及准确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在分类阶段,不同的分类方法所选的特征会有一些偏差,因为不同的特征子集在同一分类Adezmapimod细胞培养方法可能会达到类似的分类结果。所以本文在分类部分,将基于改进樽海鞘算法所选的所有特征进行整理,提取出重复出现频次高的特征,将这些特征输入到自编码器中进行降维,进一步减少特征维度的同时提高分类准确度。为了提高分类准确度,本文不仅预测了数据的类标签,还预测了数据的类概率,并且提出了根据注意力机制的思想构造权重,对本文应用的六种异质分类方法进行模型加权集成。综上,本文以基因表达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两阶段特征选择框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方法能够解决高维数据相关的特periprosthetic infection征选择问题,且所提出的框架没有数据集的限制,它可以应用于其它涉及特征选择的领域。又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思想的权重构造方法,用于将多个模型进行集成,结果表明,集成后的分类准确度明显高于有单个分类方法。
白介素-10基因启动子rs1800896和rs180087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黑衣壮儿童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白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rs1800896和rs180087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黑衣壮儿童支AZD1152-HQPA抑制剂气管哮喘关系和不同地域种族比较。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购买Fer-1测序法,对156例受试者(黑衣壮哮喘儿童78例和黑衣壮健康儿童78例)IL-10基因启动子rs1800896和rs1800871位点,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组间差异,并与不同地域种族比较。结果 哮conservation biocontrol喘组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黑衣壮儿童各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公布的非洲尼日利亚人、非洲尼日利亚伊巴丹的鲁巴人、西班牙伊比利亚人、美国休斯敦的古吉拉特印第安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国南方汉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基因位点rs1800896和rs1800871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广西黑衣壮族患儿支气管哮喘无相关,与不同种族和地域相关。
基于NLRP3炎症小体通路探究调控miR-223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究基于NOD样受体家族3(NLRP3)炎症小体通路探究调控miR-223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lymphocyte biology: trafficking方法 将55只雄性8周龄SD大鼠采用公认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脓毒症肺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iR-223 mimics control组、miR-223 mimics组各10只,同时另取15只大鼠作为对照组。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结构排列及损失情况,血气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动脉血气并计算肺组织W/D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Caspase-1、NLRP3、ASC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RT-PCR检测大鼠miR-223表达情况。结果 相比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miR-223 mimics组、miR-223 mimics control组大鼠病理学评分、W/D、BE、IL-1β、IL-18、C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vx-661.htmlaspase-1、NLRP3、ASC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miR-223 miZD1839mics组大鼠则较模型组、miR-223 mimics control组明显偏低(P<0.05);相比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miR-223 mimics组、miR-223 mimics control组大鼠pH值、PaO_2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miR-223 mimics组大鼠则较模型组、miR-223 mimics control组明显偏高(P<0.05)。结论 miR-223可靶向作用于NLRP3炎症小体通路,进一步阻断其下游炎症反应,改善脓毒症所致的肺损伤。
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血小板抑制率和主要不良临床事件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血小板抑制率和主要不良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就诊的行急诊介入治疗的5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根据患者服用P2Y12受体抑制剂的不同将其分为氯吡格雷组(275例)和替格瑞洛组(2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史和冠脉病变情况。应用血栓弹力图测定两组患者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缺血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占比、冠脉病变支数分布和置入支架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获悉更多义(P>0.05)。两组患者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替格瑞洛组的心脏缺血事件CH-223191 MW总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主要是小出血和轻微出血。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较联合氯吡格雷具有更强的血小板抑制率,替格瑞洛减少early medical intervention术后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的效果优于氯吡格雷,但同时存在小出血和轻微出血增加的风险。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ANXA1、NGAL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膜联蛋白A1(ANXA1)、中性粒细胞明bioorganometallic chemistry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该院儿科接收的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50例作为RSV组,根据入院时lowell评分,进一步将其分为轻度组(≤9分,87例)和重度组(≥10分,63例)。RSV组根据是否继发哮喘分为哮喘组(44例)和非哮喘组(106例)。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0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NXA1、NGAL的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继发哮喘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价血清ANXA1、NGAL对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继发哮喘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SV组血清中的ANXA1、NGAL水平升高(P<0.05)。与轻度组比较,重度组血清中的ANXA1、NGAL水平升高(P<0.05)。与非哮喘组比较,哮喘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ANXA1、NGAL水平上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TNF-α、IL-1β、CRP、ANXA1、NGAL水平升高均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继发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RSV患儿血清中ANXA1、NGAL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Y-27632小鼠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0、0.752、0.861,其中联合预测的AUC高于二者单独预测(Z=6.719、5.271,P<0.05)。结论 血清中ANXA1、NGAL水平升高可增加RSV诱发毛细支气管炎的风险,二者与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继发哮喘的关系密切,均可作为RSNaporafenib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继发哮喘的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