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联合生物信息学鉴定骨关节炎细胞衰老关键基因及验证

背景:细胞衰老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具体作用靶点及调控机制尚不清楚。目的:综合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方法挖掘细胞衰老Bone quality and biomechanics介导骨关节炎的关键基因,并利用实验加以验证,探讨细胞衰老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方法:从GEO数据库中获得骨关节炎基因表达谱以及从CellAge数据库中获得细胞衰老相关基MRTX1133因,二者取交集并提取交集基因表达量进行差异分析,然后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接着通过PPI网络分析和机器学习筛选骨关节炎细胞衰老关键基因,并进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采用qPCR方法检测关键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获得31个骨关节炎细胞衰老差异基因,GO分析显示主要参与白细胞分化调节、单核细胞分化、T细胞分化调节等生物过程,在DNA转录因子结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结合、染色质DNA结合、趋化因子结合中发挥作用;(2)KEGG分析表明骨关节炎细胞衰老差异基因主要在JAK/STAT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中被激活;(3)通过PPI网络拓扑学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筛选出骨关节炎细胞衰老关键基因MYC;(4)体外获悉更多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MYC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正常软骨细胞),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5)结果表明,MYC可作为骨关节炎细胞衰老的关键基因,可能通过介导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和转录调控等成为骨关节炎防治的新靶标。

血栓弹力图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血栓弹力图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Fer-1供应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伴有呼吸衰竭分为实验组(伴呼吸衰竭)和对照组(无呼吸衰竭),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栓弹力图指标水平。分析血栓弹力图指标与凝血功能指标的关系,并分析血栓弹力图指标判断AECOPD患者不良事件风险的价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凝血反应时间(R值)短于对照组,凝血指数(CI)与最大振幅(M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FIB、PBelnacasan临床试验T、APTT及D-D与R值呈负相关(P<0.05),与CI、MA呈正相关(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R、CI及MA对判断AECOPD患者不良事件风险具有一定应用价值(P<0.05)。血栓弹力图指标联合预测判断AECOPDCellular mechano-biology患者不良事件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SE=0.064,P=0.003,95%CI=0.692~0.943),敏感度为0.889,特异度为0.718。结论 血栓弹力图指标与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和凝血状态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不良事件风险。

危重症管理小组模式用于重症肾衰竭患者床旁血液净化对炎症指标、应激指标和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危重症管理小组模式用于重症肾衰竭患者床旁血液净化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炎症、应激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于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进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97例重症肾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研究组(49例)。对照组在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危重症管理小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pH值、尿素氮(BUN)、肌酐(Cr),以及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R428作用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BUN、Cr、pH值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BUN和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炎症指标水平均优于干预前Immunology & Inflammation抑制剂,且研究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均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GSHPx、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对照组发生低血压3例,心律失常1例,失衡综合征2例,恶心、呕吐5例;研究组发生低血压1例,失衡综合征1例,恶心、呕吐1例。研究组并发Sports biomechanics症发生率(6.12%)低于对照组的22.92%(P<0.05)。结论 危重症管理小组模式能有效改善行床旁血液净化的重症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减轻炎症水平,缓解氧化应激反应,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预后。

成人局灶性癫痫发作的临床、脑电图特征、治疗及预后

目的:总结分析成人局灶性癫痫发作(Focal seiGefitinib-based PROTAC 3小鼠zure FS)的临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特征、病因、影像、治疗及预后,进一步评估影响癫痫发作复发的相关因素,帮助临床医生及患者更好的认识和管理癫痫发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于本院住院期间出现局灶性癫痫发作且完善脑电图检查150例成人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既往神经系统病史、病因、临床表现、脑电图、影像学检查、口服抗癫痫发作药物,根据随访六个月是否仍有癫痫发作,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伴有急性疾病、发作形式、脑电图、影像结果以及是否使用抗癫痫发作药物对两组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50例患者中男性91例(60.67%)多于女性59例(39.33%),平均年龄(56.73±14.17)。其中主要分布在50?69岁(59.33%)之间。病因中脑血管疾病58例(38.67%)占比最高,其次为脑炎30例(20%)。伴有急性疾病的癫痫发作77例(51.3%)。局灶运动性发作是主要的发作类型,其中单侧肢体阵挛为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共142人完善影像学检查,病灶累及皮层者106例(74.65%)。脑电图结果:背景异常51例,发作间期痫性放电Tuberculosis biomarkers(Epileptiform discharges EDs)64例(分别位于额区、颞区、顶区、枕区、中央区及前头部,其中以颞区占比最多);监测到发作38例,额区起源8例,颞区起源7例,枕区起源1例,额颞区起源6例,枕颞区起源3例,额中央区起源2例,中央顶区起源1例,额顶枕区起源1例,起源不明者5例。150例患者发作后使用口服抗癫痫发作药物者111例,奥卡西平和左乙拉西坦成为临床医生针对局灶性癫痫发作的首选。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失访47例,死亡患者6例,6个月仍有发作者41例,无发作者56例。年龄、性别、既往神经系统病史、病灶累及皮层、背景节律异常、脑电图监测到癫痫发作等因素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伴急性疾病的癫痫发作、脑电图发作间期EDs提selleck示6个月内复发风险较高。发作后予以抗癫痫发作药物可降低短期再发风险。结论:1.本研究中,成人住院患者局灶性癫痫发作最常见的病因是脑血管疾病和脑炎,最常见的发作形式是局灶运动性发作。2.发作间期脑电图痫性放电提示6个月内复发风险高;3.成人住院患者中,伴有急性疾病的癫痫发作6个月复发风险较低,抗癫痫药物应用时要个体化分析。

蠲痹汤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蠲痹汤配合中药熏洗与蠲痹汤配合洛索洛芬纳凝胶贴膏外用治疗寒湿痹阻型膝genetic population骨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探讨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可行治疗方案。方法:将 60例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 0例。治疗组采用蠲痹汤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蠲痹汤配合洛索洛芬纳凝胶贴膏外用治疗。通过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WOMAC指数的比较确定两种治疗方法的疗selleckchem Cobimetinib效差异。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组内对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VAS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相较治疗前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 5)。3.WOMAC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OMAC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Docetaxel molecular weight0.05),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W OMAC总评分、僵硬评分、进行日常生活的难度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疼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疗效判定: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6.67%,两组有效率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蠲痹汤配合中药熏洗和蠲痹汤配合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外用对寒湿痹阻型KOA患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蠲痹汤配合中药熏洗和蠲痹汤配合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外用对寒湿痹阻型KOA患者膝关节疼痛的治疗效果相似。3.蠲痹汤配合中药熏洗对寒湿痹阻型KOA的疗效优于蠲痹汤配合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外用。

整合UPLC-QTOF-MS分子网络与网络药理学探究龙葵化学成分及抗肺癌作用机制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整合分子网络技术对龙葵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与鉴定,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初步探究其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UPLC-QTOF-MS,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质谱检测与分析,定性龙葵全草中化学成分。同时将二级质谱图转换格式后上传到GNPS网站构建分子网络,对其化学成Raf抑制剂分进行分析。综合2种方法的定性分析结果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龙葵治疗肺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靶点及通路。结果 质谱分析和GNPS分别鉴定和匹配出41个和54个化合物,其中相交11个化合物,共鉴定出84个化合物。综合上述结果筛选出有效活性selleck产品成分7个,对应不重复靶点298个,疾病靶点1 294个,相交靶点66个,富集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分析得到28条信号通路、20个生物学过程、16个细胞组分、17个分子功能。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核心成分均有较强的亲和力。结论 运用UPLC-QTOF-MS/MS整合分子网络技术可快速、全面、系统地分析鉴定龙葵全草中的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为龙葵临床用药和药理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6—2021年福州市HIV/AIDS、淋病、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福州市近年HIV/AIDS、淋病、梅毒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修订其防控precise hepatectomy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从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到的2016—2021年福州市报告HIV/AIDS、淋病、梅毒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1年福州市HIV/AIDS、淋病、梅毒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8.15/10万、6.68/10万和54.81/10万,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经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HIV/AIDS Z=0.14,P=0.88;淋病Z=1.13,P=0.26;梅毒Z=0.33,P=0.74,说明空间分布不存在聚集。3种疾病的职业分布大致相同,均以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农民所占的比例较高;这3种职业病例合计在淋病占全部报告病例的57.71%、在梅毒占53.03%、在HIV/AIDS占55.79%。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淋病:χ~2=1 476.96,P<0.01;梅毒:χ~2=71.67,P<0.01;HIV/AIDS:χ~2=1 980.92,P<0.01);淋病和HIV/AIDS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20~29岁主,发病率分别为14.81/10万和14.06/10万,梅毒发病率最高(151.29/10万)的年龄组为70~79岁。结论 加Bucladesine强婚前及产前性传播疾病筛查,遏制卖淫嫖娼,强化大中专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Roxadustat体内实验剂量和健康性行为教育,对降低淋病、梅毒和艾滋病发病非常重要。

根治性肾切除和静脉癌栓取出术大出血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分析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和静脉癌栓取出术出现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单中心肾癌伴癌栓患者241例,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和静脉癌栓取出术,对其中的相关术前指标、术中情况及术后资料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的主要结局终点是术中出血量大于2 000 mL,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相关影响因素,首先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的初筛,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 <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所有统计分析中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的241例患者中出现大出血病例数为60例,男性48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62岁。非大出血病例数为181例,男性136例,女性45例,中位年龄59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同时存在系统症状和局部症状,OR 2.794,95%CI 1.087~7.181,P=0.033)、手术入路方式(开放手术,OR 9.365,95%CI 4.447~19.72,P<0.001)、Mayo分级(Mayo 3~4级,OR 5.257,95%CI 2.806~10.886,P<0.00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ASA gnotobiotic mice3级,OR 2.842,95%CI 1.338~6.036,P=0.007)、术前血红蛋白(OR 0.978,95%CI 0.965~0.991,P=0.001)、术前血小板计数(OR 0.996,95%CI 0.992~1.000,P=0.037)、最大癌栓宽度(OR 1.061,95%CI 1.033~1.091,P<0.001)、癌栓合并血栓(OR 4.493,95%CI 2.264~8.915,P<0.001)、肾上腺切除术(OR 3.101,95%CI 1.614~5.958,P=0.001)Z-VAD-FMK试剂、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术(OR 2.857,95%CI 1.395~5.852,P=0.004)这些方面的对比ICI 46474分子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手术入路方式(开放手术,OR 6.730,95%CI 2.947~15.368,P<0.001)、Mayo分级(M...

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通过文献资料整理、野外实地调查、市场访问调查、室内标本整理和鉴定等工作,对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掌握了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药用植物的组成特点,分析了其生活型、资源类型、入药部位、药用功效的多样性以及民族特色用药的特点;统计了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国家级、自治区级保护药用植物,并依据IUCN评估标准对未列入保护范围的珍稀药用植物进行了评估;编制了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药用植物名录;讨论了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主要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hand disinfectant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药用植物共2594种(隶属于226科KPT-330 NMR1092属)。其中野生药用植物2334种,栽培药用植物260种。药用蕨类植物147种(隶属33科58属),药用裸子植物24种(隶属9科17属),药用被子植物2423种(隶属184科1017属)。2.对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药用植物从优势科属、药用性状、药用部位以及功效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该地区药用植物共有37个优势科以及25个优势属,这37个优势科包含了1676种,25个优势属包含了384种。该地区药用植物主要以草本确认细节类植物为主,共有1112种,其次为灌木类、乔木类和藤本类。入药部位主要以全草类和根类、茎类为主。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祛风湿等功效的药用植物是该地区居民常用的药材。3.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大宗药材、道地药材种类丰富多样。道地药材有42种,大宗药材有26种,其中八角、三七、山豆根、龙眼、苏木、两面针、吴茱萸、鸡血藤、草珊瑚、砂仁、板蓝根、栀子、重楼、姜黄和岩黄连等是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大宗道地药材,销量较大。4.通过实地考察、民间药市走访以及民间医生访问调查,发现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民族医药具有明显特点:(1)民间特色医药资源应用历史悠久;(2)草药市场地点、时间固定;(3)常见、道地或大宗药材种类多样;(4)药浴植物畅销;(5)有毒植物丰富多样。5.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共180种(隶属于42科96属),其中蕨类植物17种,裸子植物7种,被子植物15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88种,自治区级重点保护植物89种。结合IUCN红色名录评估标准对该地区未列入保护范围的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进行评估,其中评估为极危(CR)的有2种,濒危(EN)的有18种,易危(VU)的有51种,近危(NT)的有40种。建议将…

盐酸戊乙奎醚对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影响

目的喉癌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三分之一,好发于男性,多为鳞状细胞癌,预后较差。盐酸戊乙奎醚作为新型的抗胆JNJ-42756493分子式碱能药物,它有选择性的抗胆碱能作用,还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回顾性收集围手术期肿瘤、临床以及麻醉相关因素,分析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C)及围手术期相关因素对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行喉切除术患者术后复发及总生存期的影响,为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方式与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9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喉癌切除手术的284名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排除无完整临床数据、无随访数据、无麻醉数据、原位癌以及非喉切除手术的94名患者数据,剩余190名患者数据,根据术中有无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将患者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135名患者)和非盐酸戊乙奎醚组(55名患者)。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进行盐酸戊乙奎醚组与非盐酸戊乙奎醚组2:1匹配,减少选择偏倚以及两组间偏差。盐酸戊乙奎醚组剩余91名患者资料,非盐酸戊乙奎醚组剩余50名患者资料。观察指标:(1)肿瘤病理结果。(2)术后复发或死亡结局。(3)围手术期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使用。将围手术期相关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回归分析,把单因素回归分析里P值≤0.10的一些相关因素放入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分析影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的围手术期相关因素。比较盐酸戊乙奎醚组与非盐酸戊乙奎醚组两组之间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与总生存期。结果(1)倾向性评分匹配前,两组患者年龄(P=0.423)、性别(P=0.232)、ASA评分(P=0.311)、NYHA分级(P=0.628)、肿瘤分化程度(P=0.395)、T分级(P=0.630)、喉癌TNM分期(P=0.523)、肿瘤最大直径(P=0.762)、手术方式(P=0.873)、麻醉方式(P=0.322)、放疗史(P=0.873)、吸烟史(P=0.284)、饮酒史(P=0.246)、基础疾病史(P=0.158)、丙泊酚用量(P=0.452)均无统计学差异,瑞芬太尼用量(P=0.016)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的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年龄(P=0.851)、性别(P=0.376)、ASA评分(P=0.858)、NYHA分级(P=0.933)、肿瘤分化程度(P=0.946)、T分级(P=0.297)、喉癌TNM分期(P=0.932)、肿瘤最大直径(P=0.963)、手术方式(P=0.859)、麻醉方式(P=0.304)、放疗史(P=0.385)、吸烟史(P=0.539)、饮酒史(P=0.158)、基础疾病史(P=0.106)、丙泊酚用量(P=0.301)、瑞芬太尼用量(P=0.052)无统计学差异。(2)盐酸戊乙奎醚组与非盐酸戊乙奎醚组两组之间的无病生存期无显著差异(风险因素[HR]=0.772;95%CI,0.399-1.494;P=0.443)。盐酸戊乙奎醚组5年的总生存期显著高于非戊乙奎醚组(50.5%VS 14.0%,P=0.001)。(3)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TNM分期selleck化学、肿瘤最大直径、手术方式、盐酸戊乙奎醚的使用与总生存期(OS)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年龄、T分级、肿瘤TNM分期、肿瘤最大直径、手术方式和无病生存期(DFS)存在相关性。(4)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HR=2.539;95%CI,1.503-4.287;P=0.000)、肿瘤最大直径(HR=1.775;95%CI,1.167-2.698;P=0.007)以及盐酸戊乙奎醚(HR=0.536;95%CI,0.321-0.895;P=0.017)与总生存期(OS)相关。手术方式(HR=2.210;95%CI,1.132-4.318;P=0.020)与无病生存期(DFS)相关,此外年龄(HR=1.918;95%CI,0.983-3.742;P=0.056)也与无病生存期有一定相关性。结论(1)盐酸戊乙奎醚的使用能够改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可考虑将盐酸戊乙奎醚应用于喉鳞状细胞癌行喉切除术的患者。(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2)年龄增加、肿瘤直径增加的喉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的总生存期降低,喉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3)高龄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容易复发,需及时随访,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