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灵敏无标记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的光子晶体传感技术研究

生物毒素是动植物和微生物产生的某种有毒有害成分,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根源。与生物毒素有关的食源性疾病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食物中毒更是食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超抗原之一。SEB致死剂量低至20 ng kg~(-1),并且仅食用0.4 ng kg~(-1)时即可引起呕吐反应,丧失工作能力。由于SEB可能造成的巨大伤害,它已经被列入了《禁止化学武器国际公约》。目前,SEB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核酸扩增法、免疫分析法、色谱法和比色法等。但是,现有的SEB检测方法或需要依赖昂贵的仪器,或方法灵敏度较低,不适用于现场检测。因此,开发高灵敏、准确地检测SEB的传感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由于光子晶体(PC)传感材料具有无需标记、传感信号自表达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其中,反蛋白石光子晶体(IOPCs)得益于大孔规则的阵列结构,可以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相互作用位点。在此,利用大孔网络互穿结构的IOPC作为传感平台,结合聚合物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柔韧性能,构建了制备简单、特异性高、准确性好的新型SEB传感检测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了一种氨基化SEB适配体(Apt)修饰的聚合物IOPC传感检测技术,实现了SEB的高特异性、高灵敏检测。首先,通过垂直沉降自组装法制备蛋白石结构二氧化硅(Si O_2)PC作为模板。选取甲基丙烯酸(MAA)作为聚合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作为交联剂,同时GDC-0068临床试验加入偶氮二异庚腈(ABVN)作为光引发剂形成预聚合液,填充到蛋白石结构模板缝隙中于紫外光下聚合形成聚合物包覆的复合材料。然后,氢氟酸刻蚀去除复合材料中的Si O_2微球得到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IOPC材料。最后,氨基修饰的SEB Apt通过酰胺化反应连接到活化的聚合PF-07321332物IOPC材料表面。在检测过程中,传感材料的最大反射波长随着SEB添加浓度的增加而蓝移,其最大反射波长的蓝移量在10~(-2) pg m L~(-1)~10~3 pg m L~(-1)范围内与SEB浓度的对数值呈现线性相关,最低检出限为8.7443 fg m L~(-1)。实际样品检测以及与ELISA方法对比结果表明,该传感方法在实际检测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准确性。(2)为了进一步提高材料检测灵敏度,将金纳米颗粒(AuNPs)引入光子晶体的阵列中。AuNPs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效应,为增强响应信号和提高IOPC传感材料的检测灵敏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基于此,开发了一种AuNPs掺杂的比色IOPC传感材料,实现了SEB的超灵敏和可视化检测。该IOPC传感材料采用刻蚀模板法制备,由MAA和EGDMA交联聚合而成,并bacteriochlorophyll biosynthesis在聚合物骨架上掺杂AuNPs。AuNPs的引入不仅有效地支撑起了聚合物骨架,而且为Apt的修饰提供了更多位点。巯基修饰的SEB Apt通过Au-S键固定在AuNPs表面。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材料能检测10~(-2) pg m L~(-1)~10~3 pg m L~(-1)范围内的SEB,检测限为4.290 fg m L~(-1)。重要的是,与p H测试纸一样,其明亮颜色变化可以在不需要设备的情况下肉眼检测低至1 pg m L~(-1)的SEB。此外,该IOPC传感材料提供了一个通用型传感检测平台,通过更换识别元件,可以实现其他有害物的可视化检测。本文首先将IOPC材料的大孔结构与聚合物材料良好的柔韧性相结合,构建了基于Apt的SEB高特异性和高准确性的传感检测方法。其次,引入AuNPs增强响应信号,并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实现了SEB的超灵敏、可视化检测。与现有的SEB检测方法相比,在灵敏度、检测范围和操作程序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势。因此,该方法在食品安全监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TBS模式rTMS联合舍曲林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heta burst stimulation,TBS)模式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VX-661作用r TMS)联合舍曲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予以舍曲林治疗,同时观察组予以TBS模式的r TMS刺激治疗,对照组予以r TMS伪刺激,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量(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的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各项指标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的74.00%相比增高显著(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HAMD-17评分和Indirect genetic effectsHAMA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WSCT错误反应数、持续错误数显著低于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Docetaxel(Taxotere).html对照组(P<0.05),WCST完成分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BS模式r TMS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能够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精神症状,改善其认知功能。

植物小肽信号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作物改良中研究进展

作为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信号分子,小肽在飞摩尔(fmol)级的浓度下被相应的细胞质膜类受体激酶识别并结合,开启小肽-受体介导的细胞间信号转导过程,从而调控植物干细胞的生长与增殖,调节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多种植物器官的发育,协调植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多种生理过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报道揭示了小NSC 127716半抑制浓度肽在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及番茄(Solanum lycopeLXH254体外rsicum)等多种作物农艺性状中的重要调控功能,暗示着小肽信号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巨大应用潜力。本文系统总结了小肽-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模式在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机制,重点综述了小肽在调控作物产量、品质和genetic mapping抗性等重要农艺性状中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小肽信号应用于作物育种改良的策略,最后提出了小肽研究的未来方向。

卵泡抑素样蛋白1对阿霉素所致小鼠急性心肌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卵泡抑素样蛋白1 (FSTL1)对阿霉素(DOX)诱导的小鼠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80只C57BL/6J小鼠采用单次腹腔内注射DOX建立小鼠急性Bucladesine体内心肌损伤模型,小鼠按DOX不同剂量(0、5、10、15和20 mg·kg~(-1))分为5组(n=8);按不同干预时间(0、0.5、1.0、2.0和3.0d)分为5组(n=8)。另取32只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FSTL1组、DOX组和DOX+FSTL1组。测定各组小鼠心脏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端脑钠肽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T (cTn-T)水平,氧化应激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4-羟基壬烯醛(4-HNE)及15-F_(2t)-isoprostane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FSTL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和FSTL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DOX组和DOX+FSTL1组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LY-188011浓度)、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_(max))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_(max))降低(P<0.05),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舒张压(LVDP)升高(P<0.05);与DOX组比较,DOX+FSTL1组小鼠LVEF、+dP/dt_Neuromedin N(max)和-dP/dt_(max)升高(P<0.05),LVEDV降低(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DOX组和DOX+FSTL1组小鼠血清中TNF-α、NT-proBNP和cTn-T水平升高(P<0.05);与DOX组比较,DOX+FSTL1组小鼠血清中NT-proBNP和cTn-T水平降低(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DOX组小鼠心肌组织中SOD活性降低(P<0.05),MDA、4-HNE和15-F_(2t)-isoprostane水平升高(P<0.05),DOX+FSTL1组小鼠心肌组织中15-F_(2t)-isoprostane水平升高(P<0.05);与DOX组比较,DOX+FSTL1组小鼠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升高(P<0.05),MDA、4-HNE和15-F_(2t)-isoprostane水平降低(P<0.05)。与0 mg·kg~(-1)DOX组比较,随着DOX剂量增加,其他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FSTL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DOX 0 d组比较,随着DOX应用时间延长,其他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FSTL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DOX组和DOX+FSTL1组小鼠心肌组织中FSTL1及Nrf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DOX组比较,DOX+FSTL1组小鼠心肌组织中FSTL1和Nrf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FSTL1通过调节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减轻DOX诱导的小鼠急性心肌损伤和改善心脏功能,其机制与上调Nrf2表达有关。

长链非编码RNA DANA1协同DIP1调控组蛋白乙酰化影响拟南芥的耐旱性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温变化加剧,导致降水量减少,水资源枯竭,干旱频繁发生。随着干旱的加剧,全球农作物产量受到极大影响。我国也是受干旱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频繁的旱灾导致农作物产量大幅度下降,严重危害我国的粮食安全。了解植物如何应对干旱胁迫有利于增加农作物产量,保证粮食供给。干旱来临时,植物会形成多种机制来应对干旱胁迫,明确这些响应干旱的机制对解决干旱问题尤为selleck产品重要。本实验室前期在拟南芥中鉴定到一个参与调控植物干旱胁迫应答的长链非编码RNA,DANA1(for Drought Associated long Noncoding RNA1),利用酵母三杂交实验筛选到一个新的RNA结合蛋白DIP1(DANA1 INTERACTING PROTEIN 1),通过土壤干旱实验和 PEG(polyethylene glycol)模拟干旱的平板实验发现dana1突变体和dip1突变体叶片失水率加快对干旱的耐受性降低,进一步发现DANA1和DIP1能够正调控干旱相关基因ABA2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对DANA1和DIP1调控ABA2的分子机制进行深入解析。本课题的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DIP1和PWWP1/2相互作用利用酵母双杂交实验筛选到与DIP1相互作用的两个PEAT复合体的成员,PWWP1 和 PWWP2。通过蛋白 pull-down 实验证明 DIP1 与 PWWP1 和 PWWP2相互作用,进一步利用拟南芥原生质体内的BiFC实验证明DIP1与PWWP2相互作用。2.PWWP2正调控植物干旱胁迫应答通过对PWWP2的T-DNA插入突变体进行PEG模拟干旱的平板实验,发现pwwp2突变体对PEG敏感,进一步通过离体叶片的失水速率和气孔张合度检测发现其气孔张合度增大,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加快。又利用qREpigenetics抑制剂T-PCR实验发现PWWP2正调节靶基因ABA2的表达,猜测PWWP2正调控植物干旱胁迫应答。3.HAM1/2正调控植物干旱胁迫应答研究报道PWWP2属于PEAT复合体中的一员,PEAT复合体招募HAM1/2影响多个靶基因的组蛋白乙酰化水平,PWWP2又是ABA2的正调控因子,随即对HAM1/2在ABA2响应干旱的分子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由于HAM1和HAM2双突变体纯合致死,我们对突Genetics behavioural变体ham1-1和ham2-1进行杂交,得到双杂合子植株,发现双杂合子中HAM1和HAM2的表达量均下降40%左右,进一步研究发现双杂合子对PEG敏感,耐旱性降低,气孔张合度增大,失水速率加快,损害了植物ABA诱导的气孔关闭功能。而HAM1过表达的气孔张合度减小。这与DANA1和DIP1研究结果一致。4.ABA2位点的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分析实验室同学利用ChIRP实验表明DANA1可以在体内结合ABA2染色质,本研究通过ChIP实验发现DIP1也可以结合ABA2染色质,进一步研究发现DANA1,DIP1和HAM1和HAM2双杂合子突变体背景下,ABA2的H4K5ac的水平降低。说明在植物应对干旱过程中,DANA1和DIP1可能通过结合在ABA2染色质上影响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从而影响ABA2表达量。综上所述,在植物响应干旱过程中,DANA1和DIP1通过影响ABA2位点的组蛋白乙酰化水平调控ABA2的转录,进而影响植物的耐旱性。本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长链非编码RNADANA1调控ABA2表达的分子机制,还完善了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参与植物应对干旱胁迫应答过程的调控模块,为抗旱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两种养殖模式金背鲤肠道微生物菌群和主体风味差异分析

探讨不同养殖模式下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nbei)肠道菌群和鱼肉风味品质差异,对金背鲤的繁殖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稻田放养和池塘养殖模式下金背鲤的肠道微生物进行测序,利用液相色谱和顶空固相微萃取PD-0332991供应商-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HS-SPME-GC-IMS)技术测定其滋味物质、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结合感觉阈值计算滋味活性值和相对气味活度值。结果显示:两种养殖模式的金背鲤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稻田放养(FGF)组以弧菌(Vibrio)、拟杆菌(Bacteroides)、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dales)、希瓦氏菌(Shewanella)、嗜冷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ychrophile)和Brevinema属为主,池塘养殖(FGP)组以莫拉克斯氏菌(Moraxella)和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为主;FGF组中鲜味肌苷酸含量及其滋味活性值(1.676 g·kg~(-1), 6.705)远高于FGP组(0.246 g·kg~(-1), 0.985),FGF组鲜味氨GDC-0973浓度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0.143和tunable biosensors2.052 g·kg~(-1))高于FGP组(0.109和2.001 g·kg~(-1)),而其苦味氨基酸(3.193 g·kg~(-1))却低于FGP组(3.836 g·kg-1);金背鲤的挥发性化合物组分复杂,其关键气味化合物(ROAV≥1)和对整体风味有修饰作用的化合物(0.1≤ROAV<1)的种类存在差异。菌属与风味物质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弧菌属、拟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和摩根菌属(Morganella)与风味物质呈显著相关(0.01≤P<0.05&0.001≤P<0.01&P<0.001)。研究表明,养殖模式影响了金背鲤的肠道微生物,并间接影响了其风味品质。

MIF介导ox-LDL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介导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给予ox-LDL(100 nmol/L)处理,蛋白免疫电泳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功能;实时Parasite co-infection定量PCR监测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药物阻断和基因干预关键分AZD9291体内实验剂量子观察对下游基因的表达的影响;Griess反应检测在干预措施下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的产生情况;体外用乙酰胆碱诱导的血管舒张反应作为评估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指标检测内皮细胞功能。结果 ox-LDL能增加内皮细胞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2)和MIF的表达,应用药物特异性阻断以及siRNA抑制MIF的表达均可显著降低SREBP2的表达和激活(P<0.05);离体实验证实MIF通过SREBP2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P<0.05)。结论 ox-LDL等氧化应激刺激能通过MIF增selleck NMR加SREBP2介导的炎症小体(inflammasome)的表达和炎症相关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破坏内皮细胞功能,这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耳穴压豆加心可舒配合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冠心病合并抑郁症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耳穴压豆加心可舒配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EECP)在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Schools Medical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12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西药+心可舒+EEC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selleckchem MS-275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抑郁评分情况、再住院率下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住院下降率高于GDC-0973作用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压豆加心可舒配合EECP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再住院率。

桔梗叶绿体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

目的 以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为材料,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特征,探究不同地区桔梗叶绿体基因组的差异及桔梗科其他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 利用IlluminaNovaSeq测序平台对桔梗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完成其组装、注释和特征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不同地区桔梗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桔梗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72770bp,呈现典型的环状四分体结构,总GC含量为38.10%,注释到139个基获悉更多因,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95个,核糖体RNA8个和转运RNA36个。经序列分析鉴定出139个SSR位点,大部分重复由A和T组成。该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A/U大于G/C。边界分析表明,不同地区桔梗的JLA边界区域存在差异。对比不同地区桔梗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发现21个变异区间,包括ycf1、psbC、rps18和rpoB等编码区以及rpl32-trnL、trnS-psbZ和trnN-ycf1等非编码区。基于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Brain biopsy method,ML)对桔梗及其他17种桔梗科植物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桔梗科物种形成一个单系群,各属物种聚为一束,支持率达100%。结论 桔梗科物种ABT-199溶解度聚为一支与传统相符合,不同地区桔梗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存在显著差异,为后期开展分子鉴定及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提供科学依据。

异鼠李素通过上调自噬水平预防巨噬细胞脂质代谢紊乱

目的 探讨异鼠李素预防巨噬细胞脂质代谢紊乱的可能机制。方法 本实验时间为2022年1—6月。取对数生长期的RAW264.7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不干预)、动Bafilomycin A1配制脉粥样硬化组[采用50μg/ml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干预24 h]、动脉粥样硬化+异鼠李素组(采用20μmol/L的异鼠李素孵育8 h,之后采用50μg/ml的ox-LDL干预24 h)。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中脂质含量,early informed diagnosis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中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P62]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巨噬细胞中自噬小体数目。结果 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巨噬细胞中未发现脂质沉积;动脉粥样硬化组巨噬细胞中存在明显的脂质沉积现象;与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异鼠李素组巨噬细胞中脂质含量明显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组、动脉粥样硬化+异鼠李素组巨噬细胞中LC3Ⅱ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6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粥样硬化+异鼠李素组巨噬细胞中LC3Ⅱ表达水平高于动脉粥样硬化组,P62表达水平低于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巨噬细胞中可观察到自噬小体;与对照组相比,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动脉粥样硬化+异鼠李素组巨噬细胞中自噬小体数目明显减少;与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动脉粥样硬化+异鼠李素组巨噬细胞中自噬小体数目增多。结论 异鼠李素可能通过上调自噬水平来预防巨噬细胞脂Lorlatinib质代谢紊乱,进而预防泡沫细胞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