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总结谢晶日教授运AG-221体内用调肝通胃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以期说明调肝通胃法的立法依据及临床应用思路。[方法]通过跟随谢教授门诊抄方,对门诊医案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查阅中医典籍和现代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从患病特点、临床治法、处方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cx-5461.html用药特点几方面总结谢教授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并附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谢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以下三个特点:情志不遂而伤正、饮食不慎而伤脾胃、病程日久生痰瘀。针对以上的病机特点,谢教授确立调肝三法和通胃祛邪的治疗思caveolae-mediated endocytosis路,其中调肝三法从气不升发、气机郁结、气郁化火三个角度,治以疏肝散郁、破气调肝、清肝泻火三种方法;通胃祛邪则是从消导的思路化除食积、痰瘀邪气,从补益脾胃的角度扶正固本,以此达到胃气通降,邪气不存的效果。验案中患者因饮食而发病,伴有情志不遂,结合舌脉,谢教授辨证分析为肝郁化火、脾虚湿蕴证,治疗以调肝清热、通胃扶正为法,获得较好的疗效。[结论]谢教授运用调肝通胃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不同症状特点灵活变通用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谢教授的经验从临床实践出发,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扩展了新的思路。
Author: admin
基于古代医籍和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辨治肺结核的用药规律
目的 基于古代医籍,运用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辨治肺结核的临证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并整理鼎秀古籍全文检索平台建库至2021年12月收录的中医古籍中治疗肺结核的中药方剂,采用Excel软件建立方剂数据库及方药数据库,采用SPSS 25.0、IBM SPSTM2457抑制剂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用药规律。结果 累计检索出171首方剂,频数分析显示共涉及308味中药。使用频次高于20次的中药有23味,包括甘草、人参、茯苓、生地黄、麦冬等。中药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性以寒、温为主,归经以肝、肺、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了20个两药药对、15个三药药对,聚类分析发现了6类处方,聚焦于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等Chinese medical formula。结论 基于古代医籍的数据挖掘初步确定古代医家辨治肺结核多采用滋阴润肺、MDV3100清热凉血、化痰行气、活血化瘀等治则治法遣方用药,可为临床辨治肺结核提供参考。
肿瘤专科护士主导的胃癌遗传风险评估和管理模式实践
目的 :分析肿瘤专科护士主导的胃癌遗传风险评估和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由肿瘤专科护士主导,联合胃癌医疗专家,于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为遗传性胃癌风险人群提供胃癌遗传风险人群初筛、胃癌遗传风险评估、基因检测指导、胃癌风险管理、长期随访等服务。结果 :共筛查842人,纳入遗传性胃癌风险人群74人(8.79%),其中胃癌患者42人(4.99%),未罹患肿瘤的血缘亲Lapatinib化学结构属32人(3.80%)。15人(1.78%)行基因检测,其中3人(0.36%)存在肿瘤易感基因胚系突变。纳入者随访1个月时的胃癌风险知识试卷得分高于遗传风险评估阶段和风险管理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遗传风险评估阶段、风险管理阶段、随访1个月时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罹患肿瘤的血缘亲属随访6个月intravaginal microbiota时的胃癌风险管理方案依从率高于随访1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者随访6个月时对胃癌遗传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综合满意度为98.64%。结论 :肿瘤专科护士主导的胃更多癌遗传风险评估和管理模式有利于高风险人群胃癌风险知识水平、胃癌风险管理方案依从率的提升,且不会引发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值得在临床推广。
氧化苦参碱通过下调miR-155-5p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侵袭作用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通过调节miR-155-5p表达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侵袭中的作用和其潜在机制。方法 使用TRIzol法提取组织标本和细胞系的总RNA,检测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miR-155-5p表达情况。采用qRT-PCR评估miR-155-5p在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MGC803)与正常胃黏膜上皮(GES-1、AGS)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将MGC803分为空白组、转染错义序列siRNA组、miR-155-5p模拟物组、miR-155-5p抑制剂组、氧化苦参碱(100μmol/L)组、氧化苦参碱+miR-155-5p模拟物组。采用MTT法观察不同干预下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EPZ-6438 IC50用,用细胞集落形成试验检测不同干预下胃癌细胞的增PacBio and ONT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不同干预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不同干预后胃癌细胞的迁移、侵袭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GC803细胞中Claudin 1、c-Myc、cyclin D1、Bcl-2、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癌旁组织和胃黏膜细胞(GES-1、AGS)相比,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系(SGC7901、MGC803)中miR-155-5p相对表达量升高(P<0.001)。而氧化苦参碱通过调节miR-155-5p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生长。MTT实验表明,miR-155-5p模拟物的转染后MGC803细胞活力显著增加,而氧化苦参碱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转染和miR-155-5p模拟物的细胞活力(P<0.001)。与空白组、错义序列siRNA组相比,miR-155-5p模拟物转染后MGC803细胞活力显著增加,细胞集落生成增加,而氧化苦参碱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活力和转染miR-155-5p模拟物的细胞活力,及细胞集落生成数(P<0.001)。miR-155-5p-模拟物组的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显著增加、凋亡比例降低,而氧化苦参碱组和miR-155-5p-抑制剂组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量降低、凋亡比例升高(P<0.001)。miR-155-5p模拟组的Claudin 1、c-Myc、Cyclin D1、Bcl-2相对表达量增加,而Caspase-3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0.001)。而miR-155-5p抑制剂组、氧化苦参碱组和氧化苦参碱+miR-155-5p抑制剂组的Claudin 1、c-Myc、CyclGSI-IX体内实验剂量in D1、Bcl-2表达较miR-…
2010—2020年苏州某医院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及耐药特征研究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和耐药特征。方法 系统收集2010—2020selleck产品年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分离的侵Baricitinib试剂袭性肺炎链球菌菌株,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或E-test法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荚膜肿胀试验进行血清分型。结果 研究期间共分离到215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28.4%的菌株来自脑膜炎患儿。菌株对青霉素G的不敏感率为35.9%,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3)的血清型覆盖率为93.2%,其中最常见Women in medicine的血清型为6B、14、19F、19A和23F。近年来,头孢噻肟和复方新诺明的不敏感率有所下降,血清型6B、14的占比显著下降、而血清型19F、23F的占比则有所上升。结论 苏州地区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菌株PCV13疫苗血清型覆盖率高,菌株对青霉素中度敏感,不同时间和不同疾病来源分离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性存在差异。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不同浸润深度早期胃癌的安全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不同浸润深度早期胃癌的临床安全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01月0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我院行ESD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根据ESD术后病理,比较黏膜内PLX4032癌组(M)与浅层黏膜下癌组(浸润深度≤500μm, SM1)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临床avian immune response预后,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ESD术治愈性切除的相关因素。结果:276例患者中,M组247例,SM1组29例。M组与SM1组在病变大小、病变部位、术后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治愈性切除率远高于SM1组(94.74%vs 65.52%,χ~2=29.007,P<0.05);M组与SM1组3年生存率(96.21%vs 86.6VX-661纯度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0,P=0.463),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572);有溃疡和浸润深度SM1是影响ESD术治愈性切除的相关因素。结论:ESD治疗不同浸润深度早期胃癌,浸润深度SM1层的治愈性切除率低于局限于M层,但3年的生存率两组无差异;溃疡、浸润深度达SM1层是影响患者ESD术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
肝爽颗粒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效果
目的:观察肝爽颗粒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7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肝爽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乙肝病毒脱氧Angiogenesis抑制剂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Canagliflozin体外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9%,高于对照组的70.27%,研究组HBV-DNA转阴率为72.97%,高于对照组的48.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疲乏力、脘腹胀满、舌胖苔白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TBIL、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mmunochemica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肝爽颗粒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和HBV-DNA转阴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缓解肝功能和炎症反应,效果优于单纯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
热敏灸治疗无先兆偏头痛: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比较热敏灸与温和灸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27例,脱落2例)。两组均予基础西药治疗,对照组于患侧率谷、风池、阳陵泉行温和灸;观察组于患侧敏感度较高的穴位处(风池、率谷、太阳、太Hepatitis Delta Virus冲、阳陵泉等)进行探查,每次选择3个热敏感最强的腧穴行温和灸。两组均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偏头痛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定问卷(MSQ)评分,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偏头INCB28060体内实验剂量痛症状积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MSQ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偏头痛症状积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S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23/25),高于对照组的72.0%(1Fer-18/25,P<0.05)。结论:热敏灸和温和灸均可有效缓解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头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热敏灸疗效优于温和灸。
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临床结局分析及血清尿素氮与肌酐比值、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SP)患者病原菌分布和临床结局并探讨血清尿素氮与肌酐比值(UCR)、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UAR)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三六三医院收治的107例SP患者,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SP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患selleck抑制剂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更多曲线分析血清UCR、UAR水平对SP患者临床结局的评估价值。结果:107例SP患者痰液标本中培养出12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61.48%),革兰阳性菌39株(31.97%),真菌8株(6.56%)。107例SP患者院内死亡率为40.19%(43/1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PTGS Predictive Toxicogenomics Space示,年龄增加、肺外并发症≥2个和UCR、UAR升高为SP患者临床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氧合指数增加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UCR、UAR联合评估SP患者临床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各指标单独评估。结论:SP患者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清UCR、UAR升高为SP患者临床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SP患者临床结局的辅助评估指标,且二者联合评估SP患者临床结局的价值较高。
王浆酸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网络药理学分析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王浆酸(10-HDA)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阐明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MSCP)数据库和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以关键词“蜂王浆”进行检索得到10-HDA等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小分子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以关键词“Colon Cancer”获得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分析,筛选特有成分10-HDA进行体外活性实验。将生长状态良好的人结肠癌SW620细胞分为对selleckchem Taurine照组和不同剂量(1、5、10、15和20 mmol·L~(-1))10-HDA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并计算细胞存活率。SW620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5 mmol·L~(-1))10-HDA组、中剂量(10 mmol·L~(-1)) 10-HDA组和高剂量(15 mmol·L~(-1)) 10-HDA组,Hoechst33342染色法Infectious risk观察各组细胞形态表现,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划痕愈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不同细胞周期细胞百分率,生化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 (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 (Caspase-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VE-822蛋白水解酶9(Caspase-9)、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CMSP数据库筛选得到蜂王浆6种活性成分,10-HDA治疗结肠癌核心靶点28个。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涉及细胞周期、前列腺癌、细胞衰老和p53等信号通路,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与细胞周期有密切关联。与对照组比较,5、10、15和20 mmol·L~(-1) 10-HDA组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