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桃红四物汤联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观PLX3397察组应用桃红四物汤+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治疗,疗程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中医症状评分、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及心绞microbiota assessment痛发作情况,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LVESV、LVED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介素-6(IL-6)水平、中医症状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SV、LVEDV、hs-CRP、sICAM-1、IL-6水平、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selleck产品白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效果较显著,可改善心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炎性反应,安全性较高。
Author: admin
AhR减轻猪小肠上皮细胞炎症及其在家兔腹泻性肠炎中的作用
腹泻是导致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效治疗仔猪腹泻是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在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有关AhR与动物腹泻的研究较少。腹泻能造成肠道炎症和肠黏膜屏障受损,NHE3/AQP4表达异常,氯离子通道阻断剂(CF)已成为治疗分泌CL13900半抑制浓度性腹泻的新手段。本论文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产生炎症,不同激动剂活化AhR,评价AhR在IPEC-J2细胞氧化损伤和调节NHE3/AQP4表达中的作用,结合抗炎物质(HO-1和地锦草)的处理,阐明AhR活化抑制炎症的分子机制。最后,利用CF对腹泻家兔进行治疗,基于炎症因子、肠黏膜形态学和AhR信号变化,阐明AhR在腹泻性肠炎中的作用。结果如下:炎症ICanagliflozinPEC-J2细胞模型构建:CCK8法检测IPEC-J2细胞活力结果表明,不同浓度LPS处理IPEC-J2细胞6 h,仅15μg/m L LPS能显著降低细胞活力;LPS处理细胞12 h和24 h,3~15μg/m L LPS均能显著降低细胞活力,5μg/m L LPS处理12 h能极显著降低细胞活力。RT-PCR结果显示,3μg/m L LPS处理细胞12 h,显著上调细胞中IL-1αm RNA表达,IL-6、TNF-αm RNA表达无明显差异;5μg/m L LPS处理细胞12 h,能极显著上调细胞中IL-1α、IL-6、TNF-αm RNA表达。基于以上结果,选取5μg/m L LPS处理IPEC-J2细胞12 h构建炎症细胞模型。活化AhR减轻IPEC-J2细胞氧化损伤且提高AQP4和NHE3表达:与对照组比较,炎症IPEC-J2细胞中AhR/CYP1A1信号被抑制,AQP4和NHE3的表达降低。配体FICZ、PY109活化AhR后,细胞中IL-1α、IL-6、TNF-αm RNA表达和含量下降,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降低,SOD和GSH-Px含量增加,细胞中AQP4和NHE3的表达升高。说明活化AhR可缓解LPS诱导IPEC-J2细胞的氧化损伤,参与细胞的水和离子转运。抗炎物质活化AhR抑制炎症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抗炎物质促进AhR/CYP1A1 m RNA和蛋白表达plant synthetic biology;抗炎物质显著降低炎症IPEC-J2细胞的IL-1α、IL-6、TNF-αm RNA表达和含量。同时,降低炎性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升高SOD和GSH-Px的含量。提示HO-1和地锦草具有活化AhR,抑制细胞炎症的作用。AhR在家兔腹泻性肠炎中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腹泻家兔的体重下降、DAI评分升高、盲肠壁薄且有出血点坏死、结肠萎缩;肠绒毛萎缩断裂、炎性细胞浸润,血浆中IL-1α、TNF-α含量增加,说明腹泻引起了肠道炎症。同时,腹泻家兔的肠道组织中AQP4和NHE3表达下调,AhR/CYP1A1信号被抑制。CF治疗后,家兔的体重增加、DAI评分下降,肠道炎症和肠黏膜屏障有所改善,血浆中IL-1α、TNF-α含量下降,AQP4、NHE3、AhR、CYP1A1m RNA表达上调。提示,腹泻性肠炎抑制AhR/CYP1A1信号,CF能激活AhR/CYP1A1信号抑制肠道炎症,调节细胞水和离子转运。综上,AhR活化可以缓解猪小肠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参与细胞的水和离子转运;抗炎物质具有活化AhR,抑制细胞炎症的作用;腹泻性肠炎抑制AhR/CYP1A1信号,CF能激活AhR/CYP1A1信号抑制肠道炎症,调节细胞水和离子转运,缓解分泌性腹泻。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选穴规律
目的 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探究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Roxadustat体内实验剂量泻的选穴规律。方Dibutyryl-cAMP试剂法 系统检索PubMHepatic cysted、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有关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文献。运用Lantern 5.0、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别对数据进行症状-穴位隐结构分析和取穴处方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纳入95篇文献,涉及5434个病例、132项症状,包括舌淡、神疲、腹痛等;高频穴位有神阙、中脘、足三里,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归属多,部位集中在腹、背部及下肢。挖掘穴位配伍关联3项,“关元→神阙”支持度最高;证-穴关联5项,“风寒证→神阙”支持度最高。分析隐结构模型,得出症-证-穴关联4项。结论 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临床选穴以对症取穴、改善症状为主,并根据脏腑辨证进行配穴加减,实现“标本配穴”,为临床辨证施穴提供了理论指导。
不同年龄段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特点。方法:RSL3配制选取2014至2021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确诊SSS的患者共110例,按15~<50岁、50~<60岁、60~<70岁及70~82岁分为4组。110例中71例有动态心电图(DCG)结果。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SSS分型、有关窦房结电生理指标及DCG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年龄分别与24 h最快心率、24 h最快最慢心率差值的相关性。Hepatic decompensation结果:15~<50岁及50~<60岁患者SSS以单纯病窦型为主(分别占79.2%及70.6%);60~<70岁及70~82岁患者慢快综合征型占比分别达54.5%与52.6%;双结病变型仅4例,其中70~82岁组2例,占比10.5%。70~82岁组房室交界区前传文氏点高于其他组,前传文氏点降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24 h最快最慢心率差值随年龄的增长进行性下降(P<0.05)。相关分析显示年龄分别与24 h最快心率、24 h最快最慢心率差值负相关(r=-0.336和-0.376,P均<0.05)。结论:<60岁的SSS患者以单MG132体内实验剂量纯病窦型为主,60岁以上患者慢快综合征型占比约50%,70岁以上患者双结病变型比例增加;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窦房结变时功能不全。
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在肺外周病变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一项Meta分析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BCB)对比经支气管钳夹活检(TBFB)对肺外周病变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以“肺外周病变”“肺外周结节”“孤立性肺结节”“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为检索词在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网数据库检索对TBCB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9月10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并对最终纳入的文章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局指标是诊断率、大出血及气胸发生率和取材面积,采用STATA16.0版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816例患者。其中8项双臂研究包括618例患者,TBCB组280例,TBFB组338例,5项自身对照实验共198例。分析结果显示TBCB组取材面积是TBFB组面积的2~9倍,TBCB与TBFB相比能提高肺外周病变的诊断率,两者对肺外周病变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OR=0.48,95%CI:0.03~0.93,I~2=54.11%),且TBCB不会增加出血风险(Log OR=0.71,95%CI:-0.07~1.50,I~2=62root nodule symbiosis.74%)。同时,TBCB和TBFB两组间气胸发生率也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OR=-0.07,95%CI:-0.75~0.61)。结论: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在诊断率和取材面积方面优于钳夹活检,且BLZ945在取材块数适Alisertib当的情况下,不会增加出血或气胸的风险。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出血性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出血性慢性放射性直肠炎(HCRP)是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关于氩离子凝固术(APC)对于不同严重程度HCRP的治疗效果仍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APC对不同严重程度HCRP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并分析从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APC治疗的HCRP患者。使用Zinicola内镜评分和维也纳直肠镜评分评估HCRP的严重程度。记录并分析APC治疗前后HCRP患者的症状、内镜评分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治疗成功定义为最后一次APC治疗后6个月内直肠出血停止或偶尔出现不需要治疗的便血。结果:共纳入36例HCRP患者,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1.63年(0.85-2.68年)。依据Zinicola内镜评分,16例(44.4%)患者为轻中度HCRP,20例(55.6%)患者为重度HCRP。APC治疗前轻中度、重度和所有HCRP患者平均Zinicola内镜评分分别为2.88±0.34selleckchem JNJ-42756493分、4.20±0.41分和3.61±0.77分,平均维也纳直肠镜评分分别为3.13±0.34分、4.25±0.64分和3.75±0.77分,平均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9.52±1.50 g/d L、7.64±0.87 g/d L和8.48±1.51 g/d L。所有轻中度HCRP患者在APC治疗后直肠出血停止。16例(80%)重度HCRP患者使用APC治疗成功,4例(20%)重度HCRP患者在进行多次APC治疗后仍有直肠出血的症状。与APC治疗前相比,轻中度HCRP(0.50比2.88分,差值95%置信区间[CI]:2.045-2.705,t值=15.344,P<0.001)和重度HCRP(2.05比4.20分,差值95%CI:1.875-2.425,t值=16.376,P<0.001)患者在APC治疗后平均Zinicola内镜评分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样地,轻中度HCRP(0.63比3.13分,差值95%CI:2.163-2.837,t值=15.811,P<0.001)和重度HCRP(1.65比4.25分,差值95%CI:2.160-3.040,t值=12.365,P<0.001)患者在APC治疗后平均维也纳直肠镜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治疗后所有HCRP患者的平均Zinicola内镜评分(1.36比3.61分,差值95%CI:2.046-2.454,t值=22.367,P<0.001)和平均维也纳直肠镜评分(1.19比3.75分,差值95%CI:2.282-2.829,t值=18.961,P<0.0013-MA)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Innate immun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轻中度HCRP(12.10比9.52 g/d L,差值95%CI:2.160-3.002,t值=13.068,P<0.001)和重度HCRP(10.07比7.64 g/d L,差值95%CI:2.013-2.847,t值=12.206,P<0.001)患者在APC治疗后平均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HCRP患者经APC治疗后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为10.97±1.71 g/d L,血红蛋白平均增加2.49 g/d L(差值95%CI:2.213-2.781,t值=17.861,P<0.001)。在单因素分析中,既往输血史、血红蛋白水平较低,Zinicola内镜评分和维也纳直肠镜评分较高及治疗次数较多是APC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5),并且这些危险因素与APC治疗失败的相关性较强(Spearman秩相关系数r>0.5,均P<0.05)。未见APC治疗相关的狭窄、穿孔或瘘管严重并发症。结论:APC治疗可有效改善HCRP的直肠出血症状、内镜评分和血红蛋白水平,对于轻中度和重度HCRP患者均有效。APC治疗可能是HCRP患者有效且安全的治疗选择。未来应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明确APC治疗HCRP的效果。
丙泊酚减轻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肺损伤的机制探究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肺炎支原体(MPselleck GSK1349572)感染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对照组、MP肺炎(MPP)模型组、丙泊酚组、阿奇霉素组和丙泊酚+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组。ELISA法检测血清IgM和CRP水平;评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因子水平和炎症细胞数量;计算肺湿重与干重的比率(肺湿干比);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丙泊酚治疗显著降低了MP感染期间大鼠血清中MP-IgM和CRP水平(P<0.05);降低了BALF中IL-6、IL-18和TNF-α水平以及炎症细胞数量(P<0.05);同时丙泊酚还减少了MP感染引起的Cell Cycle抑制剂肺组织炎症浸润,减轻了细胞凋亡,并上调了PI3K和Akt磷酸化蛋白水平(P<0.05)。丙泊酚与阿奇霉素对MPP模型大鼠的疗效相似(P>0.05)。而渥曼青霉素可部分逆转丙泊酚对MPP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 丙泊酚可有效减轻MPNonsense mediated decay感染大鼠肺炎症损伤,这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灯盏生脉胶囊联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灯盏生脉胶囊联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PLX3397核磁04例老年气虚血瘀型U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生脉胶囊,均连续治疗28 d。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电图ST段下移幅度,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脂代谢指标水平。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心电图ST段下移幅度低于/短于/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短于/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4%(47/52)比73.1%(3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治疗后,2组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联素、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1.32±0.20)mmol/L比(1.21±0.23)mmol/L、(7.6±1.2)mg/L比(6.点击此处2±1.1)mg/L、(1.85±0.46)μg/L比(1.60±0.3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2)。结论 灯盏生脉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UAPhepatic fibrogenesis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以及脂代谢,且安全性较好。
心电图危急值在心内科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心电图危急值在心内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电图危急值患者共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由相关医护人员收集整理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对所得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改进对应的干预措施,评价心电图危急值在心内科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在心电图危急值资料来源方面,76例患者中,存在31例患者危急值资料来源于普通心电图,存在45例患者危急值资料来源于动态心电图。在患者类型方面:以老年群体居多,年龄越大出现心电图危急值的数量越多。在心电图危急值的类型方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1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共20例,窦性心脏停搏患者共8例PS-341研究购买,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共13例,高钾血症患者共6例,低钾血症患者共8例。通过落实院内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时明确了患者的实际病情,均予以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其中60例患Talazoparib化学结构者均立即接受治疗,16例患者转入上级医院,确保了患者的生命健康。结论 心电图危急值live biotherapeutics能够及时有效的反应患者的实际状态,确保相关医师能够掌握患者的病情,进而在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为患者早期的治疗提供足够的时间,降低疾病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威胁,对于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促进性的效果,同时认为,在今后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对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全方面的完善,进而保障对于心内科患者救治的效率。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高频次输血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高频次输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此类患儿临床输血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出生并输血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ELBWI)临床资料。根据输血次数分为普通selleck化学组(输血次数≤3次)和高频次组(输血次数>3次),收集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住院Adezmapimod浓度期间疾病发生和治疗情况及母亲一般情况,比较2组差异,通过Lasso回归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LBWI和ELBWI高频次输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2例,其中普通组79例,高频次组63例。2组间出生体重、胎龄、阿氏评分1 min、阿氏评分5 min、出生时血红蛋白、住院时长、首次输血日龄、首次输血前抽血次数、累计输血量、平均输血量、新生儿败血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新生儿脑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筛选出7个显著变量,即胎龄、阿氏评分1 min、首次输血日龄、累计输血量、平均输血量、早产儿脑病、BPD。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首次输血日龄≥14 d(OR=0.036,95%CI 0.012~0.104,P<0.01)是VLBWI和ELBWI高频次输血的保护因素,BPD(OR=6.275,95%CI 2.101~18.742,P<0.01)是VLBWI和ELBWI高频次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回顾性研究提示首次输血日龄≥14 d是VLBWI和ELBWI高频次输血的保护因素,BPD是VLBWI和ELBWI高频次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