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与分析针对性护理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泉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心理状况,以及生命质量。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Gefitinib-based PROTAC 3说明书(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2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dication-overuse headache)。结论: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时,配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大力推Emricasan说明书广应用。
Author: admin
大麻二酚配伍褪黑素改善大、小鼠失眠和昼夜节律紊乱作用及机制
目的 评价大麻二酚(CBD)配伍褪黑素(MLT)(CBD-MLT复方)对生物节律紊乱与失眠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1)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BD(5,10和20 mg·kg~(-1))组、MLT(2.5,5,10和20 mg·kg~(-1))组及CBD-MLT复方[1.25+2.5,2.5+2.5,1.25+5和(2.5+5)mg·kg~(-1)]组。ig给药后ip给予戊巴比妥钠(48 mg·kg~(-1))进行翻正反射实验,考察各组药物对正常小鼠睡眠持续时间的影响。(2)雄性SD大鼠进行植入子手术,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药物地西泮(DZP 3 mg·kg~(-1))组和CBD-MLT复方(10+10)mg·kg~(-1)组Alpelisib分子式。ig给药后进行无线生理信号遥测与睡购买ABT-199眠分析,考察各组药物对正常大鼠睡眠时间和睡眠结构的影响。(3)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DZP(3 mg·kg~(-1))组及模型+CBD-MLT复方[5+5,10+10和(20+20)mg·kg~(-1)]组,连续5 d ip给予对氯苯丙氨酸(PCPA)诱导失眠,第6天ig给药后ip给予戊巴比妥钠(48 mg·kg~(-1))进行翻正反射实验,考察CBD-MLT复方对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的改善作用;借助自发活动视频分析系统对失眠小鼠活动总路程和活动速度进行分析,通过活动-静息节律的变化考察CBDMLT复方(20+20)mg·kg~(-1)对小鼠昼夜节律的调节作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下丘脑视交叉上核脑肌类芳烃受体核转位样蛋白1(Bmal1)、时钟节律调节蛋白(Clock)、节律周期调节蛋白2(Per2)、隐花色素节律调节蛋白2(Cry2)和5-羟色胺1A受体(5-HT_(1A)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BD或MLT协同戊巴比妥钠延长小鼠睡眠时间的最低有效剂量分别为20 mg·kg~(-1)(P<0.01)和10 mg·kg~(-1)(P<0.05),而CBD-MLT复方的最低有效剂量为(1.25+2.5)mg·kg~(-1)(P<0.01)。(2)大鼠脑电睡眠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BD-MLT复方(10+10)mg·kg~(-1)可增加大鼠睡眠总时间,在10∶00,20∶00,00∶00,02∶00和06∶00差异显著(P<0.05,P<0.01),作用效果与DZP(3 mg·kg~(-1))相当。CBD-MLT复方medical radiation(10+10)mg·kg~(-1)增加慢波睡眠总时间和片段平均持续时间作用显著(P<0.05,P<0.01),而DZP(3 mg·kg~(-1))无此作用。(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CPA模型组小鼠睡眠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睡眠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1),昼夜节律紊乱,活动总路程显著增加(P<0.05),活动速度显著加快(P<0.05),血清SOD和CAT活性及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下丘脑Clock和Bmal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er2,Cry2和5-HT_(1A)R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小鼠比较,模型+CBD-MLT复方[10+10和(20+20)mg·kg~(-1)]组小鼠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P<0.01),模型+复方各剂量组小鼠睡眠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P<0.01);模型+复方(20+20)mg·kg~(-1)组小鼠活动总路程显著减少(P<0.05),活动速度显著减慢(P<0.05),血清SOD和CAT活性及GSH含量显著增加(P<0.05,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下丘脑Clock和Bmal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er2,Cry2和5-HT_(1A)R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CBD-MLT复方具有镇静催眠和睡眠结构调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维持体内氧化还原平衡,调节下丘脑5-HT_(1A)R和核心时钟蛋白Clock,Bmal1,Per2和Cry2表达有关。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痤疮关键基因和免疫浸润机制及潜在的中药干预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痤疮的分子机制及免疫浸润情况,预测治疗痤疮的潜在中药。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N2211nibus, GEO)数据库中下载微阵列数据集GSE6475和GSE65914,通过分析获得了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然后对DEGs进行加权共表达分析及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利用STRING在线网站和R语言对关键基因进行排名;并使用CIBERSORT评估了痤疮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最后将关键基因映射到Coremine数据库中,筛选出治疗痤疮的潜在中药,并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现代文献中治疗痤疮的用药规律,对预测的中药进行验证。结果 共获得了363个DEGs,根据KEGG通路富集和GO富集分析,这些关键基因主要参与了免疫和炎症过程。主成分分析也显示痤疮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免疫浸润有显著差异。最终我们确定了6个核心基因(S100A7、TLR2、BMP2、WNT5A、SPRR1B、CCND1),并预测出治疗痤疮的潜在中药,这些中药大多分布在清热药、补气健脾药及活血化瘀药中。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了六bioresponsive nanomedicine个核心基因作为诊断和治疗痤疮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分析了痤疮的获悉更多免疫浸润情况,并预测出治疗痤疮的潜在中药,为痤疮的临床治疗和中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蒲地蓝牙膏抗炎及促口腔黏膜溃疡愈合作用机制
目的:探究蒲地蓝牙膏抗炎及促口腔黏膜溃疡愈合作用与机制,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12只小鼠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桂林西瓜霜250 mg·kg~(-1)·d~(-1)组及蒲地蓝牙膏50、200、400 mg·kg~(-1)·d~(-1)组,每组16只。构建小鼠口腔黏膜炎模型,并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2(PGE_2)等炎症因子水平;构建口腔溃疡模型,将72只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空白赋形剂),桂林西瓜霜组(每次0.8 mg/mm~2),蒲地蓝牙膏低(每次0.5 mg/mm~2)、中(每次1 mg/mm~2)、高(每次2 mg/mm~2)剂量组,每组12只。并以病程中溃疡状态、面积等作为评价指标,HE染色观察创面病理情况;进一步采用KB细胞炎症模型,并探究蒲地蓝牙膏抗炎、促口腔溃疡愈合的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蒲地蓝牙膏200 mg·kg~(-1)·d~(-Oral bioaccessibility1)、400 mg·kg~(-1)·d~(-1)组能显著降低LPS及CSE诱diABZI STING agonist生产商导的小鼠口腔黏膜炎症因子IL-6、TNF-α、PGE_2水平(P<0.01,P<0.05),且蒲地蓝牙膏400 mg·kg~(-1)·d~(-1)组抗炎效果与桂林西瓜霜组相似。蒲地蓝牙膏中、高剂量组溃疡面积改善效果显著且优于桂林西瓜霜组(P<0.01),蒲地蓝牙膏各剂量组可以显著下调KB细胞IL-6 mRNA表达水平(P<0.05,P<0.01),下调炎症蛋白iNOS、COX2、NF-κB p65表达水平并能抑制IL-6、TNF-α、PGE_2炎症因子的释放(P<0.01)。结论:蒲地蓝牙膏具有显著的抗炎与促伤口愈合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介导NF-κB通路从而减轻炎Adezmapimod说明书症反应。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与认知功能的网络分析
目的RSL3体内: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精神疾病,多呈慢性复发性病程,迁延难愈,除了常见的一般精神症状、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还伴有认知功能损害。既往研究表明这几个症状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彼此相互影响,共同促成了SZ复杂的临床表现,但是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仍不清楚。为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分析方法对慢性SZ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这三个维度症状间的网络关系进行研究,深入探究慢性SZ的症状网络结构,同时明确其核心症状和桥接症状,为深入了selleck GSI-IX解慢性SZ的精神病理学机制以及临床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是横断面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2019年11月-2021年10月期间对辽宁省多家精神病专科医院的住院SZ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病性症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估认知功能。使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26.0对人口学信息和临床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秩和检验来探索人口学信息和临床特征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评分的关系。用R软件对SZ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构建正则化偏相关网络模型,计算中心性强度和桥接强度,并使用自助抽样法检验模型的稳定性。结果:(1)研究对象特征:本次1301名被调查者中,共1239名慢性期SZ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并完成了评估,应答率为95.2%,患者平均年龄为48.30±13.70岁,其中男性有750人(60.5%),平均病程为18.90±10.50年。(2)单因素分析结果: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是阳性症状的影响因素;人际关Biomass digestibility系、病程和饮酒是阴性症状的影响因素;社会活动、教育程度、吸烟和病程是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3)网络分析结果: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与认知功能构成网络模型的中心节点为:节点P1(“妄想”)、N3(“情感交流障碍”)、M8(“抽象-词语相似性”);桥接节点为:节点P2(“概念紊乱”)、N7(“刻板思维”)、N5(“抽象思维概念”)、N6(“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和M8(“抽象-词语相似性”)。网络稳定性系数为0.75,表明本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1)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较为明显,并且认知功能损害也较严重,因此,应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治疗加以重视。(2)“妄想”、“情感交流障碍”和“抽象-词语相似性”是慢性SZ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症状。(3)“概念紊乱”、“刻板思维”、“抽象思维概念”、“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和“抽象-词语相似性”是慢性SZ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桥接症状。这些核心症状和桥接症状可能与慢性SZ患者的精神病理学机制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为针对慢性SZ患者靶症状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放射性皮炎中医药外治现状
本文对近年Cobimetinib供应商来放射性皮炎的中医病机、辨证分型和中医药外治用药规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表明中医对放射性皮炎病因病机认识涉及“火热毒邪”“阴虚燥热”“肺热络瘀”“暑夹湿热”。总结放射性皮炎的中医论治法则,主要为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养阴润燥、清肺通络、清心解暑等,治疗药物以凉血活血、清热解毒、养阴润燥、祛暑利湿为主,能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CCRG 81045缩短皮损痊愈时间。指出目前中医药预防和治疗放射性皮炎,多立足“既病防变”,专注于根据“邪气”(放射性)的性质及其带来的病理表现进行治疗,而忽视了“未病先防”,对人体自身防御机制和修复功能重视不足,提出根据“上医治未病”原则,应加强“扶正气”在预防放射性皮炎和减少放射性皮炎medial entorhinal cortex发生强度的理论及临床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皮炎防治效果。
青风藤不良反应及减毒增效研究进展
青风藤对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肿瘤等难治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将查阅的有关青风藤(青藤碱)及其相关制剂的3800余篇文献进行归纳,从常见不良反应、减毒增效方法和适应证等多种角度进行总结,并根据归纳结果提出青风藤临床hepatoma-derived growth factor用药建议。青风藤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剥脱性皮炎、喉头水肿等过敏反应,胃痛、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和心律失常等。青风藤的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其无明显的肝肾、心脏及生殖毒性。青风藤的减毒增效主要集中于6种方式,即中药配伍、中药复方、西药联合、新型制剂、提高工艺、合成衍生物。青风藤适应症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PUN30119抑制剂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免疫疾病,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等肾脏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肿瘤,颈椎病,器官移植术后,腰间盘突出,肩周炎,颈肩肌筋PF-02341066使用方法膜疼痛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青风藤临床用药建议为常规用药,避免过量;联合用药,减毒增效;过敏病史,详细询问;合适途径,安全给药;不良反应,及时监测。从多角度对青风藤及其相关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论述,以期为青风藤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自拟益气补血膏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拟益气补血膏联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IDA)的效果及对血常规、铁代谢指标、安全性、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妊娠期IDA 7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vocal biomarkers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补血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铁代谢指标[血清铁(SI)、铁蛋白(SF)、铁幼素(HJV)、铁调素-25(Hepcidin-25)]、血清学指标[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氧磷酶1(PON1)]水平,并比较2组用药安全性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4周后Hb、RBC、MCV、MCHC、SI、SF、HJV、Hepcidin-25、IFN-γ、IL-2、PON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VP-16溶解度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益气补血膏联合蛋白琥LXH254说明书珀酸铁口服溶液治疗妊娠期IDA临床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可改善贫血状态,促进铁代谢,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加减柴胡温经汤治疗围绝经期肝郁阴虚夹瘀型失眠
目的 探讨加减柴胡温经汤治疗围绝经期肝郁阴虚夹瘀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96例围绝经期肝郁阴虚夹瘀型失眠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服用坤泰胶囊治疗,观察组予加减柴胡温经汤治疗,2As remediation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水平改善状况,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PS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IL-6、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45/48)高于对照组(81.25%,3LY-188011小鼠9/48)(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加减柴胡温经汤治疗围绝经期肝郁阴虚夹瘀型失眠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调节IL-6、IL-1β水平,改善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且确认细节不良反应少。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DSES)评分、血压变化、冠selleck SB431542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及VX-445采购发作次数、舒张压及收缩压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CDSES各项目评分、CSMS各维度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Wang’s internal medicine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护理,能减少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改善患者血压,提高自我效能、遵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