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白鲜碱的抗炎止痒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与目的: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皮肤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多达20%的儿童和5%的成人。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红肿、灼热、渗出甚至糜烂等湿疹样的皮肤损害和慢性瘙痒。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源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遗传易感性、表皮功能障碍、皮肤微生物组异常、局部神经和免疫系统失调等都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发展中至关重要。非组胺依赖性痒是指对抗组胺类药物治疗无效的瘙痒,研究表明,其在特应性皮炎引起的严重慢性瘙痒中可能占据着更为主导的地位。目前对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局部保湿剂、皮质类固醇、光疗法和免疫疗法等,但这些治疗方法对于中度甚至重度特应性皮炎及其引起的慢性瘙痒症状不能起到很好的疗效,长期服用往往还伴有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对于特应性皮炎,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并且成本低廉的抗炎止痒药物具有很大的研发价值。白鲜皮(Cortex Dictamni)是多年生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中医认为,白鲜皮具有清热祛湿、祛风解毒等功效,在数千年来常被用于治疗哮喘、风湿、黄疸等内科疾病以及湿疹、荨麻疹、疥疮等皮肤疾病。生物碱类、柠檬苦素类、香豆素类、黄酮类、甾体类以及多糖等是白鲜皮的主要组成成分。其中,白鲜碱(Dictamnine,Dic)是白鲜皮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也是用于衡量白鲜皮药物质量的指标性成分之一。现代研究发现,白鲜碱具有抗菌、抗过敏、抗癌以及抗炎等多种药理学活性。但关于白鲜皮和白鲜碱对于特应性皮炎及其慢性瘙痒症状的作用及机制尚未被研究,白鲜碱能否作用于非组胺依赖性痒的相关靶点Mas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Mrgpr)A3 也未见报道。因此,本论文旨在明确白鲜皮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白鲜碱对特应性皮炎及其引起的慢性瘙痒症状的治疗作用,并从动物、分子、细胞等方面深入探究其相关机制,为白鲜皮及白鲜碱在临床皮肤疾病的治疗中提供实验依据。研究内容与方法: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本论文首先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近20年内中医治疗湿疹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统计出内服方剂和外用方剂中的高频药物,然后ABT-263对这些高频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分析;接着,我们在高频药物中进行筛选得到核心药物;最后,我们对湿疹临床常见的伴随症状“瘙痒剧烈”的辨证加减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我们首先通过急性痒行为学实验探究白鲜皮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Cortex Dictamni,ECD)对急性瘙痒的作用。接着,我们通过使用卜氟-2,4-二硝基苯(1-Fluoro-2,4-dinitrobenzene,DNFB)敏化小鼠建立颈背部特应性皮炎模型,探究白鲜皮乙醇提取物对特应性皮炎引起的慢性瘙痒的作用。然后通过在鼠耳建立特应性皮炎模型探究白鲜皮乙醇提取物对特应性皮炎症状的作用。其次,我们通过分析鼠耳组织切片的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TB)染色结果,探究白鲜皮乙醇提取物对特应性皮炎小鼠鼠耳表皮和真皮厚度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程度的影响,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白鲜皮乙醇提取物对鼠耳组织内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的影响。通过ELISA技术检测白鲜皮乙醇提MCC950取物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皮损区域和血清中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最后我们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探究白鲜皮乙醇提取物对特应性皮炎小鼠耳组织内Janus kinase(JAK)-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第三部分,我们首先通过急性痒行为学实验探究白鲜皮的主要活性成分白鲜碱对氯喹(Chloroquine,CQ,MrgprA3的特异性激动剂)介导的小鼠非组胺依赖性搔痒行为的抑制作用;接着我们利用培养的PirtGCaMP3+/-转基因小鼠的原代神经元细胞进行钙离子成像实验,探讨白鲜碱对MrgprA3+及瞬时受体电位锚定蛋白1(Transient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 1,TRPA1)+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最后我们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别分析了白鲜碱与MrgprA3、TRPA1的结合能。第四部分,我们首先在小鼠颈背部建立特应性皮炎模型,探讨白鲜碱对特应性皮炎引起的慢性瘙痒症状以及皮肤损害的作用,并通过组织病理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白鲜碱对皮损区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和免疫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浸润程度的影响。接着,我们利用MrgprA3EGFP-Cre:ROSA26tdTomato+/-转基因小鼠检测了白鲜碱对MrgprA3+神经纤维和MrgprA3+神经元在特应性皮炎小鼠皮肤及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分布的影响;最后我们利用qRT-PCR、Western Blot手段检测了白鲜碱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皮肤及背根神经节中MrgprA3、TRPA1、P2X 嘌呤能离子通道 3 型受体(P2X purinergic ion channel type 3 receptor,P2X3R)转录水平和TRPA1、P2X3R的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第一部分,我们通过对中文期刊文献数据库中近20年中治疗湿疹相关的医案数据挖掘分析,发现甘草、白鲜皮、生地黄和苦参等在内服方剂中的使用频次最高;苦参、黄柏、地肤子、蛇床子和白鲜皮等在外用方剂中的使用频次最高;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高频药物的性味以“苦寒”为主;主归“肝”、“肺”、“脾”经。此外,我们还发现中药白鲜皮在湿疹和瘙痒症的治疗中使用频率较高,且临床疗效显著。这些高频药物对于临床皮肤相关疾病的抗炎止痒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二部分,行为学实验结果表明,给予白鲜皮乙醇提取物对组胺或氯喹诱导的急性瘙痒都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白鲜皮乙醇提取物治疗也能够明显抑制DNFB引起的特应性皮炎症状和慢性搔痒行为,明确了白鲜皮对特应性皮炎及其引起的慢性瘙痒的治疗作用。同时,对于特应性皮炎小鼠反复抓痒导致的皮肤屏障破坏,表皮层增厚等组织学改变,白鲜皮醇提物治疗能有效地缓解小鼠的皮损情况,减轻表皮层增厚。同时,白鲜皮乙醇提取物能够显著下调特应性皮炎小鼠耳组织以及血清中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明显降低耳组织内JAK1-STAT3/STAT6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上述结果表明,白鲜皮乙醇提取物对急慢性瘙痒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能够通过调控JAK1-STAT3/STAT6信号通路发挥抗特应性皮炎作用。第三部分,我们发现给予小鼠白鲜碱(皮肤给药、灌胃给药)治疗能够明显抑制氯喹引起的急性搔痒行为,明确了白鲜碱对非组胺依赖性痒的抑制作用。通过钙成像实验,我们发现白鲜碱不仅对氯喹激活的MrgprA3+神经元或者异硫氰酸烯丙酯(Allyl isothiocyanate,AITC,TRPA1激动剂)激活的TRPA1+神经元兴奋性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能抑制MrgprA3和TRPA1共表达的神经元兴奋性。分子对接实验结果证明,白鲜碱与MrgprA3具有良好的结合亲和力。以上结果提示,白鲜碱能够通过调控MrgprA3-TRPA1通路抑制非组胺依赖性痒觉信号的传导。第四部分,我们进一步发现,在特应性皮炎模型中,白鲜碱能明显抑制DNFB引起的慢性搔痒行为。白鲜碱治疗也能有效地缓解特应性皮炎小鼠反复抓痒导致的皮肤屏障破坏,表皮层增厚等皮损情况。此外,白鲜碱治疗能够显著抑制特应性皮炎小鼠皮肤和背根神经节中MrgprA3+神经纤维和MrgprA3+神经元的分布,并能明显降低特应性皮炎小鼠皮肤和背根神经节中MrgprA3、TRPA1、P2X3R的转录水平和TRPA1、P2X3R蛋白水平。以上结果提示:白鲜碱可能通过调控MrgprA3及其下游离子通道对特应性皮炎引起的慢性瘙痒发挥治疗作用。研究结论:综上所述,我们首先分析了现代中医治疗湿疹的临床用药规律,筛选得到核心药物白鲜皮,然后我们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证明了白鲜皮乙醇提取物对急慢性瘙痒以及特应性皮炎的炎症症状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接着,我们明确了白鲜皮的主Antiobesity medications要活性物质白鲜碱能够通过调控MrgprA3-TRPA1通路抑制非组胺依赖性痒觉信号传导,对氯喹引起的急性非组胺依赖性瘙痒以及特应性皮炎引起的慢性瘙痒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白鲜碱对特应性皮炎的炎症症状也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并显示出一定的体内安全性。本研究探究了白鲜皮和白鲜碱治疗特应性皮炎及慢性瘙痒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白鲜皮药理作用的认识,为白鲜皮和白鲜碱在临床治疗特应性皮炎和痒相关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本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们对非组胺依赖性痒的认识,为研究和开发治疗非组胺依赖性痒的有效药物提供参考。

警务人员压力知觉对焦虑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目的:基于素质-应激交互理论、压力感与睡眠关系理论模型验证警务人员压力知觉、失眠与焦虑抑郁的关系并依据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弹性模型理论探究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进而selleck Puromycin为公安心理中心干预警务人员焦虑抑郁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方法:采用压力知觉量表(CPS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失眠严重指数(ISI)、心理弹性问卷(RS-14)对某市公安局的955名警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控制性别、编制、工龄、婚姻状况、子女情况后压力知觉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r=0.72,P<0.001);失眠在压力知觉与焦虑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6.29%;心理弹性能够调节失眠对焦虑抑郁的影响。结论:警务人员压力知觉LY-188011作用对焦虑抑郁水平有显著性负面影响,压力知觉可以通过影响失眠程度进而间接影响焦虑抑郁水平,心理弹性相对较低的警务人员更容易于因失眠而产生焦虑抑郁,心理弹性高的警务人员non-medicine therapy则适应较好。

青礞石抗乌头碱致大鼠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及对心肌组织P38 MAPK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青礞石对乌头碱致大鼠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s, PVC)、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 SCA)的影响,并探讨其抗室性心律失常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青礞石(低、中、高剂量)组,各药物组直肠纳药干预2周,于末次给药1 h后,20%乌拉坦(1 g/kg)腹腔麻醉,大鼠背位固定,由股静脉以5μg/min恒速泵入乌头碱20μg/kg,记录PVC、VF、SCA发生率、开始时间及乌头碱中毒剂量。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表达。结果:与模型组Suppressed immune defence相比,青礞石高、中、低剂量组显著降低PVC、VF、SCA发生率,开始时间明显延后(P<0.05);与模型组比较,青礞石高、中、低剂量组乌头碱中毒剂量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Docetaxel体内较,青礞石高、中、低剂量组P38 MAPK磷酸化(p-P38 MA此网站PK)表达显著降低(P<0.05),随着剂量的增加p-P38 MAPK表达逐渐减弱。结论:青礞石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是其作用途径之一。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寰枢椎前半脱位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患者寰枢椎前半脱位(anterior atlantoaxial subluxation, AAS)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261例AS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AS将患者分为AAS组和非AAS组,观察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个人史、脊柱关节病家族史、症状发作年龄、AS诊断年龄、周围型关节炎和葡萄膜炎、抗肿瘤坏死因子(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拮抗剂应用、实验室检查和放射学检查结果等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pf-03084014-pf-3084014.html资料,分析影响AAS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 AAS发生率为13.03%。AAS组和非AAS组患者疾病病程、症状病程、HLA-B27阳性、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阳性、抗蛋氨酸蛋白抗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体(anti-methionine protein antibody, ACPA)阳性、RF或ACPA阳性、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阳性、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阳性、周围型关节炎、葡萄膜炎、抗TN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Nafamostat-mesylate.htmlF拮抗剂、寰前间隙(anterior interspace, AADI)等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病程>7.4年、CRP阳性、周围关节炎和抗TNF拮抗剂是影响AAS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 AS患者尤其是疾病病程>7.4年、CRP阳性、周围关节炎、应用抗TNF拮抗剂等患者应注意定期检查AAS。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HF)的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公开发表的AMI患者PCI后住院期间发生HF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为PCI后住院期间未发生HLY2835219使用方法F的AMI患者,病例组为PCI后住院期间发生HF的AMI患者)。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06-04。提取纳入文献的资料,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Hepatocytes injury5.3和Stata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27篇文献,共201 082例患者,其中病例组9 776例、对照组191 306例,AMI患者PCI后住院期间HF发生率为3.8%~54.5%。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女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律失常病史、血糖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心肌肌钙蛋白I(cTnI)升高、肌钙蛋白I(TnI)升高、心率增快、发病至PCI时间延长、病变血管数量增多是AMI患者PCI后住院期间发生HF的危险因素,术后TIMI血流分级升高、梗死前心绞痛是AMI患者PCI后住院期间发生HF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年龄增加、女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律失常病DNA Damage/DNA Repair抑制剂史、血糖升高、hs-CRP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CK-MB升高、cTnI升高、TnI升高、心率增快、发病至PCI时间延长、病变血管数量增多是AMI患者PCI后住院期间发生HF的危险因素,术后TIMI血流分级升高、梗死前心绞痛是AMI患者PCI后住院期间发生HF的保护因素。AMI患者PCI后住院期间发生HF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医护人员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以降低AMI患者HF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针刺背俞穴对失眠模型大鼠脑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

Biopsy needle的 观察针刺背俞穴对失眠模型大鼠脑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失眠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2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混悬液诱导失眠模型。SCH772984纯度造模2 d后,针刺组予以针刺双侧“肺俞”“脾俞”“心俞”“肝俞”“肾俞”,留针10 min,每日1次,治疗7 d;西药组予以艾司唑仑水溶液(0.08 mg/mL)灌胃治疗(剂量为0.558 mg/kg),每日1次,治疗7 d;其余各组大鼠只被捉抓和固定,不予治疗。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一般状态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PI3K、Akt蛋白水平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较差,昼夜节律消失,白天BMS-907351供应商活动增加,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缩短,脑组织中PI3K、Akt蛋白和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西药组大鼠一般状态有所改善,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时间延长,脑组织中PI3K、Akt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西药组比较,针刺组大鼠一般状况及脑组织中PI3K、Akt的mRNA升高较明显(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刺背俞穴可升高失眠模型大鼠脑组织中PI3K、Akt蛋白及mRNA的表达,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保护神经细胞,从而改善大鼠失眠情况。

舞动治疗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舞动治疗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安全感及自我接纳感的影响,旨在为提高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身心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于上海市闵行区精神卫生中toxicohypoxic encephalopathy心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24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舞动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2周及干预24周时,采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安全感问卷及自我接纳问卷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AZD6738采购干预后,两组患者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得分在组间、组间×时间上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时间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安全感问selleck NMR卷的人际安全感与确定控制感维度、自我接纳问卷的自我接纳感与自我评价维度得分在组间、时间、组间×时间上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舞动治疗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椎体外系不良作用、增加其自我接纳、改善其人际安全感与控制感有积极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血清ALP、hs-CRP对冠心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行PCI的CHD患者113例,依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41)和非MACE组(n=72)。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血清ALP、白蛋白(ALB)、hs-CRP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患者行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ALP、hs-CRP对CHD患者行PCI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MACE组ALP和hs-CRP高于非MACE组,ALB低Nanomaterial-Biological interactions于非MACE组(P<0.05)。MACE组年龄≥70岁、心肌梗死患者、BNP≥500 ng/L、左主干病变及支AZD1152-HQPA架数≥2个Tofacitinib化学结构的占比均高于非MACE组(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NP、ALP、hs-CRP、冠心病类型、左主干病变及支架数≥2个均为CHD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ALP、hs-CRP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最高(P<0.05)。结论 血清ALP及hs-CRP联合检测可作为CHD患者PCI术后是否发生MACE的预测指标。

张伯礼院士:循证医学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正>近日,在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Biotin cadaverine健康中国论坛循证中药平行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介绍说,临床疗效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根本,引入循证医学方法促进了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提升,推动了中医药临床诊疗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张伯礼很早就从事中医药循证研究实践,完成了中医药界组织实施的第一个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培养了一批既懂中医又懂循证医学的复合型人才。在他指导下,张俊华教授带领团队创建了世界首个中医药临床证据数据库(EVDS),对中成药RCT进行结构化的数据提取和系统的质量评价,并建立了智能化GDC-0973证据生产和转化系列关键技术。EDVS的特点是能够实现中医药系统评Cytoskeletal Signaling抑制剂价/Meta分析自动生成、证据可视化展示、证据指数分析和证据分类检索等多种功能,极大提高了中医药临床证据的收集、评价和转化应用效率。基于EVDS大量数据,研制了中药临床证据指数等量化方法,已在前几届健康中国论坛循证中药平行论坛上发布了治疗心绞痛、中风、肿瘤、肺炎、流感等疾病的中成药临床循证评价证据指数TOP榜。此次论坛,基于中医药临床研究证据的量化评价,结合心血管领域专家的共识意见,发布了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证据指数榜单。

外周血微RNA-223、Nod样受体蛋白3水平与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

目的 检测心绞痛病人外周血微RNA-223(miR-223)、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并探究其与冠状动脉钙化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接受治疗286例心绞痛病人,入院进行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根据有无冠状动脉钙化将其分为非钙化组(70例)及钙化组(216例)。再根据病人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及重度钙化组。以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miR-223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NLRP3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miR-223、NLRP3水平及二者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miR-223、NLRP3与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medical libraries)积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钙化组NLRP3、hs-CRP、Gensini积分水平[(74.12±7.36)ng/L、(3.67±1.35)mg/L、(40.95±5.23)分]明显高于非钙化组[(55.12±6.78)ng/L、(3.15±1.12)mg/L、(13.05±2.59)分](P<0.05),miR-223水平(0.52±0.11)低于非钙化组(0.98±0.32)(P<0.05);轻度、中度、重度钙化组NLRP3水平[(65.42±6.45)ng/L、(72.49±7.23)ng/Lwww.selleck.cn/products/imidazole-ketone-erastin、(87.79±8.75)ng/L]、Gensini积分[(31.33±4.42)分、(41.82±5.63)分、(52.69±5.80)分]依次升高(P<0.05),miR-223水平[(0.72±0.15)、(0.51±0.12)、(0.28±0.06)]依次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LRP3与Antineoplastic and I抑制剂hs-CRP水平、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miR-223与NLRP3、hs-CRP、Gensini积分水平呈负相关;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P3、hs-CRP、合并糖尿病、miR-223为影响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心绞痛病人外周血NLRP3呈高表达,miR-223呈低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炎症反应关系密切,为影响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