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郁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肝郁血瘀型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解郁活血汤联合针刺百会、印堂穴治疗肝郁血瘀型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郁血瘀型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解郁活血汤联合针刺百会、印堂穴治疗。连续治疗6周。治疗6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6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为67.50%(27/4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4、6周后,2组患者的HAMD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HAMD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4、6周后,2组患者的神情抑郁、思维迟缓、胁肋胀痛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神情购买GW-572016抑郁、思维迟缓、胁肋胀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ophilia hypothesis)。(4)治疗2、4、6周后,2组患者的5-HT、NE、DA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5-HT、NE、DA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4/4Z-IETD-FMK作用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郁活血汤联合针刺百会、印堂穴治疗肝郁血瘀型PSD,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基于TLR4/NF-κB通路研究穿心莲内酯对脑出血大鼠急性期炎症的影响

目的:探究穿心莲内酯对脑出血大鼠急性期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0 mg·kg~(-1))和穿心莲内酯低(25 mg·kg~(-1))、中(50 mg·kg~(-1))、高(100 mg·kg~(-1))剂量组,每组4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自体血注射法制备脑出血模型。造模完成后,各组大鼠灌胃给予5 mL·kg~(-1)的相应药物进行干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 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modified neurological scoring standard, mNSS)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采用多田公式计算脑血肿体积;干湿比重法计算MS-275说明书脑含水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伊文思蓝渗透法测定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通透性;ELISA法检测脑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selleck化学失评分、脑血肿体积、脑含水量、BBB通透性及TLR4、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脑组织呈现水肿、神经元数量减少、胞核固缩深染、炎性浸润等病理学改变;脑组织和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穿心莲内酯中、高剂Herbal Medication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含水量、脑血肿体积、BBB通透性及TLR4、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脑组织和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穿心莲内酯可抑制脑出血大鼠急性期炎症反应,减轻脑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节患者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诊断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Antibody Services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结节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25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76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肺结节患者临床、病理、影像、穿刺过程、术后并发症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分为COPD组及非COPD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分析气胸的风险因素、耐受性及与COPD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共收集患者176例,COPZ-VAD-FMK溶解度D组54例,非COPD组122例。手术操作成功率100%,确诊率85.9%。COPD组术后气胸16例(29.6%),显著高于非COPD组的19例(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2,P<0.05),均以少量气胸为主。COPD是肺穿刺活检术后气胸的独立高危因素。COPDⅠ-Ⅱ级与Ⅲ-Ⅳ级之间确认细节的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8,P>0.05)。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气胸的患者,穿刺至出院时间及术后气胸的处理方式上(吸氧、抽气、闭式引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确诊率高、安全性好及微创的一种活检方法。COPD合并肺结节患者,特别是COPDⅠ-Ⅱ级患者的安全性及耐受性较好,没有增加医疗负担。

丁螺环酮联合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丁螺环酮联合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92例巩固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心理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哌罗匹隆片,观察组患者口服盐酸哌罗匹隆片和盐酸丁螺环酮片,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2组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2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分别于治疗前Imidazole ketone erastin抑制剂、治疗3Adavosertib研究购买个月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5-羟色胺(5-HT)水平。采用治疗伴发症状量表(TESS)评估患者不良反应程度,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2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MoCA、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2组患者的MoC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S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BDNF、GDNF、5-H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2组患者血清中BDNF、GDNF、5-HT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BDNF、GDNF、5-H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0%(4/46)、13.04%(6/46),2组患者mesoporous bioactive glass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2,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TESS评分分别为2.58±0.12、2.62±0.16,2组患者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螺环酮联合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可进一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焦虑程度,改善认知功能,还可改善患者血清中神经递质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自发性先天性白内障大鼠遗传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自发性先天性白内障(TSC)大鼠的遗传状况,评价遗传质量分析方法。方法 对TSC大鼠、BN大鼠、F344大鼠下颌骨11项变量进行测量,使用SPSSurfactant-enhanced remediation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选取近交系大鼠常用的6个微卫星位点,通过PCR扩增和琼脂糖电泳鉴定,进行遗传质量检测。结果 TSC大鼠与BN大鼠相比较,下颌骨参数有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C大鼠与F344大鼠相比较,下颌骨参数有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C大鼠不同个体在6个微卫星位点上的selleck NMR扩增产物均只出现一个条带,4个位点可以将TSC大鼠与BN大鼠区别,4个位点可以将TSCColforsin大鼠与F344大鼠区别,1个位点可以将3种近交系大鼠区分。结论 TSC大鼠下颌骨变量与BN大鼠和F344大鼠有明显的差异;TSC大鼠符合近交系要求,包含6个微卫星位点组合,可用于TSC大鼠与常用近交系大鼠品系BN和F344的遗传背景监测。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中抗FcεRI自身抗体、C5a和D-二聚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抗FcεRI自身抗体、C5a和D-二聚体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及健康人群外周血中的含量,初步探究这三种因子含量间的相关关系,观察抗FcεRI自身抗体、C5a和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活跃程度及疾病控制情况的相关性,评估抗FcεRI自身抗体、C5a和D-二聚体作为诊断指标的价值。方法: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收集82例慢性CSU患者、80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清、人口学特征及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UAS7、UCT量表的评分,统一对血清样本采用ELISA测定血清抗FcεRI自身抗体、C5a含量。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抗FcεRI自身抗体、C5a和D-二聚体含量差异;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分析抗FcεRI自身抗体、C5a和D-二聚体含量与病情活跃程度和疾病控制情况的相关性;利用ROC评价抗FcεRI自身抗体、C5a和D-二聚体作为诊断指标的价值。结果:CSU患者血清抗FcεRI抗体、C5a和D-二聚体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0.05);CSU患者组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低Zinc-based biomaterials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0.0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CSU患者血清抗FcεRI抗体、C5a和D-二聚体含量与年龄、性别、病程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CSU患者血清抗FcεRI抗体、C5a和D-二聚体含量三者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值<0.01)。CSU患者血清抗FcεRI自身抗体、C5a、GDC-0068分子式D-二聚体、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与UAS7、UCT量表的评分无相关性(P值>0.05)。抗FcεRI抗体以浓度为86.595ng/ml,C5a浓度为49.26ng/ml,D-二聚体的浓度为0.49mg/L时对CSU诊断效能最大。结论:CSU患者体内抗FcεRI自身抗体、C5a和D-二聚体含量升高,且三者的含量互为正相关关系,提示抗FcεRI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反应、C5a活化的补体反应和外源性凝血级联反应与CSU相关且三条通路间可能存在协同促进的作用。血清抗FcεRI自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liproxstatin-1.html身抗体、C5a和D-二聚体含量与疾病活跃程度及控制情况无相关性,血清抗FcεRI自身抗体、C5a和D-二聚体含量及三者联合预测因子有可能成为CSU诊断的参考指标。

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肌红蛋白、D-二聚体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心室重构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红蛋白(Myo)、D-二聚bone marrow biopsy体(D-D)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心室重构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CHD患者102例为CHD组,另选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NT-proBNP、Myo、D-D水平,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Pearson法检验各指标的关系。根据观察期内(随访6个月)是否发生MACE将CHD组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Myo、D-D水平。采用受试更多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T-proBNP、Myo、D-D水平检测对CHD患者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selleckchem LY-188011果:与对照组比较,CHD组NT-proBNP、Myo、D-D水平升高,LVEDD、LVM、LVMI增加,LVEF显著降低(均P<0.05)。CHD患者血清NT-proBNP、Myo、D-D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LVM、LVMI呈正相关(均P<0.05)。CHD组患者观察期内31例发生MACE,71例未发生MACE,MACE发生率为30.39%。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血清NT-proBNP、Myo、D-D水平更高(均P<0.05)。NT-proBNP、Myo、D-D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CHD患者发生MAC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8,且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NT-proBNP、Myo、D-D水平与心室重构密切相关,通过监测上述指标能够预测MACE发生。

近20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精神疾病及社会歧视的态度变化

目的:比较2019年较1999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精神疾病态度及社会歧视看法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北京地区的精神专科医院,选取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999年入组225例,2019年入组selleckchem216例,用精神病态度调查问卷及精神病患者社会歧视问卷调查患者本人对精神病的态度及社会歧视的看法。结果:2019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精神疾病态度的量表得分整体较1999年调查的量表得分有降低,在“患者无社会价值”及“患者常有暴力与攻击行为”两项分量表得分明显降低,与1999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01immune diseases9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社会歧视问题的看法量表得分均低于1999年(P均<0.0Decitabine纯度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总住院时间、受教育年限以及年龄是患者对精神疾病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而社会歧视问题量表得分主要受总住院时间、受教育年限的影响(P<0.05或P<0.01)。结论:2019年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感受到社会的歧视以及歧视对生活的影响较1999年改善。患者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住院时间长,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更为悲观,感受到社会歧视对其的影响更大。

张家口市中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张家口市中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选择张家口市1所省属三甲医院和1所市属三甲医院收治的中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设为脑出血组,将同期收治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设为高血压组。对2组基础资料、高血压情况、生化指标及情绪状态等信息进行比较,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年龄、血清Hcy、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高于高血压组(均P<0.01),且吸烟、从不运动锻炼、伴有糖尿病、伴有高血脂症、高血压分级为3级及近3个月遇到负性生活事件比例均较高(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吸烟(OR=2.897)、伴随糖尿病(OR=3.537)、伴随高血Nutrient addition bioassay脂症(OR=3.079)、高血压3级(O更多R=2.579)、近3个月遇到负性生活事件(OR=3.016)、高血清Hcy水平(OR=2.414)为中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经常运动锻炼(OR=0.573)为中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张家口市中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生与吸烟、伴随糖尿病、伴随高血脂症、高血压selleck产品3级、近3个月遇到负性生活事件、血清Hcy高表达有关。

小脑与帕金森病痴呆相关性影像学研究

目的:痴呆是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之一,其特征是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包括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和工作记忆损害。目前帕金森病痴呆(PD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大量研究表明大脑皮层(包括额顶颞枕叶)与PDD相关。近期一些研究表明,小脑除参与运动协调外,还参与语言、执行Blebbistatin使用方法、视空间、工作记忆、注意力高级认知功能。但是小脑与帕金森病痴呆的研究较少。由于小脑皮层与大脑皮层相互联系,我们考虑小脑可能与帕金森病痴呆有关。本研究旨在运用影像学方法研究小脑与帕金森病痴呆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021年中华医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的PDD诊断标准,我们将43名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帕金森病痴呆组(PDD组)和帕金森病认知正常组(PD-NC组),对所selleck合成有受试者进行临床评估和头部MRI T1成像、FDG-PET/CT检查,通过SPM12分析比较两组小脑灰质体积以及糖代谢的差异。结果:(1)PD-D组与PD-NC组脑灰质体积无明Hepatitis C显差异(p<0.001)。(2)与PD-NC组相比,PD-D组右侧小脑VII小叶糖代谢减低(p<0.005)。结论:小脑可能与帕金森病痴呆相关。小脑VII小叶糖代谢减低可能与帕金森病痴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