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中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PD患者283例,其中合并RLS 160例,未合并RLS123例。比较合并RLS组(PD-RLS)和未合并RLS组(PD-NRLS)患者间情绪(HAMD_(24)、HAMA_(14))、认知(MMSE)、睡眠(PQSI)、疲Mind-body medicine劳(BFI)、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运动症状(UPDRS-Ⅲ)等因素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D患者合并RLS的危险因素。结果:(1)伴有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和RBD的PD患者,其RLS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2)与PD-NRLS组比较,PD-RLS组患者年龄较小,而HAMNavitoclax研究购买D_(24)、HAMA_(14)、PQSI、BFI、RBD、UPDRS-Ⅲ评分更高(P <0.05)。(3)GW4869核磁在PD患者中,RLS与性别、H-Y分期、MMSE评分不相关(P>0.05);RLS与年龄呈负相关(P <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AMA_(14)是PD患者发生RL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D患者随着年龄增加,其RLS发病风险降低,而PD伴焦虑的患者应警惕RLS的发生,及早识别RLS并给予及时治疗,可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
Author: admin
不同维度胸腰椎活动范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非手术治疗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不同维度的胸腰椎活动度(ROM)对非手术治疗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该院康复科1 211例住院腰痛患者资料,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46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评分评估患者功能障Ceralasertib价格碍程度,根据JOA腰痛评分改善率将患者分为疗效不佳组(改善率<60%,n=270)和显效组(改善率≥60%,n=195)。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住院时间、病程和相关并发症等一般资料,以及出入院时胸腰椎ROM及其改善程度、JOA腰痛评分等观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LDH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入院时后伸、右侧旋转ROM,以及出院时6个方向ROM改善程度均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H患者入院时前屈、后伸ROM[OR=1.08,95%CI(1.Radiation oncology05~1.11),P<0.01;OR=1.06,95Trichostatin A分子式%CI(1.01~1.12),P=0.01]和出院时前屈、左侧侧屈ROM改善程度[OR=1.08,95%CI(1.05~1.17),P=0.02;OR=1.01,95%CI(0.95~1.07),P<0.01]与患者的功能恢复呈正相关,患者年龄与出院时右侧旋转ROM改善程度[OR=0.98,95%CI(0.96~1.00),P<0.01;OR=0.98,95%CI(0.88~1.09),P<0.01]与患者功能恢复呈负相关。结论 LDH患者胸腰椎矢状面上的活动范围可预测其功能恢复情况,活动性越好,功能恢复越好,并应重点改善前屈和左侧侧屈ROM,有助于改善患者整体的功能恢复状况。
临床住培医师对强直性脊柱炎规范化诊疗的认知调查
目的 探讨临床住bioactive packaging培医师对强直性脊柱炎规范化诊疗的认知程度,为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BI 10773小鼠法 2019年9月—2021年1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基地需进行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轮转学员作为调查对象共128名,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总体认识、对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症状、检查及药物的掌握情况。结果 104名调查对象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占54.81%、45.19%;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分别占49.04%、31.73%、19.23%;49.04%在风湿免疫科实习过。66.35%已完成风湿免疫科轮转。强直性脊柱炎诊疗、腰背痛、HLA-B27随症状缓解转阴、非甾体抗炎药及生物制剂的掌握情况在已完成风湿免疫科轮转和未完成轮转学员中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临床住培医师对强直性脊柱炎规范化诊疗认知程度不一,已完成风湿免疫科轮转的学员对疾病掌握程度明显优于未轮转学员,但是仍未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因此轮转风湿免疫科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不可或缺,同时需加强风湿免疫科住培的教学Lapatinib溶解度质量,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防控和规范化诊疗。
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的护理措施对下肢骨折患者DVT的预防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的护理措施GDC-0068 MW对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Peri-prosthetic infection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50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均护理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率、血栓最大宽度,护理前及患者出院时(护理后)的髋关节评分量表(Harris)和膝关节评分量表(HS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膝关节优良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血栓最大宽度为(5.50±1.33) 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6.73±1.45)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Harr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mcc950-sodium-salt.htmlis评分、HSS评分、关节功能优良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85.37±4.13)分、(87.79±2.24)分、89.33%、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12±3.94)分、(82.18±3.09)分、73.33%、88.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采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的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DVT发生率,并有助于髋关节、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床旁超声指导下早期液体复苏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终点事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指导下早期液体复苏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4例。对照组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指导下行早期液体复苏,试验组于床旁超声指导下行早期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治疗后24、48 h的总液体量,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炎症因子、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24 h、48 h的液体输入量及正平衡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 h,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心率(HR)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均升高(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持续肾脏替代治疗、3 d内肺水肿患者占比更低(P<0.05),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 床旁超声指导下早期液体复苏可有效减少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Pexidartinib作用苏量,并可有效调节患者炎症因GDC-0068体内实验剂量子及血流Tumor immunology动力学指标水平,减轻机体炎症,改善血流动力学,进而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临床疗效。方法:中文以“腰椎间盘突出”“腰痛”“夹脊穴”“针刺”,英文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acupuncture”“jiaji MK-2206分子量points”等关键词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24日所收录有关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LDH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同时配合人工检索补充。采用Revman 5.3软件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11篇研究文献、共1168例患者。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LDH在临床有效率[OR=4.01,95% CI(2.62,6.16)],JOA评分[(I~(2)=93%,MD=-1.05、95% CI(-1.40,-0.69)],McGill简化量表积分[CB-839试剂(I~(2)=95%,MD=-2.21、9empirical antibiotic treatment5% CI(-2.98,-1.44)],VAS评分[(I~(2)=93%,MD=-1.05、95% CI(-1.40,-0.69)],血管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I~(2)=99%,MD=-10.50、95% CI(-13.38,-7.61)],提示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LDH在总有效率、改善JOA评分、缓解疼痛,降低IL-6、TNF-α上均优于其他治疗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LDH在临床有效率、缓解疼痛及降低IL-6、TNF-α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式。受纳入研究文献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论证。
羌竹清感方治疗卫气同病证流行性感冒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观察羌竹清感方治疗流行性感冒卫气同病证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2021年3月选择230例流感卫气同病证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药组(116例)和对照组(11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和奥司他韦(疗程5~7 d),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羌竹清感方(疗程为7 d)Erastin核磁;以第7天临床症状恢复率、流感主要症状恢复时间、单项流感症状恢复时间、退热时间和第7天病Dolutegravir毒核酸/抗原转阴率为主要疗效指标,同步监测安全性指标。结果:中药组的流感主要症状第7天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6%(112/116)vs 85.1%(97/114),P<0.01];中药组的流感FRET biosensor主要症状中位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5.0 d vs 6.0 d,P<0.01);中药组的中位退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22.0 h vs 27.0 h,P<0.05)。中药组的第7天病毒核酸/抗原转阴率与对照组相仿。两组间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4%(12/116)vs 8.77%(10/114)]。结论:羌竹清感方有助于改善流感卫气同病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缩短退热时间,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时效激励联合中医护理对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究时效激励联合中医护理对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3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进行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时效激励联合中医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JOA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最新版本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的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ocular infection意义(P<GSK2118436采购0.05);时间及组别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前后两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组间及时间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干预前的JOA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及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JOA评分STM2457价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时效激励联合中医护理可促进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耳部按摩-刮痧-穴位贴压序贯疗法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耳部按摩-刮痧-穴位贴压序贯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8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就诊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6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以耳穴贴压治疗,观察组予以耳部按摩-刮痧-穴位贴压序贯疗法,4周后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量表评价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SQI各项目得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selleck ABT-263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In Silico Biology19%(P<0.05)。结论 耳部按摩-刮痧-穴位贴压序贯疗法可改善心脾selleck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且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耳穴贴压疗法。
无创呼吸机联合泮托拉唑钠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CK-M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泮托拉唑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PF-02341066化学结构kinase MB isoenzyme,CK-MB)水平、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_2)、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均PR-171供应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aC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Media multitasking_2)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CK-MB水平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使用无创呼吸机联合泮托拉唑钠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CK-MB水平,减少患者的心肌损伤;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