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究对脾虚湿毒蕴结型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实施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常规疗法)、试验组(42例,Immunosandwich assay常规疗法联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患者总有效率、HPV转阴率、阴道清洁度、炎性因子水平、HPV-DNA转阴时间、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0.48%(38/42)高于对照组的6NSC 125973说明书6.67%(28/42),HPV转阴率33.33%(14/42)高于对照组的11.90%(5/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PV-DNA转阴时间、selleckchem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阴道清洁度、炎性因子水平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脾虚湿毒蕴结型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实施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可显著增强效果、促进HPV转阴,且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阴道清洁度。
Author: admin
利伐沙班对股骨颈骨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究利伐沙班对股骨颈骨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Kampo medicine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于2018年9月—2021年6月收治的236例股骨颈骨折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加用利伐沙班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加用利伐沙班)和对照组(不加用利伐沙班),每组118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经髋关节置换术后反应时间(R时间)、凝块形成时间(K时间)、α角度、最大强度(MA)、凝块弹性(G)、凝LGK-974说明书血指数(CI)、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DVT由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入院当天两组患者R时间、K时间、α角等TEG参数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R时间延长,α角、MA和G降低(P<0.05),K时间和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观察组术后R时间、K时间延长,α角、MA、G、CI降低(P<0.05)。术前两组血小板、血红蛋白数量及PT、AP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V3100);术后,观察组血小板、血红蛋白含量、PT和APPT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观察组术后PT、APPT、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术后PT和APPT延长,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数手术后显著增加(P<0.05)。DVT发病率高于观察组(18.6%vs 5.1%,P<0.05)。BMI>25、异常凝血指标、术后使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高血红蛋白含量和非踝关节泵运动均为DVT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轻微出血、血肿、皮下瘀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切口出血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结论 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的DVT形成,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KD025配制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9月于淄博市骨科医院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开始活动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开始床上主动活动时间及开始拄拐下床行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marine sponge symbiotic fung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观察组静息痛和运动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及其监护人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减Barasertib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养老院2型糖尿病伴睡眠障碍患者应用光照疗法的效果研究
研究目的:探讨光照疗法对养老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昼夜节律、抑郁情绪、和血糖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试验,对入住养老院且伴有睡眠障碍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光照疗法或对照干预。首先,基线为1周(7天),收集睡眠、糖基化血清蛋白、抑郁情绪等基线数据。干预期间,试验组佩戴角膜水平1500Lux的光疗眼镜(富含蓝光的白光),对照组佩戴光疗眼镜模型(无光源,外型与试验组相同)。每日早上9:00-10:00进行干预,时间1小时。将在基线、干预4周、随访4周结束时重复评估糖化血清蛋白、睡眠、抑郁情绪等数据。基线(T0)、干预第4周(T1)、随访第4周(T2)。整个研究过程中,两组药物治疗方案遵医嘱进行并记录。研究结果:1.主观睡眠质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4周及随访4周后试验组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4周及随访4周后的PSQI总分较基线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手环测量的客观睡眠参数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随访4周后睡眠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apamycin0.05),其他睡眠参数在干预4周及随访4周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夜间总睡眠时间较对照组有延长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73)。2.昼夜节律时间类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medical libraries预组的MEQ评分在干预4周后及随访4周后具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在干预4周及随访4周的MEQ评分于基线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访4周后昼夜节律时间类型由基线时期的“中间清醒型”(66.47±0.76分)转变为“中间型”(57.97±0.80分)。3.抑郁状态评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访4周后,试验组GDS-15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4周及随访4周后的GDS-15评分较基线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糖控制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4周及随访4周结束后,试验组糖化血清蛋白值进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mricasan MW>0.05)。试验组干预4周及随访4周后的糖化血清蛋白值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本研究光照疗法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且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持续作用。同时,光照疗法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客观睡眠具有积极作用。2.研究结果表明光照疗法可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昼夜节律,提高睡眠质量。可以将觉醒时间较早,觉醒之后再次入睡困难的患者的昼夜节律时间类型从“中间清醒型”转变为“中间型”。3.光照疗法可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且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持续作用,但对血糖改善效果不明显。
外周灌注指数联合休克指数对危重症患者并发气管插管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外周灌注指数(PPI)联合休克指数(SI)对危重症患者并发气管插管后低血压(PIH)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ICU连续收治的接受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危重症患者是否并发PIH,将其分为PIH组80例和非PIH组160例。收集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症患者并发PIH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PPI、SI及其联合检测对危重症患者并发PIH的预测效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法(DCA)确定PPI、SI及其联合检测预测危重症患者并发PIH的临床实用性。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增长、慢性心力衰竭及SI值升高是危重症患者并发PIH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07、4.436和1.104,均P<0.01),而www.selleck.cn/products/Paclitaxel(Taxol)PPI值升高是危nanomedicinal product重症患者并发PIH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98,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PI和SI联合检测预测危重症患者并发PIH的AUC为0.926,明显大于单一指标PPI的0.783和SI的0.7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CA曲线分析显示,当阈值为0.06~0.90时,PPI和SI联合检测预测危重症患者并发PIH的净获益率优于PPI或SI单独检测。结论 PPI、SI与危重症患者并发PIH风险密切相关,其可Tezacaftor分子量用于预测危重症患者并发PIH风险,且两者联合预测危重症患者并发PIH的效能和净获益率更高。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及颈椎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颈椎前KD025路减压融合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及颈椎功能的影响,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Immune Tolerance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6月开封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8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观察组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对照组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颈椎矢状位参数、神经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27.36±13.83)min vs(206.85±17.29)min;(9.15±1.62)d vs(10.07±1.66)d,P<0.05,两组在术中失血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NDI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Cobb角、T1倾斜角、颈椎整体活动度(ROM)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4.65%)并发症,对照组出现3例(6.98%)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Canagliflozin配制能够有效改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手术患者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促进患者术后颈椎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局部麻醉与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镇痛比较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对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Gefitinib-based PROTAC 3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术中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PB组(试验组)和对照组。ESPB组(n=30)采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麻醉,对照组(n=28)单纯应用关节突关节局部浸润麻醉。比较tissue biomechanics两组患者椎间孔成形期及纤维环操作期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记录术中追加舒芬太尼患者人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术前及术后第6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ESPB组在椎间孔成形期的平均NRS评分及峰值NRS评分、纤维环操作期平均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中追加舒芬太尼人数显著多于ESPB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Puromycin第6周ODI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一过性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情况。术中高血压、心动过速、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对照组显著高于ESPB组(P<0.05)。结论 采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应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麻醉可有效提高术中的镇痛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感染性休克合并肝内门静脉积气1例
肝门静脉积气是一种由于多种病因导致气体在门静脉及其分支内积聚而形成的影像学征象,临床上较为少见,诊断过程中常被误诊为胆管积气,且病死率upper extremity infections高,常合并感染性休克。此例患者因腹痛、高热入住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合并基础疾病多,平素身体素质差,入院后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肠梗阻、感染AZD9291配制性休克、门静脉积气。其中完善腹部CT提示门静脉积气,完善血培养提示唾液乳杆菌。治疗上立即给予液体复苏,予以泰能抗感染、乌司他丁控制炎症反应、升白细胞Rapamycin浓度、强心、稳定内环境等治疗,患者仍存在血压、心率不稳定,经抢救无效死亡。2日后患者血培养结果提示唾液乳杆菌感染。该诊断病例临床较为罕见,预后差,临床医师可通过CT诊断,迅速明确患者感染病因,从而为患者赢得治疗时间。
过敏性猝死大鼠的代谢组学特征及死后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
目的:探索过敏性猝死(sudden death from anaphylaxis)大鼠血浆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变化规律,筛选出过敏性猝死的特异性死后诊断生物标志物及其与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的鉴别诊断标志物,探索过敏性猝死相关代谢通路及其作用机制,为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指标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制备4种大鼠模型:(1)采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注射法制备大鼠过敏性猝死模型;(2)采用高脂乳剂灌胃联合维生素D3腹腔注射制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然后通过手术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冠状动脉性猝死;(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注射OVA后诱发过敏Dinaciclib配制性休克死亡;(4)对照组大鼠不经任何处理。各组大鼠死亡后立刻采集血浆,应用Ulti Mate 3000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仪(UHPLC-Q Exactive Orbitrap-MS)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的代谢物。采用Compound Discoverer 3.1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将得到的数据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导入SIMCA-P14.1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各组血浆中的差异代谢物,寻找过敏性猝死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并通过Metabo Analyst 5.0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探讨过敏性猝死相关代谢通路及发生机制。最后,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估筛选到的差异代谢物对过敏性猝死的诊断性能。结果:1.通过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到甜菜碱、马尿酸、3-吲哚醇硫酸盐、花生四烯酸等37个过敏性猝死的特异性代谢物。在过敏性猝死中,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以及精氨酸生物合成发挥关键作用。2.筛选到植物鞘氨醇、二十二碳六烯酸、亚油酸、L-酪氨酸等19个冠状动脉性猝死的特异性代谢物,亚油酸代谢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classification of genetic variants氨酸的生物合成在冠状动脉性猝死中发挥重要作用。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休克组大鼠血浆中,共筛选到59种特异性代谢物,其中22种属于过敏性猝死的特异性代谢物,14种属于冠状动脉性猝死的特异性代谢物,提示该组大鼠同时发生了两种病理过程。过敏性休克和更多冠状动脉性病变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和调控,其相互作用机制需进一步探讨。4.当使用咪唑乙酸、D-鞘氨醇、牛磺酸鹅去氧胆酸、牛磺酸和十二烷二酸5个代谢物对过敏性猝死进行联合诊断时其AUC值达0.997;使用三乙醇胺、甘氨酰酸和植物鞘氨醇3个代谢物对冠状动脉性猝死进行联合诊断时AUC值为0.94。结论:本研究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探索过敏性猝死、冠状动脉性猝死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休克大鼠的血浆代谢物谱,筛选到甜菜碱、马尿酸、3-吲哚醇硫酸盐、花生四烯酸等37个有望作为过敏性猝死死后诊断的特异性代谢物,并探讨了过敏性猝死时机体内所发生的一系列代谢变化,包括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以及精氨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为今后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和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对妊娠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行积极心理护理联合个性化营养护理的效果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积极心理护理联合个性化营养护理的效果。方法 分组方法为随机数表法,研究对象为在该院救治的94例妊娠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分组组别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两组均予以常规护理,同时观察组另加行积极心理护理联合个性化营养护理。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血压水平、心功能、应对方式以及分娩结局。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P>0SB431542 MW.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压水平较EPZ-6438临床试验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较好,应对方式较积极(P<0.05);观severe deep fascial space infections察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6.38%)与对照组(10.64%)对比(P>0.05)。结论 应用积极心理护理联合个性化营养护理,效果良好,不仅能有效调节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心功能,还能促使患者积极面对自身疾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