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中心体温亚低温治疗儿童流感相关脑病/脑炎的临床效果和影响因素

目的 探索不同中心体温亚低温治疗儿童流感相关性脑病/脑炎(influenza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encephalitis, IAE)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为新的亚低温治疗方案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2年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的115例拟接受亚低温治疗的IA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为33℃组(60例)和35℃组(55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和亚低温临床疗效,对6个月神经系统伤残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基线指标方面,包括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脑脊液总蛋白(cerebrospinal fluid total protein, CSF-TP)、脑脊液乳酸脱氢酶(cerebrospinal fluid lactate dehydSuperior tibiofibular jointrogenase, CSF-LDH)、淋巴细胞(lymphocyte, Lym)、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 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和神经元特异获悉更多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指标方面,包括GCS评分差值、住院时间、6个月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CSF-TP差值、CSF-LDH差值、Lym差值、CK-MB差值、LDH差值、NSE差值、脑电图和颅脑磁共振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1.185,95%CI(1.026~1.369),P=0.021]提示首次亚低温治疗时间迟是IAE患儿接受亚低温治疗后6个月发生神经系统伤残的独立危险因素Alpelisib使用方法。结论 33℃与35℃儿童IAE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应用亚低温治疗IAE患儿时可适当放宽对中心体温的要求,及时接受亚低温治疗是降低IAE患儿神经系统伤残风险的关键措施。

基于Visual 3D软件建模的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制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试验和人体仿真建模实验,探讨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并对旋提手法作用于人体的力学机制进行分析,为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及推广提供借鉴。方法:(1)第一部分选取2021年4月至12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的36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采用中心随机方法,借助中央随机系统,给定种子数,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8例,采用旋提手法+口服颈痛颗粒治疗,对照组18例仅口服颈痛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一个月进行疗效评定,评价指标包括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并且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并进行曲度测量。(2)第二部分招募17名健康成年男性及15名健康成年女性作为建模对象,受试者无颈椎病、脊柱侧弯或劳损等相关病史,采用Visual3D软件进行动作捕捉,通过VICON三维红外运动分析系统进行逆向动力学分析,建立人体肌骨模型。并在受试者躯干中下段前侧加载应力,观察脊柱在不同的受力情况下颈椎曲度的变化趋势。同时对颈椎全段进行受力分解,分析颈椎曲度变化与受力间的关系,并将研究一中采集的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其力学机制。结果:(1)第一部分两组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BMI、病程时间等)以及各评价指标在治疗前(VAS评分、NDI指数、JOA评分、颈椎曲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评价指标:(1)VAS评分:两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与治疗后一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NDI评分:两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个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CMV infection0.05);(3)JOA评分:两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与治疗后一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颈椎曲度CCD:治疗后试验组颈椎生理曲线深度增加,两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第二部分根据数据绘制关系寻找更多曲线并推导公式,同时对颈椎全段进行受力分析。结果显示当脊柱前侧加载应力增大时,颈椎曲度增大。根据受力分析结果,在一定活动范围内,当颈椎曲度增大时,则头部延颈椎方向分解的剪切力减小,颈椎所受到的压力减小。而颈椎病患者在无负重状态下,颈曲变直,则颈椎受到的延切线方向的剪切力增大,接近头部重力。同时对研究一的影像学数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治疗后颈椎受力Mirdametinib模式发生改变。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旋提手法能较好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改善效果越明显;同时,旋提手法对于恢复颈椎曲度效果显著,并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得出,颈椎曲度增大可以有效缓解颈椎压力。

Caprini血栓风险模型联合D-二聚体、纤维蛋白单体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Caprini血栓风险模型、D-二聚体、纤维蛋白单体预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课题研究对象来自于2020年1月—2022年12月入住唐山市第二医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387例,根据术后超声检查判断是否CP-456773存在DVT,分为血栓组(128例)及对照组(259例),收集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Caprini模型评分及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单体水平(FM),并分析Caprini模型评分与D-D、FM水平的相关性,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价分析三者单独及联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DVT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血栓组患者的年龄、LDL-C、手术时长均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史、既往卒中病史所占比率亦高于对照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提示:Caprini模型评分、D-D、FM均与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独立相关;经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血栓组患者Caprini模型评分与术后D-D、FM水平呈正相关;通过绘制Caprini模型评分、D-D、FM三者单独及联合预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DVT的RAZD2281说明书OC曲线,结果显示三者联合的预测曲线下面积最大,AUC值为0.74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81%Biomathematical model、74.13%。结论 Caprini模型评分、D-D、FM与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DVT密切相关,且三者联合应用对于DVT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CT平扫在成人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平扫在成人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均行B超检查与CT平扫,并经腹腔镜手术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二者检查结果与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学检查检出急性阑尾炎57例(71.3%),其中经B超检出48例(84.2%),CT平扫检出56例(98.2%)。CT平扫灵敏度(98.3%,56/57)、特异度(91.3%,21/23)、准确度(96.3%,77/80)、阳性预测值(96.6%,56/58)、阴性预测值(95.Alpelisib浓度5%,21/22)高于B超检查[84.2%(4PF-03084014核磁8/5Designer medecines7)、60.9%(14/23)、77.5%(62/80)、84.2%(48/57)、60.9%(14/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2、5.86、12.33、5.06、5.91,P <0.05)。结论 CT平扫在成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准确度较高,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等特点,能有效帮助临床医师鉴别分析患者病情。

浮针联合贴扎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Biogents Sentinel trap的:观察浮针联合贴扎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联合贴扎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浮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EPZ-6438alogue scale, 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颈椎肌力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NDI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Target Protein Ligan抑制剂后颈椎曲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联合贴扎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有效减轻患者颈部神经的压迫,缓解疼痛,改善颈椎肌力和活动度。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为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入院的6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Genital infection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分为UBE治疗组(n=30)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LY2157299研究购买症状改善优良率、并发症(切口愈合不良、下肢感觉异常、硬膜外血肿)发生率。结果 UBE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6.47±29.78)mL,明显高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组[(62.98±14.61)mL],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0.58±11.52)min、(5.87±1.59)d,明显长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组[(34.45±9.63)min、(2.98±1.4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JNJ-42756493配制义(P<0.05);UBE治疗组术后ODI指数为(11.93±2.64)%,明显高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组[(10.51±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症状改善优良率与切口愈合不良、下肢感觉异常、硬膜外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BE技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均显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迅速等优势,但UBE技术的手术效率相对更高,减压效果相对更优,操作更为灵活简便,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创伤相对更小,术后恢复更为迅速。

混合现实技术在椎体成形治疗中的应用

背景:如何提高椎体成形术中穿刺的精准性、减少手术损伤、提高手术效率是目前椎体成形治疗技术探索和改进的焦点之一。目的:探VX-445讨混合现实临床设计方案在脊柱骨折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PS-341细胞培养2023年6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脊柱骨质疏松性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患者术前行腰椎128排CT扫描并获得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原始数据,Visual Volume软件构建脊柱压缩性骨折三维网络模型。运用全息影像眼镜将三维网络模型影像精确映射于真实世界,协助术者完成术前模拟、术前病情及治疗方案阐述,以及术中引导穿刺及骨水泥注射。结果与结论:(1)在混合现实临床设计方案辅助下可实现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精准穿刺,术后影像学检查示骨水泥充填良好、无明显渗漏,术后患者症状缓解良好,术后当天即可下地活动;(2)提示混合现实临床设计方案有助于术者术前进行完善的手术设计、提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效率;术中协助精准穿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副损伤,是一种新的有效的临床诊疗模式,在脊柱外科微创defensive symbiois化、精准化、个性化的治疗中具有发展潜力。

三维可视化虚拟手术系统在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三维可视化虚拟手术系统(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virtual surgery system, 3DVVSS)联合自制椎间孔定位穿刺器(intervertebral foramen positioning puncture device, IFPPD)在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2月我科70例LDH接受PET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通道建立方法,35例采用3DVVSS联合IFPPD建立通道(可视化组),35例采用传统徒手方法建立通道(传统组),通道建立后采用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TESSYS)完成椎间盘切除和神经根减压。比较2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点击此处 Disability Index, ODI)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0例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可视化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14.7±4.0)min vs.(19.1±3.7)min,t=-4.765,P=0.000],穿刺次数明显少于传统组[(3.8±1.9)次vs.(7.3±2.4)次,t=-6.898,P=0.000],透视次数明显少于传统组[(8.3±3.1)次vs.(14.5±4.0)次,t=-7.370,P=0.000Ferrostatin-1采购],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78.3±9.2)min vs.(88.4±14.3)min,t=-3.528,P=0.001]。2组术后VAS评分和ODI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 PTED治疗LDH采用3DVVSS联合IFDentin infectionPPD可以明显减少穿刺次数、透视次数,缩短穿刺时间和手术时间,穿刺准确性高,手术效果满意,方法可行。

疏肝解郁安神汤对产后抑郁症(肝气郁结证)失眠患者负面情绪及血清指标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疏肝解郁安神汤对产后抑郁症(PPD)(肝气郁结证)失眠患者负面情绪及血清指标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90例研究对象源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PPD(肝气郁结证)失眠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疏肝解郁安神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NVP-TNKS656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以及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各项评分、HAMA及HAMD-17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1);WHOQOL-BREF评分(生理、心理、环境领域评分),血清5-HT、NE、D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采用疏肝解郁安神汤辅助治疗,可以缓解PPD(肝气郁结证)失眠患者immune status的不良情绪,selleck Pidnarulex提高生活质量,提升血清指标水平。

惠州市某医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惠州市某医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查2020年1—12月惠州市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500份冠心病出院病历,分析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及其用药合理性。结果:500份病历中,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不足Entinostat价格的共194例(38.8%),其中使用率最低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selleck(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ARB)(7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3,95%CI:1.004~1.041)、是否合并高血压(Molecular Biology SoftwareOR=0.523,95%CI:0.356~0.769)等因素与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不足相关,年龄较大、无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明显存在二级预防用药不足现象。体重指数(OR=1.073,95%CI:1.010~1.139)、是否合并高血压(OR=1.867,95%CI:1.256~2.776)与冠心病患者ACEI/ARB的使用率相关,体重指数低、无合并高血压患者的ACEI/ARB使用率低。结论:该院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尤其是ACEI/ARB)不足问题需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