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低/无病毒血症(HBV DNA≤2000IU/ml)乙肝肝硬化患者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初治的426例低/无病毒血症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抗病毒治疗分治疗组(n=366)和对照组(n=60),治疗组按抗病毒治疗时间分为6个月(n=128)、12个月(n=104)、18个月(n=47)、24个月(n=45)及30-36个月(n=42)5组,按照肝硬化分期将6个月组及12个月组患者分别分为代偿组(n=50、n=55)、失代偿组(n=7NSC 127716研究购买8、n=49);各组分别进行随访前后临床特征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性别、年龄(P>0.05)):抗病毒治疗组治疗6个月HBeAg转阴率9.57%、HBV DNA转阴率20.67%、ALB上升、CTP评分下降、消化道出血患病率下降7.81%、腹水患病率下降14.84%、自发性腹膜炎患病确认细节率下降17.19%(P<0.05),12个月HBeAg转阴率18.09%、HBV DNA转阴率19.19%、ALT下降、CTP分C级比例下降12.63%(P<0.05),18个月HBeAg转阴率21.74%、HBV DNA转阴率17.78%、CTP评分下降、ALB上升(P<0.05),24个月HBeAg转阴率29.27%、ALB上升(P<0.05),30-36个月HBeAg转阴率60.00%、MELD评分上升(P<0.05);对照组6-36个月HBeAg转阴率27.66%、MELD评分上升(P<0.05);代偿组治疗6个月HBeAg转阴率24.44%,AST、MELD评分、APRI评分、FIB-4指数均上升(P<0.05),12个月HBeAg转阴率24.49%、ALT下降、自发性腹膜炎患病率上升10.93%(P<0.05);失代偿组治疗6个月HBV DNA转阴率24.32%,消化道出血患病率下降12.66%、腹水患病率下降32.91%、自发性腹膜炎患病率下降34.18%、CTP评分下降(P<0.05),12个月HBV DNA转阴率23.40biological warfare%、腹水患病率下降38.77%、自发性腹膜炎患病率下降32.65%、CTP分级C级比例下降21.94%、ALB上升(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使低/无病毒血症乙肝肝硬化初治患者HBeAg阳性率、HBV DNA阳性率显著下降、肝功能显著改善、肝硬化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部分患者能从肝硬化失代偿期转变为代偿期。
Author: admin
倒班工作与睡眠质量及情绪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长期夜班工作可能会对不同人群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探索倒班工作如何影响认知和睡眠质量。方法:通过京东健康网络平台发放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工作状态、匹兹堡睡眠质量、失眠严重指数、GAD-2、PHQ-2等评估。收集有效问卷41061份,采用SPSS 2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独立的组间计数资料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显著性水平α=0.05,双侧检验。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41061份,其中14395人(35.1%)有过倒班经历,9612(23.4%)正在从事倒班或轮班的工作。从事倒班工作的人群出现睡眠质量较差、中度失眠和重度失眠的风险则是从事日间寻找更多工作的1.75倍(95%CI:1.67-1.84)、2.60倍(95%CI:2.34-2.87)和3.61倍(95%CI:2.89-4.50)。从事轮班或倒班工此网站作的人群出现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的风险则是从事日间工作人群的1Autoimmune blistering disease.57倍(95%CI:1.47-1.66)和1.60倍(95%CI:1.50-1.70)。结论:从事倒班工作更容易出现失眠、抑郁、焦虑症状。应更加关注倒班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合理安排轮班工作制度。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于睿治疗失眠用药规律
目的 通过收集、整理辽宁省名中医于睿教授门诊失眠病例,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挖掘,探讨于睿教授治疗失眠的中医辨治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寻找更多2020年9月—2021年9月就诊更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睿教授门诊的失眠病例,以拍照、抄写等形式记录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案信息,建立方剂数据库,分别进行用药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等。结果 对于睿教授门诊治疗失眠所收集整理的100例病例进行统计,其中男29例,女71例;年龄大于40岁的占比大于5medical chemical defense0%;症状多表现入睡困难,口干,口苦,夜间易醒等;证候多以肝火扰心证、心脾两虚证为主。100例病例处方共包含168味中药,累计用药次数达1655次,其中用药频率≥25次的有23味中药;药物四气多以寒温药、五味以甘苦药、归经以肝脾心经为主;用药模式规则分析共7条,得到新方组合12个。结论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于睿教授辨证治疗失眠的规律,客观反映其学术观点,失眠多以肝脾心经有关,治疗多采用疏肝、健脾、养心、解郁、安神为主要治则,基础方以温胆汤、小柴胡汤、越鞠丸、栀子豉汤等,期望为临床治疗和后期药物研发提供参考,并为失眠的治疗提供新的理念。
医患护陪共参与构建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CI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究医患护陪共参与构建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CI术后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心脏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医患护陪共参与的心脏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负面情绪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舒张末确认细节期内selleck激酶抑制剂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immune restoratio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各方面评分均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患护陪共参与构建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CI术后可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减轻负面情绪。
老年血流感染患者病原学特点及预后不良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目的:分析老年血流感染(BloodstreaCompound C试剂m infection,BSI)患者的病原学特征,构建其发生预后不良事件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探讨预测价值。方法: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2月-2021年12月诊断为血流感染且年龄≥65岁患者的病原学分布、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457例)与验证集(199例)。按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好转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住院患者发生预后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依此构建个性化的老年血流感染发生预后不良事件的临床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列线图区分度、校准度及实用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来评估。结果:共656例老年血流感染患者纳入研究,男性略多于女性,占比55.8%,共检出682株非重复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37株(64.1%,437/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682)、革兰阳性菌221株(32.4%,221/682)、真菌26株(3.8%,26/682)。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7.4%,255/682)、肺炎克雷伯菌(12.0%,82/682)、金黄色葡萄球菌(5.1%,35/68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老年血流感染患者发生预后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存在感染性休克(OR=3.705,P<0.001)、入住ICU(OR=5.343,P<0.001)、血尿素氮升高(OR=1.014,P=0.007)、D-二聚体升高(OR=1.041,P=0.024)、NT-pro BNP升高(OR=1.000,P=0.023)、血浆白蛋白减少(OR=0.900,P=0.043),根据以上6个变量绘制相应的可视化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879(95%CI:0.844~0.915)、0.909(95%CI:0.864~0.955),Brier score分别为0.119、0.114;净获益阈值概率区间分别为2.2%~98.1%和8.8%~97.8%。结论:老年血流感染患者中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最常见的致病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本文通过包含6个预测变量(感染性休克、入住ICU、血尿素氮、D-二聚体、NT-prhepatic insufficiencyo BNP、血浆白蛋白)的列线图模型来预测老年血流感染患者发生预后不良事件的风险。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协助医务工作者识别危急重症及制定临床决策。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确认细节目的 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及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不medical biotechnology同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selleck合成120例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和试验组(n=60,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伤口小于对照组,术后卧床至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试验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Lehmann腰椎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升高,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较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更佳,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功能障碍以及炎症状况。
小剂量肝素治疗儿童重症水痘并脓毒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治疗儿童重症水痘并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1例重症水痘并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分为研究组28例与对照组23例,入院后两组患儿均予针对病因、脏器支持等综合治点击此处疗,研究组同时加用小剂量肝素辅助治疗,比较两组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凝血功能指标、PLT水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水平显著下降,APTT、PT显著缩短,PLT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IB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IC和MODS发生率分别为17.9%和14.Cell Culture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4%和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CI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01)。结论 儿童重症水痘并脓毒症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时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可改善凝血功能,保护脏器功能,降低DIC及MODS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临床预后,且不确认细节增加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发生ARDS的影响因素
目的 PD-0332991浓度研究感MC3分子式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Biomedical science(ARDS)的Logistic回归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接收的12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液体复苏,根据患者在液体复苏过程中是否发生ARDS将患者划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研究人员采用统一病例报告表,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身体检查结果、病情严重程度、24 h输液量等资料进行详细记录。随后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入选的126例患者中,共有13例患者发生ARDS,发生率为10.32%。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组的酗酒史比例明显高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的CRP水平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明显均高于未发生组,24 h输液量>未发生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酗酒史、CRP水平升高、高APACHEⅡ评分、24 h输液量大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有酗酒史、CRP水平升高、高APACHEⅡ评分、24 h输液量大是ARDS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对有上述因素的患者加强预防护理,以改善患者预后。
2022年度全球先天性心脏病领域大事记
先天性心脏病(CHD)会影响到约1%的新生儿。由于医疗保健技术和政策的进步,越来越多的CHD患儿可存活至成年阶段,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这些成年CHD患者的长期管理策略,这是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2022年全球在CHD领域Multiplex Immunoassays又有较大进步,在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可检索到2022年国际公认权威学术杂志上有21篇有关CHD的原创研究论著,其中10篇源自美国,7篇源自欧洲,2篇源自中国,1篇源自加拿大,1篇源自澳大利亚。其中,我国的2项研究主要关注了CHD及其并发症的致病机制(分别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和Microbiome),但缺乏解决CHD难点击此处题的大样本量、高质量前瞻性临床研究,这也提示在未来CHD研究领域中需要不断深耕的方向——凝聚力量,有组PF-6463922化学结构织地设计高质量的中国多中心研究,解决成年CHD,特别是艾森曼格综合征的问题。
连续性血液净化用于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目的 探析连续性血液净化用于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简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selleck HPLC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各3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VX-445临床试验规对症治疗基础上接受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命体征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R、HR、MAP均低于常规组,SaO2、UV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2,3.265,2.980,4.233,10.590,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6.6%高于常规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5);治疗组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1例,呼吸衰竭1例,总发生率为2例(6.66%)均低于常规组的心源性休克3例,肺部感染4例,呼吸衰竭2例,总发生率为9例(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5,P<0.05)。结论 针对难治性心力衰neuromedical devices竭,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达到提高症状改善效果和治疗有效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