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刺络放血联合“通脊”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及对功能恢复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LDH所致的坐骨神经痛气滞血瘀型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电针组,各30例。电针组予常规电针治疗,针刺组予刺络放血联合“通脊”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Transfusion medicine腰痛评分表(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疼痛介质[P物质(SP)、5-羟色胺(5-HT)]。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Tofacitinib:针刺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电针组的73.33%(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主症、次症积分下降,且针刺组治疗后中医主症、次症积分低于电针组(均P<CX-5461细胞培养0.05)。治疗后,两组VAS、ODI评分下降,JOA评分上升(均P<0.05);针刺组治疗后VAS、ODI、JOA评分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SP、5-HT水平下降(均P<0.05);且针刺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电针组(均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刺络放血联合“通脊”电针可提高LDH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疗效,缓解其症状,降低炎性因子、疼痛介质水平。
Author: admi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影像学特点及并发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病原菌分布、影像学特点及并发呼吸衰竭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COPD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5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单纯COPD患者15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原菌、影像学特征差异,同时分析观察组合并和未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差异。结果:观察组共检出病原菌93株,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和非典型致病菌,分别占16.13%、13.98%、12.90%和12.90%。观察组Coroners and medical examiners片状浸润影、实变影和空洞比例分别为86.36%、20.78%和14.9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年龄≥70岁、APACHEⅡ评分>15分、血清白蛋白<30g/L、COPD病程>10年比例分别为72.86%、65.71%、64.2Docetaxel半抑制浓度9%和72.86%,明显高于未合并呼吸衰竭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血清白蛋白、COPD病程是患者发生呼吸衰竭KPT-330体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OPD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率高,两者影像学特征有明显差异;COPD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受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等因素影响。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常频机械通气(CMV)、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CMV、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3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1)、观察组A(n=45)和观察组B(n=47)。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CMV治疗,观察组A患儿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HFOV治疗,观察组B患儿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CMV治疗。比较3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治疗前后的呼吸力学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和血清内皮素-1(ET-1)、肌酸激酶同Hydro-biogeochemical model工酶(CK-MB)、Ⅱ型肺泡表面抗原-6(KL-6)、Clara细胞蛋白16(CC1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58、26.196,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B(P<0.05)。3组患儿治疗12、24、48、72 h的PaO_2显著高于治疗前,PaCO_2、RI、OI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2、24、48 h,观察组A和观察组B患儿的P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A患儿的PaO_2显著高于观察组B(P<0.05);治疗12、24、48 h,观察组A和观察组B患儿的PaCO_2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患儿的PaCO_2显著低于观察组B(P<0.05);治疗12、24、48、72 h,观察组A和观察组B患儿的RI、OI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患儿的RI、OI显著低于观察组B(P<0.05)。治疗前,3组患儿血清ET-1、CK-MB、KL-6、CC1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72 h血清ET-1、CK-MB、KL-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PD-0325901.html6、CC16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72 h,观察组A和观察组B患儿血清ET-1、CK-MB、KL-6、CC16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患儿血清ET-1、CK-MB、KL-6、CC16显著低于观察组B(P<0.05)。对照组、观察组A和观察组B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90%(18/41)、20.00%(9/45)、27.66%(13/47),3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9,P<0.05)。观察组A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265,P<0.05);观察组A与观察组B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27,P>0.05);观察组B与对照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4,P>0.05)。结论 与单纯CMV、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CMV治疗相比较,猪肺磷脂注射液联Ferroptosis抑制剂合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可更有效地缩短机械通气和用氧时间,降低血清ET-1、CK-MB、KL-6、CC16水平,改善氧合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及其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减少不良反应。
热敏灸联合刮痧与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热敏灸联合刮痧与拔罐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刮痧与拔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热敏灸治疗,两组均持续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的肩关节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中医症状积分、肩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selleckchem Imidazole ketone erastin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分级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现在的疼痛状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抬举受限、肩部疼痛和局部肿胀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高bioequivalence (BE)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热敏灸联合刮痧与拔罐治疗肩周炎患此网站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受限情况,提高肩关节活动度,进而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小儿解表口服液联合帕拉米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解表口服液联合帕拉米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怀柔妇幼保健院儿科门Dolutegravir体外诊收治的流行性感冒患儿1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4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每次10 mg/k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小儿解表口服液,5 mL/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5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白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是98.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29%(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鼻塞、咽痛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WB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D3~+、CD4~+、CD8~+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WBC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3~+、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1β(IL-1β)Naporafenib MW、肿瘤坏死因子-αObesity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而γ-干扰素(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IL-1β、TNF-α、HMGB-1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82%(P<0.05)。结论 小儿解表口服液联合帕拉米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效果确切,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并可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左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症:可能的分子机制及生物学过程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旨在探讨左归丸在治疗骨质疏松症过程中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BATMAN-TCM数据库获得左归丸组方的药物有效成分及其预测靶蛋白;借助疾病数据库收集骨质疏松症的疾病相关作用靶点,将映射immune-based therapy取得的关键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完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和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完成关键靶点的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Vina等软件完成药物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左归丸组方化学有效成分68个、药物预测靶点367个及药物与骨质疏松症共同靶点106个;获得了JUN原癌基因(Jun Proto-OncogenLapatinib试剂e, JU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前列腺素氧化环化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IL-1B、FOS原癌基因(Fos Proto-Oncogene, AP-1 Transcription Factor Subunit,FO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干扰素 γ(Interferon Gamma,IFNG)、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4,MAPK14)等关键靶点。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其通过参与氧化还原过程、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基因表达、信号传导,调控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信号通路(HIF-1 signaliselleck Talazoparibng pathway)、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参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药物有效成分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的关键靶点之间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结论: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揭示了左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广东省不同水痘疫苗免疫策略保护作用评估
背景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近年发病率高,给我国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发病最有效方法。自2017年10月起,广东全省将水痘免疫策略由自费1剂次调整为自费2剂次,其中深圳市自2019年11月起进一步将2剂次水痘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然而,上述两种免疫策略实施后对水痘的保护作用暂不清楚,有待系统评估。目的及意义本研究以广东省四城市(广州、佛山、深圳和东莞,简称“广佛深莞”)为研究点,分析四城市在2012-2021年水痘疫苗自费接种2剂次策略(简称“自费2剂次策略”)以及2剂次水痘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策略(简称“免费2剂次策略”)实施前后的水痘发病变化,评估这两种策略对水痘发病的保护作用,为广东省制定适宜水痘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广东省2012-2021年水痘发病及疫苗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描述2012-2021年广东省及广Telaglenastat体外佛深莞水痘病例三间分布。采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研究四城市自费2剂次策略、深圳免费2剂次策略实施前后的水痘发病水平变化和直接保护作用。occult HBV infection随后,构建贝叶斯结构时间序列模型,以东莞为参照城市,控制新冠疫情、长期趋势、季节性等混杂因素,进一步评估广佛深实施两种水痘免疫策略的保护作用,估算策略调整后可避免病例数和相对保护作用。结果(1)2012-2021年广东省报告484319例1-14岁水痘病例,其中2017-2019年发病率较高。病例集中于珠三角地区,如深圳、广州、佛山。散居儿童占比逐年NSC 127716使用方法下降,学生占比逐年上升,水痘病例年龄表现出由低年龄向高年龄后移的趋势。广佛深莞水痘发病趋势与全省水平基本相似。(2)在实施自费2剂次策略后,四地市水痘发病数上升趋势趋缓。广州、佛山、深圳及东莞2012-2019年的水痘发病率比(incidence rate ratio,IRR)分别为 1.14(95%CI:0.96,1.40)、0.78(95%CI:0.65,0.96)、0.61(95%CI:0.49,0.81)、0.63(95%CI:0.50,0.85)。相较于东莞,广州、佛山、深圳可避免病例数为21082例、8815 例、21882 例,相对保护作用分别为 30.79%(95%CI:23.28%,38.41%)、26.51%(95%CI:18.01%,34.44%)、31.02%(95%CI:22.54%,39.84%)。(3)在实施免费2剂次策略后,深圳水痘发病数上升趋势转为下降,IRR为0.54(95%CI:0.33,1.42);可避免9478例水痘病例,策略相对保护作用为27.89%(-1.34%,55.59%)。结论广东水痘发病率仍然较高,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基于广东的研究证据提示,水痘疫苗自费2剂策略较自费1剂策略对预防水痘具有更高的保护作用,免费2剂策略较自费2剂策略保护作用更好。建议在适龄儿童中加强第2剂水痘疫苗接种,考虑将2剂水痘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结果可为水痘疫苗免疫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FRAX~?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运用FRAX~?(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 FRAX~?)评估不同证型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患者骨折风险,从中医辨证角度探讨骨折高风险人群的临床特征,以期更好地预防骨折发生。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纳入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125例。依照中医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肾阳虚以及血瘀气滞4组,采集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运用FRAX~?计算各组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发生概率(probability of hip fractures, PHF)以及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probability of major osteoporotic fractures, PMOF),分析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与肝肾阴虚、肾阳虚以及血瘀气滞组相比,脾肾阳虚组BMI指数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01、P=0.040);与肝肾阴虚、肾阳虚以及血瘀气滞组相比,脾肾阳虚组骨密度T值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P=0.040);4组骨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P=0.010),脾肾阳虚组骨折率高于肝肾阴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TM2457 IC50不Taurine供应商代入骨密度T值各组PHF、PMO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853,P=0.183;H=4.691,P=0.196);代入骨密度计算各组PHF,脾肾阳虚组PHF高于肝肾阴虚、肾阳虚组PH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01);脾肾阳虚组PMOF高于肝肾阴虚、肾阳虚组PMO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01)。bioceramic characterization结论脾肾阳虚证OP患者骨折风险更高,将现代医学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与传统中医辨证内容相结合,有望OP患者能更早了解自身骨折风险从而更好地预防骨折发生。
持续被动活动在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在股骨远端骨折(distal femoral fracture, DFF)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眉山市中医医院骨外科行内SCH727965固定治疗的DFF患者98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37例;年龄24~70岁,平均48.6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5例,高处坠落伤38例,摔伤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PM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活动康复;CPM组术后行CPM,术后2d行患侧踝关节屈伸运动、肌肉舒缩锻炼,术后3d开始于持续被动功能练习器上进行CPM,出院后继续行CPM直至完全弃拐活动。观察两组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弃拐活动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术后6个月膝关节支撑位触地即时、支撑末期的最大伸膝肌力矩及最大内屈角等生物力学指标,活动度、稳定性、疼痛及股四头肌力量等膝关节功能指标,术前、术后6周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粘度及血小板黏附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均随访6个月。经临床观察,CPM组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弃拐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1.3±1.4)d vs.(17.7±2.0)d、(12.5±1.4)周vs.(14.8±1.7)周、(16.5±1.9)周vs.(19.3±2.2)周],P<0.001。术后6个月,CPM组膝关节支撑位触地即时、支撑末期最大伸膝肌力矩均大于对照组[(22.60±2.53)Nm vs.(19.20±2.15)Nm、(18.91±2.05)Nm vs.(1Cell Biology Services7.55±1.96)Nm],触地即时、支撑末期最大内屈角均小于对照组[(3.52±0.37)°vs.(4.70±0.49)°、(6.51±0.68)°vs.(7.61±0.79)°],P<0.05。术后6个月,CPM组膝关节活动度、稳定性、疼痛及股四头肌力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1.05±2.42)selleck Elexacaftor分vs.(17.89±1.93)分、(21.87±2.38)分vs.(18.65±2.14)分、(38.05±3.21)分vs.(35.27±3.83)分、(8.92±0.93)分vs.(7.28±0.74)分],减分项目评分低于对照组[(-0.98±0.09)分vs.(-1.20±0.14)分],P<0.001。术后6周,CPM组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粘度及血小板黏附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28±0.24)mPa·s vs.(2.96±0.32)mPa·s、(3.38±0.36)%vs.(4.09±0.43)%、(1.58±0.17)mPa·s vs.(1.72±0.19)mPa·s、(51.72±5.33)%vs.(64.39±6.70)%],P<0.001。CPM组感染、内固定不良事件及疼痛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1%vs. 20.4%,P<0.05)。结论 CPM可有效缓解DFF患者术后疼痛,纠正异常血液流变学,加快骨折愈合,促进患肢生物力学及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床旁超声评估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在重症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床旁超声评估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IVC-RVI)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在重症脓GDC-0973毒症休克(S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4例重症SS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液体负荷试验,依据液体负荷试验后心输出量变化率(△CO),分为VR组(△CO≥10%,n=30)与非VR组(△CO<10%,n=34),比较两组PLR后CO变化率(PLR-△CO)、IVC-RVI值,分析PLR、IVC-RVI与联合检测对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VR组的PLR-△CO、IVC-Rspecialized lipid mediatorsVI值高于非V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CO、IVC-RVI均为容量反应性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VC-RVI联合PLR-△CO值预测SS患者容量反应性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大于二selleck HPLC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 床旁超声评估IVC-RVI联合PLR对重症SS患者容量反应性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可发挥补液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