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最终可进展成终末期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现代医学临床上主要通过诊治原发病以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或依靠透析治疗维持生命,临床治疗效率不高。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CHIR-99021体内实验剂量的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中药黄芪在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黄芪作为补气代表药,具有补益脾肾、益气活血等功效,其有效成分可通过双向调节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症反应等多靶点、多通路、多途径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该文通过对Diabetes genetics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的病因病机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emricasan-idn-6556-pf-03491390.html、黄芪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黄芪的应用等进行阐述,旨在探讨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以资临床应用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借鉴和参考。
Author: admin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宣肺止嗽合剂治疗COPD潜在机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宣肺止嗽合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TCMSP、ETCM数据库检索药物有效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UniProt数据库将所获靶点标化;利用DrugBank、PharmGkb、GeneCards、TTD、OMIM数据库筛选COPD靶点,绘制Venn图并取药物-疾病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及可视化处理筛选核心靶点和关键活性成分;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R4.2.0软件及微生信平台;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使用AutoDock Viselleck Tofacitinibna软件。结果:获得药物靶点920个,COPD靶点1 843个,共有靶点92个;拓扑分析TNFWorm Infection、IL-6、IL-1β、CXCL8等靶点度值最大;GO富集共1 900条,KEGG信号通路158条;分子对Adezmapimod采购接显示,木犀草素、槲皮素与核心靶点均能自发结合。结论:宣肺止嗽合剂可能通过干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过程发挥治疗COPD的作用。
通心络胶囊联合地高辛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地高辛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门诊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用通心络组和地高辛组各33例。地高辛组Precision medicine给予地高辛片治疗,联用通心络组在地高辛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Entinostat浓度MDA)、过氧化氢酶(CAT)]、血管内皮功能[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内皮素-1(ET-1)]、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Liraglutide化学结构原、血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用通心络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地高辛组的75.76%(χ~2=4.631,P=0.031)。治疗2周后,2组SOD、CA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用通心络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地高辛组(P<0.01);2组FMD、NMD较治疗前升高,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用通心络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地高辛组(P<0.05或P<0.01);2组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联用通心络组低于地高辛组(P<0.05或P<0.01);联用通心络组全血比黏度低于治疗前(P<0.05),但与同期地高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TNF-α、CRP、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用通心络组低于地高辛组(P<0.01);联用通心络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地高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24%vs. 21.21%,χ~2=0.086,P=0.768)。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更好,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减轻炎性反应,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布托啡诺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布Severe and critical infections托啡诺(Butorphanol)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0.5~80.0μg/mL的布托啡诺分别处理HeLa细胞24 h,细胞计数试剂-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计算IC_(50)selleck合成值。将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阴性对照组(NC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过表达组(HIF-1α组)、布托啡诺组(Butorphanol组)、Butorphanol+HIF-1α组,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小管形成实验分别检测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与血管生成,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裸鼠移植瘤实验检验布托啡诺对宫颈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过表达HIF-1α可显著促进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并上调HIF-1α、VEGF蛋白表达(P<0.05);布托啡诺可有效抑制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及宫颈癌移植瘤生长,并下调HIF-1α、VEGF蛋白表达(P<0Emricasan抑制剂.05);布托啡诺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被HIF-1α的过表达减弱。结论 布托啡诺通过抑制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血管生成,抑制宫颈癌的生长。
基于Nrf2-ARE通路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急性脑梗死治疗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与机制
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Stemmed acetabular cup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通路,探讨黄芪寻找更多桂枝五物汤对急性脑梗死治疗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与机制。方法:选择2020—2021年于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治疗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48例患者为常规西医组(西医基础治疗),48例患者为中医治疗组(西医基础治疗+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ARE、Nrf2、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丙二醛(MDA)、核因子κB(NF-κB)、泛酸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检测患者血管临界压力、血管差压和脑血管动态阻力,给予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中医治疗组患者的MDA、NLRP3、NF-κB、Lp-PLA2、TNF-α和UCH-L1水平较常规西医组明显降低,ARE、Nrf2、SIRT1和BDNF水平较常规西医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患者的血管差压、脑血管动态阻力较常规西医组明显降低,血管临界压力较常规西医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患者的FCA、MoCA评分较常规西医组升高,CSS、中医证候评分较常规西医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常规西医组更高[97.92%(47/48)vs. 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可调节NrBMS-354825抑制剂f2-ARE通路,抑制机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抑制神经元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及脑微循环,提高患者认知功能、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镉诱导雏鸡肝脏的损伤作用
目的:旨在观察镉对雏鸡肝脏的损伤作用,为预plastic biodegradation防、治疗和诊断镉致雏鸡肝损伤提供依据。方法:200只1日龄健康爱拨益加雏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dCl_2处理组(低、中、高剂量),每组Proteasome抑制剂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CdCl_2处理组分别灌服35、70、140 mg/kg·BW的CdCl_2溶液。雏鸡染镉24 h后,心脏采血处死动物并分离肝组织,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寻找更多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血清中转氨酶活性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结果:35、70 mg/kg CdCl_2处理可引起雏鸡血清中转氨酶活性显著提高(P<0.01),雏鸡肝细胞出现空泡变性、炎性浸润和细胞坏死等病理改变;GSH含量、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急剧升高(P<0.01),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与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CdCl_2可导致雏鸡肝组织出现氧化应激,并伴随炎症反应。
滋补肝肾泄浊通络方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泄浊通络方治疗肝肾阴虚湿浊血瘀型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石家庄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及病房的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患者,且符合肝肾阴虚湿浊血瘀型中医诊断的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滋补肝肾泄浊通络方,治疗2个疗程,分别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胱抑素C、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指标情况,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进行数据处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ferrostatin-1.html理分析。结果:1肾功能比较:(1)血肌酐:治疗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分别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尿素氮:治疗前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内生肌酐清除率:治疗前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分别与治疗前对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Cys C比较:(1)24小时尿蛋白定量:治疗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GW-572016(P<0.01);(2)血清Cys C:治疗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diazepine biosynthesis.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3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2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且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5中医症状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42%,治疗组组总有效率为91.8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滋补肝肾泄浊通络方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明显减轻肝肾阴虚、湿浊血瘀型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降低血肌酐、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安全性好,可以临床应用及推广。
血清NOX4联合Nrf2水平检测对稳定期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NADPH氧化酶4(NOX4)联合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水平检测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并在出院后随访1年内有急性加重发作情况的138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1年内急性加重发作次数分为急性加重发作次数≥2次的频发组52例和PLX3397价格发作次数≤1次的非频发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NOX4、Nrf2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稳定期COPD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频繁发作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NOX4、Nrf2预测稳定期COPD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频繁发作的效能。结果 频发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血清NOX4水平均高于非频发组,ALB、Nrf2水平均低于非频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NOX4水平升高是稳定期COPD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频繁发作的危险因素,Nrf2水平升高是稳定期COPD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频繁发作的保护因素(均P<0.05);ROC曲线selleckchem BAY 73-4506分析显示,血清NOX4及Nrf2水平对稳定期COPD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频繁发作具有预测价值,两者联合预测的灵敏度RNA Immunoprecipitation (RIP)和特异度分别为0.814和0.885。结论 血清NOX4和Nrf2有望成为评价COPD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频繁发作风险的潜在标志物。
基于氧化应激的中医药干预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脊柱疾病Biotinidase defect发生的病变基础,随着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IDD近年来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对IDD的有效防治日益成为临床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IDD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细胞或机体中的活性氧平衡Cobimetinib被打破而导致细胞外基质以及椎间盘细胞表型变化,诱发椎间盘氧化应激从而导致IDD的发生。同时氧化应激能够通过对椎间盘细胞凋亡、自噬、衰老及细胞外基PS-341采购质等方式来影响IDD的发展。目前关于IDD的治疗,临床多使用阿片类以及活血止痛类的药物,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部分症状,但易诱发胃肠道不良反应,同时由于治疗周期漫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给治疗带来较大困难。中医药以其物优价廉、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治疗IDD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分子生物学以及网络药理学等现代科技的研究深入,发现中医药能够通过干预氧化应激相关功能表达,即减缓细胞凋亡、自噬及减缓细胞外基质降解等方式,发挥治疗IDD的作用。本文阐述氧化应激在IDD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干预氧化应激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中医药防治IDD提供参考和依据。
贵州省农村老年人代谢综合征与肾功能下降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和肾功能下降的关联性,为预防老年人肾功能下降提供参考。方法 从贵州省村卫生室综合信息系统中选取86 899名农村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公式(CKD-EP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SCH772984作用ltration rate,e GFR),并将对象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下降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S及组分与肾功能下降的关联。结果 此次纳入对象86 899名,MS患病15 203人(17.5%),肾功能下降19 101人(22.0%);MS患者的肾功能下降患病率(25.6%)高于非MS组(21.2%)(χ~2=140.76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状态、饮酒频率、锻炼频率等因素后,MS患病与肾功能下降存在关联(OR=1.317,95%CI:1.262~1.373);OR值随MS组分异常数量增加而增加(P趋势<0.05),任一MS组分异常均可增加肾功能下降风险(超重OR=1.082,95%CI:1.041~1.124;高血糖OR=1.438,95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dabrafenib-gsk2118436.html%CI:1.383~1.495;高血压OR=1.353Microbial biodegradation,95%CI:1.303~1.404;高血脂OR=1.157,95%CI:1.119~1.197)。结论 MS及其组分异常均与肾功能下降存在关联,早发现MS异常并及时干预可能降低肾功能下降发生风险,但仍需进一步干预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