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f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BTK Inhibitor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in the Real World

目的:在真实世界中比较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ne kinAlisertib MWase,BTK)抑制剂奥布替Compound 3供应商尼、泽布替尼及伊布替尼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分析于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肿瘤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市第一医院、九江市第一医院及上饶市人民医院首次确诊并至少使用一次BTK抑制剂(奥布替尼、泽布替尼及伊布替尼)的CLL患者,根据入排标准(详见2-1-2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66例,其中伊布替尼组19例,泽布替尼组27例,奥布替尼组20例,通过医院住院系统收集、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资料、影像学资料、不良反应及患者生存情况等信息。依据2022年NCCN CLL/SLL疗效评估标准及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不良事件通用术语5.0标准(NCI-CTCAE5.0)评价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伊布替尼、泽布替尼及奥布替尼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次要观察指标为不良反应指标和总体缓解率(Overall Remission Rate,ORR)。结果:1.伊布替尼组、泽布替尼及奥布替尼组的中位PFS及中位OS均未达到。2.伊布替尼、泽布替尼及奥布替尼组12个月患者的ORR为52.9%、90.0%及80.0%(p=0.034)。3、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TP53突变/缺失、IGHV突变≤2%、Rai分期晚及血清高β2-微球蛋白血症均为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4、伊布替尼组19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4%,RNAi Technology其中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为15.8%;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21.1%)、3级及以上感染(15.8%)、腹泻(10.5%)、皮疹(10.5%)、高血压(10.5%)及房扑/房颤(10.5%)。泽布替尼组27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其中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为11.1%;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29.6%)、3级及以上感染(11.1%)、皮疹(3.7%)、腹泻(3.7%)、房扑/房颤(3.7%)及第二肿瘤(3.7%)。奥布替尼组2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其中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为10.0%;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