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目的:通过采集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营养风险评估,分析肝硬化合并肌少症患者的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本研究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肝硬化住院患者244例,采集肝硬化患者的人口学信息、血清学指标、病因、并发症及中医四诊资料等;同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包括优势手握力、步速、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上臂肌围(AMC)、小腿围);收集第3腰椎(L3)平面的CT影像学资料,计算L3骨骼肌指数(SMI),以L3-SMI(男性)<50cm2/m2或(女性)<39cm2/m2作为肌少症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肝硬化患者合并肌少症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1.肝硬化患者合并肌少症有167例(68.4%);2.两组患者在年龄、腹腔积液、自发性LXH254化学结构细菌性腹膜炎及MELD高危(>1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学指标:RBC、HGB和β2-微球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营养风险评估:营养评分、营养风险、BMI、优势手握力、上臂围、小腿围、TSF及AM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营养评分增加[OR=1.79,95%CI(1.346,2.379),P<0.001]Cellular mechano-biology和低BMI[OR=0.718,95%CI(0.649,0.795),P<0.001]是肝硬化合并肌少症患者的影响因素;5.167例肝硬化肌少症患者中肝肾阴虚证最多,其次是肝气郁结证、湿热蕴结证、瘀血阻络证、水湿内阻证和脾肾阳虚证,其中肝肾阴虚证和湿热蕴结GDC-0068价格证在组间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评分增加和低BMI是肝硬化合并肌少症患者的影响因素。肝肾阴虚证和湿热蕴结证的肝硬化患者更易出现肌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