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老年血流感染(BloodstreaCompound C试剂m infection,BSI)患者的病原学特征,构建其发生预后不良事件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探讨预测价值。方法: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2月-2021年12月诊断为血流感染且年龄≥65岁患者的病原学分布、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457例)与验证集(199例)。按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好转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住院患者发生预后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依此构建个性化的老年血流感染发生预后不良事件的临床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列线图区分度、校准度及实用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来评估。结果:共656例老年血流感染患者纳入研究,男性略多于女性,占比55.8%,共检出682株非重复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37株(64.1%,437/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682)、革兰阳性菌221株(32.4%,221/682)、真菌26株(3.8%,26/682)。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7.4%,255/682)、肺炎克雷伯菌(12.0%,82/682)、金黄色葡萄球菌(5.1%,35/68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老年血流感染患者发生预后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存在感染性休克(OR=3.705,P<0.001)、入住ICU(OR=5.343,P<0.001)、血尿素氮升高(OR=1.014,P=0.007)、D-二聚体升高(OR=1.041,P=0.024)、NT-pro BNP升高(OR=1.000,P=0.023)、血浆白蛋白减少(OR=0.900,P=0.043),根据以上6个变量绘制相应的可视化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879(95%CI:0.844~0.915)、0.909(95%CI:0.864~0.955),Brier score分别为0.119、0.114;净获益阈值概率区间分别为2.2%~98.1%和8.8%~97.8%。结论:老年血流感染患者中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最常见的致病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本文通过包含6个预测变量(感染性休克、入住ICU、血尿素氮、D-二聚体、NT-prhepatic insufficiencyo BNP、血浆白蛋白)的列线图模型来预测老年血流感染患者发生预后不良事件的风险。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协助医务工作者识别危急重症及制定临床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