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共病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探讨某三甲医院45岁以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要合并症的情况,并进一步探索HRQOL(EQ-5D)各维度及健康效用值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缺血性脑卒中共病的管理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Knee biomechanics、本研究为单中心的横断面研究,纳入2021年至2022年期间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685名,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活质量量表(EQ-5D-3L)进行问卷调查并记录符合ICD诊断的13种慢性病。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病患病率、共病模式、EQ-5D各维度及健康效用值的影响因素。2、以软件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6.0软件分析selleck合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分类变量采用频率和百分比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系统聚类分析和K-medoids聚类算法两种不同方法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共病模式,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健康效用值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拟合度检验采用霍斯默-莱梅肖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病患病率为90.0%,平均患有慢性病的个数2.52±1.51个。女性共病患病率(91.6%)高于男性(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病情况如下:2种慢性病占比为13.6%、3种慢性病占比为26.9%、4种及以上慢性病占比为49.4%。排名前三的慢性病分别为高血压(62.1%)、血脂异常(44.8%)、糖尿病或高血糖(35.6%)。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平均健康效用值为0.76±0.26。在EQ-5D量表的五个维度中,日常活动是最常报告的问题(49.7%),自我照顾是报告最少的问题(29.2%)。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特定维度的影响因素中,我们发现各维度报告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随着教育程度及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就业与日常活动、疼痛/不适和焦虑/抑郁维度出现问题的几率更低相关;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但较少出现自我照顾问题;定期锻炼能减少行动能力、自我照顾及日常活动问题;焦虑/抑郁问题随着慢性数量的增加而增加。3、应用系统聚类对13种慢性病分析发现4种共病模式,即心血管代谢模式、以肝-肺-胃肠-泌尿疾病为特征模式、精神-退行性疾病模式,而癌症或恶性肿瘤则为单独一类。对受访者采用K-medoids聚类算法分析得出五种模式分别为仅患缺血性脑卒中、精神-退行性疾病、肝-肺-胃肠-泌尿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疾病、糖尿病或高血糖-心脏病发作疾病,而癌症或恶性肿瘤与CCRG 81045试剂肝-肺-胃肠-泌尿疾病合为一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年龄与健康效用值呈负相关(P<0.05),而教育程度、锻炼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工作状况与健康效用值呈正相关(P<0.05),进一步的亚组分析发现与仅患缺血性脑卒中组相比,精神-退行性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疾病、糖尿病或高血糖-心脏病发作疾病均出现明显的健康效用值下降(β值分别为-0.100,-0.154,-0.125;P值均<0.05),由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可知,高血压-血脂异常模式对HRQOL影响最大。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病患病率较高,健康生活质量较差。采用两种不同分析方法发现了4种共病模式,证实了慢性病之间并非偶然发生而是存在某种特定关联。日常活动是最常报告的维度问题,年龄越大、教育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月收入越少、失业状态及较少锻炼,其健康效用值越低,同时也对EQ-5D各维度造成一定的影响。